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型主流媒体要做全媒体机构,不能“假融合”!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广电独家 Author 冷成琳




“媒体融合最大的推动力就是国家的政策,中国媒体融合最大的特点是国家最高领导人亲自谋划推动媒体融合工作。”近日,广东省广播电影电视协会副会长赵随意在接受「广电独家」专访时这样说道。


此前中央通过的《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就强调了两点:加快推进和深度融合的问题;迅速搭建起媒体融合的“四梁八柱”是当务之急。


媒体融合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制约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障碍和问题有哪些?加快建设新型主流媒体有哪三大痛点?


以下为访谈实录:


赵随意 广东省广播电影电视协会副会长 



六大问题

「广电独家」:当前媒体融合处在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在您看来,制约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障碍和问题有哪些?


赵随意一是思想的问题。

具体表现为,互联网已成主战场,主战场要上主力军认识不到位,对融为一体,合而为一认识不深刻,对加快媒体融合的速度和媒体融合的纵深执行不坚决。从媒体的领导层到中层到最基层都存在这个问题。

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的主战场,主战场要上主力军。然而,有些媒体只是成立了媒体融合中心,安排一个台领导分管媒体融合,这是假融合,因为没有把主力军投上去。这也是目前全国媒体,尤其是省级媒体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融合发展关键在融为一体、合而为一”,我们的认识不深刻,执行也不到位。如今放眼望去,一些媒体机构还是两张皮,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是隔离开的,缺乏连接意识,没有形成有效的连接端口,并未实现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加快媒体融合的速度和媒体融合的纵深”执行不坚决。在改革窗口期即将关闭的时候,很多媒体连“四梁八柱”都没有,鲜见能够将全台或者整个集团捆绑在一起的具有纵深感的大矩阵。

二是体制的问题。

体制机制过于陈旧,行政化色彩过重,激发创造力不够,未能优化调配现有优势资源攻克难关。

我们的体制还是一个完全传统的体制,浓重的行政化色彩是制约我们往前迈步的重要因素。考核机制、激励方法过于传统,人才能上不能下,下了以后很难再上。把我们和互联网企业放在一起,机制的限制让我们还没打仗就输给互联网。各个部门都是推一推走一走,拨一拨转一转。


我认为最起码在新媒体这一块,应该是弱化行政色彩,创新考核机制,激发出创造力,适当提供试错机会。

此外,传统媒体比互联网公司在资源上的优势可不止一点,为什么我们打不过互联网公司?第一点,缺乏趋势观念,始终是跟着别人走,引领性和创新性不够;第二点,优质资源并没有得到最优化的配置,事实上,资源优势正是打赢攻坚战或者打突围战的突破点。

三是产品的问题。

产品过于传统,只是将传统节目拆条迁移到互联网移动端口播出而已。具有互联网体特性的产品太少,从标题、导语、要素等方面还是传统节目思维,互联网移动性、互动性、体验感、服务性、场景化等均不到位。

我是做产品的,从现在传统媒体的App、公众号来看,大多是将传统节目拆条平移到互联网上播出,不是真正意义上为互联网生产的产品。一开始就是为电视台的那块屏幕考虑拍的专题、纪录片、新闻,再拆条分发,没有互联网特色。

我们对网络短视频与电视消息进行了一些比较分析,发现网络短视频形成了一些自有特点:

新闻六要素不求全,只有几种要素即可;故事化叙事逻辑不复存在,放弃铺陈,直击新闻现场;播音员解说形态下降,解说型字幕呈现上升趋势;记者出镜率下降,当事人或事件出镜率上升;视频慢节奏韵律消失,改为节奏韵律更快、转换率更高;画面呈现更随性,拍摄设备及像素不限、画面呈现比例更自由;配乐成为必须,无配乐成为笑柄;重视同期声的运用,当事人声音与背景音效是关键要素;更强调整体作品的创意性,允许创作思维和手法介入。


