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航母上的这个大杀器,来自一个中国厨子的东方智慧

2016-12-01 萨苏 老萨有发现

科迪说,他之所以会发明这样新奇的航天器,原因是少年时代在牲口市场认识了一名中国厨子,这名东方人教给了他一门神秘的技艺。



一个中国厨子开启了航母时代



 

航空母舰和它的舰载机,至今是大洋上难以对敌的霸主,但几乎没有人知道,现代航空母舰的梦想竟然是从一个中国厨子的手中放飞的。






▲ 这是一张粗糙的航拍照片,勉强可以看出下方是一艘刚刚完成转向的战舰


▲ 而这一张要清晰一些,可以辨认出军舰上的双桅双烟囱,首尾带有开放式炮塔的两座主炮


这是英国皇家海军一系列舰载飞行器试验中所拍摄的,第一张照片上的是雷克里特号驱逐舰,第二张是复仇号战列舰。


令人惊讶的是这些照片拍摄于1903年到1908年之间。要知道第一架飞机是在1903年才由莱特兄弟完成起飞试验的,而且很不稳定,是绝不可能飞到这样的高度进行空中拍摄的。即便是到了1908年,威尔伯·莱特也才刚刚为他们兄弟从法国赢得了第一单合同,直到此时,保守的英国皇家海军还没有购买过任何一架飞机呢。


那么,这些照片又是靠什么来拍摄的呢?总不能是某架飞机穿越回去了吧。


第二张照片多少暴露了拍摄者的秘密,仔细辨认的话,可以发现复仇号尾部有一根控制索连接着拍摄装置。


其实,空中摄影的历史远远比飞机发明的历史要长。早在1901年,便有一批航拍紫禁城和北海的照片问世,那是两名法国军官用热气球在被八国联军占领的北京上空拍摄的。


气球可以载人上天,而同一时期军事新技术的不断采用发展,使军队对从空中执行火炮校射、侦察瞭望、反潜搜索、传递信号以及拍摄照片等任务具有极大的兴趣。1846年,奥匈帝国开始尝试在战舰瓦尔科诺号上搭载一具热气球,此后,有不少国家琢磨过使用这种奇怪的武器,连清朝的北洋水师,也装备过华蘅芳制造的热气球呢。

 


▲ 美国南北战争中的气球母舰

 

不过气球只能算是海军航空兵的远祖,因为它是一种比空气轻的飞行物,与今天航空母舰使用的舰载机这种有翼飞行器相比,有着较大的差异。热气球受限太大,氢气球容易发生危险,对战舰上的附加设备、施放空间要求很高。而且,它的个体庞大,使用效率低,抗风能力差,在气象条件复杂的海洋上几乎难以使用。


所以,这种飞行器最多是在沿岸和内河地区得到有限的利用,北洋水师也只是用它训练水兵的胆量。这种飞行器后来的发展主要是在陆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建造的“齐柏林飞艇”使用铝合金骨架,载弹量和航程超过了当时所有的轰炸机,甚至曾演出越海轰炸伦敦的惊人场面。


这种庞然大物仍然是昙花一现的,充氢气的艇身极为危险,随着飞机的发展,速度缓慢的飞艇往往会被一串子弹打成空中火炬,而一架飞艇的造价可以抵得上几艘巡洋舰。所以一战后飞艇的发展也逐渐边缘化,逐渐远离了作战一线。



▲ 被击落的齐柏林飞艇——连素以严谨著称的德国人都玩不转,大大影响了地球人类对于这种装备的信心

 




英国皇家海军在1903年开始试验的飞行器,有着和现代舰载机更多相似之处。比如,它是有翼的,依靠上下翼面产生的升力差使自己飞在空中;它可以折叠,以便于节省放置空间;它具有比气球更好的气象适应能力,适当的强风反而会让它如虎添翼;它可以载人,执行侦察、摄影等任务,而且人在空中对它还具备一定的操纵能力,但它又不是飞机。


这会是什么玩意儿呢?



 ▲ 初看它的外形人们会有些摸不着头脑,仔细琢磨就会明白过来


这是风筝啊!在没有飞机的时代,英国皇家海军试图用来控制天空的,便是我们中国人自古便在玩的——风筝。


是的,正是风筝,一个叫做塞缪尔·弗兰克林·科迪(Samuel Franklin Cody)的美国冒险家1902年给英国国防部提出建议,建议英国军队采用风筝作为一种新式武器,掌握制空权(虽然那时候还没有制空权这个词)。


当年吴佩孚遇到冯玉祥,说到飞机厉害,老冯说不要紧,我国自古放风筝,可以让士兵们多放风筝,把敌人的飞机都挂下来。


老冯对飞机一贯不当回事儿,后来要和日军作战,士兵畏惧飞机。老冯训话,先问:天上的雀子拉屎有没有掉到你头上?士兵说没有。老冯说:那你怕什么,飞机比雀子少多了,怎么会炸到你?


这都是笑谈了,等老冯1937年到淞沪前线被炸得晕头转向,才明白用兵这样的玩笑开不得。但科迪并不是老冯这样只会玩头脑风暴的主儿,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是通过在范堡罗从事各种冒险表演来维持生计的。


他是个非常有梦想的人,对于飞上天空有着近乎痴迷的兴趣,他确实制造了一系列巨大的风筝,并利用它们完成了多项试验,试图证明其具有军事价值。他的试验引起了英国军方的重视,于是,从1903年开始,海军和他一起进行了一系列舰载航空兵的初期试验——使用的航空器,便是风筝。



▲ 塞缪尔·弗兰克林·科迪和他的风筝,在今天世界著名的范堡罗航展会场门口,就立着这位航空史上罕见冒险家的雕像

 

科迪的风筝很是特别。1903年,科迪在伦敦亚历山大宫做了一次展览,即便是中国人,估计也没见过这么多古怪的风筝。

 


一个美国人,哪儿来的那么大对风筝的瘾呢?





