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女科学家和男汉语教师

刘艳君 艳君Yanjun 2022-08-15

有一天吃晚饭时,王同学说到下周要开始做实验。他的上司在一次会议上遇到了美国某大学的一位教授,两人聊得很投机,对方寄了个东西过来,请他们帮忙。说到这,王同学突然补充了一句:其实女性在我们这个行业特别有优势。

 

王同学是工科博士,他在博士期间,整个系里的教授全是男性。他们那屋坐着七八个在读博士,全是男生。中科大因为大部分都是理工科,也一直以男女比例悬殊闻名。他本科班男女比例是8:1。现在所在的研究所有三个主要负责人,其中俩女性(包括王同学的上司),王同学说这是非常少见的。研究所是和圣安娜研究院合办的,圣安娜那边也有个做相关方向的女科学家,两边有很多合作。

 

据王同学说,在博士期间,女性的比例还稍微多一点点,越往上走,越少。在行业的国际会议上,每个分会场乌压压一片,几乎都是男性。女性不仅少,而且能在这种会议上发言的女性就更少了,非常抢眼。从与外界建立联系的角度来说,女性本身擅长社交的特点再加上圈子里女性的稀缺性,在会场里简直是“鹤立鸡群”,有独特的优势。

 

想起来,汉语教师里的男老师也是这样。

 

参加过两次汉办组织的培训。2010年,赴菲律宾、泰国有近160名汉语教师在厦门大学培训。其中男生大约不到三十个。别的培训点也差不多。2013年,美国大理会项目还有孔院志愿者在北师大培训,男老师也差不多是这个比例。与女汉语教师庞大的基数相对比,行业里比较有名的、在社交网络上活跃着的汉语教师,似乎男的比较多。(也许是我看到的少哈,只是个人感觉,不一定准确。)

 

认识特别多出色的男老师,有的特别有才艺,会写篆书、会篆刻,从泰国到美国,娶了同行,现在回泰国创业去了。还有从泰国到美国,现在做沉浸式做得风生水起。有漂泊了两三个国家,现在回国创业的。还有,从志愿者到管理教师,漂了三四个国家的,这样的男老师不止一个。前两年还听说在南美,现在在欧洲,又或者前两年在东南亚,后来去了中亚。同一个团队里的女教师也有很优秀的,但是多少被这些男老师的光芒掩盖了一些。

 

丽君有个好朋友是程序员,我听到的时候,特别替她高兴。不单单是因为她在IT这样一个新兴行业里,还有一点是因为那个行业男多女少,女生在和男生一样努力、做出一样成绩的情况下,或许多少会有一些优势,容易被发掘。更重要的是,在我看来,男生争着抢着进入的行业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指向标,女生朝那个方向走,错不了。

 

以前,我也认为女孩子当老师很好,可以兼顾多个方面(比如,家庭)。后来,仔细一思考,这个观点从哪儿来的呢?是谁教给我的?为什么很多男生在找工作的时候不需要考虑“兼顾多个方面”,一心奔着理想方向去呢?见过一些老师,对自己做的工作并没有多少热情。只是,有周末、有寒暑假,想想也没啥可抱怨了。于是,就什么都不想了。

 

《Good to Great》一书中,最后作者列出了对读者的常见疑问的回复。有人问作者:“Good”不是很好嘛?我为什么要追求“Great”?作者的回答是:如果你对自己所做的工作充满激情,认为那是你的使命所在,那你就一定会追求“Great”,这个Great不是别人的标准,而是你自己想要越来越好,达到你所认为的“Great”。反之,你就该考虑自己是不是入错了行,还没有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

 

类似的道理,我希望每个女孩从小被教导的是去追求你自己的激情所在,即使遇到困难,也可以想办法解决。报考大学的时候,报的是自己真正喜欢、热爱的专业。而不是从小被教导“当老师(护士)对女孩子比较好”、“这个行业不适合女孩子”或者“女孩子做这行太辛苦了”。

 

我们首先是一个人,然后才是一个女性。


后记:写这篇的时候想起很多事儿。包括:最近微博上浙大一个社会学教授的言论引起了广泛讨论;暑假重读的波伏娃的《第二性》;前阵子看的《NHK 调查报告 女性的贫困 “新型连锁”的冲击》;最近在读的《The Handmaid's Tale》。真是个沉重的话题。


近期文章

01

《免费资源:Bitmoji使用示例》

02

《两岁的小豆豆》

03

《老外眼中的现代中国(视频推荐)》

04

《PGCE:英国教师培训课程申请之路(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