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评 | “为人民而舞”第十四届全国舞蹈展演专家系列说之三
由文化和旅游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四届全国舞蹈展演日程已经过半,精彩的舞剧作品接连上演,让观众大饱眼福、直呼过瘾。已经成为“标配”的“一场一评”专家研讨会同样精彩深入,更进佳境。今天,为您带来5场最近演出的舞剧评论,重温舞台上的精彩,沉淀落幕后的思索。
绝对考验中的永恒青春
——舞剧《绝对考验》观后
茅 慧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研究员
申报单位: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创排单位:重庆歌舞团
7月中旬的内蒙高原,艳阳、白云、草原,岁月如歌;舞蹈、舞人、舞评,一期一会——第14届全国舞蹈展演的15部舞剧舞蹈诗在鄂尔多斯市的多个剧场次第上演。由重庆歌舞团有限责任公司创作演出的舞剧《绝对考验》是其中唯一一部大女主的舞剧。这部剧聚焦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风雨如晦的陪都重庆,让我们在舞剧中认识和铭记了一个年轻的生命:重庆红岩传奇女英烈——张露萍。
“露”(即:张露萍)的一生是短暂的。从她19岁受组织委派,从延安回到重庆的交际娱乐场所开展地下情报工作,到24岁在狱中被杀,短短5年的时光里,她所经历的惊心动魄的隐蔽战线事业和孤独无助的牢狱生涯在舞剧中都得到强有力的呈现。全剧结构以终局前置、首尾呼应为框架,一前一后以叠进的舞剧手段再现“露”临刑赴死的瞬间,使她的“死”之意义得以放大和升华。“露”在剧中所处的矛盾冲突关系,舞剧除了组织现实情景中的与反动派军警的斗智斗勇情节,更突出地挖掘和外化了“露”在牢狱中的孤独的内心挣扎。舞剧设置了舞台道具:一道道门,以此隐喻生与死的阴阳两界,也象征时空阻隔的关山重重。大段的舞蹈在门里门外展开,退缩一步是苟活,踏出一步便永生。舞剧的主题立意最终要引导观众思考的是“坚守信仰”的心路历程。
对人民音乐家的缅怀和颂扬
——舞剧《冼星海》观后
谢 克
原武警文工团副团长
创排单位:国家大剧院 宁波市演艺集团
大幕开启,一轮红日从地平线冉冉升起,毛泽东同志题写的“人民音乐家冼星海”那刚劲有力的大字投射在舞台屏幕上,恢宏的音乐同时响起,人们追随着《冼星海》的足迹,深情追忆起他短暂却壮丽的一生。
这部舞剧由《序》《大海》《洪流》《故土》《星辰》五个章节构成,运用现代舞的表述和结构方式,以象征和隐喻的舞蹈形象来刻画冼星海的精神世界,用诗意抒情的舞蹈语言来表达冼星海一生中最重要的三种情感:对亲人故友的眷念、对音乐艺术的追求、对革命信仰的忠诚。
当“风在吼,马在啸……”那段热血的旋律回荡在舞台上时,当冼星海忘我创作的形象如雪花般地纷纷漂浮在观众眼前时,他为我们留下的《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黄河大合唱》等不朽名作不觉萦绕耳畔,挥之不去,直击内心,令人动容。“星辰大海,信念永恒”,这是《冼星海》主创团队给予这部舞剧的结语,也是观众在大幕落下时久久回味的诗句。
玉不琢不成器
——舞剧《红翡绿翠》观后
张 萍
中国文联舞蹈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
申报、创排单位:中国煤矿文工团
《红翡绿翠》毫无疑问是一部由内而外呈现出独到审美追求的舞剧作品。从形式到内容都体现出主创清晰的美学定位与艺术构想。
