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萨提斯·库玛2018年访华实录(二)

Schumies 舒米学苑
2024-08-04



萨提斯·库玛2018年访华实录(一)


【破题】3月27日 (农历二月十一) 星期二 


下午,我们移步到位于福州市鼓楼区三坊七巷传统街区的无用空间,这里举行的是“生态文明和乡村振兴高端对话”和Satish新书预告会的公共空间活动。近百人参加,讲堂中座无虚席,许多人或站立或席地而坐,聆听Satish和温铁军教授两位智者的对话。活动的主题是有关生态文明和乡村振兴的宏观政策,然而,两位对话人却不约而同地讲述了自己的人生经历。他们的率真和坦诚话语,跌宕起伏的经历,感人至深,也让我们读懂了他们的智慧源自何处。 


在温铁军和Satish Kumar的青年时代,他们都经历过一次“和平行走”。Satish的自传《没有终点》(No Destination,台湾出版中文版)讲述了他为了无核化的环球之旅。温铁军教授年轻时的黄河流域骑行,感悟到自然的伟大和威力,而上山下乡的人生之旅则让他收获了农村知识的“第一桶金”,奠定了他为之奋斗一生的乡村建设事业。他们的旅途都是一次和平的朝圣,他们的事业都是为了构建人类生命共同体,殊途同归。 

周立老师获得了第一个提问的机会,他希望了解他们有什么人生困境,在想不开的时候,是怎么走出来的。Satish回答说,他青少年是耆那教的僧人。但他突然发展个人的修行仍然是狭隘的,无法利益大众。所以,他放弃了僧侣的生活,以一种服务大众的心态,
在精神修行的同时,更多地参与到政治、生态、经济等一系列社会活动中。这样,他获得了真正的精神自由,这种自由超越了宗教的束缚。温老师的回答是,在他的人生中,他希望做一个真正的自由思想者,现代化和大革命中都有被建构的虚幻,他希望跳脱出教科书般的刻板,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享有一个自由思考的空间。

 


Satish和温铁军老师的观点有一个相同点,就是要“超越痛苦”。“拥抱困境,我们不要寻找一个简单的答案。”(Embrace the struggle, we do not seek for an easy answer——Satish )“提高你们的痛苦程度”,这是温铁军教授对年轻人的提醒。现代化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质量,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和社会问题,生态文明需要人们改变现有的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这样的割舍可能会带来痛苦,但我们在服务他人中,可以寻找到人生的快乐。不要抱怨,而要幸福、欢喜,这样人与人之间才能和谐相处。 


接下来出版公司编辑姚非逐和翻译小组代表张鹏辉进行了发言。他们都表露出对Satish的《土壤、灵魂和社会》的倾心,因为这本书深深地触动到他们心灵深处的个人梦想和社会追求。




以下是Satish发言的部分实录:


能够来到中国、来到你们身边,分享我的人生故事,我深感荣幸。早在我九岁的时候,我出家成为了一名耆那教(Jainism)僧人。你们当中多少人曾经听说过耆那教这个宗教派别?它是个很小众的宗教。全世界大约有一千万名教徒,主要分布在印度,还有一些在非洲、欧洲和美洲。耆那教与佛教是一脉相承的。耆那教的至高教义是非暴力。

 

曾经作为一名耆那教徒,我不能打死一只蚊子;连走路手里也要拿着扫帚,边走边扫地,以免踩到任何的昆虫;我还要带上口罩,以免吞食进任何的飞虫,或者是使其免受我呼吸的伤害。可能对于中国人来说,这是一个很极端的宗教。

 

在长达九年的时间里,我是一名出家人,每天都赤脚走路,没有乘坐任何的交通工具,甚至连鞋子都没有穿。如果你们想实现生态文明,我感觉耆那教可以提供一些启示。你拥有的双腿可以丈量的土地,可以到达的地方,是汽车或者飞机都无法去到的

 

在我25岁的那一年,我听说英国伟大的哲学家罗素先生在反对核武器,他也由此被逮捕入狱。我当时就想,连90岁高龄的人都能为了世界和平入牢,我也应该为了和平做些什么。

 

