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精彩回顾
末法时期,居士弘法利生,更显宝贵!——驳“居士不可说法”之谬论!
佛教传到汉地之后,形成了一套传统的丛林过堂(用斋)仪轨,规定了碗筷摆放、使用和添饭加菜的步骤与方法。对于初到寺院体验过堂的同修们来说,不有所准备的话,难免会不知所措。
今天与大家分享在寺院过堂的仪轨。从容用斋,专注于品尝,每一口饭菜里都有阳光、雨露、土壤和歌声。让内心生起欢喜,吃饭也是一种修行哦!
1. 打叫香
2. 大众排班、念佛依次进入斋堂
3. 开始行堂
在斋堂里,不可在中堂走动,保持安静,关闭手机,端身正坐,翻开碗。
4. 念诵《供养偈》
起初,桌上的碗靠近桌子的外沿摆放,筷子横放在碗前。开始念《供养偈》之后,也就开始行堂了。过堂(用斋) 期间,大家止语,以特定的手势对行堂人员表达自己的意思。
5. 表示不要
第一遍行堂时,只要用斋人员不拒绝,行堂人员就会把每种食物都在碗里装上一点。如果用斋人员不想要某种食物,或者觉得碗里的饭菜已足够,可将右手竖起,掌心向外,或用右手在碗上方做一个遮挡的动作,以示不需要。
6. 端碗当胸:龙含珠
过堂时端身正坐,脊背挺直,不要趴在桌上,不要低下头用嘴凑近桌上的碗,不得嚼食作声,双脚不要交叉或翘起。
开始用斋时,先把筷子和装着饭菜的碗先后移近自己,然后安详地拿起筷子,左手将饭碗平端在胸前。
端饭碗时,拇指扣在碗口,其余四指平托碗底,丛林称之为“龙含珠”。
“龙含珠”,还有一个深刻的含义,喻示着众生皆有宝珠一般的佛性。
右手持筷子夹起食物送入口中,动作要安详而寂静,丛林称之为“凤点头”。
7. 示意多少
第二遍行堂时,用斋人员如果需要添加食物,就把碗轻放到桌子边沿,注意不要超过桌子边沿外,以免行堂人员碰倒。
可用筷子在碗里比划一下,表示需要添加多少。应量受食,吃多少添加多少,不得浪费食物。不小心掉在桌上的饭菜,要捡起来吃掉,感恩惜福。
对于某种食物还想再添加一些,碗即不须收回(也可用筷子或手指在碗边轻点一下)。
8. 表示少量
对于某种食物只想要一点点,可用右手拇指和小指比一下,表示“少量”。
9. 需要稠的
对于稀饭和其它食物,需要比较稠的,就用筷子在碗里做一个竖插的动作。
10. 需要稀的
需要比较稀的,就用筷子或手指在碗上面平划一下。
11. 用斋完毕
三遍行堂之后,巡开水,荡洗干净碗里剩余的食物一并喝下,不浪费每一粒粮食。
吃完饭之后,轻轻将碗叠起,整齐放在桌子外沿,将筷子放在碗右侧距离约一寸的桌面上,与桌沿垂直。
12. 大众念佛到大殿回向
当大家食毕,僧值师巡走一圈后,至佛前问讯,维那师举腔,大家齐诵《结斋偈》,然后念佛出斋堂,次序到大殿回向,普愿一切众生信佛念佛,同生极乐。
以上过堂仪轨展现着佛门的庄严、僧团的威仪。佛教的修行让人们通过了解自己来改善自己,与正念觉知是分不开的。因此修行人要努力提起正念并保持觉知,时时念佛。
然而普通人由于观照力微弱,经常忘失正念,过堂仪轨就是正念修行的增上缘。
常存惭愧心,莫失正念,不说人我是非,散心杂话。思量食物的来之不易与众生的苦痛艰辛,产生感恩心、慈悲心、出离心和菩提心,一边受食,一边心中默念阿弥陀佛名号。
只要学会在吃东西时真正地提起正念,默念佛号,一定会获得前所未有的满足和感恩,真正吃得身心欢喜健康。那时候,也许你会忽然理解弘一大师所说的“咸有咸的味道,淡有淡的味道”,既不为喜欢的饮食而贪心,也不为不喜欢的饮食而厌烦。
版权声明
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网络。我们注重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
愿我们三世累积的一切善根都回向与您,惟愿您速疾成就无上菩提!愿我们生生世世都能作您菩提路上的助伴!
据经中记载,多数功德都是来世得福唯有极少一部分能得现世福报
常见之现世功德有:
1孝道功德 含孝养一切老人之功德
2慈道功德 含慈爱一切幼儿之功德
3供养三宝 含供养一切仙佛之功德
4放生物命 含拯救一切生灵之功德
5葬尸施鬼 含施棺一切埋骨之功德
6济病救伤 含救济一切病伤之功德
此不可多得之现世功德若能诚心多修 不需来世方见 修之迅速得福 福不唐捐有求必应 今生花报福慧具足 来世果报人天仙佛
往期精彩回顾
末法时期,居士弘法利生,更显宝贵!——驳“居士不可说法”之谬论!
恭㊗️各位阅读者六时吉祥!
祈愿:
天下和顺,日月清明。
风雨以时,灾厉不起。
国丰民安,兵戈无用。
崇德兴仁,务修礼让。
国无盗贼,无有怨枉。
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各位读者···
【文章转载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劳烦告知删除】
感恩转载 流通佛法 功德无量
行者环保日用的佳品 点击上图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