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杨春警队”三名“90后”民警打开涤荡黑恶的正确姿势
日前,《福建法治报》 刊发《用拼搏书写青春“警色”》一文,讲述了宁德蕉城“杨春警队”三名“90后”民警涤荡黑恶的故事,一起来看——
摸排、梳理、核查各类线索235条;
共摧毁黑社会性质组织3个,打掉恶势力犯罪集团12个、涉恶犯罪团伙6个,破获团伙刑事案件274起,抓获团伙犯罪嫌疑人175人;
破获九类涉恶犯罪案件95起,抓获九类涉恶犯罪嫌疑人286名;
查封、冻结、扣押涉案资产18469万余元……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三年来,在以“时代楷模”杨春为引领的宁德市公安局蕉城分局扫黑除恶专业队成功办理了一起又一起涉黑恶案件,沉重打击了黑恶犯罪嚣张气焰,有效净化了社会生态。
原本以为面对穷凶极恶黑恶势力的必将是刑侦“老将”,可令记者想不到的是,走进宁德市公安局蕉城分局扫黑除恶专业队,竟见到了不少“90后”后浪警力。
“95年”民警巫迪,2017年毕业于人民公安大学。从警3年来,他获三次个人嘉奖、一次年度优秀公务员,立一次个人三等功。
“是个高材生!”专业队中队长吕鸣总是这样打趣他,“这个年轻人身上有股使不完的劲儿,人如其名:巫迪!无敌!”
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大概就是对巫迪的生动写照。2018年,初入专业队的他便参与侦破了宁德市首起涉黑系列案件。
“加班到凌晨是常有的事,到天亮也不为奇。”巫迪说,那时候,在杨春副局长的亲自带领和指挥下,所有办案人员起早贪黑、废寝忘食奋战50多天,将一个隐藏在宁德市区城中村的涉黑组织连根拔起,累计抓获涉案人员66人。
“在这次案件中,从老前辈身上学到了很多。办案也好,工作态度也罢……”自那时起,巫迪便暗下决心,要成为像“春哥”那样的扫黑“老将”。
2019年7月,接群众举报,在蕉城区、东侨开发区内多地存在开设赌场、寻衅滋事等犯罪现象后,专业队指派巫迪负责侦办该起案件。
经多次与同事摸排走访,一个以林某辉为首的恶势力犯罪团伙渐渐浮出水面。原来,2014年以来,犯罪嫌疑人林某辉先后网罗社会闲散人员蔡某庚、吴某翔、陈某等人,在蕉城区、东侨开发区等地故意实施了多起恶势力惯常实施的犯罪活动,形成了稳定地以林某辉为首的恶势力犯罪团伙。2019年,该团伙在蕉城、东侨等地非法开设赌场,并为垄断宁德市中心城区内赌博行业,多次采用强行驱赶、利用社会地位进行谈判等软硬兼施的方式滋扰其他赌场的开设。
“要定林某辉团伙的罪名并非易事。因为,要让被林某辉团伙打击强驱的其他赌场负责人出面指证,就等于让这些人承认自己开设赌场,承认自己犯罪。”巫迪说。
但,这难不倒巫迪。在后续搜集证据过程中,巫迪从资金流向为切入点,与同事连续奋战8周时间,查阅了近20卷参赌人员账单材料,渐渐明晰赌资走向,终于形成有力证据链,将该团伙一网打尽。
“要做好刑侦工作,必须具备严谨、求实、细致这三大特质。”说这句话的扫黑队员杨晨,出生于1993年,入警仅4年。
2019年3月,杨晨到扫黑除恶专业队,成了一名扫黑队员。同年4月,该队破获一起贩卖毒品案。抓获了吴某铭等犯罪嫌疑人。
“该案进入起诉阶段时,我们发现吴某铭等人还涉及一起聚众斗殴案件。”杨晨说,“刚开始,该团伙的聚众斗殴情节并不明显。”
