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 | “全球的教育都处在一个大变革的前夜”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湖畔导读
2012年,《朱永新教育作品》16卷出版,成为近年来中国教育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出版物之一,并由全球最大的教育出版集团——麦克劳希尔购买了英文版权,向全球英语国家推广,之后被译为英文、韩文、日文、俄文、西班牙文等24国语言在全球相继推出。
朱永新,民进中央副主席,新教育实验的发起人。自2000年起,他倡导的“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实验,吸引了全国5200余所学校,570多万教师和学生参与,至今仍在积极影响着中国教育改革的发展。
在朱永新的眼中,整个世界的教育都处在一个大变革的前夜,一个结构性变化的关键时刻。
湖畔问教,与您一同问教朱永新,面对未来,教育怎样为中国的文明崛起发挥作用?
朱永新
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
民进中央副主席
东钱湖教育论坛顾问
全球教育都处在
一个大变革的前夜
朱永新说:“整个世界的教育都处在一个大变革的前夜,一个结构性变化的关键时刻。
传统教育模式,是机械化批量生产人才的办法。这种统一的、集中的、整体的教育方法,曾经极大地提高了教育的效率,为普及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不得不承认,这种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互联网的时代,越来越不适应学生个性的发展。
就像淘宝改变了传统商业,支付宝改变了传统金融一样,我觉得教育也到了一个重新变革的时代。
我们要能够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改造我们的教育模式。人类几千年的教育就是一个不断变革,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历程。当下,更需要举全国之力来探索教育创新。
过去那种小修小补的渐进式教育变革,仍然有它的价值,但是它已经很难适应如今快速发展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变革,也能够产生变革,需要创新,也应该进行创新的时代。”
未来学校
将重新定义教育
朱永新的新书《未来学校:重新定义教育》已经出版。对于教育未来面临的挑战,他说:“未来到底应该学什么?怎么学?谁来教?未来的父母到底应该做什么?未来的政府到底应该做什么?每一个方面都面临着挑战。”
或许就在不远的未来:
★学校——传统意义上的学校会演变成“学习中心”,没有统一教材,没有固定年级,也没有上学、放学时间限制,没有寒暑假……学校不再垄断课程学习和考试,变成教育服务机构和数据中心;
★ 课程——是政府教育部门招标,全社会竞争中标的,现在的很多教育培训机构将来可能会成为课程的提供者。
★ 教师——变成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学习过程的陪伴者、职业规划师或者人生导师。
今天大家觉得天经地义的学校生活,或许将会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润物无声中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未来,传统的学校将不再是唯一的学习场所。”
这是朱永新对未来教育趋势做出的预判——基于生产力的发展,教育将更加高效地接近它的本质——他说,“教育的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倾听生命拔节的声音。”
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那么未来的教师需要做什么呢?朱永新说:“未来是一个能者为师的时代,传统的师范教育培养的教师体系,未来或许不再能适应学生的需求。
在未来,艺术大师可能会直接到学校来教书,直接成立工作室来带学生,甚至直接提供线上艺术课程。
在未来,一些能工巧匠、文化遗产的传承人,都可能成为学校的教师,所以教师的内涵会进一步地扩大。
在未来,线上培训机构,比如喜马拉雅、罗辑思维等都可能成为教育资源的提供者。
在未来,学生所学的课程可能会大幅度地降低难度,整合课程,让学生更多地去学他自己需要的东西,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有关教育的方方面面,在未来都需要重新思考,重新变革。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未来就是我们正在创造的地方。我相信未来教育正悄悄地向我们走来,靠我们大家一起去创造它,把‘教育的理想国’变成现实。”
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
美国国家教育科学院曾做过一个5万多本科毕业生参与的问卷调查。其中有一个问题是:“什么知识最有用?”
毕业1-5年的答案是“基本技能”;毕业6-10年的回答是“基本原理”;毕业11-15年的结论是“人际关系”;而毕业16年以上的则提出:“艺术最有用”。
朱永新曾经写过一篇长篇论文,叫《艺术教育,成人之美》。他认为,艺术教育在整个教育的过程中,尤其是在人的早期的成长历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他说:“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因为,人是艺术的存在。艺术是培养人的灵性、创造性、个性的一个最有效、最充分的基础。艺术具有‘无用之大用’。
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诗人,生命早期的灵性,如果不被发现和呵护,会逐渐钝化、消失。所以在童年期,尤其要重视艺术教育。
在青少年时期,大学时期,艺术教育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的黏合剂,它把碎片化的学习、碎片化的生活,变得更有诗意,更加丰富多彩。
美国有个很著名的大学,要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一定要选修一门艺术课程。现代科学和艺术本身,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很多伟大的科学家同时也是很优秀的艺术家。科学的‘真’和艺术的‘美’,同为一个人创造性的重要来源。
艺术作为人类智慧结晶的一种独特类型,是‘呈人之美’;艺术教育则是让每个人通过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成为完整幸福的、美好的人,是‘成人之美’。”
好的教育
是让每个人成为更好的自己
对于现在社会很多家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激娃焦虑,朱永新说:“把所有的宝都押在孩子身上,让孩子参加各种补习班,父母活得很累,孩子也活得很累。
教育最重要的使命是让人成为人,让人成为最好的自己,把每个人的个性、潜能充分挖掘出来。我们的教育,应该以人为中心,不应该以应试为中心。”
朱永新一直推动“好的教育应该是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这一理念,他说,“好的教育应该帮助每个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好的教育不是把孩子和其他的孩子比;好的教育也不是为了一个好分数和好工作,而是真正的让孩子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
2019年,他受邀担任了东钱湖教育论坛的顾问,他认为,完全可以通过像“东钱湖教育论坛”这样的民间教育平台,把好的教育理念更好地传递给社会,更好地让社会形成对教育的一些基本共识。
他说:“教育的变革,需要自上而下的行政上的推动,也需要自下而上的、民间的推进,这两种力量的合流,才能带动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变革。”
东钱湖论坛有它特殊性和优势——鲜明的国际性、在艺术教育领域多年的经验、以及更加开放的民间性,让朱永新对2020年4月即将举行的首届论坛充满期待。
教育是一个伟大国家
最重要的基石
今年61岁的朱永新,曾积极参与促成义务教育学杂费全免,积极推进全民阅读,更不遗余力地推行新教育实验。
他曾说,“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
对于今后的教育发展,背后的教育哲学要清晰——教育怎样为中国文明的崛起发挥作用?中国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体,应该成为文明崛起的典范。”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里面讲到,我们国家的主要矛盾,已经从过去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发展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朱永新说:“没有好的教育,不可能有人民的美好生活,没有好的教育,也不可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对国家来说,教育是最廉价的国防,也是让一个国家真正的强盛、繁荣、富强、文明、伟大的最重要的基石。”
*本文根据“湖畔问教”对朱永新的专访,及前期公开发表的演讲整理而成。
- END -
阅读推荐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
▲
廖晓淇|“完全人格,首在体育”
▲
人物|姚期智:我们现在有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在人工智能改变这个世界的时候,快人一步
知行合一,欢迎转发
· 风起东钱湖 ·
凝聚智慧 启迪未来
让教育不再独行
湖畔问教
凝聚智慧,点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