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智库|于素梅:中国孩子体育教育的难点到底在哪里?

东钱湖教育论坛 湖畔问教 2022-03-28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湖畔导读

体育运动的重要性,人人都能说出一二三,然而有运动习惯的人,少之又少;掌握运动技能的人,少之有少;热爱体育运动的家庭,少之又少;真正重视体育教育的学校,少之又少。


甚至比起美术、音乐等等,似乎孩子有一两项体育特长,不是什么值得夸耀的事,为学业放弃体育锻炼者,更加司空见惯。


为什么我们的孩子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培养运动习惯就这么难呢?教育学博士于素梅和她的团队已经进行了多年研究。“东钱湖教育论坛”前期专家咨询会特别邀请她与我们分享解决思路——“一体化”。


湖畔问教,与您一同问教于素梅,谈一谈中国孩子体育教育的难点到底在哪里?解决办法是什么?

 

 于素梅 

教育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卫艺教育研究所副所长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研究所博士后


体育是生命教育


谈到“体育教育促进健康,并让生命更有质量”的话题,于素梅说:“如果体育教育系统了、到位了,将会对每一个孩子的人生更有意义,使生命更有保障,生活更有质量。


——例如通过体育教育中的安全教育,教给孩子安全防范意识、避险能力等,在危险发生时,孩子就能最大可能地躲避风险。尤其是体魄强健的孩子、反应敏捷的孩子,这种避险能力就会更强。


因此,要站在体育是生命教育的高度,强化体育教育工作,充分挖掘体育在生命教育方面的功能和价值,为学生健康而幸福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无疑,体育教育其实是生命教育,而不仅仅是身体教育。”



体育教育难点如何突破?


那么,为什么现在让每个孩子掌握一到两项运动技能,就是掌握不了呢?难点在哪里?于素梅说:“体育教育一直以来缺乏大、中、小学相衔接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各学段就像铁路警察一样各管一段,学生的体育学习在多个学段存在低级重复现象,学生很难通过课程不衔接的体育教育,达到掌握一到两项运动技能的结果。


另外,很多项目蜻蜓点水地学了,学生可能还未能产生兴趣,学习就结束了。而学习时间短,更难以真正掌握运动技能。

对于如何解决现阶段中国学校体育教育的难点问题,于素梅和她的团队已经进行了多年深入研究,她讲述了目前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01

体育教育的难点在于课程缺乏衔接性


孩子从幼儿园一直到大学,应该接受的是完整、科学而系统的体育教育,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蜻蜓点水、低级重复、浅尝辄止,不仅影响学生熟练掌握运动技能、不利于兴趣的激发,还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发挥体育的教育功能,难以达到以体树人的目标,学生的全面发展也难以保障。

比如我到中小学做调研时,经常会看到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在学前滚翻,有些初中也在教前滚翻,也看到过某大学的老师在教女生前滚翻。对于“前滚翻”这个动作,大部分孩子是从小学到大学“一滚到底”,这样的体育教育孩子们又怎么会喜欢?


再比如篮球这个项目。有一次我问一位在大学教篮球的老师:“你们的篮球好教吗?”他说:“难啊!”原因是有些孩子对篮球这一比较常见的运动项目,连最基本运球手型都还不知道怎么做。


中小学学过篮球的学生,有的仅仅会最基本的技术,尚未达到运动技能习得的程度,更不用说具有篮球运动能力了。仅有个别学生篮球运动基础较好。因此,很难组织篮球的选项教学。

教学中多数老师都会一刀切、大统一地从“零基础”开始教起。还有的想分层教学,但由于缺乏运动能力等级评价标准,难以判断学生究竟处于何种运动能力水平,分层教学也显得形式化。


这些突出的问题,都与学段不衔接,体育课程缺乏一体化有关,导致体育教育难精准、难系统,一到两项运动技能难掌握,终身锻炼难坚持,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也就难以实现。总的来讲,体育教育缺乏一体化的体育课程体系,就难以真正发挥体育的教育功能和价值,也难以真正为孩子们健康而幸福的人生奠基。

02

精准把握不同阶段的体育教育方式


提高体育教育质量,强调体育课程一体化的另一个原因是,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体育学习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特征,体育教育的方式需要与之对应。


比如学生的动作发展、认知发展、身体发育等,在不同年龄段是有特点的。学生在成长的不同阶段该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这些都应该是有逻辑性的,但当下的体育教育关键问题在于缺乏这个逻辑体系。


现在的体育教育随意化现象比较突出,就是谁想教什么就教什么,谁能教什么就教什么,谁会什么就教什么,这样的体育教育并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经过我们对“一体化”的研究,根据孩子们的发展规律和特点,我们提出对不同学段的孩子要有不同的定位。

学前,是体育的启蒙期,

其教育方式应游戏化;


