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们↓↓↓
刚刚入选“文艺联合书单”6月榜单、又在安徽广播电视台播出。斯雄先生创作、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融媒体书《皖韵八记》又爆火出圈了,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讨论与点赞。《皖韵八记》是斯雄创作的系列融媒体书《皖美三部曲》的第三部,另两部为此前出版的《徽州八记》《江淮八记》。作者曾在人民日报社安徽分社工作6年多。期间,他走遍了江淮大地的16个地市和近百个区县,用凝练优美的笔触记录安徽大地的山川风物、风土人情,从媒体人的角度提出了对安徽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在形式上,他采用“纸质书+有声书+短视频”的融合模式,推出这套独特的融媒体书。这部书在新媒体平台推送后。单篇文章全网阅读量动辄过千万,单本书的甚至获得一亿+全网点击量。融媒体书是怎样创造如此巨大的传播效果的?其爆款密码又是什么呢?近日,传媒茶话会对话光明日报驻安徽记者站站长、高级记者常河,安徽广播电视台纪录片节目部导演、《皖韵八记》微视频总导演李静,安徽文艺出版社社长姚巍,安徽文艺出版社副编审、《皖美三部曲》责任编辑韩露,皖新传媒文化消费总公司总监金岳晴,“We领读”总策划、主任播音员赵媚等专家,探讨融媒体书的内容、形式和传播方式,解密其背后的爆款密码。
《皖美三部曲》六尺巷记短视频
《皖美三部曲》八公山记音频
融媒体书是“书” 的矩阵,是在一种以纸质图书、电子图书为主的基础上,融入数种其他媒体形成的一种图书出版传播的新兴样态。在融媒体思维的影响下,融媒体书相较于普通的纸质书和电子书最基本的不同在于其内容上的进阶,具体是指“文字+数字”互融的模式使内容载体的多元化和信息承载边界拓展。在二维码、三维码技术加持下,读者在阅读文字的同时,可以收听有声书、观看短视频,获得更加身临其境的阅读体验。在今年4月23日的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上,融媒体书并没有独立成为一个单元,书籍数量也比较少。在知网平台搜索“融媒体书”词条,仅获得15篇相关文献。融媒体书如何融、有哪些坑,如何避坑,既缺乏理论上的指引,又缺乏现实案例的指导。在这种前路未可知的情况下,斯雄先生的《皖美三部曲》适应了当下的传播特点和读者需求,追求优质内容同时注重多样化表达,可看作是一本融媒体书的“样书”。在融媒体书内容创作方面,安徽文艺出版社副编审、《皖美三部曲》责任编辑韩露介绍到:“《皖美三部曲》在深耕文字内容的基础上,在章节末加入二维码,配以绘声绘色的朗读和一个长约3分钟制作精良的短视频,为其他融媒体书的创作提供了借鉴。”读者在阅读书籍时,既能享受深沉的文字之美,又能接触到新鲜有趣的数字内容。该书的文字独到之处在于,一方面作者以独特视角,用准确凝练、富有美感的文字,把读者带入进安徽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和人文底蕴中,感受独特的徽风皖韵。另一方面作者透过自然风景和历史遗迹,深挖背后隐藏的故事和秘密,并揉进自己对社会、对文化、对生活的思索,让读者读完文字后心有所思、心有所感、心有所悟。在《皖韵八记》的《八公山记》一记中,作者没有停留在八公山风景的表面,而是深挖八公山背后的历史烟云,从春申君和淮南王刘安的人生际遇和悲剧结局中反思人的生活态度,提炼出可资参考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当读者翻开《皖美三部曲》进行阅读时,就会发现这不仅是一部记录安徽大地的游记散文,更是一部蕴含历史与人生之思的思想之书。在数字化表达方面,作者将有声书、短视频等方式融入书籍中,为读者创造出多感官、多时空、多体验的沉浸式阅读氛围,进一步激发了人们参与且专心专注阅读的热情。安徽广播电视台纪录片节目部编导、《皖韵八记》微视频总编导李静在谈及《皖美三部曲》短视频时讲到:“以文字内容为蓝本,把文字内容具象化,优秀的短视频可以让读者进入书中的世界。”《槐林记》的短视频就是一个范例,它把《木兰辞》中“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的场景搬进了手机屏幕,用考究的视听语言、光影效果,呈现出槐林镇大汪村家家户户织渔网、售渔网的繁忙图景。短视频让文字更加饱满,优美典雅的文字又让短视频更加深沉。文字之美和数字之美相互融合相得益彰,让《皖美三部曲》既能吸引读者来看,又能留住读者品读。
