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防“会虫”手册,媒体人公关人都需要!
点蓝字关注我
导读
作为媒体转型的一个重要变化和趋势,由媒体主办承办的论坛、峰会、沙龙等各种活动越来越多。而总有一些不务正业的人,冒充嘉宾或记者,参加各种会议,骗吃骗喝骗礼品骗劳务骗关系,把会议和活动变成了他们的生财之道,这些人就是通常说的“会虫”,要做重点防范。
如果是预算多的高大上会议,建议聘请相关会务公司提供服务,从嘉宾管理、观众报名到现场签到入场,会务公司会用一系列技术手段保障参会人员的“纯净”。本文讨论重点是公司或媒体自身承办的预算较少的中小型会议。
12月初,《传媒茶话会》对话北京商报社副总编辑江丽,阿芙市场总监姜承明,新浪集团公共关系战陶陶,年糕妈妈公关总监宣宁,取各家之所长,为您奉上最实用的“防会虫”宝典。
会虫“混会”目的不同,对会议造成的伤害也不尽相同,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冒名顶替型
这类“会虫”最常见。手里攥着或真或假的名片,冒充媒体或企业人员,穿梭于各大会场。不但骗吃骗喝,甚至还可以骗取会议主办者的“尊重”,获得活动方为嘉宾准备的礼品或劳务。甚至出现过一个“会虫”常年冒充同一人的情况。
02
顺手牵羊型
这类“会虫”最可恶。常常会趁人不备,窃取与会人员或会议组织者的各种贵重物品,是需要重点打击的对象。
03
借船出海型
这类“会虫”最有迷惑性。往往衣着光鲜、举止得体,他们的最大特点就是尽力往嘉宾席或者前排靠近,一有机会就和与会嘉宾攀谈——其目的是推销保险、理财或者介绍自家公司,寻求商业合作。
04
无业游民型
同业里最“low”的。混吃混喝,领“普惠”性小礼品,有的还会在会后捡水瓶和活动资料卖废品。常见于大型展会。
无论是骗吃骗喝还是冒名顶替,“会虫”都会对会议和活动造成伤害,一方面主办方会遭受一定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会破坏嘉宾的参会体验。
值得警惕的是,“会虫”已经从最初的单兵作战渐渐发展成了一个产业,甚至出现了养“虫”专业户,或称“会头”。“会头”手里掌握大量会议活动资源,可以随时调遣、委派不同年龄的“会虫”参加各种会议活动,谋取利益。他们有组织有纪律,花样繁多,防不胜防。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以下14条防会虫小妙招,供大家参考。
01
与嘉宾保持沟通
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最好与接待嘉宾有过前期交流,有嘉宾的电话或微信,随时掌握嘉宾动态。如有人表示是代替某位嘉宾而来,立刻联系原嘉宾确认。如果人手足够,可尽量将嘉宾细分,每个工作人员只负责几个人的对接,增加有效交流的概率。在签到时,也可要求签到嘉宾向前期对接人员发送微信消息,证明身份。
02
小心签到表“泄密”
曾经发生过这样的情况:某会议主办方打印好签到表,于会议开始前放置于签到台上。签到表上单位、姓名、电话等信息一应俱全。此表被“会虫”拍到并扩散,引来多位会虫冒名顶替。由于能够熟练报出电话号码、职务等信息,会议主办方并未警惕,多份礼品被冒领。
建议媒体及企业,签到表只写嘉宾单位,隐去职务姓名等具体信息。签到表不要随意放置在桌子上,以免被“会虫”偷拍扩散。签到时签到表朝向自己。
03
定向接待,分工明确
同一场会议或活动邀请的嘉宾身份有所不同,可能包括了VIP嘉宾、企业代表、媒体等等,应分开签到,并尽量安排对该领域熟悉的工作人员负责签到。
04
提前打印照片,熟悉嘉宾面相
对于重要参会嘉宾,签到台工作人员要提前备课。可以搜索并打印照片,提前熟悉,并带到签到台备用。
05
注意语言技巧
嘉宾来到签到台后,可以先询问对方来自哪个单位,对方回答后,不要按照邀请名单主动报出人名,比如“您是张三老师吧?”这样的问法很容易被会虫钻空子。正确的方式是:“请问您的姓名职务是?”让其自己报出,与名单核对。如有不符,暂缓礼品、劳务等发放。
06
设立内部沟通暗号
当遇到不请自来的人时,可以对同事说“那边还有一位想要参会的老师,但是他不在我们的名单之内,你负责接待一下。”其实是发出信号:“这个人要盯紧。”再如,可以准备不同的资料袋,一份只放相关文字资料,一份放文字资料和礼品。如发现是“会虫”,可以说“把文件给这位老师”,如不是,则说“把资料给这位老师。”
07
活用现代科技手段
比如建立微信群,制作电子邀请函,或者利用一些活动平台发放电子门票。通过二维码验证入场。
08
警惕一唱一和
会虫之间也会打配合。常见的有,一人走过来与正在签到的另一人打招呼,并聊着某个会议或对方单位的情况,达到互相证明的效果。如果和邀请名单不一致,要及时联系原嘉宾核对。
09
不要迷信名片
名片印刷没有门槛,基本是想怎么印就怎么印,所以名片不是证明身份的充分条件。曾经出现过这样的情况:某一会虫常年冒充某一媒体记者,直到某次会议上,“李鬼”被“李逵”捉了现行。网站编辑身份常被冒用,需多加注意。
10
控制宣传信息量
以内邀嘉宾为主的高规格会议,公开宣传时可以不提会议地点,通过短信或微信单独告知嘉宾。
11
沉着冷静,不慌不忙
“会虫”多在会议开始前的签到高峰期趁乱一拥而入,这时不要慌张,仍需确认好每一个人的身份。对行为举止奇怪的嘉宾多加注意,比如东张西望,找理由不拿名片,对礼品过分关注等。
12
签到负责人很重要
签到台至少安排一位有经验,对重要有嘉宾了解,对活动签到有经验的人,不要完全由新人或实习生负责。
13
中途离场嘉宾要注意
有些会议是在结束后发放礼品,因此会有“会虫”在签到结束后溜入会场,再假装中途离场,向工作人员索要礼品。这种情况下,同样需要核实嘉宾身份,不能放松警惕。
14
总结经验,记录传承
会议结束后,如果遇到了会虫,造成了损失,要及时开会总结,避免下次出现同样的错误。建议制作文字版的“内部活动接待手册”,规范管理以及活动操作流程。
近期热门文章
5.划重点!在浙江广电、爱奇艺、阿里巴巴和搜狐眼里,视听产业的发展将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