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张志敏:创新能力,为什么一定要在高中阶段培养?
Hi~新朋友,记得点蓝字关注我们哟
湖畔导读
“创新不仅是少数学术精英和科技达人的专利,而应成为每一个未来公民的生活和工作的常态。创新教育就是要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
在原上海格致中学校长,国家督学张志敏的眼中,“创新”不是一种技术,是一种人格,“在线教学”不是一种技术,而是一种增强交互的学习方式。一切改变,都是为了让孩子们成长为一名兼具健全人格、社会责任感、丰富学识和创新精神的人。
湖畔问教,与您分享张志敏校长对创新力培养和未来课堂的观点。
本文已授权转载自公众号:中国教育在线EOL
ID:eoleoleol
张志敏:原上海市格致中学校长,现任上海市格致教育集团理事长,上海市特级校长。曾任第九届国家督学。曾获评第三届上海市教育功臣。
Q
A
陈志文
中国教育在线
总编辑
张志敏
上海市格致教育集团理事长
我在格致中学做的三件事
陈志文
作为一名校长,您对自己是怎么总结的呢?
张志敏
我觉得,当校长有三种“活法”。第一种活法叫“循规蹈矩”,就是文件怎么说你就怎么做,亦步亦趋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
第二种活法叫“萧规曹随”,就是前任怎么干,你就怎么干,也没什么风险。
第三种活法有一点儿风险,叫“顺势而变”,就是顺应时代的发展而变化。
我是把这三种活法比较好的融合起来了。遵守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是前提,继承学校优良的办学传统是基础,从而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顺势而变,推动学校的改革发展。
▲图源:格致中学官方微信
陈志文
您在格致中学做的改革,具体是哪些方面?
张志敏
谈不上改革,主要是深化。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获取知识,还需要获取对知识进行类化的能力,这可以说是一种学术能力,这是学生面向未来的必备的关键能力。
在重构课程方面,深化的重点是把研究型课程做好。就是要让学生养成一种研究习惯,让研究成为常态。无论今后他们是从事学术研究,还是在其它各行各业发展,这都是很重要的能力。
如果在高中阶段,没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今后他们就只能做一个模仿型的人。所以,学校的课程要创设让学生独立思考的氛围,因为有了自己的思想,才会有独立的人格。
最终,通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学校形成了称为“格致新课艺”的课程图谱。可以简称为“四类八群百门”。
第一类是公民人格类课程,聚焦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道德修养和健全人格。第二类是科学认知类课程,主要基于基础课程相关学科的学习,着重培养学生的认知习惯和能力。第三类是生涯发展类课程,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包括情绪控制能力、职业体验、基础职业规划等社会能力的养成。第四类是创意技艺类课程,主要是鼓励学生创造、创新。
有一次,曾任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教育部长、哈佛大学校董的本森(音)先生来我校参加一个国际教育论坛。我问他,哈佛大学录取学生以什么为依据?他说除了学业成绩之外,校方还十分看重学生的领导力、社会责任感和创造性能力。这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所以,我就想做一个校本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为每个学生做一个全面反映高中阶段成长经历的记录。2010年开始,我提出“全员、全面、全程”为特征的发展性评价理念,建立了“全体学生、五个方面、立足三年、跟踪终身”的“格致中学学校全面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
评价指标指向学生的五大能力和素养,分别为“德能、学能、体能、心能、创能”。评价系统由20个量表组成,通过雷达图的形式呈现。评价过程采用“学生个人输入、教师定期认定、家长辅助参与、学校学期评价”的方法。后来进入新高考改革的时候,学校就比较顺利地适应了综合素质评价的各项要求。
▲图源:格致中学官方微信
激活创造思维
培育学生面向未来的“炼金术”
陈志文
您曾在格致中学提出了“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办学理念。这些年来,您一直在倡导创新教育,为什么?
张志敏
创新是推进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人类拥有了创新精神,就仿佛握有普罗米修斯手中的生命之火,它会点燃人类的智慧之光。
当前,整个社会的劳动形态发生了很大变化,越来越多的机器人进入到劳动领域,取代了人工。创造劳动将是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重要劳动形态,创新素养将是人类应对未来最核心的素养。如果教育还用传统的方式讲过去的知识,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如何面对无穷变化的未来?
