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考查分刷屏:“表情包”不是“流量宝”!

李虹 传媒茶话会 2023-07-26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们↓↓↓


随着全国各地高考成绩陆续公布,多地开启高考查分。从捂住嘴巴紧张不安、用手遮住屏幕小心翼翼地看,到查到好成绩时欢呼雀跃、激动大喊、喜极而泣,一个个高考查分“表情包”在短视频平台热传。学生高考成绩被屏蔽老师激动欢呼;同校同班的双胞胎兄弟高考同考688分,家人惊呼“神奇”;一名女生高考总分666;全家齐喊666……一幕幕查分“名场面”冲上热搜榜。


“十年窗下无人知,一举成名天下知。”金榜题名是人生喜事,亲朋畅快抒怀,网友奉上祝福,新闻媒体的适度关注本是对教育的尊崇、天道酬勤的倡导,更是对知识改变命运、奋斗成就人生的笃信。然而,随着热度快速攀升,每有一地开启高考查分,名场面、表情包就喧嚣一阵,味道逐渐就变了。当媒体的摄像头聚焦高考查分众生相,社交媒体专设热搜热榜“高考榜”,自媒体、营销号参与炒作,主流价值的弘扬让位于平台流量的狂欢,满屏欢喜折射的是分数崇拜,放大的依然是功利视野下的成绩焦虑、学校升学率考评下的教育压力。

每年高考时,一波波如同群体表演般的故事情节轮番登台,与教育部“高考状元”“高考喜报”“高考升学率”“高分考生”禁炒令的三令五申,一起拼凑出一段循环往复的高考舆情。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高考改革正以多元评价体系为目标推进,盲目追捧“高考状元”的现象也不断被整治。但在实际生活中,为高考“祛魅”依然道阻且长。去年有“果园收成”“捕鱼渔获”等暗语发布喜报,今年代之以高考“屏蔽生”的炒作对象,便是例证之一。

屏蔽高分考生的成绩做法是一步好棋,可圈可点。2012年,广东首先祭出了屏蔽高分考生分数的“狠招”,起到让人找不到“状元”的效果,有助于引导公众理性看待高考成绩。后来随着推广升级,云南、湖南、北京等地也相继推行类似的做法。但“术”之改进难以发挥“道”之改变的根本作用。高分屏蔽政策虽然模糊了“状元”的身份,却创造了“屏蔽生”这个新概念,给网络舆论提供了新的聚焦对象。可以说,在教育观念和评价体制未能彻底改变之前,在利益驱动下,舆论炒作高分考生的动力仍会非常大。但凡事两面看,这也为相关部门下一步治理“高分炒作”指明了方向。

治理“高分炒作”,需要全链条覆盖,仅靠教育部门难以跳出“木桶效应”的窠臼。高分炒作,土壤是教育功利观压过立德树人观,源头是媒体与自媒体,渠道是商业社交平台。全链条治理呼唤责任链全覆盖。如何改善高考“指挥棒”以转变教育观念,如何促使媒体发挥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如何推动商业社交平台与自媒体变流量驱动为价值驱动,成为时代的挑战课题。惟有回归教育初心,才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教育部门、宣传部门与其他相应部门多方合力,既要集中攻坚又要久久为功,才能打好治理“高分炒作”的主动仗。

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作为“高分炒作”全链条治理的重要环节之一,主流媒体要牢牢把握议题设置主导权,发挥好舆论引导作用。曾经第一个冲出考场的考生是媒体的宠儿,但看近年关注点,“考得怎么样”“题难不难”不再是舆论场中的核心关切,而代之以“你有什么愿望”“考完想做什么”的个体关照,议题设置的转变起到了很好的舆论关注扭转作用。经验表明,配合政府治理,主流媒体强化议题设置能力,能够有力消减高考舆论中民众“迷魂汤”、焦虑“催化剂”的成分,放大社会“黏合剂”、成长“推进器”的成色。

人生长河里,短短几天的高考并非人生的分水岭。这样的道理,学生懂、家长也懂,但历史经验、媒体报道、利益裹挟塑造的社会氛围,往往会促使他们选择性忘记。期待更加开阔的报道视野在高考舆论中涌现、多元的网络声浪能够冲破“唯分数”的观念堡垒、丰富的发展机会让学生迎接光明灿烂的未来之路。

主编:刘娟

编辑:陈莹

校对:李媛 毛洁

  END  


往期推荐

“天坑”专业、“一棒子打晕”式劝退?新闻学还有救吗?

28位大咖联袂推荐!《传媒实操小红书》都有些啥干货?

传媒茶话会出书了!且听大咖怎么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