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念鲁|“放下教育焦虑,让每个孩子如花绽放”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湖畔导读
你为教育焦虑吗?
选学校、选补习班、选特长班、陪上课、陪作业、陪考级、陪比赛……今天的家长面对教育,就像进入一个眼花缭乱的超级大卖场,只要买得起就往篮子里装,而教育本来的目的,往往已经迷失在了选择中。
“我们今天追逐的热门工作岗位,也许20年之后就不存在了,今天的学习未必能对未来的就业、谋生产生直接的作用。”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东钱湖教育论坛秘书长杨念鲁如是说。
湖畔问教,与您一同问教杨念鲁,教育焦虑的根源在哪里?
杨念鲁
北京大学教育管理学博士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副司长
东钱湖教育论坛秘书长
对教育急功近利,说“NO”
杨念鲁说:“现在社会普遍充斥着教育焦虑的情绪,家长群、网络、媒体也随处可见这种情绪的蔓延。对此,我有一个根本性的看法,就是不能放大教育的功利性。大家应该有一种清醒的认识,如果过分强调教育的功利性,它极有可能走向你期待的反面。
——比如,当体育变成一种竞技,过分强调战绩,有人就想要走捷径使用兴奋剂,这仅有悖于体育精神,也对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结果与初衷背道而驰。
教育的目的是释放天性,应该不断地鼓励孩子去求知、探索,保护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但我们却痛心地看到,很多孩子刚入学时天真烂漫,有旺盛的好奇心和满满的想象力,随着读书时间的增长,这些宝贵的特质却越来越少。
这就是‘功利性’作用下的教育异化,它正在伤害我们未来的希望。”
“调用”知识比考试成绩更重要
很多家长的焦虑来自于孩子考试成绩不好,进而担忧他们考不上一所好大学。其实,对人的一生起决定作用的不仅仅是掌握了多少知识(这些往往体现在考试成绩上),更重要的是你能“调用”多少所学的知识。也就是说,你能不能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而后者,更多的不是通过传统的课堂来完成的。
一个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观察能力、鉴别能力、选择能力,以及把知识与经验相联系的能力、恰当的使用工具的能力,还有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健康的情感、态度、意志品质,等等,所有这些才是真正帮助孩子成功的关键要素。
遗憾的是,现在太多的家长眼睛里只有学习成绩,却忽略了比考试成绩更重要的素质。
美育不是为了考级加分
以美育为例,今天的孩子,不仅要求功课好,有条件的,几乎每个家庭都要培养孩子若干艺术爱好。
然而有多少孩子因为学钢琴与父母关系紧张?又有多少孩子因为感兴趣的东西无法为升学考试服务,而无奈放弃?
杨念鲁认为,美育在“德、智、体、美、劳”五育中,有着自己独特而深刻的教育价值:
01 | 培养专注力、观察力 |
以艺术独有的方式,培养孩子们的专注力,提升观察力,帮助他们以更独特、敏锐的视角和关注点,去认识世界。
02 | 培养合作意识 |
如果一群小朋友没有合作意识,那么合唱、交响乐以及集体创作一幅长卷,都是没有办法完成好的。
所以,美育不仅能帮助孩子们发现美、认识美、欣赏美,更好地表现美、创造美,还能促进人自身综合素养的提升以及集体意识的增长。
03 | 提升个人境界 |
人有了美感,才会有神。这个“神”体现在境界上。当他有了“神”,他自然会对那些低质的、不美的、不协调的东西,产生一种排斥,帮助他更好地提升个人的情趣、境界,优化他未来人生的发展。
健全心理 |
美育对孩子还有一种特殊的教育作用——健全心理,它给孩子提供更多自我参与、自我表现、自我展示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比如,拉小提琴或是吹笛子,哪怕演奏得不那么专业,但如果能呈现一支曲子,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成功的体验,正反馈能增强他的自信心。
随着练习、体悟的深入,那种自我实现的价值感,会对他健康心理品质的塑造,产生更重要的影响——这样的价值,对于一个人一生的成长,难道不比短期可见的功利价值高得多吗?”
放下教育焦虑,静待花开
在杨念鲁的观察中,大多数家长的焦虑,来源于两种典型的情形:
一、家长普遍认为不能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
可是人生学习的过程,不是短跑,不是简单竞赛,而是一生的长跑。
如果我们用终生教育的观点来看,就不存在输在起跑线的问题。有哪个马拉松运动员会抢跑?
所以家长的普遍焦虑,来自于没有正确看待成长的长期性,而短视地只关注眼前“得”与“失”。
二、家长对孩子的成长曲线,存在错误的认识。
他们以单一的目标为导向,用同一把尺子去比较不同的孩子。
其实不同的人,由于先天的遗传因素、家庭教育、成长环境等差异,在成长的各个阶段都会呈现不同的特点。有些孩子开始显得稍微迟钝一点、慢一点,但是到了一定时候,他的后发力未见得不足。
所以要辩证地、客观地、理智地看待孩子的成长——只需要看他今天比昨天,今年比去年是不是有收获,有进步,而不是横向与别人比较。
以“静待花开”的心态来帮助孩子成长,你将看到孩子们都能如花般绽放。
教育的本质,就是助人成长
回归教育本质,杨念鲁说:“每个孩子刚出生时,就如同一张白纸,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教育最本质的功能,就是帮助他正确地认识外部世界、认识自己,处理好自己和外部世界的关系,让自己不断地充实、不断地发展、不断地成长。
教育的本质,就是助人成长。
每个人的成长不会是同步的,会有各种各样的差异,要客观地对待这些差异。家长如果能扭转对成长的一些错误认识,自然能消除教育的焦虑。
以理性、平和的心态,帮助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正向成长方式,这样的教育就成功了,这就是教育的目的。
让我们一起透过今天的教育焦虑,看到教育的异化与本质,看到每个人身上本来具有的潜力与希望。”
- END -
阅读推荐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
▲
全球教育观察|加拿大:孩子们每一天都泡在体育馆里
▲
特稿|袁振国:怎么看PISA成绩中国重返世界第一?
▲
智库|亚洲教育之变!
知行合一,欢迎转发
· 风起东钱湖 ·
凝聚智慧 启迪未来
让教育不再独行
湖畔问教
凝聚智慧,点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