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教育观察|加拿大:孩子们每一天都泡在体育馆里
湖畔导读
万鸿是资深媒体人,直到一对双胞胎儿子开始了专业的冰球训练,她也成了全职妈妈。在北京带娃训练、比赛了两年之后,他们一家搬到了加拿大蒙特利尔。
在冰雪之国加拿大,孩子们2-3岁就开始接触冰雪运动,几乎每个社区都有带冰场的体育馆。在这样的环境里,两个经过专业私教训练的孩子虽然不至于在体育课上干看着,但在专业队选拔上显不出任何优势。好在这里场馆发达,孩子们在游泳项目中找到了新的乐趣和自信。
在这里,一旦你选择了一项愿意深度参加训练的体育运动,就意味着进入按年龄制定的科学训练计划——每天放学后泡在体育馆里,甚至一早一晚。这是大多数本地孩子的标配。运动,就像三餐一样,是每一天必须有的一部分。
湖畔问教,以全新栏目“全球教育观察”,与大家共同畅游全球教育发展进行时。
1
1
1
一对北京冰球小子
我的双胞胎儿子4岁学滑冰、6岁学冰球、7岁进的学校和俱乐部冰球队。在中国现有条件下学了4年冰球,最好成绩拿过北京市团体第五。这是北京冰娃的典型进程。
因为冰球完全改变了人类行走的方式,所以如果中学以后才开始,再想学得精几无可能。
北京是中国冰球项目发展最迅猛的城市,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日益临近和青少年留学热的升温,冰球学习受到了更多家长的关注和学校的认可,冰球文化已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小众圈子。不过既然是小众项目,就意味着,运动场馆少,时间和经济成本投入高,加之冰球又不是很容易出成绩,到了初中,大部分孩子选择了放弃。
▲离开北京前,哥哥给自己画的像是一个冰球小子的形象定位。
▲离开北京前,弟弟给自己画的像,穿着珍爱的校队战袍。
1
2
1
加拿大
冰上运动从宝宝开始
孩子们在10岁那年来到加拿大。这里从11月初到3月底都是冬季,气候决定了加拿大每年至少有一半的时间需要在室内体育场馆运动,人们也乐于热火朝天地在各大场馆挥发汗水。加拿大的冰球场馆之多,超过了世界上其它所有国家的总和。
▲室外白雪皑皑零下28度,室内冰球馆训练热火朝天。
我们的新家安顿在蒙特利尔——冰球之父James George Aylwin Creighton在这里设计了冰球游戏的非正式规则。北美四大职业运动之一NHL成立于此(NHL之于冰球可以参考NBA之于篮球)。城中著名高校麦克吉尔大学的学生W.F.Robertson和R.F.Smith教授又曾是冰球比赛规则的最初制定者。
从小学初中到高中,每个学校必备冰球俱乐部。很多蒙特利尔人在2至3岁就开始学习滑冰。他们有各种轻便便宜的儿童冰鞋。刚走稳当的孩子在冰面上像小企鹅一样摇摇摆摆不停滑倒。
▲街头冰场就象街心花园,甚至有年轻的父母推着婴儿车滑,小宝贝坐在车里乐个不停。
幼儿园时期,绝大多数的孩子就掌握了滑冰滑雪。上小学时,基本已经有了滑雪、花滑还是冰球的选择方向。男生选花滑、女生选冰球多得是,没有用哪个运动项目培养男子气或女孩样儿这么一说。
▲夜晚的街头冰场,2018年末,“小趋势”成了热词,形容一片肃杀下冲出的黑马。这段他俩滑的比当地群众还快的小视频就被他爸做成了一个“小趋势”电子贺卡。
1
3
1
场馆多,运动成本低
从我家开车出去十分钟之内,至少有4家冰球馆。其中供孩子所在校队训练的就跟学校挨着,孩子可以自己走过去。健身房、游泳馆也是每个社区的标配。
本区居民有免费运动时间,黄金时间段或有教练带课程的,也只收取象征性的费用,停车位充裕且免费,因此所有人在冬季依然能够享受运动的乐趣。
十分钟车程内也有2家游泳俱乐部,其中一个很著名,几十个名字用铜制的铭牌展示在墙上——是这个俱乐部参加过奥运会的队员。其中十几个名字上还打星星的,因为获得过奥运奖牌,一半是游泳,一半是跳水。
一到放学时间,最好的比赛泳道就要留给青少年运动员做专业训练用。
▲降低比赛成本的一个方法是招募家长志愿者。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穿白T的都是家长计时员,每条泳道配备3个。
1
4
1
冰球还是游泳?
