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跑两会”到“云跑会”,记者如何做好两会报道?

李磊 传媒茶话会 2021-02-02

今年全国两会报道主要采访方式为视频、电话采访。两会报道记者们也将从“跑两会”到“云跑会”。


不能面对面采访代表、委员,记者该如何准备?可用到哪些采访技巧?


5月11日,《传媒茶话会》对话人民政协报时政部主任梁春武、每日经济新闻宏观频道主任胡健、红星新闻时政要闻中心副主任赵倩、资深媒体人叶伟民、农民日报记者李竟涵。





网络采访的三大短板

受常态化疫情防控影响,今年全国两会报道取消面对面采访变网络采访,包括新闻发布会和代表、委员通道都是通过视频方式。

1. 交流变浅

资深媒体人叶伟民认为,“缺乏面对面的交流、互动、追问,线上采访会导致交流变浅,缺乏相互启发。同时,网络采访的氛围、交谈语境不如线下丰富,受访者和采访者无法对每一个问题进行准确把控和实现”。


2. 约请采访对象难

就两会报道来说,往年都是有专门的采访通道,记者可以在会议现场“堵人”。但是今年情况完全不同。记者追着代表、委员跑,“长枪短炮”的场景,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将不再看到。

人民政协报时政部主任梁春武谈道,“记者不能去会议现场,缺乏面采渠道,导致记者约请采访对象的难度加大”。

3. 报道缺乏鲜活性

不在两会现场,也会导致记者参与感的缺失,进而导致报道缺乏鲜活性、感染性。“记者如果能够到现场采访两会,充分沉浸在共议国是的气氛中,产生很多灵感,能更准确深入理解采访对象所要表达的观点和态度,稿件的鲜活度会更好。”每日经济新闻宏观频道主任胡健告诉《传媒茶话会》。


在《农民日报》记者李竟涵看来,“毫无疑问,‘云跑会’是场硬仗,不仅前期准备得花更多功夫,也对记者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招扬长避短


1. 建立“两会通讯录”

不能两会现场“堵人”,也不能面对面和代表、委员交流,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

李竟涵建议,记者应建立“两会通讯录”,通过自己积累、求助同行、网络搜索等方式,确定“两会”期间的重点采访对象和联络方式。此时地方记者站的作用也很重要,如果能提前预约采访,“跑会”往往事半功倍。


2. “特邀代表/委员记者”制

因网络采访形式,视频、图片等鲜活素材稀缺,多数媒体不得不被砍掉现场直播、图片、视频报道场景。面临“一图难求”问题,媒体该怎么办?

梁春武建议,媒体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熟悉领域的代表委员,约请他们担任“特邀委员记者”,保证会议现场信息的采集

3. 联合报道机制

媒体之间应开展采编协作、信息共享、联动,放大两会宣传声量

《传媒茶话会》也了解到,全国“两会”报道目前3家媒体获准进入人民大会堂。为解决“素材荒”问题,媒体可以和这三家媒体开展内容方面合作。


4.扎实备课、增强互动性

无法面对面谈话,看不到采访对象本人,不能感受到采访对象的情绪变化,交谈缺乏沉浸感,两会网络采访有陷入“单口相声”的风险。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解决网络采访报道缺乏沉浸感,增强互动性,更有赖于媒体提前做好两会策划。媒体可以利用5G、4K等网络新技术进行视频连线,开设“两会网上会客厅”,增强采访画面感与交流感。

李竟涵认为,记者应该了解自己采访的领域,熟悉提出的问题,不只是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地问,而是和对方沟通交流,适当激发和引导受访者。并围绕采访主题,控场、把握采访节奏,及时回应对方,并在合适时机打断、插话、追问。

在梁春武看来,“网络采访更方便,记者可以通过微信语音等社交工具让不同采访对象在网络平台直接对话互动,增强采访的有效性。比如就扶贫问题,可以分别约请代表、委员及贫困村民一起就这一问题开展互动交流”。


采访前精心准备

常言道:不打无准备之仗。高质量的采访离不开精心准备。

1.提前做好功课

红星新闻时政要闻中心副主任赵倩讲道,“不管线上采访还是现场采访,必须对于采访对象有深入了解,准备充分,做足功课,记者需要根据话题做延展性的研究,问题要尽量细且有针对性”。

