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是我的礼物 ② | 我大礼物,时间里的52次闪光

小世界工作室 林曦的小世界
2024-08-25



◼︎



你小的时候,一定读过“春眠不觉晓”。

我们觉得,它们是很大的礼物。

在历史和每一个时代的文明中,都有那些格外闪亮的留存。彼时的人,因着心、手、才情,在当时的风物和审美、局势和际遇之中,做出了一只瓶子,或者写了一本书,定义了一个节日。

因为足够好与合理,时光更迭后,这些事物依然打动和滋养着不同时代中的人,我们把这几千年来的累积与传递,称作“传统”。

传统中的人是怎样的,事是如何,当时的风景究竟美到了几分,很难考证。但那些留下的——器物、诗句、道理、样子,等等,却很确凿。关于它们,如果知道得更多,会更触动,知道得不够多,也会纯然地觉得很好。

这一次的专题《你是我的礼物》中,我们在中国文化的留存中拾取了一些,做成了卡片,送给你。从春眠不觉晓开始,到八大山人的白眼,这些美的,舒服的,警醒的,微妙的,实用的,可爱的,可笑的,是传统给我们的大方馈赠。

旧日里,王羲之在《兰亭序》中描绘当天的盛景与自己的体察,最后说,后来的人看到,也会有着同样的感受吧。

以下五十二件,你觉得如何?



【选52,因为52谐音吾爱😊 】


卡片的读法:左侧是我们选择的那一件“传统的礼物”的名字,以及编号,中间是我们撰写或引用的关于它的一句话



01



其实财神不是固定的哪一位。他来自不同的人物,比如关羽、范蠡、管仲。因为他们的某一个长处或好品德,所以被人们选为财神爷的原型,比如善经营,值得托付,出生殷实,或者聪明又有趣。

我们爱财神,因为我们希望拥有很多东西,尝尽诸般好滋味,看尽不同风景。希望在路途中,衣食无忧,包袋充盈,眼目和心胸中,都丰富而开阔。所以要认真生活,好好做事,获得回报,再以这一些获得,助力我们走得更好。这样的游戏规则,让我们通过“财”这件世俗之物与这世间牢牢牵连。而我们花费生命,花费物质,想要去换取的,无非是自在自足的生活。

所以“发财”这个简单直接的词,朴实也真诚,代表物质的充裕,也包含着我们真正要想过的那一种生活。

所以拜财神,也是在拜生活的兴头和热情吧。




02



过去人们要看一幅字或者画,很多时都是想欣赏了,再取出来仔细看,平日里只妥帖收着。而包首就是从前的人们用来保护书画的装裱,它也是一幅画展开之前的样子。

唐朝书法家褚遂良收到《清夜游西园图》后,会亲自装裱,题好字,收藏起来。波士顿博物馆藏的《捣练图》,卷起来很粗,有着历代的题跋,包首是17世纪的暗花绫。王羲之的《七月都下帖》用的是宋缂丝做包首;上海博物馆的《秋兴八景》图册,蓝布袋子套着织锦封面的册页,也很好看。

为书画洗下尘垢,再精心裱褙,用锦缎、用织锦、用缂丝,都是各自的态度与喜好,最紧要的是,人们有多在乎这件东西,才有多郑重与用心。包首就好像我们在和爱物说:我保护你。而它们的存在,也一直宽抚着我们的身心。




03



在《黄帝内经》素问篇的第一章里,黄帝问歧伯,为什么现在的人,还没有老,就很衰弱了呢。岐伯的回答中有一句是,要“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各”是人人有所不同,“从”是顺遂,“欲”是生理的本能,“得”是满足,“愿”是心识。

这本医书在开篇伊始就告诉我们,一个健康的我们,是认清和接受自己,臣服于人各不同的差异性,高下不相慕,从自己真正的需求出发,尽管外物繁盛缭乱,世事从来纷扰,也知道自己是谁,该如何做。不执着,不拧着,自然风调雨顺,从身体到心灵都顺遂而满足,也便不会不舒服了。

这应该就是那句听起来很玄的“天人合一”的很好的解读吧。




04



古时,爱读书的文人会在案头放置各种清供,菖蒲是他们喜欢的其中一样,除了看着高兴,也是为了夜间看书,不被火烛的烟熏坏眼睛。它的样子青翠也平凡,很符合文人关于平淡天真的审美。

苏轼很喜欢菖蒲。1085年秋天,他调任登州,任太守,专门跑到丹崖山旁,捡了几百枚弹子涡石用来养菖蒲。他在《石菖蒲赞》里说,那些在石头上生长的草木,大多数的根茎必须还得有些许土来附着,但菖蒲用清水养着,就能数十年都不枯萎。

文人理想中的菖蒲,短、细、密,是经年累岁才能养成的样子。后来,明代的文人高濂在《遵生八笺》说,菖蒲的苍翠藩衍,“非岁月不可”。

非但这小草,许多的事,也都是这样吧。




05



它被帝王贵胄喜欢,也被百姓文人喜欢。是很中国的花儿和美意,唐人写诗说:何人不爱牡丹花。

它好大一朵,娇艳活泼,有一种直接的繁华的蓬蓬勃勃的美。

别嫌它俗,也别怕热闹与丰盛,造物大方,你也如此。




06



天上的星星虽然不说话,但是古人会观察。太阳每天的轨迹都不一样,日影投在地上,有长也有短,所以有了夏至和冬至,慢慢也有了春分和秋分,后来有了二十四节气,还有好多相应的物候。