所以说,教育创新是社会创新的必然要求,创新能力的培育是一种面向未来的“炼金术”,是高中育人方式变革的核心问题。有责任的学校教育除了培养学生应该具有体现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人格素养和基于学科知识的通识素养之外,还应该关注学生创新素养的培养。
陈志文
那么,什么是创新?您认为创新教育是怎样的教育?
张志敏
创新就是要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审视历史与现实,进行理性分析和解剖,以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创造新的事物,来推动社会发展。创新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创造者必须具备思想、人格和精神的独立性。
创新不仅是少数学术精英和科技达人的专利,而应成为每一个未来公民的生活和工作的常态。创新教育就是要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
现在,学校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检测主要是传统的纸笔考试,考卷的评判都依照标准答案。标准答案真的标准吗?中国有句古诗叫“横看成岭侧成峰”。也就是说,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得出的结论就不一样,见仁见智。
在一次公益讲座上,我提了个问题,珠穆朗玛峰是地球上最高的山峰,那么第二高的山峰是哪座?有个小学生举手质疑,珠穆朗玛峰不是最高山峰,他认为最高的山峰应该是负一万多米的马里亚纳海沟。我问他为什么这么说。他说,如果我们换一个视角,不是朝上看,而是朝下看,那最高的还是珠峰吗?我无语,但我肯定了他。这就是儿童的创新思维。
生活中的创新不就是换个视角,换个方法吗?所以,现代的学校教育必须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陈志文
那么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张志敏
我觉得,创新力的培养关键是激活学生的思维。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六大解放”:解放儿童的嘴巴,这是表达力培养;解放儿童的空间,这是学习力培养;解放儿童的时间,这是探究力培养;解放儿童的眼睛,这是观察力培养;解放儿童的头脑,这是思维力培养;解放儿童的双手,这是实践力培养。创新能力就是这些能力的综合。
我认为,创新力的培养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培养创新人格,即动力系统,包括好奇心、挑战性、自主性、坚韧性等;
二是培养创新思维,即智能系统,包括敏锐性、变通性、发散性、独创性等;
三是培养创新技能,即工作系统,包括通识和系统的学科知识、实境应用的动手能力、复杂信息的整合能力等。
陈志文
您认为创新人才还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呢?
张志敏
创新人才必须要有健全的人格。健全的人格表现为具有自信、独立、自尊、创新、进取、宽容、豁达等特征。人格健全的人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他们在情绪控制、自我感知、自我激励和认知他人、认知社会等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心理品质。中学生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健全人格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创新人才还应该具有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它是创新人才的价值追求,任何的创新活动都应该体现社会共同的价值观。这种责任感既有对国家、对社会的,也有对他人、对群体的。
总之,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人,除了具有丰富的学识和超常的思维品质以外,健全的人格和崇高的社会责任感是不可或缺的。
▲图源:格致中学官方微信
陈志文
您觉得这场疫情给中国教育带来了什么?在线教育会不会推进中国教育革命性的改革?
张志敏
我作为督学走访了一些学校,了解他们在线教学的情况。整体看来,线上教学有效果,但教师心里还不踏实,希望尽快回归线下教学。线上教学苦了家长,希望早日解脱。学生渴望回到校园,早日见到同伴和老师。这些都是线上教学产生的教育焦虑和社会情绪。同时,这也直接地告诉我们,即便智能化时代到来,教师的角色依然是很难取代的。
陈志文
是的,老师的角色很难取代。教育不只是一个简单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育人的过程,是教会学生成长的过程,知识学习可以程序化,但是人的成长是压缩不了的。
张志敏
对。教学是一种认知的碰撞,具有即时性和生成性,这是人工智能无法完全应对的。教与学是交互的过程,有时是眼神的交流,有时是肢体的接触,有时是会意的浅笑,有时是气味的渲染。教学是气场的营造,是师生的气息互动。课堂真的很神奇,有时怨它,但没它却想它。
同时我也很期待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让学生在离开教室,离开学校,离开同伴,离开老师之后,还有一种牵挂,一种关注,通过无形的网络在延续。
- END -
阅读推荐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
▲
智库 | 尹烨:我不相信有人天生爱学习
▲
▲
全球教育观察|日本:杜绝浪费,从成本高昂的垃圾分类开始
知行合一,欢迎转发
· 风起东钱湖 ·
凝聚智慧 启迪未来
让教育不再独行
湖畔问教
凝聚智慧,点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