例如舞剧的审美基调既古朴别致又时尚粗犷,而舞剧的内容也是一分为二,围绕一对恋人、两个家庭、一条路、两个地方,打开的既是古老的民间传说也是鲜活的生活图景,看似写翡翠实则写人生,整部剧作既玄幻典雅又平凡质朴。这种矛盾且统一的气质,是通过一虚一实的双线结构来实现的,剧中原石(扮演+景物)、羽雀(影像)和隐喻着时间与岁月的“风”(扮演),三个形象构成了一条隐线,隐含着从原石到绽放于大屏上的“羽雀”(“翡,赤羽雀也,翠,青羽雀也”),必然要历经自然与人文两种力量的积淀、淬炼与雕刻。而后一种力量恰恰来自于像段翡、小玉一代代平凡的人以及他们平凡的人生,那里有心爱的姑娘、失意的父亲、欢脱的骡子、险峻的山路,酸甜苦辣、悲欢离合……舞剧用绚丽多彩的民族音乐与舞蹈样式绘制出斑斓的生活图卷,岁月如刀,一点点雕刻着剧中人的人生。
一虚一实两条线彼此互文,“玉不琢不成器”翡翠隐喻着人生,人生隐喻着翡翠,翡翠成就着人生,人生成就着翡翠。舞剧从总体结构上确有独具匠心之处,但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如段翡与小玉之间的聚散离合、去翡翠城等情节,呈现出来人物的动因或动机不够清晰明确,既无意料之外也非情理之中,难免会有牵强附会之嫌,建议后续或可织补情节细节与逻辑,一如翡翠亦如人生,打磨与雕琢,终成一部“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下”的精品力作。
逆流而上显英雄
——舞剧《龙·舟》观后
许 锐
北京舞蹈学院院长
申报单位: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创排单位:广州歌舞剧院有限公司
现实题材的舞剧创作是难点,舞剧《龙·舟》迎难而上,选择了体育励志题材为入口,联接了传统文化与现代体育竞技,在题材选择上具有新意,做出了非常有益的探索。
两位年青导演不断积累舞剧创作经验,勇于拓展创新,在舞台样式表达上也做出了新的尝试。一是舞台当代审美的整体表达较好。舞蹈表现与舞美道具深度融合,营造了体现当代审美、富有观赏性的整体样式。二是编导比较敏锐的把握到了动人的生活画面,例如更衣室、车站、训练场等场景,通过一些生动的细节表达营造了气氛和情感。三是在舞蹈动作语汇上摒弃了传统和惯性的模式,力图创造出适合现实题材表达的新语汇,表演阵容的舞蹈编排与排练达到了较高水准。
舞剧在题材上还可进一步挖掘,在体育拼搏之下能否探寻一个更深的关于人性、情感和文化的主题表达。在戏剧结构的搭建上可以加强对比和衔接,增强戏剧的张力和舞蹈表达的内在驱动力,避免一些舞蹈段落偏向外在的场面化。此外在舞蹈语汇的创建上也可以进一步开阔思路,融入更多更新的舞蹈技术表达。
孕育在“转变“之中的文艺春天
——舞蹈诗剧《杨家岭的春天》观后
刘 炼
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原院长
申报单位: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
创排单位:国家大剧院 北京舞蹈学院
《杨家岭的春天》以延安时期木刻版画为舞蹈诗剧结构的参照对象,通过厚土、破晓、永生这三个主要板块,展现了四位不同文艺领域的艺术家在不断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过程中,最终融入人民的变化过程。
创作团队将版画中的生产劳动、乡村生活、军民抗战等图景的静态空间转化为舞蹈的动态时空,运用视觉语汇生动地表现出文艺工作者是如何走出思想象牙塔,投身革命事业的。在创作中不断拓展木刻版画背后的故事性,将其进行合理适度的开掘。这不仅在舞台呈现上能够强化视觉空间的厚度与质感,也能通过具有情节性的编织凸显出人民群众的主体性,更加展现出文艺家是在人民的感染与教育下,实现了思想的转变、精神的升华。当年文艺热血青年奔赴延安,与人民同生死、共命运,他们的精神在新时代的春天里依然散发着炽热的光芒。
舞蹈诗剧《杨家岭的春天》让我们看到了艺术家思想改造与精神延续的主旨。作为新时代的创作者,我们如何能够更好的打破时空的间隔,使具有意义的历史事件与当下产生更为深刻的联系,则是作品结构可以进一步思考的方向。
正能量、权威性、兴趣点、新语言
欢
迎
关
注
微信号:CAH-2017
网友信箱:cah2017@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