因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常在田垄的细微体察,让他们知道,春分初候时,燕子会飞回北方;处暑三候时,庄稼会成熟。芒种的时候螳螂生,夏至的时候鹿角解,小暑的时候,温暖的风会如期而至。立秋后,他们知道,凉风会来,白露会降,寒蝉会鸣叫;大雪时,老虎会在此时互相追逐求爱,平时常吵闹的寒号鸟会变得安静,此时,他们知道,可以期待雪了。

你们看,二十四节气是历法,是宇宙运转的印记,我们依序它们安排我们的生活和劳作,而这些物候,是盼头。




07



熊猫的祖先曾经肉食,演化中变成了吃竹子,在后人的溯源和研究中,它们曾经是被豢养的战兽,曾经是会啃咬农家铁器的猛兽,也曾经用于战场求和,被画在旗帜上。后来成为被西方人追逐捕猎的奇珍,再后来成了国宝,我们看见它,就会想要笑。

它是“被选中”的胖子。世上的物种很多,有许多细小而濒危,有许多我们无暇发现、认知和照看,于是一些生物成为了明星物种,我们为了保护它们而保护环境,因此更多的生物得以被伞护和荫蔽。

它存在了几百万年,等到我们出现了,就陪着我们游戏人间。它和我们的外交方法有关,和我们的商业模式有关,和我们的娱乐休闲有关。还有,因为它,你会知道,这世上的人,就没有不爱萌的。




08



诗经里说,七月时候葫芦嫩,可以吃,到了八月,葫芦老了,就可以做成容器。

在中国,葫芦用途很广。凡人把它做成瓢,或者掏空了盛酒水,“一箪食, 一瓢饮 ”,就是简单又充实的生活。仙人用它来装仙丹,或者收纳万物。秦汉晋唐以来,葫芦也象征着神仙们的栖息之地,是道家的标志物。可能因为形态浑圆生萌,名字又与福禄谐音,无论天上人间,它都是一件宝器。

《后汉书》中记录着一个故事:费长房拜访仙翁,仙翁带他进入葫芦游览,见到一片奇花异草的别样洞天。葫芦里的天地,犹如桃花源,是古人对理想世界的想象和向往——形圆而虚中的小小容器,能包揽茫茫寰宇,嘴小肚子大,自足也与现实相连,可以意指身在红尘市井却可独立于烦嚣的精神,所以是文人乐于把玩、佩戴的小小吉祥物。

古人写:“葫芦虽小藏天地,伴我云山万里身。”造物无心,人们寓意于物,实在是又严肃厉害,又可笑可爱啊。




09



天要下雨时,蚂蚁就会排起队来,向高的地方搬家;小鸟要造窝的时候,也知道择一棵避风避雨又好觅食的大树。天下之大,物类繁盛,向着自己更舒服的那处去,我们也是其中的一份子啊。

漫长的时间中,我们的祖先们迁徙、选择、兴木土。为了给村落选址,为了建造宫殿与神社,他们会抬头看风看水看云,也会俯身看山川看陵谷看河流,经过了多少的年岁,才总结出了一套藏风取水的本领,种种复杂营造,勘查和讲究,用于打造自己的家。

这种选择和经验,我们叫做“看风水”,顺风顺水,于是舒服。




10



宋代的时候,苏东坡送给好朋友一个暖脚的东西,说:“送暖脚铜缶一枚,每夜热汤注满,塞其口,仍以布单衾裹之,可以达旦不冷”,

用铜的容器,灌上烫水,暖被暖脚,可以一夜不冷——汤婆子是一种扁圆的壶,憨态可掬,是民间最简单也被用得最多的取暖工具。从古代到现在,许多年间,它有不同的形态、材质,有不同的名字。现在它日渐成为记忆,但不论是后来的暖水袋、暖身贴,或者爱人的手和怀抱、友伴往来馈赠的情意,我们的身体和心,都需要这持之以恒的温热熨贴。

汤是热的水,婆子是亲密的人的昵称。汤婆子是有憨态的暖。古人为它写诗,说,布衾纸帐风雪夜,始信温柔别有乡。生活也是这样。




11



最早的时候,草虫是画家们容易轻视的题材,比不上人物与山水那样有沿袭。宋元之后,为了给春花秋卉以生意,许多擅长花卉的画家才开始工草虫。

齐白石很爱画它们,说“莫道野虫皆俗陋,虫入藤溪是雅君。”他很舍得下功夫,每一笔都精微细致,笔下的那些鱼虾虫蟹都十分传神。在成作品前,齐公会做很细致的画稿,反复斟酌,修改,直至满意。后来他的大写意也很有名,乍一看上去,就是随手挥就的,好像凭空生来,就淋漓挥洒,十分痛快。

他在画中题过一句诗:尽了力子烧炼,方成一粒丹砂。他曾经说:世间事,贵痛快。

现在想来,没有描绘草虫时那样的尽力烧炼,也难得大写意一般的痛快吧。




12



历史纵横里,佛的样子中,北齐佛像尤其好,秀骨清相,长脸细颈,神情奕奕,有柔和含蓄的笑意,是特别自然又直接的美,不需要解释的。它们有人的模样,却更平和安静,一切热切想望与无数悲伤叹息在这里都放下,以笑意应答,最后是人们皆向往的圆满通达。我们按照我们觉得的最好的,给了他人间的样子。




13



它是人类不需要思考和逻辑判断就会觉得喜欢的生命,却与人类的生存无关。最早,花朵被用来供奉神佛和权威,以祈求实现心愿和表达立场,也是经济作物,在航船上远洋。而古人爱插花,以花朵表达情感,也是讨自己开心。