作为一名曾经的出家人,我知道怎么行走,所以我决定从印度新德里出发,走去莫斯科,去巴黎,去伦敦,去华盛顿。我开始了一段身无分文的徒步,口袋里连一块钱都没有。我途经了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亚美尼亚、格鲁吉亚,最后到达前苏联,总共用了十个月的时间。在路过格鲁吉亚这个盛产茶叶和红酒的国度,一位妇女赠与我四包茶叶。她吩咐我说,当你见到前苏联、法国、英国和美国的总统时,请把一包和平之茶交给他们。并且告诉他们,如果在头脑一热想按下核武器按钮的那一刻,停下来,先享受一杯茶。

 

当你喝茶的时候,再三思考一下,原子弹不仅仅是消灭敌人,也会摧毁一切生灵,恳请您永远不要使用核武器,要泡茶而不要“泡制”战争。所以我就听从了这位妇女的吩咐,把这四包茶叶分别带到了克里姆林宫、爱丽舍宫、唐宁街10号,还有白宫。在这段朝圣之旅中,我一共走了一万三千公里,身无分文。如果你想看这个世界,其实你不需要钱,你只需要你的双腿。而你不需要到超市去购买这双腿。这就是我的和平朝圣之旅。

 

后来我在英国安顿了下来,创办了舒马赫学院。舒马赫学院是英国乃至欧洲第一所、甚至还是唯一一所传授生态文明的学校。我们讲没有自然,也就没有人类、没有经济、没有生态。我们还开设很多短期课程,有一周、两周甚至三周的短期课程。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五个专业的研究生项目。现在我们与温教授、兰英和其他朋友一起,在这里搭建东西方桥梁,中英之间,舒马赫学院和西南大学一起,使生态文明运动能强大起来,影响世界。

 

我写过一本自传,叫《没有终点》,关于我的人生故事和经历,繁体中文版已经在台湾出版了。我的第二本书《土壤、灵魂、社会》的中文版,今年六月份也会在中国大陆出版。敬请关注我的书。

 

对于生态文明,我认为有三样事情需要得到关注。第一、土壤;我们需要照料好土壤,因为土壤是生命之源。没有土壤,也就没有生命。我们的身体也是土壤组成的。食物都是土壤伟大转化的产物。当你种下一颗种子,土壤给予了这颗种子以能量和躯干,使其成为了大树,所以说大树就是由土壤转化而来的。你穿的衣服,棉麻丝都是由土壤而来的。

 

“人类”的英文单词Human,它的拉丁词源是Humus,这个词是腐殖质,也就是土壤的意思。所以人其实就是土壤。在我的书里我写到,如果你想实现生态文明,照顾好土壤,土壤就会照顾好其他的一切。土壤是自然,自然不是外在独立存在的。人也是自然。我们与大树是由相同的元素构成的。所以人类无法与自然割裂。我们应该尊敬自然。

 

第二点,关于生态文明,我们需要照料好自己的灵魂。如果我们说自然是外在风景的话,自己的灵魂就是内在风景。照料好自己不是自私,而是为了照料别人做出的准备。想想如果你照顾不好自己,又谈何照顾其他生灵。因此你需要健康的体魄、美丽的心灵、丰富的想象力、良好的意识、同理心、爱、慷慨,这些有灵魂质感的品质都很重要。在中国和印度,我们有精神和灵魂的先知,就是佛陀。

 

最后,我们要照料好人类这个大家庭,这个充满人性光辉的统一体。这就是社会,我们在社会中与同伴和谐相处。目前世界充满了冲突和战乱,这些都需要画上句号。如果我们想真的实现生态文明,我们就需要生态和谐、精神和谐、也需要社会和谐。正如中国伟大的先知孔子,提出的人类一家、以和为贵、世界大同。

 

我的土壤、灵魂、社会三位一体思想是老子、佛陀和孔子的结合。对于生态新范式,我们亟需生态文明,而生态文明在这三位一体的思想基础上是可以实现的。一定是这三者的结合。有时候一些人会说,我保护好自然就可以了;有些人说,我顾好自己就可以了;有些人说,我关注好社会就可以了。但我认为,在生态文明中,自然保育、照料自己、关注社会需要三足鼎立。这就是对生态文明全然一体的愿景。谢谢大家!

 

Q&A环节


问:

请问Satish,您除了经历上的跌宕起伏之外,是不是也曾遇到一些心灵上的困境,如果是,那最终是用什么方式走出了困境,变得更加阔达的呢?