“在网络报道的大环境下,积累与储备显得更加重要。两会会期缩短,更需要在短时间内不遗漏,不忽视关键议题的能力,把每一个关注焦点报道充分,报道好。”胡健认为,记者要做好案头工作,丰富自己的信息储备。比如,看往年的两会优秀报道、学习政治理论常识、网络沟通技巧。

2.扎实准备采访提纲

撰写采访提纲是记者采访之前的必修课,尤其是网络采访,记者想让采访对象说话、从采访对象口中获取答案,需要一份准备充分、实用的采访提纲。
如何列采访提纲,叶伟民给记者提出了四点建议:

一是,列两个问题清单,一份给采访对象,一份给自己。给对方最好是十个左右的问题,不要问题太多,让对方有回答压力。而且问题要能激发对方的回答欲望,比如和采访对象相关,或对方关注的,带有鲜明个人色彩的问题,不要全是官方套话,外交辞令式的问题。

给自己的问题清单,尽可能详细,避免部分问题采访对象回答无力或拒绝回答,这时备选问题可以补位。

二是,列新问题或还没有答案的问题。记者先广泛地阅读权威媒体过往的报道,如果想了解的问题在权威报道里已经有答案,或者对方说过了这个问题,那就不需再重新提问,不然就是浪费时间。

三是,按照重要性去排列问题,从重要到次重要,这样依次列。因为记者采访两会代表、委员,他们的时间是有限的,记者尽快能让采访对象先解决重要问题,这样能节省时间,提高采访效率、质量。

四是,轻重问题结合,让采访更加多元和轻松。不要全是严肃问题,否则会给读者留下,采访对象严肃、呆板的印象。问一些轻松的问题,能够让采访更加立体,让人物更加鲜活。

3.注意三个问题

(1)提问要直接、问题要短
问题要短,也不要叠加。网络采访,采访对象的信息接收能力比面对面低更不要提长问题,否则对方会疲于应付和厘清,导致回答不好。可以把大问题分解为小问题,问和答更有层次和逻辑性,答案的信息也更丰富。”叶伟民说。

在赵倩看来,线上采访,问题尽量有针对性,要直奔主题、简洁有效,不要做太多铺垫,不要让问题太过冗长,尽可能聚焦主题。这样被采访对象也能在较短时间内给出记者所需要的答案。


记者在采访提问时还要注意提问语的“五不要”:不要长句、不要倒装句、不要否定语气提问、不要用有歧义的话提问、不要假大空。在提问时多用口语。

(2)做好记录、录音、核实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不能仅仅是倾听,而要在听的过程中做好记录,抓住对方说的重点,和印象深刻的部分,及时记下来。同时,在征求对方同意下,做好录音备份,供后面收听、回看。网络采访更容易产生歧义和误差,除了及时做好记录,采访结束后最好再将文字发给受访者核实。


(3)避免犯报道差错
梁春武、胡健都提醒记者,两会是政治盛会,也有既定的报道规矩,媒体必须严格遵守,不逾禁区,不要犯一些常识性的错误。

在新闻宣传报道中,尤其是两会期间,媒体应该统一规范用语。同时,媒体应该提高校验把关,避免出现事实差错、标点符号及数字用法错误。详细可参考5月8日《传媒茶话会》发布的《两会在即,人民日报资深校检给媒体人提个醒儿!》

本文图片由花瓣美素提供

记得点“在看”哦!另外,把公号加星标,新文章才不会漏。

更多及时资讯欢迎关注《传媒茶话会》微博:@传媒茶话会

请扫码添加小编微信(请注明单位~姓名),小编将邀请您进群~~



欢迎转发朋友圈
投稿和垂询邮箱:cmchh1@126.com

近期热门文章
1.快手向抖音索赔500万!律师怎么看?2.写稿选材如剪花,4招教你快速上手!3.“疫情报道者特别援助项目”关爱金今日起停止申请4.让不识字的听得懂,这家报纸办得好接地气!5.独家| 全国“两会”报道目前3家媒体获准进入人民大会堂!


《传媒茶话会》特别声明:本公众号向社会长期征集原创稿件(未公开发表过),稿件写作主题围绕媒体采编、经营、融合、版权等方面进行,一经采用,稿费最低300元,上不封顶。同时欢迎提供选题和线索,一经采用,定当奖励。优质原创来稿我们将会推荐选刊至《新闻战线》。稿件及选题线索可投邮箱:cmchh1@126.com或后台直接留言。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传媒茶话会,点击“阅读原文”或访问yuanben.io查询【ESF0GKVY】获取授权

点亮“在看”有升职加薪的机会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