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员随笔】生态文明—从心出发

饶琪弘 舒米学苑
2024-08-23



《生态文明转型·东西方对话》课程大家庭

6月份我们将会重聚在中国进行课程第二模块的学习。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该课程的一名学员。若对课程感兴趣,现在还可以报名参与第二模块哦!


········万物有情与自我转化········

        这次有幸能参与到舒马赫学院和西南大学中国乡建学院组织的《生态文明转型·东西方对话》课程,个人来说收获很大,佛教里说因、东方人说缘,其实很多因缘在几年前就开始萌芽。2011年同样也是经由PCD支持参加嘉道理农场组织的,由Satish Kumar主讲的土壤、心灵与社会(Soil, Soul, Society)工作坊。逐渐,我从身体觉知、感受并连接身体、情感和头脑产生了奇妙的体会,对整全生命有了新的认识,并对自我察觉和社会转化的议题感兴趣,在生活中开始以坐禅行禅练习正念和自我觉知,从中获得在社区工作的力量。我能参与到生态文明的课程同样是被这种力量牵引。


        在舒马赫学院两周的学习令我强烈感受到舒马赫传递出一个整全的教育观,学校的课程可以循环落实到生活微小的细节,在生活中的实践再去创造工作场域。



        记得刚到学院,一下车就看到神话世界中的大树伫立在前,好像连接生态文明新世界的保护神,看到这颗奇妙的大树突然感觉在这边土地和自然传来的能量。当我们走进学院后面的森林溯水而上,看到奔腾流畅的河流带来的活力,感觉那就是大地母亲的心跳,河流刷过矿石、滋养树根流向大地,那么蓬勃流动的生命力,感受到一种万物有情的状态。



        每天的早课是从冥想开始,放下琐碎的事情回到当下那刻、回到自己,找回清明的心,感受到和自己连接的平静和喜悦。感受自己的心像天空一般开放,保持在当下。而天空就像是我们的本性无边无际,冥想可以帮助我们回到真我,超越习气,真正体验和感受整全生命,就像索甲仁波切说的冥想是无牵无挂的境界,没有竞争,没有想要去拥有或执着的欲望,没有紧张焦虑的奋斗,没有成就的渴望,它是一种没有野心的境界,即不接受也不拒绝,既不希望也不害怕。就像大自然一样,接受所有的一切在自然中发生。冥想帮助自己的心找到平静稳定的情绪和状态,将束缚的概念和情绪去慢慢释放,去开始每一天的学习、劳作和生活。只有拭去心灵尘埃才能感受生活和自然万物的美好。

········如何理解生态文明········


   

        舒马赫学院也是一个老师和学生共同生活学习的社区,每天的早会上会有人分享诗歌、带领大家唱歌舞动,一起分享学习劳动计划。而每天每一位同学都要轮值参加劳动,从厨房帮厨到清洁打扫,让新来的同学以最快的速度与学院产生连接,让人感受到自己是社区的一份子,这样的参与同样让我很快就有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学院的聚会中心包含了厨房、图书馆和冥想室,地理空间的设置就是让我们学以致用到生活中去。在学院最期待的就是每天的每一餐,食物带来的喜悦和满足重塑身心,每一餐都是充满未知,你不知道厨师会呈现出你没有见过、吃过或奇怪模样的食物,不同国家、地域风格的食物就通过志愿者和厨师们的巧手来到大家面前,食物的多元文化在厨房深刻体现而来。


        在课程的学习中我很喜欢第一节课中的行走中的对话,在行走中对话开始切入生态文明这个概念。什么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对我来说生态文明是从个人开始,自我觉知我是谁,我选择过什么样的生活开始。这个过程是认识大我与小我(个人与心灵)的关系,个人与他人互动,个人与社区的关系,个人与土地自然的关系,是从个人觉醒生态价值观、万物有情内化成生活的一部分。我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提供滋养和精神能量,我在社区里面能为社区或者社群服务什么?