人民日报、央视视频、澎湃新闻等新媒体端口就是这样做的。这几届中国新闻奖短视频获奖作品都呈现了这些特点。但是,有些传统电视台做出来的新媒体产品,和新媒体端口出来的短视频是截然不同的,没有掌握到互联网的特质和规律。


四是技术的问题。

技术问题是支撑媒体融合的一个关键点,只有技术的充分赋能,媒体融合才能成功;没有技术的支撑和赋能,媒体融合永远是假融合。

技术这一块的版图很大,存在着几个问题,首先是人才的问题。我们现在的技术人员都是传统制作技术板块的人员,比如说是研究音视频、灯光、拍摄设备、舞美和无线有线发射传输的技术人员,然而在移动互联网、计算机技术板块的技术人员非常弱,懂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工程师几乎可以说是零。新型互联网技术人才严重不足、技术能力差,是我们媒体融合最大的瓶颈之一。 


五是资金的问题。


要改革就需要一定的投入,而且新媒体建设是从无到有的,需要的不是一般的投入,新媒体平台建设、大数据建设、人工智能运用、多功能大型矩阵、互联网服务器与宽带租赁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为什么现在媒体融合执行起来很难,就是因为资金缺口很大。


很多传统媒体一线同行大概形成了一个共识,就是在申请资金的时候,一般只能拿到大约10%。比如当需要1个亿的时候,能给1000万元就不错了。这导致资金出现很大的缺口。而互联网公司和我们传统媒体正好是逆行的,资金投入比完全相反,他们是要的少、给的多。


我们现在媒体融合投入不足的原因:第一,没钱投。媒体自身经营越来越难,广告收入越来越少,所以,能够投入到媒体融合资金是有限的。第二,不敢投。投入进去看不到回报和期望,形不成生态闭环与商业模式,更没有指数级增长愿景,成为“玩票”的,所以,决策者们不敢投或不愿多投。

六是人才的问题。

有些传统媒体在职年轻人比例严重失调,校招数额一年比一年少。传统媒体人才流失也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互联网公司不需要人才培养阶段,不断到传统媒体拉高管、制作高手,经常每个月都要签好几个人,离开的人都是有能力有水平比较优秀的人才。电视板块的人才流失尤其严重,因为互联网公司的视频恰恰是空白点,但电视台积累了几十年经验。

所以,我们怎么能把人才留得住、用得好,激发他们的活力,这是我们要重点考虑的。 


三大痛点

「广电独家」:在您看来,加快建设新型主流媒体的关键痛点有哪些?


赵随意:在我看来,有三大痛点。

一是平台建设的痛点。

考核媒体融合最主要的要素就是平台建设,平台建设又分大平台也就是App建设,以及公众号、微博等小平台建设。平台建设之所以成为一个痛点,那是因为如果没有自己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作品永远通过别人的平台去传播的话,自有的传播意识会被削弱。 

省级以上媒体,以及一些有能力的市级媒体,应该建设自有App。App建设不一定特别适合县级,对县级媒体来说,通过公众号或者小程序也是一种方式,但大台一定要建设完善的、自有的App平台。 


App建设要注意三点:

第一,痛点要找得准,定位一定要准确,这决定了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App。

第二,爽点要及时了解到,“爽点”即用户在使用中爱不释手的点,将它发扬光大,让它继续迭代越来越好。

第三,也是最主要的,一定要小心App里的怒点很多App下载以后又会被马上删除掉,就是因为“怒点”没有及时消除。所以一旦发现有问题就要马上改,切记不敢像我们传统媒体一样走很烦琐的程序,一两个月后才能改掉,这在互联网的世界里是行不通的,一过夜就会让很多用户流失掉。
 
二是用户思维的痛点。

过去传统媒体的用户思维很弱,因为广播和电视刊播出去后,很难了解是谁在听、谁在看,不能拿到及时的数据,但是互联网能够通过红外测试获取热力图,捕捉用户习惯和喜好,形成一个完整的用户偏好画像。