这是一个问题
在这里,跳水运动员的选拔到8岁,游泳运动员的选拔到11岁。冰球队运动员从三年级到十一年级,每年都会有选拔和淘汰。我们报名了暑假里知名游泳俱乐部的选拔,也期待着学校开学后校冰球队的选拔。虽然语言关还没过,倒是因为进入运动员体系的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将融入当地的体育先提上了日程。
虽然觉得冰球是集体类的体育项目,对外语和交际更有帮助,而游泳是个人项目,闷头憋气直来直去太孤独了,但看到小学部和中学部冰球队的华裔面孔都只有一个,而游泳队却有不少时,我们就隐约猜到了结果——动作协调的哥哥当场就被游泳俱乐部选进了比赛队,弟弟也选进了预备队。
冰球队选拔那天,我忘记给哥哥的新冰鞋开刃了。他噙着眼泪莫名其妙自己怎么老摔?国内流行的冰球教学以一对一的私教课为主,组队训练为辅。因此中国小学生球员的个人技术起点很高,但拼抢意识不足,战术太嫩。
而加拿大孩子从学校体育课上就能获得每年冬季五周的室内场馆滑冰课和一周户外的 winter activity(冬季运动);滑雪就像我们办个公园年卡全家人每周溜个弯儿;打冰球不过是和爸爸、哥哥一起玩会儿,是亲子时间也是优质私教——更别提追星一样地研究战术这种“全民话题”了。因此不出所料地,哥俩落选学校一队(注册运动员队),可以进入学校二队(业余队)。
▲除了冰球教练、体育老师,班主任也常常能带初级滑冰班的课,替小些的孩子穿冰刀戴头盔更是不在话下。
看到比赛队一周五次的训练计划,我知道对冰球和游泳这两个项目必须有所取舍的时刻到了。
我们反复做孩子的思想工作,在北京能进冰球校队是因为这个年龄组只有7个孩子会打冰球——每次上场就需要6个。在北京落选校游泳队,是因为让360个孩子竞争4个名额。所以并不意味着他俩冰球出色或游泳一般。现在让更专业、更了解制度和发展空间的教练替我们做出选择吧。
两个以为来到冰球圣地就可以大幅增强自己冰球信念的孩子,努力理解着成人世界的制度设计,交出了自己的取舍决断——好吧,从此专心“练”游泳、“玩”冰球。
▲第一泳道上戴白色泳帽的是哥哥。
运动员都有着争强好胜的性格,但首先要学会承受失败。儿童在学体育运动中所学到的态度和行为将伴随他们一生。
2018年夏至2019夏,10岁的哥哥每周4-5次90分钟至120分钟的训练。弟弟每周从2次渐增到3次60分钟的训练。
在看台上给哥哥加油的弟弟,也萌生出了要跟哥哥一样考进专业队一起去比赛的愿望。这样的良性竞争我们当然鼓励,也跟他强调了难度——留给他的运动员选拔机会只有一次了。而第一年他还要在这个双语城市过英语、法语两门语言关。
就这样,来到加拿大的第一年,我们就和大多数本地孩子一样,上课日每晚浸泡在体育馆里,双休日又奔赴在四处比赛的路途上。
在“全球教育观察”这个全新的栏目中,我们力求以亲历者的视角,客观地记录全球教育的进行时。
教育没有唯一的答案,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之根,都有一个民族对于世界和自身的独特解读,都有它的变与不变。
期待在这个栏目中,我们能够看到自己,也看到他人。
下周三,让我们一起看一看,日本小学家长会里的“大事件”。
欢迎投稿:请将原创稿件、配图及个人简介发至邮箱dqhjiaoyuluntan@163.com 来稿必复。如稿件被采用,将有专人与您联系发稿及稿费事宜。
- END -
阅读推荐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
▲
全球教育观察|我在德国上小学:“上学全是玩”的背后
▲
智库|王凯珍:为什么体育院校的学生心理问题更少?
▲
智库|朱光潜:缺少了美育,
教育只能培养出书虫、清教徒和享乐主义者
知行合一,欢迎转发
· 风起东钱湖 ·
凝聚智慧 启迪未来
让教育不再独行
湖畔问教
凝聚智慧,点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