        生态文明从字面意义上理解很抽象宏大,具体落实在自己生活和社区里面时它其实并不是一个口号,需要转化到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每个方面。在行走中对话,新的思维和想象开始出现,从个人觉醒到社会觉醒如何开始转变,创造一种被人们喜欢的方式转变。在社区里面我们谈人与人的关系,创造能体验幸福开放参与的活动,平衡社区中的关系,有资源和没资源的、强关系和弱关系,在社区创造一种横向纵向互相交织互动的网络。




        

        而在生态学课堂里面老师给我们讲盖娅理论,让我印象深刻。甚至有一天老师带我们去到达特姆尔国家公园(Dartmoor National Park)体会自然风貌,深刻感受到盖娅母亲如何通过地球中各个生命体变成另一个生命体的食物,来创造地球自我循环机制,老师分享了几个案例,这里我借用老师分享的二氧化碳循环案例:


        地球的火焰几百万年来喷涌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盖娅需要把它抽离出大气层,否则的话,不断上升的气温会影响地球上的生命。动植物在光合作用、呼吸和腐朽的过程中回收利用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氧气。但是,物质在这些过程中都是平衡的,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总量不会发生改变。根据盖娅理论,大气层中多余的二氧化碳为被大量的反馈环移除并且循环利用,岩石风化作用在这一过程中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岩石风化过程中,硅酸盐岩石(花岗岩和玄武岩)结合雨水和二氧化碳各种不同的化学物质,也被称为碳酸盐。二氧化碳因此也被挤出大气层并且液化。这些都是纯粹的化学过程,并不牵扯生命。但是,Lovelock (1991)等人也发现土壤中的细菌、真菌、苔藓和植物加快了岩石风化的速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些有机物质成为岩石风化的催化剂。

        碳酸盐被带进入海洋,在那里,我们肉眼所看不见的水藻吸收了碳酸盐并且把它们变成精致的粉笔状的贝壳(碳酸钙)。所以,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最终变成了那些微笑水藻的外壳。另外,海洋水藻也直接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当水藻死亡之后,它们的外壳冲入大洋底,在那里它们形成巨大的白垩岩(chalk)和石灰岩的沉积物(两者都是碳酸钙的形式)。多亏板块构造轮(platetectonics),这些沉积物慢慢地渗入地幔并融化,而熔融岩石上的一些二氧化碳被火山再一次地喷出,并送往另一次巨大的盖娅循环过程。


        整个过程——从火山到硅酸盐的岩石风化,到土壤细菌,海洋内的水藻,石灰岩沉积物,最后回到火山——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反馈环,参与调节了地球的气温。当太阳变得越来越热时,岩石和土壤内的有机物被激活和生长,这个过程加快了岩石风化的速度。相应的,越来越多的二氧化碳被挤兑出大气层,使行星降温。根据Lovelock和Margulis, 相类似的反馈循环——连接植物和岩石,动物和大气层气体,以及微生物和海洋——都在调节地球的气候,大气层氧气的数量和其他行星运行的重要元素。


        在盖娅系统内,海洋、土壤和空气的组成部分,以及生物圈的有机体,都不断的被行星的生产和转变过程所替代。所以说盖娅是一个自我创建循环的网络系统。

········
生态文明中的社区互助循环系统
········


        世界原本是一体的,自然资源它不是工业系统里面线性生产的商品,它不是割裂的单一物质。而今天在托特尼斯的转型城镇就是通过对盖娅系统的观察学习而形成的,每个人能参与到社区,好比一颗孢子(比如真菌的繁殖需要袍子),就像它有很多管道互相连接,同时它会不停的分裂增长,细胞覆盖大片的范围,它从植物中获得糖,分解有机质同时传输给其他植物糖分,让其他植物深入延长吸收营养,菌和植物是共生依附的关系。就像在社区里面互相交织的网络,一个好的想法、可以行动的计划,在一个互相交织的网络里面得到支持。人在社区中是彼此关联的,从一个点的改变直至其他点开始改变。社区和自然一样要保持社区的活性活力、多样多元、能自我调节同时互相影响形成自循环系统。


        参与到这样的循环中,如何转换疗愈人心,如何让内在与外在知行合一,从意识改变(内在转化)到生活方式转变(外在体现)在托特尼斯转型城镇运动中,我看到很多的可能,这些从食物、农耕、货币、金融和科技的转型来让居民参与的社区资本运作模式:





一、建立本土食物系统回应食物循环系统:从学校农场中开展园丁课程、厨房中厨余、自然中杂草树根用来做堆肥,回到土地中,种植可食用食材、果树,打造食物森林;保留本地品种,比如本地特有的燕麦、小麦、苹果,保持本土生物多样性,开设本地的食物生产合作社,尽可能选择本地、本土、本国食材,在社区里面的社区食物厨房、还有开设本地啤酒酿造坊,奶酪小铺,建立生产者到消费者餐桌的短线距离,这些项目吸引社区里面居民参与,从生产、加工、销售购买构成整个循环。