过去传统媒体还不是以用户思维构建我们的节目,主观意识更强,但现在的节目构建应该主客观融合,甚至用户至上。用户思维可以加强节目的服务性、互动性和体验感。过去传统媒体只能谈到参与感,互动感只能在现场实现,无法做到线上的及时互动,但互联网已经达到了线上的及时互动,有了互动就有服务,紧接着体验就跟上。 

三是移动传播的痛点。


广播电视台过去的传播都是固化的传播思维,通过发射台和有线网络把信号传出去后就完成了,但是现在在互联网上变成了移动传播。

移动传播的特点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要素的融合度更高,完全打破了传统的传播思维,这是过去在传统媒体里面没有的,要及时掌握移动传播技能和手段,增强移动传播技术的运用。



媒体融合最大的推动力就是国家的政策

「广电独家」:从传统主流媒体到新型主流媒体的跨越,关键推动力有哪些?


赵随意:直接导致传统媒体影响力下降的原因是传播形态陈旧、移动传播模糊、互动体验没有、用户画像不知、广告收入减少、人才队伍流失等。媒体传播变革成为必然之势,为了生存而改,为了发展而改,为了适应形势而改,为了引领未来而改。

最大的推动力就是国家的政策,媒体融合是作为国家战略来做的。中国媒体融合最大的特点是国家最高领导人亲自谋划推动媒体融合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的系列讲话,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于2014年8月18日和今年6月30日分别审议通过的《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及国家部委局相配套的指导性文件,就是我们媒体机构最大的推动力。


「广电独家」:在建设新型主流媒体的过程中,技术和资金分别起到怎样的作用?


赵随意:技术赋能很关键。技术是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驱动力,没有技术的支撑就没有新兴媒体,这也是引领媒体融合的要素之一。如:5G技术的运用对广电行业是有益处的,4K/8K、AR/VR、3D全息影像等功能呈现更自由。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支撑作用也非常关键。


中国媒体融合的技术运用在全球是领先的,尤其是AI的运用、大数据平台建设等方面。我原先所在的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机器人一天写稿能达到3000多条,有自动生成与自动播放系统,所有舆情事件和新闻线索在5秒钟就能通过爬虫技术全部抓取到。

资金是我们打造新型主流媒体最大难点,严重缺乏投入,而且资金使用也有问题,目前面子上工程投入多,而实际记者编辑、采编播系统投入不够。我们看到现在有大量的技术成果,由于资金不到位,没法应用到一线的实践窗口上,这一点是很可惜的。


从资本角度来说,国家规定只有国有资本才能进入媒体融资平台,但是抛开内容合作方面的限制,新华社与阿里、人民网与腾讯在技术方面的合作,对融资模式和形态创新、打破资金的瓶颈、推进技术平台搭建有着很高的参考价值。


新型主流媒体应弱化“广电”两个字

「广电独家」:在您心目中,理想的新型主流媒体是怎样的?具备哪些特点或要素?


赵随意一是传统媒体变为全媒体机构,真正成为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机构。

弱化广电两个字,取消的话更好,今后应该以区域化的全媒体集团进行命名,比如河北成立了长城新媒体集团,以后可以建设南方全媒体集团、珠江全媒体集团等,里面包括广播、电视、平面、互联网等媒体形态,表现形态更加丰富,不打单一,更加多元,全要素出击,让群众有更多的选择。


二是移动传播成为主体,坚持移动优先战略,先网后台,主力军放在互联网上。

过去传统媒体的主体是有线发射和无线发射,现在移动传播成了主体,无线发射和无线传输成为辅助。谁掌握了移动端口,谁就掌握了趋势的风口。还有先网后台,有了作品随时就往网上放,在边际效益最高点传播出去,并把主力军全部都投入到互联网上。 


三是产品更具互联网规律特点,内容产品更加重视互动性、体验感、服务性、移动性、场景化。

我们的产品再不是那种电视拆条化放在互联网端口,而是为互联网特意生产的产品。比如13集互动剧《拳拳四重奏》,它放到电视机上是无法看的,因为一直有互动环节,每3-5分钟就有一个,选A和选B的剧情走向不同,互联网的特质非常突出。