晚明有一个很著名的文人,叫袁宏道,他写了一本《瓶史》,是插花界的经典著作。他在里面说,自己很想在岩石和流水间归隐,却又被俗世间所羁绊,于是把花朵插在瓶中,放在案头,供养自己,也是弥补遗憾的快心事。他也说,虽然有花在案上的小快乐,也不要忘记人在自然间的大快乐。




14



都说月是故乡明。中国人和月亮之间,有真切的情谊深重。我们的月亮上有嫦娥,有兔子在长久地捣药,桂花树也长生不老,永远皎洁。

月是天上的玉盘和地上霜,是李白的友伴,苏轼的不胜寒,也是我们的共婵娟。年年都相似的江上月亮,年年都默默祝愿着人间的长久。那些和月亮有关的片段,是历史上一瞬一瞬的闪光,那些作品和月亮一道,滋养和触动着一代代人。

所以后来季羡林说,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抵如此。




15



“床前明月光”里的床,其实是一把小小的交椅,那时的样子就像一个小马扎,是从汉末北方传入的胡床演化来的。这种椅子的特点是有交叉的腿,张开以后很平稳,所以也叫“交床”。后来,我们从席地而坐,变成了垂足而坐,“交床”才慢慢有了靠背,成了我们现在更熟悉的样子。

它舒服又文气,方便又好看,每一个构件的线条都是顺着人的身体而造的。所以古时,人们会携着它去春游,夏天暑热时,提拎着到桐荫下,靠上背合上眼就能舒服地睡过去。也许还有人会记得,小时候曾经有一个老人家,抱着你坐在上头讲故事的情形吧。




16



茶是药,古人说,“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传说里也有记关于“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奇效。

茶是玩,宋朝人斗茶,会观察茶汤中打出来的花纹,想象它们所变成的若干幻戏,还专门有书来收集整理这些纹样。

茶是好光景,《惠山茶会图》里,文征明和他的诗友在茶亭泉井边席地而坐,展卷颂诗,茶童备茶,怡然自适。杜甫也写:”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

茶是好味道,形式过遍,它只是我们生活里的饮品,它的意义是由我们心境所生发出的情境所赋予的。落实到最底处,茶是要好喝的。明代《茶说》里写:茶有真香,无容矫揉。

那一口芳香的甜和享受它的闲情,好像一种奖赏。




17



玉壶春是一种瓶子的造型,有细长的脖颈,立在那里,像女孩儿的亭亭,优雅好看。

古时,秋天里新酒上市的时候,人们会抱着这壶去买酒,过去的说法,叫“玉壶买春”。比如唐时司空图说“玉壶买春 ,赏雨茆屋”,岑参说“玉壶春酒正堪携”。

唐时,酒名常带“春”字,比如海岳春、浮玉春、丰和春、谷溪春……先有了玉壶与春酒,才有了后来的“玉壶买春”。于是到了宋时,有了名酒“玉壶春”,而盛玉壶春的酒瓶子,也就成为了玉壶春瓶。那时候,诗人为了表明心志,也会说自己有一片冰心在玉壶,正如人的正直与善良。

从前的人家,抱着玉壶慢慢行去酒家沽酒,有桥下溪水响,有牧童和杏花,是平常日子里的清欢与安乐。到了后来,文人会用它来插梅花,在雪天里,抱着玉壶与梅花,去探望一个好朋友。

于是,我们的玉壶里,有了春酒,有了梅花,也有人始终如一的冰心。




18



它很难。与一般通经通纬的织造方式不同,它采用的是通经断纬的方法,织出的图案正反两面都相同,费煞功夫和心思。因为工艺十分复杂,一幅作品往往需要使用以万计的梭子,所以成本很高,耗费的时间也长,但做出来的图样格外精致细腻,有栩栩的鲜活。它也是到如今少有的仍无法用机器来实现的一种织造工艺。

我们可以在从前的缂丝上看到人们日常所见和心喜的各种事物。比如牡丹、山茶、芙蓉、荷花、山石、翠鸟、庭院、蝴蝶、雁鸭等等,样样都精细极了,其中的精心与耐性可以想见。

缂丝很费工,但个中种种辛劳与冗繁,我们都不辞。因为不辞会更好,我们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不是为得来“奢侈”的判词,而是去往更好更美的那一处。 




19



水墨是中国画的形式和工具。清代的石涛在《画语录》里,将笔与墨在画面上相抱或相斥而产生的莫测效果,称为氤氲。

笔墨的氤氲,依托于人手上可控的技术,也依托于水的流动所带来的各种不可知的状态。那些好看的墨染,是天然与人工,可控与不可控的,可觉察的与不可觉察的,都加在一起才能成就的。

所以,那些可以人力达成的,我们知行合一地去践行;也相信天然与不可察觉的力量,不去与什么对立,顺遂着接纳包容。就如石涛说的那样,纵使笔不笔,墨不墨,画不画,自有我在,它们就都在了。




20



我们喜欢在衣裳、织物上设计和织造纹案,宝相纹是其中的一种。

宝相也是佛相的代称,据说最初的宝相纹,灵感来源于莲花,主要用在佛教的石刻和壁画上。后来牡丹、石榴和忍冬,这些象征美好的植物也被用在宝相纹里。它们被拆分、打散——牡丹或莲花作花心,石榴、忍冬的枝蔓作花瓣,再加入云朵和露珠,重构出一种人们理想中的纹样。

宝相纹的样子多是正圆形,古人认为圆是善和满足,在许多器物和衣裙首饰上,能看到这种细心的勾勒与描绘。其实它并没有固定的样子,华丽或清秀,精致或粗旷,但不管是什么样子,都是我们对生活和自己的祝愿。

