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段子当新闻?主流新媒体谨防“抖音化”!

裘真 米星 传媒茶话会 2021-02-02


10月20日,一则“驾校为5年才毕业学员开欢送会”的视频在某短视频平台上广泛传播,视频称“河北衡水2女子考驾照5年才拿到,驾校校长带全体教练‘含泪’欢送”。


诸多主流媒体的新媒体账号转发了这则短视频。不久,视频中驾校方工作人员回应称“并非事实,只是个娱乐段子”。


这条新闻又翻车了。

近几个月来,我们发现主流媒体发布的一些新闻视频,与各类短视频平台上的娱乐性内容的区别越来越小,主流媒体的视频新闻似乎正在走向“抖音化”。

视频新闻“抖音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将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作为重要的线索来源,一些媒体甚至直接把抖音、快手上的视频照搬过来,只要画面,不采访、不核实、不做信息增量。另一方面,在内容题材和形式上都向抖音、快手等视频平台的视频风格看齐,娱乐化、剧情化。

今年高考成绩公布后,网上一则“女孩考上清华跪谢父母”的视频在社交平台上收割了一大波眼泪。当时诸多主流媒体也当正能量进行了报道。但后来又出现几条类似的短片,女孩的父亲一会儿是植物人,一会儿又是工地打工的建筑工人。事后证明是摆拍。

再往前推,今年6月,网上一则“鄂牌车主抗疫后去世”的视频在各大社交平台和短视频平台传播,网传视频发布者称孝感一辆鄂牌小汽车停放在孝感槐荫公园,网传视频及解说内容称该小车已在公园停放数月,车主因患新冠肺炎去世。视频中,发布者称已与车主家属通话,并证实车主离世。

随后,这则新闻就被当地警方辟谣。视频发布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车主曾参与抗疫后发烧去世”这一说法,是他“出于好心瞎编的”。


类似这样的视频还有很多,或许很多人会把责任推到视频的发布者身上,但自媒体并不承担“新闻”功能。为了达到传播效果,自编自导一些短视频,这些内容作为娱乐上传到短视频平台上无可厚非。

但对于媒体来说则不然,在我国,媒体代表着官方、权威,用户就会认为它所发布就是严肃的新闻,是事实。因此,当公众发现这些所谓的“新闻”是炮制的,首当其冲的还是主流媒体的公信力。长此以往,还将对社会、对内容生产机构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媒体“抖音化”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为了在与商业媒体以及同行的激烈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主流媒体不得不考虑市场、用户、流量等商业化取向。而这些指标具体到内容生产上就表现为新闻内容的娱乐化、“抖音化”。

作为大众媒体,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无可厚非,却不应背离新闻生产的原则。即便是在纯商业化运作对媒体也要首先将媒体的公益性摆在第一位,为公众提供决策参考的资讯,而非夺人眼球、戏剧化的“短片”。

那么,如何防止媒体进一步“抖音化”?

一方面,让媒体职业素养回归。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让新闻线索和新闻素材的来源更加多样化,越来越多的媒体从各类社交平台、短视频平台扒新闻。

但不论是抖音还是快手,都不是官方授权的可供转载新闻的新闻单位。因此,直接从非授权来源获取线索后,必须重新核实采访。如果怕时间来不及,那只能下次争取快一些,绝不可为了抢时效而发出假新闻。

今年7月杭州来女士遇害案中,众多主流媒体在转发了首发媒体关于来女士尸体已经被发现的新闻后,在一个小时内连续两次删文。很显然,没有多方核实采访,自然在真假难辨的网络信息中手忙脚乱。

另一方面,媒体人或许还应厘清短视频平台上娱乐性短视频与视频新闻的区别。一则由于短视频创作门槛低,普通用户都可以参与制作,所以其真实性往往难以保障。二则短视频平台上的内容本身多是娱乐性内容,以方便用户在碎片化时间里进行消费、传播和分享,社交属性远远高于信息属性。

此外,媒体还需加强对拍客团队的专业培训,完善管理制度。此前就多次发生拍客为了获取经济效益制作虚假新闻,甚至为在视频中植入商业广告策划新闻,媒体审核不到位,刊发后造成不良影响。

新闻职业素养或新闻专业主义是新闻行业的从业标准和底线,而不是目标。在行业底线日渐被遗忘的当下,新闻专业主义的回归显得更加迫切。
 

关注“传媒茶话会宠粉号”,热点文章及时送达 

传媒茶话会宠粉计划正在进行中!我们会在每周一公布前一周茶茶阅读最多、分享最多、精选最多、留言最多的前十名茶粉,送出独家“茶”礼~心动不如行动,快来参与吧!添加小编微信请标明:单位+姓名

近期热门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