二、建立再生能源循环:英国日照时间最长的城市是普利茅斯,普利茅斯能源项目与当地政府合作开展太阳能再生能源利用。他们看到目前电力能源系统是不可持续的,而且费用很高,过去英国六大公司垄断了电力系统,普利茅斯有12%人口处于贫困线下,(英国冬天湿冷,需要用电来供暖)。所以为了抵抗大公司的垄断,降低贫困人群的电费,这个新能源社区互惠公司从太阳中获得能源再生,从能源中获得利润然后回馈社区,而且这个再生能源公司开放给社区里面的人来入股,形成社区参与机制。


三、社区金融循环系统:在托特尼斯镇上,转型城镇计划推行社区货币,这是一种以英镑为依托的补充货币。本地人称呼它为托特尼斯镑,是全英第一个本地货币,可以在托特尼斯70多家参与店铺及商家使用。同时开通在线支付系统,希望让资源在社区中循环,重建社区经济,支持本地发展。重新思考消费是真正需求,还是一种附加的社会认同、社会地位的手段。社区货币的使用想要创造社区人们的对话,加强社区内部的连接感,为本地劳动力提供支持,更公平地分配财富,给小型生产一条活路,并创造更多的本地工作。



        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转型创新参与的案例,比如共享花园、合作盖房、再生资源等等,总之一个人一个社区的转变需要大家意识到现今社会里面人、人在社区不健康的状态才能寻求转变。就像一个孢子,一个有意识的孢子把这样的意识通过网络传递出去,而开始觉醒的人就要在社区里面唤醒沉睡的人们,邀请他们参与。


········
理解“庆祝”

········


        回到中国,回到自己的社区我思考在舒马赫学习收获的东西,虽然还停留在意识层面,有些东西还很抽象,但是在课程里面听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就是“庆祝”“转型与庆祝”。当我听到庆祝这个词时,我突然意识到过去几年我在社区工作里面的困惑,外来工作者在农村社区工作的难以推动、总会有这样和那样的困难,甚至会有不同价值观和不同背景产生的张力和冲突。在社区里面我经常有种无力感,觉得很多事情是项目想做的,而不是当地居民需要的,很多时候我们进入一个社区时间很短,还没好好观察村庄的故事和气质,就开始带着我们自己的想象做事情,有时用利益来驱动村民或者用发展来鼓动,而他们这里的真正需求是什么、村庄的需求是什么?我们缺少深入观察和思考。在参与项目中工作人员就是工作的状态,很难融入到社区,更少有生活在其中的感觉,有时觉得社区工作者还不如有意识觉醒的返乡青年更好的去改变社区。当我听到“庆祝”这个词时候,我深刻反省出其实在我的潜意识中村民角色就是服务对象,是我工作中需要推动的人群,并没有当成伙伴,而我把自己和他们隔绝出来。所以在生活中我(社区推动者)和村民是两个平行空间的人。在工作中工作人员只会指出村民做的不好的经验,对于好的经验也没有从形式上去庆祝,潜意识中项目工作人员和村民村民关系是不对等的。我们和村民是有距离的,(心理和空间的距离有时甚至是身份上的),而在舒马赫学院我们讲的“庆祝”是大家一起(伙伴同行)反思什么是好经验、什么是不好的经验,一起策划组织一件事情之后,然后再停顿、反思、积累经验继续前行。从另一层面来说“庆祝”是一群有着相似的价值观的人,创造一个快乐的场域,制造一个开放的空间,让社区里的人感觉安全温暖,打开各自的想象,联结社区里面不同的人群一起做事情,只有聚在一起才有事情发生。


········
结语
········


        人类如何获得自然滋养?如何从盖娅理论中理解万物有情,如何从竞争消耗性的城市发展到生态转型城镇?生态文明其实是建立一种自我循环机制,它生生不息、令人敬畏,只有理解、尊重、实践自然规律,地球家园才能永续发展。



文| 饶琪弘(社区工作者,广州城乡汇执行理事)



关于舒马赫学院的更多资讯,欢迎点击:

《舒马赫学院-—生态教育界的霍尔默茨》|《整全科学硕士》|《转型经济硕士》|《生态设计思维硕士》|《生态学与灵性硕士》|《可持续园艺学徒项目》《不丹国民幸福大师班》《舒马赫创始人萨提斯香港演讲全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舒米学苑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