祝我们圆满。




21



这本兵书有十三篇,内容包括如何动员作战,如何以谋略攻城,如何分析形势,如何争夺先机,如何用火,如何用间谍等等。

纲领篇为《计》,讲的是庙算,即出兵之前,在庙堂上分析比较敌我两方的各种条件,推算输赢的可能性,并因此制定作战计划,决定是否战争。“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现在我们不打仗了,但用诸于生活,也十分贴切。人在行事前,有所准备,有筹划和打算,想得周全一些,是事情做好的重要前提。把条件,局势,自己的优点和弱势明明白白摆出来,看一看如何做会更好,如果费力不讨好,也就不做了。

世事如此,有天然的运转模式做底,其中机巧横生,需要筹谋。了知大格局,再尽力而为,再迎接那些随机的意外的,是游戏的方式,也是过生活的。




22



我们的童年里,都有孙悟空陪,他无所不能,一个跟斗就有十万八千里路的云和月。

所以书里,八戒问悟空,你背着师父,一个翻身就能见到菩萨了,何必苦苦走这一路。悟空说,我可以一个跟头去很远,却也须得一关一关打怪兽。不得这些苦恼,也取不得经来。那些轻易得来的,“便作等闲看”了。

你只按一下按钮,就度过了关卡,赢得了游戏,还有什么乐趣呢。




23



上世纪三十年代,梁思成先生在长途跋涉后,于五台山发现了一座庙宇,一千多年过去,那座唐代寺庙梁柱间的依然互相紧扣,有着坚稳如初的榫头卯眼结构。

榫卯是聪明的设计,用于构件与构件的连接,是两块木结构凹凸部位天衣无缝的扣合,是中国古时木匠必备的技能。这种技术在明清时被大量的运用,被使用在各种家具上,这些日用的设计,有着简洁流丽的样子。

没有一颗钉子,不用胶剂粘合,却牢固、紧密地连结在一起;有复杂的机关结构,从外看却简介浑然,不露痕迹。有奇思,却不显山露水,很巧妙,聪明劲儿都埋在了里面。

感动的就是,它那么聪明,看起来又那么简单干净。像是一个很好很好的人。




24



人们说石涛的山石画得最好。他说黄山是他的老师。

这位画家曾在壮年时多次到黄山,和许多前人后人一样,他们都爱画这片山。其中属他画的最好:只是随意自在的一片光景,有些小人人们自在其中。天色、山林、远近处,样样都妥当,虚实往来都合适,画儿也有没有老态,也没有奇诡的偏锋,只是熟稔而可爱,有涳濛与清明。

会感叹,笔墨到了这人手上,怎么会被用得这样好呢?

石涛曾写诗说,要“搜尽奇峰打草稿”。但无论看过了多少,最终也要找到自己的理解和表达,才算真正将它们纳入怀抱,熟悉得就像从来就相识,不分彼此。他在“一画论”中说,“我之为我,自有我在”与“笔墨当随时代”——最好的黄山,不是泥古,不是模仿,不是谋算,也不是拍照片般的精微再现,而是你在此时此地此景中,被触动,有所感之后的乘兴落笔。那每一刻,每一幕,与其说是实有的图像,更像是与自己更贴近的感知与关联。

山在那儿,你这样去就它,它也会这样来就你。愿你也有你的黄山,有你独自的风景,而它们总会被有着相似频率的人发现,会心交会。




25



不管是官家的还是个人的,印章在说的事情,大抵“我是谁”,“我要干点什么”,“我是这么想的”,“我已经看过”以及“这是我的”。简化一下,它在替人说:“我曾经来过”。

印是商以前就有的东西,从青铜器上的铭文到宝殿上的玉玺,从秦代刻着吉祥话的闲章到后来文人们的案头玩意,它体现着国家职能和权威,是许诺和信用的标志,也承载了世人大大小小的心绪和志趣。现在我们看书画的时候,也会通过其上的钦印和题跋,了知当时人物的留痕和所属,遥想一物在世间的流转。

我们在互联网上,几乎每注册一个账户,就会被提示用简短的话来说明自己,那些话语容易更改,久了就忘了。那些被刻在石头上话语被留了下来,它不仅成为一门文雅技艺,蕴藏着阴阳的哲学和审美,更有我们在短暂人世中,精工细琢,不辞微茫的郑重。

分享清代黄士陵的一方印:万物过眼,即为我有。万物从我们生命里经过,被记忆,我们自己也是一样。




26



花雕是一种黄酒,需得多年储藏。叫这个名字,是因为人们会在酒坛上雕绘彩色图案或吉祥话儿。古时江浙一带的人家,会在女儿出世那年将花雕埋入地下,等女儿长大、嫁人,在那一天挖出启坛,用以相贺和陪嫁,所以叫它女儿红,如果是男孩,也会埋下花雕,起名状元红,盼望他长大后饱读诗书、考得功名。

几千年里,蒸馏提纯的白酒是很后来的事,远到明清,才开始流行,用粮食发酵酿造而来的黄酒是中国最古老的酒种,论英雄的曹刘在樽里煮着它,远游的李白说它是玉碗里的琥珀光。黄酒有许多种类和名字,秋露白,万家春,玉浮梁,都是美而好的描绘,其中的花雕,更有着具体而富有情意的真切祝愿。斗转星移里,人事更迭,我们还可以在陈香里,举杯礼待所有世俗的快乐。




27



艺圃是明代时后苏州的一处园林。它的第一任主任叫袁祖庚,他罢官回乡后,建造了一个叫“醉颖堂”的园子来住,它就是艺圃。当时,袁祖庚给园子的大门题了四个字:“城市山林”。

