查看原文
其他

阿明讲宁海 |长街西岙抬双龙(一)

2018-03-17 TV宁海新闻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b0606oo1cf6&width=500&height=375&auto=0

长街西岙抬双龙(一)

 一个村落最热闹的时候会是什么时间?过年?对极了!想象合家团圆、一村欢聚看戏祝福情景,全在年前、年后那时间。但一个村落在人家元宵过后却真正过起自己独特“大年”,并吸引周边村落人们聚集到自己村庄,摸龙珠祈新福,把过年高潮推到极致,会是哪里?对,是宁海东乡风光秀丽的西岙。 

 这个东乡西岙,说出来会吓你一跳。她辉煌时,曾称“三十六位在京官,三斗三升芝麻官”,她过继给舅舅的外甥,做官做到“肚里可撑船”的丞相位。

千年古村,名不虚传!宋至道咸平年间(995-1003),从西岙陈姓始祖陈怀琪从福建迁居这三面山体如屏、一面港面如镜的风光秀美宝地起,登科者就代不乏人,“兄进士,弟进士,兄弟四进士”,记载有“盛朝浙右无双族,大宋江南第一家”,就指这西岙的陈氏家族。更奇妙的是,那时,小小的渔村聚居着陈、郑、王、周四姓。四大族姓中人才辈出,官品显赫。陈吉甫(即叶梦鼎)右丞相,郑霖淮浙转运使,周成童国子监祭酒,王良宠翰林学士。宋度宗因四人“生乎同里,仕乎同朝”,钦赐“四姓合祠”,至今“四大名宗”遗址遗风存留。

这是怎样一个和谐共生、文风鼎兴古村落!!郑霖为人纯良正直,在职二十余年,为官各地,深受百姓爱戴;他关爱桑梓、热心公益,为民造福建黄公渡桥的善举,至今留存在《光绪县志》与《郑氏宗谱》里,留存在人们的传说中。那桥名“登台桥”,涵二十四洞,上可驱驷马车辕,下可通五丈篷船,可谓宁海古代建桥史一大壮举。郑霖墓现仍留存西岙,墓前的石人石马仍让人凭吊怀念。

西岙,除了晋代的集福寺,南宋的古墓,还有千年的古柏,千年的桥。据说,保存完好的三座南宋古桥,填补了宁波宋代古桥空白,尤其是村口的“惠德桥”,更是体现了宋代粗砺大气桥梁建筑艺术特色,是宁海历史上形制最臻完美之桥。有专家说:“惠德桥,从外观看,显得大气磅礴,又显得紧凑小巧,古朴之韵存千年而不减,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那么有这样独特地域文化的西岙人,会举行怎样的抬龙形式,过自己的大年呢?我们下期继续。

节目统筹:黄敏

特邀主持:阿明

摄像:胡宏波

制作:童泽芝

撰稿:袁伟望

小编:芳菲

预告

下期我们将播出《长街西岙抬双龙(二)》,敬请关注!

请本期作者尽快与我们联系,方便发放稿酬!


阿明讲宁海 往期精彩推荐

阿明讲宁海 | “半副銮驾”贺新年!

阿明讲宁海|我们继续闹元宵咯!

阿明讲宁海|正月十四才是宁海人的元宵节!

阿明讲宁海|新年特辑《过年啦!》二

阿明讲宁海|新年特辑《过年啦!》一

阿明讲宁海 | 闲话西门银杏树

阿明讲宁海 | 戚继光越溪抗倭

阿明讲宁海 | 鹿山的传说

阿明讲宁海 | “仙人阿爸”和“耳朵轧羹杠”的由来!

阿明讲宁海 | 一碗豆腐脑

阿明讲宁海 | 你知道 “敲竹杠”和“老倌头”的说法,是怎么来的吗?

阿明讲宁海|两个关于“马”的方言小故事

阿明讲宁海 | “家园记忆”之《市日》(四)

阿明讲宁海|“家园记忆”之《市日》(三)

阿明讲宁海 | “家园记忆”之《市日》(二)

阿明讲宁海 | “家园记忆”之《市日》

阿明讲宁海 | 家园记忆之《留住记忆》(二)

阿明讲宁海|家园记忆之《留住记忆》(一)


更多精彩视频,点击下方图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