可高度的职业警觉告诉杨晨事情并不简单,团团迷雾中似乎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为了看清真相,杨晨与同事做了大量的走访工作,并多次深入戒毒所提审相关戒毒人员。
入扫黑队前,杨晨是一名技侦员,负责案件现场勘查、固定线索等工作,他深信“触物必留痕”。凭借着敏锐的职业嗅觉,杨晨了解到吴某铭等人已在社会上组织团伙,4月24日晚,该团伙曾在南门兜附近聚众斗殴。
由此,他调出南门兜附近公共视频,总时长近50个小时。时间紧、任务重,更让杨晨头疼的是,摆在眼前的视频画面并不是连续的。“年轻人嘛,有朝气、有活力,越是艰难险阻,越勇敢向前冲。”吕鸣这样评价杨晨。
通过白天黑夜反复观看视频,终于,细心的杨晨将零零散散的视频碎片进行了时间还原——吴某铭团伙成员刘某洪因毒资债务与林某辉团伙引发纠纷,双方纠集各自成员进行约架。当晚,刘某洪、吴某铭等十几人面戴口罩,手持甩棍、钢管,在南门兜附近寻找林某辉等人。当他们遇到来南门兜逛街的林某辉团伙成员郑某品后,便追逐殴打郑某品。
“林某辉听闻郑某品被打后,找来了蔡某庚等四五人到南门兜‘应战’。后因巡特警及时赶到,双方未发生打斗。”从普通的贩毒案件中揪出两个涉恶团伙,迷雾终于被拨开,杨晨与同事通过全面梳理组织结构脉络,分析研判准确锁定人员名单,真相得以大白。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过程中,杨晨还成功劝逃一名已逃至云南的嫌疑人归案。
在侦办涉黑恶案件时,遇到困难,办案民警首先想到的就是刘堃。出生于1990年的刘堃,是宁德市公安局蕉城分局刑侦大队四级警长,扫黑除恶专业队队员。
“他是我们警队的‘数字战警’,善于精准研判,总能在海量的数据中寻找关键性线索,灵光一闪间发现犯罪分子的蛛丝马迹。”吕鸣说。
2019年6月,在侦办全市首例基于网络空间、新兴领域新型“套路贷”案件时,最初的证据显示就是一般的经济纠纷,对方有借款、有收据、有流水,除了催收手段过激以外,没有其它具体案件线索,无法定性。
刘堃接手案件后,积极开拓思维,避开干扰,扩大范围,从一串串数字和文字信息中整合联想、碰撞分析,从受害人被骗的细节一点一点抠,交易记录一条一条查,最终在一条流水账目上发现倪端,从而找到这个涉黑组织非法放贷、暴力催收,非法获利147万余元的犯罪证据。
原来,2019年2月开始,犯罪嫌疑人魏某廷拉拢郑某强、魏某冬、柯某川等9人,在东侨开发区某小区内租用民房为作案窝点成立“公司”,利用借贷宝平台对借款人进行放贷。
“这种新业态具有很强的欺骗性,通过骗取受害人签订虚假合同虚增债务,伪造资金流水等虚假证据,并以审核费、管理费、服务费等名义收取高额费用,恶意制造违约迫使受害人继续借贷平账,不断垒高债务。最后,通过滋扰、纠缠、非法拘禁、敲诈勒索等暴力或‘软暴力’手段催讨债务,达到非法侵占受害人财物的目的。”刘堃介绍,魏某廷团伙组织分工明确,下设放贷组、审核组、催收组等,先由放贷组在借贷宝平台对借款人信息进行筛选,再由审核组向借款人收集相关信息,然后签订与实际借款情况不符的借款合同。催收组则采取非法手段催讨债务。
“随着社会发展、网络传播速度的加快,黑恶势力犯罪手法不断升级,我们必须见招拆招,精准打击更具有隐蔽性的新型黑恶犯罪,维护老百姓合法权益。”刘堃自信而坚定。
来源:福建法治报
作者:见习记者 胡苏婷 记者 黄锡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