我们最早的先人们有很大的园子,也很简单,就在天地之间。后来亭台和楼阁、城市和房子,都一直在建着,可是啊,大自然中的万物山川,还是好喜欢,想让它们都在身边。

我们现下的许多苦恼,古人也同样会为此所扰。比如身在城市,却想望山林。他们的办法有好多,比如留下雨后窗台上的青苔,因着那会让人想到山川与林泉,是使人欢喜的一抹景色。

明代文学家陈继儒在《小窗幽记》里写过一句话,“读书随处净土,闭门即是深山。” 说的是哪怕我们身处闹市,能读书则处处是净土,将门合上,一个小小的空间,也如同在深山之中。因为山林不仅是自然造化,也是我们心里的起伏沟壑和一点浩然气,人本身也可是山林。

所以我们花了好多心思,自己决定,自己建造,喜欢什么就造给自己,怎样舒服就顺遂着安置,园子不在乎大小,也没有内外之分,它是一个阳台,是只能容膝的书斋,也是案头的一盆菖蒲。




28



过去的瓦梁上,总蹲着一排小兽,比如狻猊、斗牛、獬豸、凤、狎鱼。在那些画儿中,各路的神仙也常有坐骑相伴,或在哪里藏着护法的某一只。它们踞坐屋顶或身旁,不太打眼,平日也不见作为,总在一些关键的时刻,会发挥作用,甚至扭转局势。

古人说敬小慎微,是智慧。在寻常日子里陪伴我们的,往往不是大神,而是那些不很起眼的存在。我们对平凡之物的敬意与体察,是一种能力和本领,而就是这样的态度,保护着我们自己。

不信你到故宫抬头看,到处有,多可爱。




29



三希堂是乾隆皇帝的书斋。乾隆十一年,他在故宫养心殿的西阁里,放了他藏的晋朝书法家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因为藏了这三件他所珍惜的物件,所以他把这里改了一个名字,叫“三希堂”。 三希堂很小,只有4.8个平方,这里是他的书房,不大的空间,冬天很暖。

中国人讲“聚气”。人待在私密的、小的空间里,会觉得舒服和安全。我们不需要像古人那样追寻隐士的踪迹,也不强求自己栖居山林才可生出灵感,一个让自己随时可以从外界的复杂喧闹中退回来的小世界,便能得到休养与安慰。

“中横几榻之外,杂置书法名绘。朝夕白饭、鱼羹、名酒、精茗。” 这是明代书画家李日华说的书斋的样子。古来,每个文人的心中都有他们理想的书房,大都用心营造,以求身心两安,有看得见的风景和舒心熟悉的器物,万事都可暂弃,也可随身,是方寸间的自在天地。




30



太极分阴阳。这是一种哲学观,是智慧的先人们感受和总结出的看待客观世界的方法。

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和自转,形成日出日落,于是白昼黑夜,春夏秋冬,花开叶落,这些迹象都是太极中的阴阳两相。世间的万物,对立又相互依存,消长又彼此转化,福祸相依,好坏难分,我们亦是如此。

纷繁的世事中,不去想此起与彼伏,也不计较和执着了,任它来去,因为心里知道,当下的那一刻,就是阴阳相依的所有。没有绝对的一面,没有永恒的不变,于此起彼伏中找到平衡,是人生的正解。




31



玉是石头,比较好看的那种,有温润清凉的质感与意象,常常被我们用来比喻人的性情与品质。

玉的种类很多,有软玉与硬玉,有青白黄墨各种颜色,分布在不同地方的山地与河床中,古人会用天空湖海,鸟羽花月的颜色来与它们对应。从生产与狩猎的刀斧,到代言国事的玺与璧,如今与我们最亲近的,是由它们制成的各种样子的器物与玩意,我们使用与赏看,也佩戴爱惜着。

中国的文人都爱玉。《诗经》里有一句话,把君子比作这种石头。“言念君子,温其如玉”。谦和的君子,像玉一样,有光泽但不耀眼,有棱角但不锋利,质地温润而坚硬。有个俗语说金银有价玉无价,其实无价的应该是那颗温润又坚定的君子之心吧。




32



釉里红是一种瓷器的颜色,这种颜色很难烧造。

釉里红接近我们对正红的想象,鲜亮又纯正。这漂亮颜色来自窑炉里温度的戏耍,上千度地在窑里烧着,却由10度的温度区间决定着颜色,温度低了几度就发黑了,温度高了些许又没有了颜色。古人没有计量表,靠着眼睛看火的颜色,纯熟、敏锐与经验会告诉他们里面会是如何。

釉里红的烧造断断续续,往往是只有国力强盛之时,才能烧得出这种纯正的红。这种努力在生存的目的以外,满足了胃口,就想要为盛饭菜的碗盏和插花的瓶子添上异彩。和想要登上月球的愿望一样,这红色有点宏大,也十分诗意。




33



看《红楼梦》,会喜欢书里描绘的那些日子,精致的小姐,绣了仙鹤和云朵的衣裳,软烟一样的床帐,光看名字就觉得会很美味的茶水点心,以及那些多奉光尘的饮宴与欢会。

也会很觉伤感,看到最好的日子也伴随着苦痛祸患,无一可避过变化和因果。书中诸般世相,如小儿女情爱厮磨,市井江湖来往应对,钟鼎之家和寒门四口一样不易,富贵潦倒也是转瞬的消与长,也善,也恶,也喜悦,也无常。

所以它诚实。最后说,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大雪让一切干净,也是在说,它是一切都有的,桩桩件件,不少不缺。大观园里的事和大世界里的事无出左右,因为有好的,因为有坏的,所以很圆满。