小学,是体育的基础期,

其教育方式应趣味化;


初中,是体育的发展期,

其教育方式应多样化;


高中,是体育的提高期,

其教育方式应专项化;


大学,是体育的应用期,

其教育方式应自主化。

构建大中小(幼)衔接的“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要遵循孩子生长发育、认知发展、动作发展等的规律。与此同时寻找各项运动动作技能学习的临界点(我们称之为“窗口期”),科学确立体育课程内容。


并且,还要研制与课程内容对应的学生运动能力等级评价标准,还要将校内外、课内外联合起来,学、练、赛多种形式相结合,最终能够通过体育学科的系统化教育,实现对人的培养。


03

确立动作技能学习的“窗口期”


在建构一体化课程体系时,我们发现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就是各专项运动如篮球、足球、武术、游泳等的动作技能学习逻辑起点不清晰,不知道从哪个年龄段开始学习是最科学、最合理、最适宜的。如果这个问题不突破的话,一体化的课程体系也很难建成。


后来在建构体育课程内容体系之前,我们就先着手研究“窗口期”。


所谓“窗口期”,就是专项运动的动作技能学习的起始年龄段。针对于不同的运动项目,对于普通的孩子,研究他究竟可以从几岁开始学习专项运动的动作技能,例如从几岁开始打篮球,从几岁开始游泳,从几岁开始打乒乓球等等……


通过理论与实践探索,确定各专项运动从哪个年龄段开始学习是符合孩子生长发育规律的,是有益于孩子健康的,是孩子们能学会的、还能感兴趣继续往下学的等。

通过综合研究,目前已经确定了20几个项目的“窗口期”。

例如足球运动的窗口期定到了5-6岁


再例如游泳,好多人觉得孩子从小喜欢水,是不是3岁就可以开始学游泳?实际上通过研究发现,游泳这个项目学生正式学习动作技能的开始年龄段,应该在6-7岁为宜。

“窗口期”的确定,等于为专项运动找到了学生学习的逻辑起点,为后续系统化地接受体育教育提供了基础性保障。

04

研制适用普通学生的运动能力等级评价标准


专业运动员有明确的等级标准,但这对普通学生来说要想达到是有难度的,甚至是高不可攀的。单纯建立运动技能标准而脱离“一体化”课程,也难以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因此,基于目前的情况,“一体化”团队研制了适用于学生体育学习和发展,评价学生专项运动学习水平的运动能力等级评价标准。


如果没有运动能力等级评价标准,大中小各学段的课程依然难以衔接,体育教育就无法彻底消除低级重复等突出问题。也就是说,孩子们不知道在各学年段该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这样各学段之间是衔接不上的,学生接受的体育教育是不系统的,体育教育的目标也就难以达成。

当然,运动能力等级评价标准的确定,要体现在运动能力上,而不是运动技能,更不是运动技术。所谓“运动能力”,是在特定的生活或比赛等环境中,对运动技能的准确运用。未来的体育教育应瞄准学生运动能力的形成上,而不能单纯的掌握技能,更不能仅仅是学会单个技术。


有了运动能力等级评价标准,孩子无论在哪个年龄段都可以进阶式学习。比如他在小学学的篮球运动能力到二级了,到初中的时候就可以从三级能力水平对应的课程内容学习,以此类推。假如小学没有学过篮球,初中开始,还是零基础,那依然可以从一级学起,再逐一按能力等级进阶。


所以,只有有了能力评价标准,才能判断学生的体育学习达到了何种水平。只提出运动技能要掌握一到两项,但缺乏评价标准,就无法衡量体育教育的真实效果。“掌握一到两项运动技能”的政策要求也就难以落到实处。


因此,研制运动能力等级评价标准,不仅仅有助于实施课程一体化,还有利于落实体育相关政策,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体化”是学校体育未来

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于素梅说:“我们建立纵向衔接、横向一致、内在统一、形式联合的体育课程一体化体系,要彻底破解体育课程不衔接问题,从而促进体育教育质量提升,使体育教育真正服务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作为体育人,我们需要对国家富强、对体育振兴有情怀的有识之士协同创新和锐意进取,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建设一套专业性强、科学性高、实用性大的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


当然,体育课程一体化,体育教育系统化任重而道远,为了让孩子受益,学校受益,教育受益,期待体育课程‘一体化’早日实现,无论是服务决策、创新理论,还是指导实践都将具有划时代意义。”

- END -

阅读推荐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

智库|史宗恺:

大学体育可以深刻地影响和改变学生

智库|世界顶尖学术期刊《自然》发声:

这种思维方式真的可以改变孩子的未来


知行合一,欢迎转发



· 风起东钱湖 ·

 凝聚智慧   启迪未来 

 让教育不再独行 


湖畔问教


凝聚智慧,点亮“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