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卢遮那阿贝迦那伽罗仁波切】自性的天空——修行的见地(二)
以看似造作的方式开始修行,
可逐步达到离戏的智慧自性;
因无修的借口而放弃实践,
最终会在没有休止的轮回中沉沦。
把握好自己的心,
只要借助非常简单的方法,
就能够见到,
自性的天空。
——迦那伽罗仁波切
我们目前想要正式进入修法之前的问题,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专注或者禅定的把握,定力就是建立在定见上,没有定见几乎是不会有定力的,定见就是一个毫不动摇的认知。一定要认识到这些,修法不是光凭念诵和观想,无论你念得多么完美,遇到事情的时候,其实很可能该是什么样还是什么样。虽然把同样一张佛相摆在面前,但每个人的领会却各不相同。为什么呢?因为人的背景不同,咱们轮回以来每个人的习气不同,会导致对同样的事情有不同的看法,所以即使是一尊完美的佛像,有的人看到完美,有的人却认为这不是他需要的完美。吃东西的胃口也不一样,这都是习惯的问题,因为这个缘故,会导致在认知上也会有差别。因为咱们是按自己的经验来认知的,毕竟你要说服的是自己,所以自己能否接受,建立在自己对事情的一些态度和背景上。都是爱看动画片的人,看到动画片会有一种共识,心里会认为这是轻松、活泼的;如果不喜欢看的人,都觉得这是哄孩子的、故意编造的无稽之谈。大多数男子喜欢体育、战争片,而女士则未必喜欢。即使是爱情片,也有人不喜欢看,觉得腻腻歪歪、黏黏糊糊的,没有意义;而喜欢的,不仅喜欢,还会奉献大批的眼泪。这是因为人的背景不一样。修行佛法的人当中也有差别:有的人是因为感觉到痛苦了,想要出离;也有一部分人觉得看到学佛特别清净,就学了;也有人是因为对某些讲法者外表的喜爱而追随的,这虽然颇有追星族的嫌疑,但是作为接近佛陀智慧的开始,也是无可厚非的。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出发点,这些出发点不能说正确或错误,只能说自己思维背景不同。佛法像什么?佛法就像一块透明的玻璃,其本身没有颜色,如果在背后放一张白纸,它就成了白色,放一张蓝纸,它成了蓝色。这是根据每个人思维背景的不同而不同的,但是就佛法本身而言,是永远也不会改变的,而真正的智慧,也只有我们看破、放下自己的思维习惯之后,真实面对智慧的本质的时候,才能够如实地领会。
咱们现在尝试着领会的时候也是如此,平常修法不需要非得执着要让观修非常清晰,比如观想文殊菩萨、观音菩萨、金刚手菩萨,这样也不清楚,那样也不是很清楚,该怎么办啊?其实这就会被假相所迷乱,密法中虽然有一些观想的方法,但对于为什么观想的目的和方法,是要通过很多角度来分析的。《前行》中的观想,主要是强制地扭转自己不净的习气,因为咱们现在眼里这个四大假合的世界,是由烦恼执着的业力延续所生的,其实我们所看到的这一切都是业力的幻现,所以我们和环境之间会是相互的、有障碍的、不自由的、被它束缚的,就像房子,不管你执着、不执着,你只要在房子里,就受到它的空间和布局约束,不是自由的。如果你抱着这样的执着,那么就会相续地使自己的心里加强了轮回的意识,这就是轮回的背景。我们通过观想山、河、大地、日、月、星辰,这一切全部都是幻化的佛世界,就会对外境的贪执起到一个净化的作用。自己的心不随外在的习气,这是逆转轮回的做法。然后,将对于人高、矮、胖、瘦、美、丑的执着,就像前行里讲的,“一切都观想为上师之身的转变”,比如是邬金莲花生上师,或者修行本尊所提到的本尊幻化,当你这样观想的时候,就会完全断弃对于人的分别念,这是一种平等心和智能的标志,也是能转化习气的殊胜方法。然后从身体上观修,比如观想空行、本尊,或者任何一种形象的时候,强制地转变对自己身体的执着,这是断弃身执的业力,把习气强制地扭转向无执的智慧。
念诵可以改变语言的习气,心中的观想和对空性的修行,全部是对心的一种训练,所以通过强制地训练而改变,这是一种对于外境的改变,通过这样的改变而达到娴熟而准确的认知之后,那就能强制地改变自己内心深处的心念。但即便如此,还不能达到解脱的目的,因为这种强制,仅仅是入手的方法,要想达成解脱,就必须要知道它的表法:
观想一位本尊,这是有表示的,它不是实有的形象,如果你把它执着成实有的时候,就等于增加了一种新的习气。哪怕你观想的是文殊菩萨,当你观想,并且非常确信自己就是文殊菩萨的时候,你只要认为这个形象是实际存在的话,这都可能造成“我是文殊菩萨”的烦恼、执着和妄想,而这种妄想并非我们所说的本尊天慢,因为无实才叫天慢,也就是观想出来的是空性的、清晰而虚幻的,清晰,却不执着它。为什么呢?为了超越物质四大对我们障碍的缘故,我们要坚定地认知这一切显现都仅仅是空性中的影色而已。但是如果执着它的时候,空性的影色就会成为我们执着出来的实际存在,这不仅没有净化我们执着的习气和假相,反而增加了另外一种强有力的执着和造作,导致更加难以抵挡的业力!所以,只要是执着,观想任何事物都是有误区的。
任何佛像都有表法,比如像文殊菩萨,报身装饰表示福德圆满,也是智、悲、能圆满的标志,显现圆满报身相是佛陀究竟了福德资粮的表法,他显而无自性,就像镜中的影色。不执着地观想,是被智慧所摄持的,这是我们建立圆满智慧资粮的缘起。五佛冠,表示佛陀的五智,五种智慧对治的是五种烦恼,其实五智就是一个智慧,只不过用五种来表现五种方面而已。文殊菩萨手持青莲花,青莲花是文殊菩萨的一个标志,表示出离轮回的智慧;另外一只手拿着剑,剑是断除烦恼的锐利智慧。观想观音菩萨,四臂是布施、爱语、利行、同事等四摄的意思,水晶珠表示自性无垢,合掌中有摩尼宝,表示我们心中的觉悟才是真正的智慧精华。
修法的时候,了解了表示的内容,就不会有对外表的特殊执着。虽然我们观想得非常细微,乃至连每一个毛孔都要观想得清晰可见,但这样观想仅仅是一个缘起,这种缘起是能够净化我们自己的身体和心灵的执着,并且建立未来能够圆满成就佛陀美妙色身的缘起。如果这样,建立在了解上的修行,都是定见的支分;有了这种认识之后,再做精进的修行,才能找到真正有益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自己想方设法地让自己的心停留在这件事上,不断地停留,然后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观照自己的心,不要被实有的实执所扰乱,这就是行。而通常任何时候都要去忆念这个认知,保持警醒,就是所有修行的总纲。
未
完
待
续
.
.
.
点击查看更多相关文章:
毗卢遮那阿贝迦那伽罗仁波切 | 自性的天空之修行的觉知(一)
願以此功德 遍及於一切
我等與眾生 皆共成佛道
愿大圆宗传承之光流布寰宇
愿如母有情悉皆解脱 愿佛法永远住于世间
愿与有缘者皆得利益 愿六道轮回究竟空尽
圆明.全球反堕胎功德藏
长按右侧二维码,关注微信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