四是通过媒体融合发展,我们的新型媒体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闭环,能摸索出一套良性循环的商业模式,这是最为关键的一点。

广电始终没有形成一个垂直领域的生态闭环,更没有探索出一个良性循环的商业模式。要钱的人只顾要钱去做事,根本没有研究回报率和商业模式,考核体系和监督机制也不到位,看不到回报率和期望值。


据我掌握的信息,现在上海报业集团澎湃、上观、界面3App的年收入还是很可观的,2018年达到7亿元以上,2019年新媒体收入唱起主角,达到58.39%,在所有省级媒体里都是为数不多甚至唯一的新媒体超过传统媒体收入的。我觉得达到这个规模已经基本进入良性循环,下一步再需要投钱,决策者们就敢给你钱了。

五是以开放共享的互联网思维办新型媒体平台,不要用封闭的心态办平台。

有些媒体机构领导一说到UGC或PGC就“谈虎色变”,我们就凭“总共只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想做起聚集性传播平台几乎是白日做梦。传播平台是否有影响、有流量、能变现,看的是平台每天刊播总量能否达到海量级,充分激发日活跃用户依赖感。

手段不外就是这几点:

第一,原创能力非常强,独家报道、高质量资讯、能供人们互动作品保有维持一定的量;第二,技术手段先进,能在几秒钟内抓取链接转发三大央媒和主流媒体作品,形成重大事件、主要信息和热点话题不缺失不缺位;第三,实际上最重要就是开放UGC(PGC)渠道资源,让更多的UGC(PGC)作品进入我们的传播平台,加大审核力度,形成巨大的共享,这一点要多借鉴学习今日头条和澎湃新闻的做法,目的是为用户提供相关信息服务一站式供给。



媒体融合新机遇

「广电独家」:以省级广电集团为例,打造省级新型主流媒体有哪些先进探索和实践心得?还有多长的路要走?


赵随意:在App平台建设方面,有特色的是触电新闻App、看看新闻App阿基米德App等一批新型媒体平台。它们每天信息刊播总量大,事件反应速度快,传播方式有特点,聚集用户有流量。

在云平台建设方面,较为突出的是长江云轻快云,大家常说“北有轻快云,南有长江云”,因为云端的建设是媒体新基建的关键所在。


将传统媒体、新型媒体和商业模式融为一体的案例首推“芒果TV”,它是我国当下能走出商业模式的佼佼者。

媒体融合的窗口期即将关闭,留给我们时间不多了。前一段中央通过的《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就强调了两点:加快推进和深度融合的问题;迅速搭建起媒体融合的四梁八柱是当务之急。媒体融合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媒体改革创新永远在路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广电独家」:当前,对媒体融合来说,面临哪些新的机遇?


赵随意一是国际斗争博弈形势所迫。当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用冷战零和博弈思维充斥舆论宣传,包括战略遏制、双重标准、逢中必反、污名化、打压中国企业、限制中国媒体等行为,新闻报道进入后真相时代,所以,我们需要在互联网舆论场争取话语权,占据舆论高地。

二是国家意识形态战略所需。这时我们需要用理性思维应对非理性的行为,需要用事实真相驳斥编造的谎言,需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全媒体传递我们的观点和看法。

三是社会需要和群众需求。国家意志需要通过全媒体表达,主流价值观需要全媒体传播来引导,群众需要多元的声音和更多的选择,而且,移动端口是我们争夺的关键阵地。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广电独家”
编辑| 李素云

关注“传媒茶话会宠粉号”,热点文章及时送达 

传媒茶话会宠粉计划正在进行中!

我们会在每周一公布前一周

茶茶阅读最多、分享最多、精选最多、留言最多的

前十名茶粉,送出独家“茶”礼~

心动不如行动,快来参与吧!



近期热门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