 

Satish:

在我的精神追求旅程中,我曾经出家为僧,后来又对此充满了疑惑。我感觉到,宗教和信仰是多么地关于我自己,多少有点与外在脱离。我看着窗外的世界,感觉到它充满了罪恶、欲望、依恋,世界不是一个好地方。如果想要成为好人,唯一途径就是抛下尘世,拂手而去,剃度出家,踏入寺院。我觉得这是与世界划清了界限。但世上有多少人能出家为僧呢?如果只是少数,那宗教或者精神信仰不就只是少数人的专利?如果信仰或宗教不是向所有人敞开的,那这绝对不是好的信仰或宗教。因此,我决定还俗,寻找一种方式赋予政治、经济、商业、农业所有的领域都变得有信仰和灵性。

 

如果我们政治和经济是受到自我和私心驱使,那这就不是有信仰和灵性的。如果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无条件的付出和给予,那么,无论你做什么,都是有灵性的。至少现在虽然我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和以前出家时有不同的内在动力,但无论我做什么,我都希望自己不是为了利己,不是为了名望、权力和外界的认可。这就是我的内在动力,无论我做什么,都是服务于人类和地球。

 

对于我来说,宗教和精神信仰是有不同之处的。宗教带有一定的组织制度,精神信仰则超越了宗教的纷争和冲突。有信仰的人不一定要皈依佛门或者信基督,有信仰的人完全不需要信奉某一种宗教。即使你信奉某一种宗教,在我看来,最好不要觉得自己的宗教高人一等,优于所有其他的宗教。这种等级思想不太好。在这个意义上,我的人生就是一次精神之旅。

 

我和温老师有一些相同之处,就是我们都敢于直面困难,甚至说是投入困难的怀抱中,我们不只是找寻简单的答案。在这个时代,无论是教育体系还是物质主义都在引导人们追求简单的答案。没有人喜欢受苦受难,没有人喜欢困境。大家都喜欢小菜一碟,端上桌,最好还送到嘴边。不经历风雨,生态文明是不会实现的。愉悦地接受苦境吧,因为我想为地球和人类尽毕生之力。还有一点我想说,生态文明不是回到石器时代,或者要我们受苦挨饿,生态文明是带着喜悦和欢乐的。人们可以平静地接纳自己,快乐地与他人相处,和谐地与自然共存,这将是一种新的生命体验。这是一种人人皆乐的文明。

 

问:

我是做食物生命教育的,我感觉到单方面告诉别人怎么样的饮食是健康的是没有用的。因为他没有对生命有一个健康的认知,所以也根本意识不到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所以我想问Satish,您的三位一体思想的角度思考问题特别好,它是怎么形成的呢?

 

Satish:

在我的《土壤、灵魂、社会》一书,其中有一章叫“头、心、手”。现在我们的教育系统太强调头脑的锻炼,太多思辨与分析,但是没有心与手的部分。所以我们亟需一场教育革命,亟需心和手的教育。所以每一所学校都应该在课程大纲上腾出时间,来培养心性和动手能力,如种菜、做饭、裁缝、建房子等等。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创办了舒马赫学院,我们希望它可以示范一种整全的教育模式,探索如何能改进旧有的教育体制。欢迎你们来舒马赫学院学习。


所有伟大的运动都用三个词来表达内涵,就如法国大革命的“自由、平等、博爱”,而生态文明,我们有了“土壤、灵魂、社会”。我们发行了一本双月刊杂志叫《再生与生态学人》,它承载了这三位一体思想的愿景,它已经有50多年的悠远历史了。如果你的英语阅读能力过关,欢迎你订阅这本杂志。这本杂志是生态文明时代的杂志。

 

最后赠一句话给大家:学习过去,庆祝当下、信任未来

 


日志撰写:何龙翔

发言稿整理:梁迎

编辑校对:张兰英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



 


关于舒马赫学院的更多资讯,欢迎点击:

《舒马赫学院-—生态教育界的霍尔默茨》|《整全科学硕士》|《转型经济硕士》|《生态设计思维硕士》|《生态学与灵性硕士》|《可持续园艺学徒项目》《不丹国民幸福大师班》|《舒马赫创始人萨提斯香港演讲全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舒米学苑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