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京晨报原总编辑:晨报终结,是时代原因还是行业问题?

张雅宾 传媒茶话会 2019-09-03

2018年12月31日,这一天,《北京晨报》出了最后一期报纸。


这意味着,北京第一家都市早报在走过了20个年头后,正式停刊。


梦难成,恨难平。是多数晨报人难言的心绪。


作为《北京晨报》原总编辑,本文作者张雅宾回忆了那段属于他和同事们的峥嵘岁月。



2018年的最后一天,北京晨报在这一天走向终结。


告别的时候到了。


说什么呢,不知道,不知道说什么好——


无奈,无语,无助,也无泪……


她轻轻的走了,


在九城内外,大街小巷,似乎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完全不似当年她的到来,她的到来,是那般欢腾火热,横空壮观!


火红的创刊号,始终印在我的脑海,竖排的报头,竖排的版标,彩色印刷,大字标题,是她独有的模样。


报头上,红红的太阳下翻卷的报章,永远是她的标志,是她的风采。


“每天的生活从晨报开始”,我们捧出的,是城市的一道风景,是市民的信息早餐,自办发行,街头零售,都是晨报的创新……


从1998年7月20日创刊到今天,北京晨报存在了20年零165天——


我不敢沉溺于回忆,因为20年,可以回忆、能够回忆的事情、情节实在太多了……

只说两例吧——


关于内容:晨报还不到一岁,有一天,市委领导一大早就打来电话,在话筒里怒吼:“张雅宾,我告诉你,从现在起,每天24小时,你不许关机,晨报有事,我必须马上找到你!……”


接到挨骂的电话,我反而有点得意,当时晨报在领导、在读者中的分量,你看有多重啊!尽管她刚刚出生,还像个毛头小伙,总是惹是生非,招领导生气。


关于经营:第三年年底最后一天,就像今天,天已经黑了,平台上依然灯火通明,广告部主任轻轻走到我面前,说,“张总,今年的广告总账算出来了,今年我们的收入是××××”


我说,“我就在等这个数,太好了,增长这么多!”“不容易啊,这么多钱,都是你们一分一分挣出来的呀……”


我们的广告部主任,一向沉稳的老大姐,顿时眼泪涌满了眼眶……


往事回想忍不住,再添一例——


关于“成功”:接到通知去中宣部参加总编辑培训班,新闻出版署报刊司刘波司长,我不认识,是第一次见面,他热情地握住我的手,高兴的说,“张雅宾,这个北京晨报,你们办得很成功啊,时间不长,满大街都是,人人手里都拿着一份,经营也出色,好啊!哎,我得给你开个研讨会,好好总结一下,总结一下北京晨报模式。”


遥想当年,往事一一,犹在眼前!


北京晨报——


她的产品是成功的,可我更看重的,是她的团队。


北京晨报的团队,特别是北京晨报的创业团队,太可爱了,太可贵了!她若消失,太让我心疼了!


当我第一天来到灯泡厂里的北京晨报,当我看见那一张张青春干净的脸庞,当我看到楼道里人人都脚步匆匆,当我感受到会场上的腾腾热气,当我看到一个个就趴在桌子上、椅子上、箱子上、乒乓球台上仍然专注写稿,当我看到青年记者挨了批挨了骂抹着眼泪还是干活,当我看到一箱箱盒饭哗啦啦瞬间消灭干净,当我知道姑娘小伙子干完夜班签完版还要跑到簋街又吃又唱闹到天亮,我知道,我是幸运的,这个团队,太可爱了,她必然特别能战斗,一定会创造出无敌的业绩!


而这个团队,明天就将不复存在。


我不知所顾,不知所言,不知所措……


寂寞自饮一杯酒,来年报界无故人!


从心里,我发问,北京晨报的终结,是时代的原因,还是行业的问题?还是我们自己的局限?


我们今天对晨报停刊发出的感慨,是为一种传统传播方式唱出的挽歌呢,还是我们不能完成时代课题的自责?抑或,它只是对我们自己既往经历青春岁月的留恋述说?还可能,是对未来出路迷茫饭碗不保人生无常的啰里啰嗦?


“谁能告诉我,是对还是错?”


只怕,这不是眼下,不是你我,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


我不知道原因,我只知道结果。我知道,北京晨报,曾经存在过,我们,曾经为她奋斗过,我们曾经干得还不错,在我们的人生中,这算得上是一桩不错的事由,我们完全有理由,为此骄傲,为此自得。


这就够了!足够了!!


轻轻的,让她走吧,既然留不住,何必再相执?让她走,在这冬季,在这冰雪的世界,愿她像一片雪花,飘舞轻飏,飘落在山岗田野,飘落在河溪水流,融化在大自然里,获得永生……


而我们自己呢?


那首歌,怎么唱的?“要生存,先把泪擦干;走过去,前面一个天”!


我希望,我相信,每个人,从明天开始,都会有一个新的灿烂的春天!


“每天的生活从晨报开始”,用晨报的精神面对生活,就将永远有“开始”!


还有,别忘了,老晨报人,还有一个老晨报群,我们永远联系在一起!老晨报人,相忘于江湖,也会常聚在一起,相互倾诉,相互慰籍,相互扶持,相互鼎力,携手向前行!


老晨报,永远是亲亲热热一家人!


对,这就够了!

张雅宾

       北京日报社副社长,现已退休;任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北京新闻摄影学会会长。

      1982年2月毕业于北京大学,进入北京日报社工作,历任政法部记者、编辑、总编室副主任,1996年任对外部(海外版编辑部)主任,筹备创建了北京日报海外版。

      1998年12月任北京晨报社总编辑;2002年5月调任北京青年报社总编辑,兼任报社上市公司北青传媒副董事长、。

       2012年起任北京日报社副社长、党组成员、社务委员会委员。


编辑 | 刘娟

欢迎转发朋友圈

投稿和垂询邮箱:cmchh1@126.com


近期热门文章


1.《传媒茶话会》新年寄语  l  珍惜当下,蓬勃未来!

2.重磅 | 全彩印!大改版!人民日报2019年求新求深求美!!

3.体制机制创新不能停!这家都市报如何涅槃而生?

4.权健引发舆情海啸,主流媒体这些概念不要混淆!

5.制作短视频仅6秒!新华社发布首个MAGIC短视频智能生产平台




《传媒茶话会》向社会长期征集原创稿件(未公开发表过),稿件写作主题围绕媒体采编、经营、融合、版权等方面进行,一经采用,稿费最低300元,上不封顶。同时欢迎提供选题和线索,一经采用,定当奖励。稿件及选题线索可投邮箱:cmchh1@126.com或后台直接留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