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闻 | 走,到西藏采风去
去西藏,旅程中就像是一场修行,渡人渡己,修心修性。
两个月前,有这么一群人登上了世界屋脊,他们穿越西藏林芝、山南、日喀则、拉萨,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雪域高原,用20天走了4365公里。
他们不是去转山
也不是去旅游
而是去进行艺术的“朝圣”
为了创作“艺术高峰”而采风。
艺术家们席地而坐讨论西藏自治区歌舞团今年的重点创作剧目《国旗阿妈》。
他们来自文化部直属九大院团,此次进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要立足现实题材文艺创作,挖掘西藏丰厚传统文化底蕴,展示西藏巨大发展变化,帮助西藏文艺院团切实推出一批精品力作,同时也肩负引导国家艺术院团开展少数民族题材作品创作的重任。
20天的深扎中,他们7次召开文艺创作研讨、交流座谈会,赴基层慰问演出8场,采风、采访、考察44个点。
中国国家话剧院导演白皓天和编剧刘深在赶路的颠簸的车上讨论剧本。
采风团一行来到位于米林县米林镇雪卡村的红太阳科技示范家庭农场与当地群众共同联欢。
采风团一行来到乃东县雅砻扎西雪巴藏戏传习基地观看了精彩的藏戏表演。
采风团来到西藏军事博物馆参观,了解西藏解放、民主改革等历史。
文化部艺术家赴西藏采风团一行在西藏林芝召开座谈会,中央歌剧院女高音尤泓斐在会议中发言。
对于这群有着特殊使命的艺术家来说,西藏采风中,他们最感兴趣的是什么?给他们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什么?他们又做了些什么?
来自中国国家话剧院的导演白皓天已经是第18次进藏,他帮扶西藏话剧团创作的话剧《共同家园》,表现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藏族士兵远赴宁波抗击英国侵略者的那段历史。
“这次也是带着命题而来的,要对《共同家园》进行进一步的打磨提高,并打造巡演精简版。我们站在高原上,目标是创作一个高峰。”白皓天说。
2400多公里的川藏线上,每前进一公里,就有一名筑路官兵倒下,每个脚印都隐藏着感人的故事,在西藏军区军史馆参观时,这段历史感动了采风团的每一个人,中国歌剧舞剧院编导吴庆东感受尤为深刻,他曾16次进藏,走访十八军的在世将士,了解西藏今天幸福生活的由来,帮扶西藏歌舞剧团创作西藏第一部大型舞剧《太阳的女儿》,通过舞蹈展现西藏六十年来的发展变化。
“实地采风感受到的那种心灵震撼,不是你从别人那儿听听能够体会的。艺术工作者一定要深入实地,用心体会,才能创作出有力量的作品。”吴庆东说。
中央芭蕾舞团舞美设计王铎一路采风一路速写,从他的画本上能看到他心中的西藏▼
作为舞台美术设计,这次采风活动中,我更着重观察藏区的建筑特色以及人文环境所带来的直观视觉享受,这是一个有着丰富颜色的纯净世界,怎么样能在舞台上呈现出来这种空旷干净又给人们遐想的空间将是一个值得探索和深思的问题,舞台艺术与绘画艺术最大的区别在于对于空间的把握和运用。
中国国家话剧院编剧刘深不仅帮助西藏自治区话剧团创作话剧《果热》,还发掘了很多宝贵的创作素材,但谈到印象最深的是,他说:
那还得说是在小学看到孩子们跳堆谐,看到孩子们脸上洋溢着的那种天真无邪的纯净的笑容,我觉得特别感动,藏区的孩子跟大城市的孩子比起来,他们在物质上有许多的匮乏,但他们的精神上永远是富足的。看他们的眼睛,完全没有受到污染,他们的快乐非常简单,这恰恰是孩子应该拥有的快乐,简单纯粹的童年快乐!
中国交响乐团作曲李文平说:
即将进入西藏、踏上青藏高原时,心中的激动与畏惧交替显现。多年的梦想终于要实现,如何能抑制心情的兴奋? 20天后,从拉萨回到北京,在西藏的方方面面又都成为难以忘却的梦境,那里的山水、白云,善良的人们,必将永远在我的生活中成为难以割舍的部分。
1994年时,我要用交响乐作品诠释天葬,当时,各方面的资料有限,只能依靠想象力完成这部时长20分钟、乐队编制较大的名为《天葬》的管弦乐作品。1999年又写作了管弦乐《西藏山歌》,仍然没有来到西藏。这次踏上梦寐以求的土地,向藏族兄弟请教很多问题,也印证了《西藏山歌》的情调、意境与这里的大环境基本吻合----悠长的、缓慢的,白云、大山就在身边。
最后,以管弦乐《西藏山歌》的文字解说献给我神迷的土地——
青藏高原的山歌,悠长、遥远
回荡其间
仿佛时间停止了
这里离太阳最近
阳光也最灿烂
置身其中
心灵得到净化
白云在你身边
白云在你身上、身边
融雪在远方
融雪在你身边、身上
人和白云、人和融雪成为一体
山歌响彻在青藏高原
空间无限大
时间无限长
精彩阅读:
正能量、权威性、兴趣点、新语言
欢
迎
关
注
微信号:CAH-2017
网友信箱:cah2017@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