34



《诗经》里的第一篇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关于风物,爱情,也关于修辞与韵律。

它是中国可以查据的最早的一部诗歌集,大约两千年前,人们就在用诗歌的样子,写下自然里的草木鸟兽,写下社会中的伦常礼仪,以及我们的情感与体察。无论古今,我们总会感动于一些事物,比如清明的风,中秋的月,秋天的芭蕉,冬天的雪,这些情意与诗心,以及吟咏的必要性,都来自一个“真”字,就像梁启超先生所说的,《诗经》是真金美玉,字字可信




35



袍是长衣。剪裁的时候,是种十字形的平面结构,和汉字的结构很像。

汉乐府中写,青袍似春草,长条随风舒。我们旧制的穿着是上衣下裳的两段式,赋予了古人对于天地位置与形色的体会。后来发明了袍子,让衣与裳合一,还曾在膝处增加一道接缝,表示不忘旧意。

袍是一个很大的名字。秦汉至今,它都是人们的普遍衣着。不同的时代中,袍有不同的样子和象征,比如在秦是内衣和帝王的常服,在唐庶民皆可穿,在明清是官服和礼服,它可以代表身份,官衔,成年与否,以及潮流。虽然有各种样式和材质,但自古到民国,袍的基本结构都没有有太大的变化,是古人留下的一种实穿的衣服制式。

现在更多的时候,袍是我们日常的轻松穿着,可以佐以更自由和丰富的搭配,一边遥想昔年的东晋王羲之,穿着宽绰,襟袍松敞,他迤迤然的自在,令人喜欢。




36



禅宗故事里,问什么是如来的智慧。回答是云在青天水在瓶。

不管是与自己相待,还是与他人相待,一种最舒服的状态,也莫若各自做好自己。无论是可亲还是可远,万物也都只是做了自己,就像云朵飘在天中,水在净瓶里一样,尽都顺其自然。




37



昆曲历史六百余年,依托于江南文人文化,因此格外精致风雅。其中有一本《牡丹亭》很出名。除了够美,它也说了许多:懵懂,爱恋,幻梦,求不得,起死回生,得偿所愿,要捍卫各自人生的固执,功名,荒唐,乱世与细腻风光。而这一切,都在一张戏台上,被一一诗化了。

文人观演戏曲,爱在园林亭台,戏与现世相应,方寸中有无尽人事。牡丹亭里有一句唱词,“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愿你也不辞亲为,有亦庄亦谐的鲜活,方寸与腾挪间,自有深远滋味。




38



看八大山人的画,感觉是棒喝。

丹青高手很多,但在这一位的笔墨中,你也看不到取悦他人的经营之心,也看不到技术的显现和限制,他不为获得应和而快乐,也不为驾驭技术而快乐,那些翻着白眼的生灵,寥寥三两笔就桀骜地独立于画中的天地,一棒子先把你的那些俗事功利之心全部打干净。在这一位历经朝代更迭,家国灭败,入了佛家再回尘世的文人笔下,看得到的是郁郁和孤独,也有宽和与自由。但那都是他自己的事。

后人说,他的提款,把“八大山人”四个字连缀而写,写得又像“哭之”,又像“笑之”。人生不过哭笑之间,但中间还有一枚白眼,这白眼也是回应,也是懒得搭理。而其中的孤独,没有对象,只是生命的本相,大概也就是我们本来就有的圆满和自足吧。




39



“观彼鸟迹,遂成文字。” 书上说,仓颉造字,是这样开始的。

最初的时候,古人要说太阳,就会把太阳画下来,要说乌龟,就把乌龟画下来。我们的文字,最开始的时候,就是先映照下世界的样子,再来描述心里所感的,所以汉字的横竖里才会自然而然地有世间的道理与玄机。比如“愛”里得有“心”,“親”是亲见,“仁”是两个人在一起要互助互爱,“進”是人们想要走向佳境。细细看过去,古人已经把许多事都弄得明明白白,留在字上了。

鲁迅先生曾说,汉字有三美,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这意美是尤为不容易的,它要格外精准和细腻,比如教是人为,而养是顺着天性,健是有力,而康是安宁,每一个字都是独有的意义。同时它也要容纳那些在言辞以外的微妙感受与情状。就像很难准确描述什么是“氤氲”,或者“苍苍”是种什么情境,可是你心里知道,并且觉得很妙。

所谓有用且美,它真是做得特别好。




40



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居黄州,生活困顿,老友帮他讨得东山坡下的一片旧营地,他与家人僮仆开荒种地以为营生,以“东坡”为号。这肉就是苏轼在黄州时制出的,他还为此写诗:“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黄州苦寒,之于苏轼也是落魄之地,但他有“寂寞沙洲冷”的悲叹,就有夜里秉烛看海棠的殊胜。际遇不可选,知晓无能,就生出无畏,甘于臣服,旷达间便有安慰和喜乐。仕途不可寄望时,苏东坡有四时相伴,他没有敷衍,从好竹连山的笋香到人生如梦的赤壁,以江上清风和山间明月,悟出物各有主的道理,说不是自己的不要强求,造物已然给予我们无穷尽的馈赠。

他留给我们一个承载了文墨才思的黄州,还有一份东坡肉。生活赠以际遇不可想,也赠以肥美脂浓,怎能不尽兴?