科迪自己描述,他之所以会变成一个“风筝狂人”,原因是少年时代在牲口市场认识了一名中国厨子。这名赏识他的东方人教给了他这门神奇的艺术。可惜的是,没有人知道这位厨子姓甚名谁。

 

有人对此表示质疑,因为科迪的风筝与中国人的风筝有一定区别,至少,中国人的风筝基本是不会带人飞行的,而科迪的风筝能带两三个人上天。



更认真的学者分析,科迪的风筝,至少受到了三方面的影响——
 

  • 他的朋友,气球飞行家奥古斯塔·高登,他风筝用的吊篮一定吸收了气球吊篮的设计。



 

  • 俄国空气动力学家哈格雷夫,他在十九世纪末曾帮助沙俄进行过多次作战风筝的试验,尽管成果不如科迪,但他是第一个想到可以把风筝设计成箱形的,这样可以大大提高风筝的载重能力。

 

  • 中国人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科迪成功地进行过多次将风筝串联而后飞行的试验,甚至可以一次将多人载入空中。

 


 

这种把风筝串起来飞的技术,正是中国人的创造:




不管怎么说,科迪在1903年成功地将自己的风筝从军舰放上了天,而且还利用风筝飞越了英吉利海峡(带着一名记者),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假如照这个节奏发展下去,我们可以想象此后的大战中满天驾着风筝的英国空降兵这样的场面。不过,科迪自己把机会断送了——他提出了一个相当高的合作价格,让英国皇家海军望而却步,决心凉凉这个狂妄的小子。

 

不过,到了1908年,双方终于达成一致,于是科迪的试验继续进行下去。他先后尝试了在复仇号、里克雷特号等战舰上升空,最高飞到2000英尺,并训练了一批可以执行任务的飞行员,英国政府也向他小批量订购了一批“科迪风筝”,形成了皇家海军最早的航空兵力量。



从里克雷特号驱逐舰舰桥后望,那个奇形怪状的东西就是科迪的风筝,而他自己就在下面的吊篮里

 


▲ 一名科迪训练的风筝手正在准备起飞



▲ 悬挂在复仇号尾部的科迪风筝



▲ 英国海军官兵在帮助一架科迪式风筝起降

 

航母的鼻祖开始在英国海军中出现了,虽然,它带的只是风筝。





不过,和许多奇妙的发明一样,科迪的风筝,最终只是昙花一现,正规的航母没有选择风筝,而是选择了飞机。这是因为风筝在海上使用风险还是太大,而且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英国军方建议陆军优先考虑这种奇怪的兵器,自己并没有正式采用。


科迪本人对此没有异议,因为他也出过事故,而且在试验中发现风筝有一个古怪的毛病——一次军舰拖着科迪的风筝起飞后,舰长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下了个转舵的命令,结果因为风向不对,科迪马上开始往海里栽,幸好有人发现不对,及时提醒,风筝才没有掉下来。


风筝只能逆风而飞,否则技术会变得太复杂,但一旦在战场使用,如果敌人在朝军舰发射鱼雷怎么办?难道不变航向等着被击沉吗?所以,这种兵器还不太适合实战。

 

与此同时,飞机开始急速追赶上来,它的技术渐渐成熟,显示出巨大的潜力。1911年,英国军队成立第一个工兵航空营,其中有一个飞机连。此后,英国海军利用海峡渡轮改造了3艘水上飞机母舰——恩加丹号、女皇号和里维埃拉号。1914年12月24日,英国海军最新装备的这3艘水上飞机母舰使用7架飞机对德国库克斯港实施突袭,航空兵的飞机与航母时代开始了。



▲ 科迪也注意到了这个技术发展动态,此后也开始以风筝为基础进行飞机的研制工作,这是科迪1911年制造的二号飞机

 

可惜的是,科迪在1913年的一次试飞中不幸遇难,他的传奇才告一段落。不过,科迪的努力并不是白费的,他的“载人风筝”实际上可以被视为一种特殊的滑翔机,后人形象地称其为“没有尾巴的双翼机”。


他的试验解决了很多当时悬而未决的气动力问题,为此后飞机的发展提供了帮助。而他的飞行风筝一大特点便是可以在小型舰艇上配备使用,今天中小型军舰上的无人舰载机,还可以视为他“飞行风筝”的孑遗。

 


▲ 中国舰载无人机,依稀还有一点飞行风筝的影子

 

不过,在他死后,人们发现了一张意味深长的照片:



▲ 一个甚至无法分辨是否科迪本人的西方人,在努力放飞一只简单的风筝,其外形与中国人放的传统风筝没有多大区别

 

也许,这就是科迪开始在那名中国厨师的影响下,开始飞行梦想的瞬间。

 

如果是这样,那这张照片的确捕捉到了历史动人的一刻。




*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转发到朋友圈,支持萨苏原创

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我们


老萨最新热文TOP10:

联系我们请加微信号:sasu2016

邮箱:sasustudio@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