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锡进炒股屡上热搜!值得媒体天天报道吗?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们↓↓↓
自6月26日胡锡进宣布炒股以来,每天都会在微博上发布自己的炒股成绩和心得。不少媒体,尤其是财经媒体纷纷一天不落地报道,相关话题也频频登上热搜——胡锡进开通了股票账户、胡锡进炒股逻辑曝光、胡锡进称自己炒股进步了、胡锡进今天账面亏了225元……满屏“胡锡进”,不得不引人反思,胡锡进炒股真的值得媒体天天报道吗?
作为一名在微博上拥有2400多万粉丝的资深媒体人,胡锡进的一言一行都备受关注。在A股波动有所加大的当下,胡锡进开始炒股确实是件新鲜事,如果对胡锡进炒股的报道能够有助于打破信息不对称,对公众的投资行为、消费行为有所指导,那么对此事的报道也符合新闻价值判断。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胡锡进每发一次微博,媒体就跟着报道一轮。这些报道不仅鲜见专业的财经视角和财经分析,而且过度聚焦于胡锡进个人炒股的得失。原本的财经新闻,变成了“胡锡进炒股日记”,成了公众茶余饭后娱乐的谈资。
近年来,财经新闻的娱乐化趋势日益明显。前不久第十四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作为一场探寻全球经济重启增长新动能的世界经济会议,有知名财经媒体采访了娱乐圈的明星,如果探讨文娱经济相关话题倒也无可非议,可偏偏在聊容貌焦虑。再往前推,“选题注重挖掘‘花边新闻’、内幕、丑闻、传闻等,捕捉读者感兴趣的话题”竟然堂而皇之地登上了新闻研究双核心期刊,成了可供大家学习的财经新闻报道经验。一切的一切都导向这样一个结果:部分财经媒体在逐渐放低自己的专业底线,让内容专业价值向流量导向倾斜。
没有流量就没有影响力,但要追求流量,更要追求流向。财经新闻追求流量没问题,要接地气儿更是应该提倡,但接地气儿不意味着抛开专业性,更不意味着娱乐化。
财经新闻的用户多为中高收入群体,这决定了财经新闻的核心竞争力是专业性而非猎奇性,让专业性让步于流量无疑是舍本逐末的。财经媒体的用户群体对内容的专业性要求更高,浏览财经新闻的目的性更强。他们需要通过财经新闻及时、专业的报道和分析,为自己的经济行为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导,因此,相比娱乐新闻和社会新闻,公众更在意财经新闻的专业性和工具性。如果财经媒体要学三流黄色小报搞猎奇,尽管会短时间迎来一波流量,但这些流量并没有流向财经媒体的用户群体,因而是不会给媒体带来“留量”的。长此以往,就会让财经报道陷入“内行看不上,外行看不懂”的尴尬境地。
流向精准,才能带来“留量”。“既让内行愿意看,又让外行看得懂,并对他们有启示,是经济报道的至少境界”,也是财经新闻传播致效的有效途径。公众不愿意看一些财经新闻,不是因为不够八卦、狗血,而是要么文章晦涩难懂、要么没有参考指导价值。一位央媒的财经记者曾向笔者吐槽,别看自己做了几十年财经报道,可这些财经报道并没让他赚到除了工资以外的钱,反而是十多年前一位派出所民警的一番话让他受到启示,东拼西凑在北京买了套房,现在翻了七八倍。
因此,财经新闻试图通过娱乐化来吸引流量、提升影响力无疑是肚子痛点眼药 ——— 药不对症,还是要回归财经新闻的本质,删繁易简,将专业的财经知识与公众的“兴趣点”相结合,让不懂财经的公众读得懂,将财经事件背后的财经逻辑讲得准、讲得透,让懂财经的公众瞧得上。这恰恰是财经媒体的价值所在。
——The End——
6年磨一剑,传媒茶话会主编的《传媒实操小红书》系列新书终于面世啦!
内 容 介 绍
“传媒实操小红书”是由传媒茶话会主编,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新闻实操系列图书,既包含重大纪念日报道防错指南、两会报道注意事项、常见字词标点差错解析等新闻宣传工作者必须掌握的避雷建议;又有历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点评、好稿是怎样“修炼”成的等不可不知的采编技巧;还有10万+选题长什么样、如何打造新媒体爆款等不容错过的爆款经验。
购书方式
END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