41



1977年,旅行者1号发射升空,携带着一张铜质磁盘唱片。这张唱片里收录了地球上各种生命发出的声音,各种文化里的音乐,是人类向遥远宇宙外星人朋友打的一声招呼。唱片里,被选出代表中国音乐的是管平湖先生弹奏的古琴曲子《流水》。古书里载,琴师俞伯牙遇见樵夫钟子期,于是琴师弹琴,樵夫听。樵夫听完以后和琴师说,你弹的这是高山,那是流水。琴师引樵夫为知音。

后人用知音比喻友情的最高境界,也让《流水》这首曲子变得更为特别,成为人们寄托超越语言、心灵沟通情感的名曲,那段好听的泛音,像天空里飘来的一般。

总有很多真情实感,超越了语言和其它的任何形式,会心的人,会了解。




42



这是人人小时候都念的诗。

有风兼雨的夜晚,有被衾和暖床,所以睡得很昏沉,甚或一觉黑甜,到了天明也不知道。恍惚里到处有鸟声,开着的花们,也不知道昨天夜里落了多少。

我们觉得它很好。刚刚好的四句,那么简单又天然,说了一瞬,也说尽一生。

猜诗人也没有要刻意营造什么,因着本能和一点后天的教化,就那么写下了。其中自足与伤感都确凿,不在言词以内的,难以描述的,是诗意。

我们会在小的时候读诗,读它,还有很多别的。许多句子到了现在,依然没有忘记。不论身处何境,想起的时候,还是会觉得这些诗意,真好。字句篇章里,一直打动着我们的,是那些由人创造却如同天然落成的美;也是诗里所写的那些不为时空所限,所有人都有所感的瞬间和情状。

正是因为能够与诗同其情、同其景,才让它们成为了我们共有的默契,千年百年了,始终都心心相印。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晓》 孟浩然 唐




43



一些树,受到了虫咬风折等等损伤,就分泌树脂来自我保护,与寄生的真菌和树体里的东西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后,形成埋藏了香味的物质,经年累积,变成一种固态的凝聚物。古人发现点燃它们后,味道特别令人舒服,命名为沉香,以为珍稀的佳物。

古人认为香气可以打破有形的限制,沟通可见的有形世界和不可见的无形世界,会用它来供养神佛,现实用途中,香令人愉悦,令空间舒适,温养身心,也连接记忆。沉香的味道清凉香甜,在许多生活日记般的古诗中,都能看到那些与它为伴的片刻光景,和因此而来的澄明自在的时空。

“近世焚香者,不博真味,徒事好名,兼以诸香合成,斗奇争巧,不知沉香出于天然,其优雅冲澹,自有一种不可形容之妙。”这话说的是,很多不懂的人,把许多香混在一起,想要造出奇特的味道,但沉香的味道,自有它不可形容的妙处,好好享用,已然足够

但我们想,游戏和玩法,是各家的进程和爱好不一,重要的是那些令许多人有所感知和享受的“不可形容之妙”。我们对我们自己的真好。




44



书法很简单,它是一张纸,一个毛毡,一支笔,一点墨汁就可以开始做起来的事。

书法是抒散。蔡邕在《笔论》里面说,“书者,散也”。字为心迹,是我们心性的表达。我们写字,不仅仅是着写出好看的线条,也是在这舒展的动作里,抒散怀抱中的所有。

书法是扯脱。借由书法这件事,“心手相应,知行合一”地践行,在持续稳定的投入里长出定力来。在一笔一画间,将自己从生活的繁杂中扯脱,把能量留给甜蜜和喜欢,不无谓地消耗。

书法也是演练。它是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和样本,蕴含了我们祖先对于象、数、理三者不断显现和退藏间微妙变化的理解。过去的文人每天都要写一写字,也是在以墨为载体的点画、行气、章法中,演练世间一切的进退、动静、黑白的平衡。

而最终,书法是一种生活。它不是需要正襟危坐才能为之的事情,我们手中有笔墨,心里有静气,也摩登而忙碌着。不和往昔割裂开,也全心全意地对待此刻,这就是我们正享用着的眼前。




45



老子说了很多有用的道理。其中有一个重点,关于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关于专气致柔美,能婴儿乎。关于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关于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总结下来,他反复提起的处世之道,是别要强,别硬着头皮上。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循环往复,虚实相生是万物运转的方式,而这运转变化的力量并非刚猛立现地发挥着作用,而是柔弱微妙,在矛盾的两面中,渐次转换。我们活着,顺遂柔软,顺势而行,是居于这世间的有利姿态,在现实生活中,遇强则强容易伤着,比如你同亲爱的人闹了别扭,其实是非对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人先软下来,另一个也不好绷着了,然后又可以好好玩耍了。

我们啊,虽要精进不息,也是要懂得“软乎”的。




46



青绿并不是容易得到的颜色。比如靛青很昂贵,过去只有阿富汗的一处山脉有产,只用来描绘佛祖的发髻、圣母的衣衫。而绿也难得,18世纪末,中国的一罐植物天然染料绿土运至欧洲以后,才有了印象派大师们笔下光影斑驳的树木和草丛。这些珍贵的颜色,到了文人手上,则被用来描绘山和水,因为自然里的这些,值得与最珍稀的颜色来匹配。所以青绿山水一直是中国山水画里重要的一支,画里常有神仙与妙境,或者是千里的江山。

有一种青绿色,古人却称作“月下白”,但这种颜色并不是白色,而是一种和夜里的月光很像的淡淡青蓝色。古人的命名与对色彩的表达,不仅仅是眼睛看到就有了的颜色,也关于那些随之升起的感知与想象。就如同沈从文在给妻子写的信里说,“这里小河两岸全是如此美丽动人,我画得出它的轮廓,但声音、颜色、光,可永远无本领画出了。




