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70个同学大多去了北上广 他却回到漳州改造乡村

2017-03-27 漳州电台 享听漳州


城市,或者乡村

多数人的选择无疑是城市

更好的资源配置

更好的平台和视野


但有一种逆向的选择

正在我们身边发生


今天我们来聊一个

关于选择的故事



还记得上周享听君

推送的这篇图文吗

闽南古厝和比妈妈还爱你的她


如今还在图书馆展出的

「阿嬷的厝」木雕展中

大多数的古厝木雕构件

林江富收藏的



3月25日(上周六)

他在图书馆有个讲座——

「再遇见 我的家乡」

分享了他与闽南古厝木雕的故事

以及自己个人的选择



赶到讲座现场前

享听君一度以为

这位古建筑木雕的收藏者

必然是位有着古厝情怀的老者

再不然,也该是中年学究的模样

一到讲座现场才发现

竟是位年轻人



1988年出生于漳浦的林江富

毕业于厦大建筑系

全系70人大部分都选择了

在北京上海就业

毕业初

他和所有同学一样向往大都市

在上海也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


这些是他工作后

参与建筑设计的项目


我们再来换个画风

这是他如今参与设计的项目


是不是画风突变?


没错


林江富最终的选择

是回到了老家漳浦

参与乡村的改造和建设


听起来特别有使命感?

可他一开始内心是拒绝的



"突然间从上海回到漳浦

内心觉得怪怪的。"




机缘巧合

朋友参与了美丽乡村的建设

把他从上海找来参与设计和施工

本打算项目完工就悄悄离开

继续回到大城市工作


没想到有了开头

就停不下来


这是林江富回到漳浦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后

所建的公众号


因为项目建设需要

他对漳浦乡村的了解越来越深入

手中的素材也逐渐有了积累

他觉得很可惜

当地年轻人并不知道

自己的家乡原来内在文化底蕴深厚

也有足够吸引人的魅力


于是,除了在工地现场忙碌之外

他利用中午休息时间

开始编辑公号文章



公号一经转发

便收到不少同乡年轻人的关注

连外地的同学与朋友也觉得

漳浦是个有意思的地方


每一条大家重新发现家乡美的留言

都在林江富心里一点点

萌生出使命感

促使他在漳浦留了下来



以下是他近些年参与设计和施工的

乡村改造前后对比


漳浦县佛昙镇轧内村

林江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第一个项目

也是促使他回乡的契机


改造后的轧内村

在去年被评为

福建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如今的轧内村


漳浦县石榴镇车本村


漳浦县六鳌镇鳌东村、鳌西村


漳浦县绥安镇大埔村


漳浦县南浦乡后坑村


林江富在上海工作的两年里

一有空就到全国各地旅行

回到漳浦后,他却很少出远门

只要有空

他就深入到各个乡村

看看乡村的变化,去发现、探寻


在他看来

这也是一种玩,一种旅行

甚至更值得玩味、更有意义



"漳浦这么多的小乡村

我都还没了解够呢。"


如今有朋友回漳浦

想到乡村里走一走

都会问他哪里好玩

哪个村子有意思

林江富俨然成了漳浦乡村通

这也促成了他

想让漳浦人更加了解自己家乡的念头



随着美丽乡村改造的村子越多

他手中收集的古建筑素材越多

惋惜也越多


当初林江富回到漳浦时

已是漳浦旧城区改造的后期

好多废墟里的房子倒了一半

屋顶瓦片被揭开了

那些精美的木雕暴露在外

风吹日晒

看到这些,林江富总是觉得心疼



收集了不少古建筑素材

林江富便请朋友帮忙整理,画成一套明信片

公众号也继续运营

同时,他也增加了一个收藏的爱好



买、赠、收集

从第一个特别想要的木构件开始

随着古雷港拆迁、漳浦旧城改造

林江富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古厝的木构件



「阿嬷的厝」木雕展中

展示的木雕收藏品

只是林江富众多收藏的一半

他在漳浦找朋友一起帮忙

建了一个小展馆,叫"养拙轩"



林江富把自己收藏的木雕构件放在这里展示

同时,也作为文化交流的一方聚集地



如果漳浦有一座自己的古厝博物馆

林江富也愿意拿出自己的全部收藏

让漳浦人有一个途径

可以了解自己的家乡古厝的魅力



"为家乡做点事情

不是更有意义的么?"

这是林江富内心想表达的


关于大学的建筑教育反思

古建筑领域的尴尬

地域性的缺失

都是他在思考的


个体的表达和思考

如果不付诸实践

往往容易被认为仅仅是一纸空谈


所以

挖掘——记录——传播

这是林江富至今,乃至以后要做的


而我们希望

这不会只是个体的愿望和呼声


(文中部分图片提供:林江富)

编辑 | 陈烨玲

监制 | 李志军 赖明杨


关注享听君

爱上漳州

爱上你


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