除了内容进阶,融媒体书与传统书籍的另一大不同在于形式上的进阶。安徽文艺出版社社长姚巍在谈及融媒体书的形式创新时谈到:“互联网时代,数字技术与出版深度融合,让图书更加具象、动态、可交互。例如,通过音视频等方式主动介绍故事情节,通过VR、AI等人机交互技术与读者互动。”形式进阶让书籍从被阅读的被动语态,转向主动介绍自己的主动语态,使融媒体书更具活力与张力。作为现象级的融媒体书,《皖美三部曲》与其说是一部记录安徽风土的游记,不如说是一幅充满烟火气的俗世画,有一种奔涌着的时代感。作品用丰富凝练的镜头语言,再现一个个或奔腾澎湃、或沉寂无语、或风姿独秀的自然与社会图景,文字的画面感固然很重要,但短视频的形式不仅可以突破文字的平面化形象,还能提升书籍在视觉的空间感和层次感,赋予读者更加动态化的阅读体验。李静在谈及其制作经历时说到:“如果说文字是铺在案上的山水画卷,那么视频就是大好山河的立体化的呈现。文字带给人的是想象,而视频带给人的是更为具体和生动的视觉冲击力”。这种新形式带来的力量,让《皖美三部曲》更加年轻更加动态,更能与各个年龄段读者轻松互动,自然更容易得到阅读者的接受和欢迎。听书与看书,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阅读体验,又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阅读方式。《皖美三部曲》中的每一记,都附有朗读有声版,邀请的都是国内最顶尖的文化名人和朗读大咖。有感染力的朗读,本身就是对文字的升华。『WE领读』总策划、主任播音员赵媚介绍到:“朗读是对文章的“二度创作”,这本书的有声版不仅邀请了一批播音艺术家来朗读,还策划邀请了与内容紧密相关的艺术家倾情献声,体现了这一层面的创新和创意。”《石牌记》与《“七仙女”记》讲述的是黄梅戏的历史与故事,作者特别邀请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来朗读。韩老师的粉丝一听见那熟悉的“安普”(安庆普通话),就立刻被吸引了过来。在粉丝们热烈追捧下,作品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大幅度上升,互动力度也大大增强。多形式+名人效应,让这部立足于高品质内容的融媒体书,豁然解开名人效应下流量密码,收获海量的阅读量和点赞、留言与支持。手握纸质书,扫一扫书上所配的音频、视频二维码,不同年龄段的阅读者就可选择同步或听或看,就可以进行话题与内容的互动。视、听、读结合的方式扩大了《皖美三部曲》读者的互动范围,增强了互动强度,有利于读者多角度触摸独特的徽风皖韵,在互动中体验融媒体书的文字之美、声音之美、画面之美、思想之美。皖新传媒文化消费总公司总监金岳晴在分析融媒体书未来的发展趋势时指出,在未来更多依托“文化+科技”优势,融媒体书将摆脱传统纸质书的概念,更多的是进一步加强阅读新体验,拓宽阅读场景空间,让阅读更加生动立体、无处不在。比如电子书有声书阅读,视频观看,线上线下提货、就近借书异地还书等诸多便民惠民的增值服务,让读者全身心沉浸于阅读之中,感受阅读的魅力。
在媒体深度融合的当下,单一的传播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融媒体作品的推广传播需求了。为了能更高效地传播,媒体必须转变传播思路,找到适合自己传播方式的密码。光明日报驻安徽记者站站长常河在分析融媒体书如何选择传播方式、扩大传播效应时讲到:“融媒体作品地传播途径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和分环节的。作品(产品)必须精准投放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以《江淮八记》为例,每一记都首先在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等传统媒体平台上刊发,瞄准的是在报纸前坚守的读者。这是一种中心化传播。《皖美三部曲》牢牢立足于传统媒体这个主战场,服务报纸端的忠实铁粉,面对融媒体时代风云能“我自岿然不动”。可喜的是,《皖美三部曲》不仅做到了中心化传播,同时做到了立体化传播,这大大增强了其传播力、影响力。该作品在传统平台投放后,又邀请本身自带流量的朗读大咖制作有声版,连同文字在“两微一端”上投放。这一次瞄准的是“网络原住民”,是一次再生产和再传播。再往后,结集出版,而且在出版时附上音频和短视频二维码,这就是一次立体呈现了,或者可以称为“文字+”。以文本为基础,多次生产,多次传播,这种矩阵式的、叠加式的传播,就是最明显的传播效应扩大尝试。如果把三次传播的点击量累加起来,几乎每篇都能十万+、百万+、千万+......呈几何级上升,这样的阅读量和传播力,是传统传播方式难以企及的。常河认为,立足核心定位,积极运用互联网渠道提高影响力是融媒体书的发展逻辑。融媒体书要在稳住核心受众与市场的前提下,通过社交媒体的渠道扩大用户市场,形成一套中心化传播与立体化传播互补型的传播策略。在这种互补共融的传播策略引领下,融媒体书方得行稳致远。斯雄先生简介
斯雄,本名朱思雄,湖北洪湖人,198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曾任人民日报社安徽分社社长,高级编辑。曾获中国新闻奖,被人民网评为“最受网友关注的十大网评人”。著有《皖美三部曲》、《南沙探秘》、《游方记》、《盛开的紫荆花——一个内地记者眼中的香港》、《香港回归十年志(2003年卷)》、《平等的目光》等。中央电视台“亲历·见证”栏目为其拍有纪录片《双城故事·爱在他乡》。
扫描以下二维码获取《皖美三部曲》短视频与有声书↓↓↓
《槐林记》短视频 《“七仙女记”》朗读音频
作者 | 葛畅
编辑 | 葛畅
图片与视频来自《皖美三部曲》作者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传媒茶话会,点击“阅读原文”或访问yuanben.io查询【3RG1CSME】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