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思维受阻时

谈志国 数学大思维 2022-07-17

生长语录

《大学》: 物有本末 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 则近道矣! 

注意:本在末先,终在始前,为什么不说始终呢?

本是出发点,终是归宿点,这两点是优先要考虑的问题。

教学中优先要考虑的问题是什么呢?

我以为有两点:

一是你的教学活动能否增加学生的体验;

二是你的教学活动能否增加学生的思考。

因为这两点是决定学生能否有收获的根本也是归宿。

事中体验,理上思考,历事以明理,明理以处事。

你讲得天花乱坠而学生没有体验,你是做无用功。

你讲得精妙绝伦而学生没有思考,你是在白费劲。



本文以实例讨论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调整,体验解决问题的真实过程,以训练其思维能力和元认知策略。

例.如图,动点M在以O为圆心,AB为直径的半圆弧上运动(点M不与点A,B及AB的中点F重合),连接OM,过点M作ME⊥AB于点E,以BE为边在半圆同侧作正方形BCDE,过点M作圆的切线交射线DC于点N,连接BM、BN。

(1)探究:如图(1),当动点M在弧AF上运动时:

①判断ΔOEM∼ΔMDN是否成立?请说明理由; 

②设(ME+CN)/MN=k,k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该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③设∠MBN=α,α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该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2)拓展:如图(2),当动点M在弧FB上运动时;分别判断(1)中的三个结论是否保持不变?如有变化,请直接写出正确的结论。(均不必说明理由)


有的时候,怎么教比教什么更重要!下面是我设计的引导性问题,意图在解题过程中丰富体验训练思维。

解题引导问题设计:

1.第(1)小题第①问口答,思考第②问。你读完题目后,你想到了什么?有没有做过类似的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人的大脑为了节省能源,一般的习惯反应是从记忆中调取解决类似问题的经验用于当前问题,由此题的图形特征容易想到半角模型,用旋转构造法解决。]

2.但是此题中缺少半角条件∠MBN=45°,该怎么办呢?

[学生在思考的时候容易误入歧途,想要去证∠MBN=45°再证全等。]

3.待学生踌躇困惑之后,再提醒:人生最可怕的就是单线思维、定势思维,此路不通,何不回到起点重新审察?解题亦如人生,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回到题目,我们的出发点在哪里?回到起点重新出发试一试!

[当然是条件中的正方形、圆、切线这些条件,思维探索的过程视觉化展示如下。]

4.问题用以上方法得到解决,但是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思考,让我们换个角度,再走到终点来观察,由全等知∠BME=∠BGC=∠BMN,即BM平分∠EMN,又能联想到什么?


[自然想到角平分线的性质,作BH⊥MN,如下图所示,更容易证明ME=MH,CN=NH,同时∠MBN=45°也可以顺势而得。]

5.上图中,能看出图中有一个常见的条件组合吗?仅从OB=OM你能想到作辅助线的方法吗?

[角平分线+平行⇒等腰三角形,变化为:等腰三角形+平行⇒角平分线]

6.第(2)小题与第(1)小题的关系是什么?怎么处理?

[第(2)问与第(1)问属于孪生问题,思路方法不变,结论略有变化:(ME-CN)/MN=1,∠MBN=45°不变,如下图。关于孪生问题的处理策略见文:孪生问题之以静制动]

7.按问题(1)(2)的逻辑,你还能想到图形有其它不同的情况吗?分类的依据是什么?你能猜出此时的结论吗?

[当点M运动到另一半圆上(点M在DE延长线上)时,(CN-ME)/MN=1,∠MBN=45°,分类依据实质是点M在DE的左中右三个位置。位置的对称性导致了关系式的对称性:MN=CN-ME、CN+ME、ME-CN。]


教学时不要有意让学生避免必要的困顿和挫折,没有百转千回柳暗花明的经历体验,就不会有深度的思考,就不能学会如何面对困难解决矛盾,从而激发创造性思维,提高元认知能力。



【有思想的“生长数学”值得关注】

【扫描二维码,加作者微信】


欢迎加入QQ交流群:474266851

喜欢请点赞   有用请分享



↓↓ 点击"阅读原文"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