47



《甜蜜蜜》很经典,前奏起的时候直接、热枕,好像专程来告诉所有听到它的人,你的笑就是很甜,像花儿开在春风里。

邓丽君温柔清甜的气声,笑起来甜甜的嘴角,是那个时代留在人们心中的蜜糖和蛋糕,录音机里循环播放,广播也不时放送,我们都曾经有过《甜蜜蜜》的陪伴与滋养。到今天,我们庆祝生活、乐趣、甜美的时候,还是会想起这首歌,它已经成为一种普世的甜。

歌曲曲谱取自印度尼西亚民谣,当时的作词人庄奴在拿到这首歌的曲子时询问是要写给谁,当他得知是邓丽君之后,5分钟便写完了歌词。这样的发自本能的,不造作的表达,构筑了这份甜蜜背后真炽可爱的情意。

想和邓小姐,还有庄奴先生,说,谢谢你,它真的很甜。




48



《庄子》里有一则故事,说有人乘船渡河,忽然有一艘船撞了上来。舟上的人很暴躁,向撞来的船高喊回避,不见应答,就开始骂,却没有想到,撞来的那艘船原来是空的。一见是空船,却不恼火了。

同样被船撞,其实也可以不生气的,以为有人,就生气了,其实有点不划算。我们就像船上的人,要学的是虚舟:晓得腾空自己,过去事已经过去了,不要让经验与惯性影响现在的判断,未来事不必细思量,以后会有什么遭遇也不要去焦虑了,因只活在此刻,有虚舟的轻省,顺着风,顺着水,“泛若不系”,就可以快乐畅游。

所以庄子的结论是,“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放下心里的锤子,世界上就没那么多钉子了。




49



宋时,格物致知是他们的主义,人们信任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也不会在心里争辩什么,只是将眼目里的所感所知落在纸上。宣和画院有“日中月季”、“瞳中有人”的故事。要画鸟了,就去研究鸟身上的羽毛哪些粗,哪些细,哪些硬,哪些软;要画孔雀,就去搞清楚孔雀飞起时,先抬左脚还是右脚。这是“格物”最好的例子,是敬畏,也是人与世间万物的相亲。

而在留存与未留存下来的那些画里,有一些为我们知晓,但更多的,是散佚在时间纵横里,没有留下名字的人的作品。这些佚名者们都曾有无数瞬间的灵光与长久的日夜,他们感受世间万物的情状,也能够看到很精微之处,细细地把它们描绘下来,也不为着留下名字。

有那么多的佚名者,好在是,他们都曾经那么认真过。




50



有的说,麻将是郑和下西洋时,为了免除征途枯燥而发明出的游戏。就像世间的许多事,无从追溯起始,我们只看到它在后来的时间中,是如何参与我们的生活。

麻将牌上有各色的花样和趣味,都是日子里,眼见心想和身体力行的每一幕。比如酒色财气、梅兰竹菊、琴棋书画,福禄寿喜,也有我们所在的东南西北中,和什么都没有的“白板”空无。

牌桌上有各色的戏码和人生。有嗔骂与笑叫,有狡黠和深思,有不甘与贪婪,也有不知道晨昏的安宁,还有梁启超先生的理直气壮,他说自己玩牌的时候在起腹稿呢,摸着牌,灵感就汩汩而来。所以玩麻将的时候,我们在做什么呢。是在别后的陪伴,也是日常的消遣,是不用说话也可以的热闹相处,是在给不肯老去的脑筋一个转动的机会,是不甘寂寞,或者重温老时光,以及为了一手好牌或一次胜利而快乐。

但打麻将赢了,不叫赢,叫“和”。“和”是我们在一起,是万般不同中,自有交集和默契。




51



那一天,他们在暮春里,聚于兰亭的水边。那一天天气清朗,清流映照着树与竹,大家看着周遭风景,写诗喝酒,觉得很怡然。

王羲之提笔写了这篇文字,说宇宙多么大,万物样貌参差,身在其中,多么快乐,而诸多快事与感悟之间,人生倏忽便去,也有悲哀。所以他把今天这些事儿记录在这儿,虽然时代更迭,各有殊异,但不论今人还是后来的人,都共有这世界,亦会有着同样的兴致与感怀。

他说:后来的你看见这些,也会与我有一样的感受吧。

一千多年过去,王羲之的兰亭序成为中国书法中的美学巅峰,是因为在那个春日美景中有感而发的墨迹里,有天命,有地上的风物,也有人的心,因而这幅字里,笔墨与内容相应,技艺与天然有所默契,人生在时醉时醒间,也唏嘘,也快意。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这个帖中的这一句话,送给你。




52



古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礼物,春节是其中很大的一份。汉唐以来盛时的礼乐,人世的慷慨繁华,如今依旧奉行着。要准备花和好吃的,见朋友,拜菩萨,送旧年,好好歇息玩耍,团圆夜里吃年饭,一年里的俗务和辛苦,此时也不必计较念想,只享有眼前这日子就好。就像胡兰成先生回忆起童年时的年节说的那样,“每年正月初一我皆不知要怎样才好,只觉爱惜之不尽”。

今天是腊八,腊八过后就是年了,祝你新春快乐 😊



◼︎


接下来的,你和我来写 😊

0000

◼︎


最后送给大家一段文字,来自苏轼写的《赤壁赋》: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无尽藏中,我与你共享😊



◼︎


【你是我的礼物】


关于礼物专题的更多内容,可以点击图片阅读

你是我的礼物 ① | 如真金,如白云



下一次接着说 😊






内容为 Lstudio 原创,皆为过心爱惜之物

合作转载等事宜,可以联系我们

Lstudio@VIP.126.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林曦的小世界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