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共建共治共享】 周宁:打造“云端”上的“平安之城”
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人民调解工作提档升级;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创新,实现城市综合管理与社会治理、应急管理深度融合;构建“一乡镇一品牌”,将社会治理触角延伸到农村社会的“神经末梢”……
12月31日,《福建法治报》专版刊登周宁县扎实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相关报道。
在2020年上半年全省公众安全感测评中,周宁县群众安全感率为99.284%,位列宁德全市第三名、山区县第一名,平安建设基础不断夯实,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2020年以来,周宁县努力构建“品牌调解工作室”村村全覆盖的市域治理“周宁模式”,加快推进县级“金牌调解员”“金牌调解工作室”培育工作,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矛盾纠纷解决方式。从而进一步扩大人民调解社会影响力,推动人民调解工作提档升级,让“和谐之花”遍布乡村。
周宁县不锈钢深加工产业园项目是该县“筑梦百亿工业”的重要项目。为了解决园区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矛盾纠纷,周宁县委政法委整合产业园区项目司法行政多元调处中心、服务企业检察联络室、企业法律服务部、金牌调解室等各方资源,牵头成立周宁县不锈钢深加工产业园区司法行政综合调处中心,充分发挥公检法司及其他相关部门职能作用,形成合力,确保矛盾纠纷及时、高效化解。
“周宁县综治中心的建设和提升,是县委县政府近年来不断探索创新社会治理新模式的一个缩影。”周宁县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汤健介绍说,为有效推动综治中心实战化运行,该县探索“网格化+”新路径,发挥基层综治网格员人缘广、地形熟、信息灵的优势,选聘9个乡镇148名综治网格员为法院执行联络员,进一步深化“网格化+执行”工作模式,打破“人难找、地难寻”的送达瓶颈,破解‘门难开、人难认、玩失踪、躲猫猫’等执行窘境。2020年,周宁县创新推行的“网格化+执行”工作被列为宁德市级试点县。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三年来,周宁县委县政府和县委政法委高度站位,凝聚合力,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共打掉涉恶犯罪集团8个、涉恶犯罪团伙2个,判决恶势力犯罪集团、团伙案件11件42人;查封、冻结、扣押资产5000余万元(含九类案件涉恶资产),目前资产查扣数暂列宁德全市山区县第一。截至目前,中央扫黑除恶督导组移交信访举报件22件、全国扫黑除恶举报平台移送线索件13件、市扫黑办移送线索件16条,均已全部办结;周宁县人民法院受理的所有涉恶案件均已审结。
针对个别行政村的恶势力集团把持基层政权的问题,该县切实加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民间社团组织规范建设、村居干部监督管理等工作。通过依法严惩和规范管理,如今相关行政村软弱涣散的基层组织得到有效整顿治理,和谐法治的社会风气更加清朗。
为使各种矛盾纠纷早发现、早控制、早解决,礼门派出所、礼门乡综治办等部门联合在星村建立“党员巷长制”:将星村划分为4个基础网格,并以巷道为界,推选出9名群众基础好的党员担任“党员巷长”,由民警担任网格员,及时了解各家各户情况,将收集到的社情民意、矛盾纠纷隐患及时整理上报,切实发挥“网格警”和“党员巷长”的作用。该机制的实行,不仅有效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还将服务管理触角延伸到农村社会的“神经末梢”。
今年以来,咸村镇创新社会治理助力“县域次中心”建设、七步镇和礼门乡创建推广“无毒村”、泗桥乡“三多”乡村的蝶变之路、纯池镇擦亮“金字调解招牌”打造“四县平安边界”等系列市域治理创新举措先后被省市媒体竞相报道。政法工作能够取得一定成效,离不开政法队伍的忠诚与担当。2020年以来,周宁县积极培树先进典型,加强队伍建设,涌现出了许杨林、魏日朗、陈高顺、许可忠、赵吓斌等一系列政法先进人物。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随着市场金融的不断发展,保险成为防范风险的有效渠道。
近年来,周宁县不断丰富“平安周宁”的“大保险”内涵。在全省率先设立社会治安综合保险、政府救助保险、和谐乡村保险的基础上,又加了三道保险,“公安+保险”提升了“满意指数”,“民警+保险”提升了“幸福指数”,“执法对象+保险”提升了“安全指数”,让全县人民更加感受到平安建设带来的实惠。目前,全县“平安保险”累计理赔210万元,受益人数达564人次,切实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与此同时,周宁县不断建立完善社会稳控研判机制,各乡镇、部门定期向县委政法委报送辖区重点信访事件和重大影响案件,明确主体责任,形成预警,并及时排查研判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类苗头隐患,迅速有效疏导化解,防止各类矛盾风险汇聚叠加,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