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汉语——故事法
今年中文四我选的教材是《中文听说读写》,在美国算是比较通用的一套教材,适合高中和大学的学生。一共四本。我选的是最后一本,level 2 part 2.
以第十二课《中国的变化》的第一部分为例,分享一下我运用故事法来帮助学生学习课文内容的教学思路。这篇课文被我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短文,算是背景介绍,后面的对话分成两大部分。三个部分的内容,在量上差不多,生词也分成三部分,放在quizlet上。
课文第一部分的内容如下,每个课时50分钟:
张天明和丽莎上个学期末申请到中国学习中文。原来以为时间会来不及,没想到学校竟很快就同意了。两个人可以在中国学习、生活三四个月,这让他们非常高兴。张天明和丽莎先到上海,然后坐高速火车(动车、高铁)去南京。火车很快,两个小时就到了。天明的表哥开车去火车站接他们。他们就住在姑妈家。
来中国前,天明的爸爸要他们一定要去看见看看他以前的中学,拍几张照片发给他。于是到南京的第二天,一吃过早饭,表哥就带他们去找那所中学。没想到那儿已经变成了一个购物中心,完全不是爸爸说的那个样子了。表哥问了好几个人,谁也说不清楚那个中学搬到哪儿去了。天明想,爸爸总说自己是个南京人,可是实际上他熟悉的那个南京已经没有了,今天的南京对他来说,其实是一个陌生的地方。
虽然没找到爸爸的中学,但表哥很高兴地说愿意当导游,带他们继续在街上走走,让他们好好看看南京。
补充说明一下,文中的张天明是美国出生的华人,大一学生,父亲那一辈移民美国。丽莎是他的女朋友。
课时一
听说为主,加上认读课文。主要是通过比较(美国外语教学标准的5C之一),让学生谈谈自己家乡的变化,以及学校的变化。主要是说话课。老师也谈谈自己家乡的变化。然后通读课文的第一部分。在通读的过程中,通过上下文去理解生词的意思。除此之外,老师帮助学生建立生词和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
学生的作业是,运用课堂上所复习的内容,下节课讲一个故事,家乡的变化、学校的变化,任选一题。此外,用quizlet自学生词。
课时二
学生讲故事,老师检查学生生词学习情况。
读写为主,理解课文,集中解决课文里面出现的新生词的用法,结合旧的语法点学习新的语法点。这个过程在继续熟悉整体课文,解决学生的疑问。
课时三
说和写为主。在把课文内容划分为四个场景,根据不同的场景,编写对话(打字),并且表演。
场景一:火车站买票(去哪儿,几张票,哪种票型,多少钱,几点出发,几点到...)
场景二:上火车后,给表哥打电话(车次,几点到,几个人,穿什么衣服...)
场景三:火车站出站口,遇到表哥(寒暄、谈谈这次来中国要做什么...)
场景四:找爸爸的中学(至少四个人)
课时四
说为主,课文挖空,类似英文的完形填空,不给学生任何选项,学生根据对上下文的理解,把句子补充完整,复述故事。做练习,操练之前学的生词和语法点。
张天明和丽莎上个学期末_______到中国_______。原来以为时间会__________,没想到学校____很快就同意了。两个人可以在中国______、_____三四个月,这让他们__________。张天明和丽莎先到上海,_______坐_________去南京。火车________,两个小时________。天明的表哥________去__________接他们。他们就住在_______家。
来中国前,天明的爸爸要他们一定要去看见看看他______的中学,拍________发给他。于是到南京的第二天,一_______早饭,表哥就带他们去_______。没想到那儿已经变成了一个_______,_______不是爸爸说的那个样子了。表哥问了_________,谁也说__________那个中学搬到哪儿去了。天明想,爸爸总说自己是个南京人,可是实际上他______的那个南京已经没有了,今天的南京对他来说,其实是一个_______的地方。
虽然没找到爸爸的______,但表哥很高兴地说愿意当________,带他们继续在街上走走,让他们好好_______南京。
课时五
复习。根据课文回答问题,把问题答案连接起来,复述课文。问题可以用英文,也可以用中文。问题用英文的难度更大一些。
丽莎和天明,上个学期末申请到中国做什么?
他们会在中国学习和生活多久?
天明和丽莎怎么从上海去南京?
谁去接他们?
他们住在哪儿?
来中国前,天明的爸爸要天明做什么?
第二天,他们找到那个爸爸以前的中学了吗?
那里变成了什么?
有没有人知道中学搬到哪儿去了?
没找到中学,他们做什么了?
作业:
学生自己选十个提示词,根据提示词复述课文。
英译中,天明的日记。
更多的关于听说读写的操练,对已经学过的知识的应用,在这一课三个部分都学完后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