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不做最喜欢的工作,不和最爱的人在一起……这种病能治吗
这两天上课,班里的一位女同学说:
“我不打算做自己最喜欢的工作,打算找一个工作谋生,然后业余画画自己喜欢的画……”
我被这个论调震惊了。问:“为什么不选自己最喜欢的呢?”
她说:“把自己最爱的当成工作,很容易就不喜欢了呀!……那不如一开始就不要做最喜欢的。”这,好熟悉啊……好像又很有道理的样子。
我想了一会,说:“恩,大家以后可能会遇到有的男孩也是这样……他很爱你,但他就是不和你结婚,他会找一个自己不是那么喜欢的、稳当的、好操控的女孩来结婚。”女同学们纷纷捂嘴。
"但是,工作这件事就和结婚一样,你自己选择的生活,每天要承受的人是自己啊!我们的职业,至少决定了你一天一半的时间开不开心,做自己不喜欢的事,这多难受啊。”
她说:“但是,喜欢的事情,一旦变成工作之后可能就不喜欢了啊!这种事以前也发生过……”
我说:“不喜欢了可以转行嘛!至少一开始,你是和自己最喜欢的人在一起的。”
的确,这事儿说来话长了。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这是人性。变成不喜欢很正常,工作就跟亲密关系一样,不是轻松说一句“我没感觉了,这是你的问题,掰掰!”这是要修啊!此处省略五千字……当然,修完自己的功课还是不行的,可以离婚。
“而且,做喜欢的事也赚不到钱……还是先维生好了。”她说。看来她打算说服我。
为啥?为啥我们都有这种限制性信念……我说:“那有没有一种可能,这世界存在一种你很喜欢,做起来开心,能赚到钱又被人尊重的工作呢?”
她说:“有我当然选啦!”
“恩……”,我心里想,有你也看不见。
的确,如果我们抱持着限制性信念的话(以上任何一种),所有违反这种信念的实相,一概会被我们的头脑过滤掉,在视野中根本不存在。所以你会证明到,“看,我说的都是对的吧!”
今天晚上的某一刻,我忽然想明白工作和结婚这两件事这件的关系了,在此引用心理学家李雪的精辟解说:
“渣男的形成,是对母亲矛盾的依恋感:每个孩子都渴望全然依恋母亲,如果依恋屡遭挫折,孩子会对全然依恋一个人产生巨大的羞耻感和恐惧感。
这样的男孩,通常有一个控制欲超强的母亲,母亲看不见真实的孩子。他跟母亲在一起,唯一的亲近方式就是牺牲自己,围绕着母亲的感受转。
于是矛盾产生:孩子渴望依恋的同时,又害怕被吞没。
所以,这样的孩子在今后的情感里,会形成一个自我保护的模式:最好是跟一个人在一起,心里又幻想另外一个人才是真爱,脚踏两只船,可进可退,才会感觉到安全。
因为,这样一来,他既不会掉进跟母亲的纠缠共生,又不会掉进随时害怕被母亲抛弃的恐惧。他由此获得一种虚假的掌控感,觉得自己在关系中具有主动地位。
说白了,渣男就是没长大的小男孩儿,没有力量为自己做主,没有力量深情投入生命。”
渣不渣先不说(我一直觉得,遇到所谓“渣男”,要先反省一下自己渣不渣,什么部分吸引或者需要别人这样对待自己)原来选择这样的工作,是因为安全感不够的原因。
因为太害怕失去真爱了,所以需要一种虚假的掌控感,这种感觉我是深有体会:……没错,我是过得不好不开心,但是这是我选的! 我攻可守进可退!……虽然其实一直是卡住的,不能进也不能退。
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决定不再过退而求其次的生活。不再犹豫徘徊在三环之外,有目标,就直接射靶心。当然,恐惧是有的,光是想到全体人类都围观我射偏就够让人害怕的。但是,其实其他人类都忙着担心自己被围观和评判,才没空评判你嘞!是临在的力量,让我超越了恐惧。并且,由于我不再评判我自己了,这世界少了一大半压力。
最近换季,收拾衣橱,发现自从看过《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之后(此书的精髓就是:只留下让你怦然心动的东西。以此整理你的生活,你会明白自己是谁,想要过得生活是什么样的)经过这两年优胜劣汰,随手拿起一件东西,便是自己喜欢的、持久耐用的、能力所及内能买到的最好的……这种感觉真好。
其实我们需要的东西真的不多,每个品类一两样也就够了,买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最好、最喜爱的,然后长长久久的珍惜的使用它,每一天,当你使用这些物品的时候,都感到自己是被爱的,值得的。
同样,工作也是如此,不贪便宜货。因为你知道,美好的事物都是有价值的,值得支付;而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幸福,值得为之付出很大的努力。
对生活,是浅尝辄止,还是深深的投入,这关乎于勇气,而且会造成截然不同的结果。愿每个人都能选择自己所爱,如此我们世界,会更加幸福吧。
李雪的原文:
其他相关文章:
在艺术创作中发现爱与美
探索真相
活出生命的无限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