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不知道的“管宁割席”之外的故事

赵殿超 文学之友 2019-07-29

典故来由、历史真相、成语故事、人物评价。读《文学之友》,可以多知道一点点。

投稿信箱:709679984@qq.com


管宁割席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原文如下: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作者的意图非常明显,对管宁不慕荣华,不贪金钱的态度给予了高度赞扬。

但是,管宁对朋友的态度,本人不敢苟同。


你可以自命清高,给钱不要,给官不做,但苛求别人跟你一样,未免有些强势。况且,人在社会上混,动不动割席绝交,你也太孤僻了吧!



现在的教材仍然有这篇文章,但是本人认为教导孩子以管宁做榜样,对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是一种毒害。


谁愿意让自己的孩子高傲、孤僻而孤立于社会之外呢?


当然,古人对管宁的称赞只是代表了儒家思想,如果不食人间烟火的人成了社会主流,那社会还能发展吗?


实际上,这篇文章也很片面,因为它的影响力造成了人们对华歆的不良印象。


历史上的华歆和管宁又是怎样的形象呢?



华歆,生于公元157年,管宁比华歆小一岁。


先说管宁。据说是春秋时期管仲的后代,东汉末期的名士。他十六岁上父亲去世,当亲朋们因他生活拮据送钱资助他为父亲治丧时,管宁坚决拒绝,从这一点看出了管宁的性格。


当时的华歆、邴原也都很有名气,三个人并称“一龙”。华歆为龙头,邴原为龙腹,管宁为龙尾,从这里看管宁在人们心中的位置还是不如华歆。


由于管宁自命清高,所以错过了很多次做官的机会。在东汉末年混乱之际,管宁逃至辽东,三十年以教书为业,当了一辈子的教书匠。


他的经历不单单表现了他的清高,也表现了他逃避现实的另一面。

比他大一岁的华歆却截然相反,积极投身政治,活跃在政治舞台,并且还有很多故事传为佳话。


说他的人品,有故事为证。

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逃难。(途中)有一个人想要搭船。华歆感到很为难。王朗说:“(船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后来作乱的人追上来了,王朗想要抛弃所携带的那个人。华歆说:“(我)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了。既然已经接纳他,难道可以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于是还像当初一样携带救助这个人。


华歆的智慧和诚信都展现在这则故事中。

在乱世之中求生存,华歆走了一条跟管宁不同的道路。他在列强中游走,到处都受到欢迎,可见他的才华和学识。


在跟人交往方面,华歆比管宁要圆滑的多。 当他接受曹操“表天子”征召之后,去京都上任,朋友们纷纷给他赠送礼物。华歆并没有当场拒绝,而是偷偷做了记号,以标明原来的物主。


临上船时,华歆巧妙地以东西多不安全为由退还了朋友赠送的礼物。

华歆一生做过郎中(官名)、尚书郎、太守、司空、尚书等职,曹丕为王时为相国,安乐乡侯。


在华歆担任太守期间,得到百姓的拥戴。他为官清廉,爱护百姓,勤政节俭,把当地治理得井井有序。


公元226年(黄初七年)五月,曹丕驾崩,皇太子曹叡即位,于十二月华歆任太尉,华歆称病请求退休,愿将太尉一职让与管宁,魏明帝没有同意。

从这件事来说,对管宁和华歆的优劣也应重新评价。


另外,华歆主张休养生息,反对穷兵黩武。公元230年,魏明帝派曹真从子午道(关中至汉中的通道)进军征伐蜀汉,皇帝车驾则向东来到许昌,华歆有机会见到魏明帝。


对此,华歆大胆上疏分析天下政治形势,提出了修文德的主张,他说:“为国者以民为基,民以衣食为本”,所以应该注重农业生产,安定百姓,如果大魏没有饥寒的忧患,百姓没有背井离乡的心情,那样天下才能治理好;如果真能做到圣贤的教化日日深入,那么远方的人就会感怀威德,吴蜀之民也会归附的。


于是,魏明帝收回了成命。

华歆于公元232年去世,后世很多名人都对他给予了高度评价。

不过,华歆的文学形象并不好,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把华歆描绘成一个残忍、奸诈的小人形象。


原因很简单,因为华歆在东汉王朝摇摇欲坠的时候放弃了东汉,毅然站在了曹魏的一边,而且在替代东汉的活动中表现得异常活跃。


他主动去劝说汉献帝让位于曹丕,让汉献帝写下让位诏书。另外,华歆接受了擒拿伏皇后的任务,因此遭到谴责。


说起来,东汉王朝已经腐朽不堪,曹魏代汉已是大势所趋,华歆拥护曹魏又何罪之有呢?


反过来再说“管宁割席”,管宁的高大形象默默地消失在历史的大潮中,华歆倒是成了历史中一颗明珠闪闪发光,到底谁更该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呢?


经典回顾:

一户德国人在南京惨遭灭门,13年后,媒体曝光了一个天大秘密

这三个历史人物到底做错了什么遭到了后世的非议?

官二代的坑爹事件

一个盗墓贼从墓穴中挖出的历史真相

一桩历史公案警示我们:警惕身边你最信任的人!

大清朝的支柱铁帽子王命丧十六岁小兵

历史上的杨家将

爱上妓女,把她们娶回家

死前的最后一个计策

史上趣闻:政变接力赛

“千金小姐”一词的来由竟如此悲伤

大宋朝疑案:冒充公主,被杀后却有人为她喊冤

趣谈:历史上的“告密”事件

判错案,冤杀了人,这位法官以死来维护法律的尊严

边境上的两个女子争抢桑叶成了一场战争的导火索

别随便欺负人,这就是教训!

被细节出卖的倒霉鬼

被神化了的诸葛亮,你冒领了多少军功?

东方朔的智慧

一条悲催的龙,掩盖了手足相残的真相

被哭垮的大秦帝国 

中国各时期最雷人的标语,第一个气死,最后一个笑死~

奇闻:3岁男孩找到自己的尸体,破解了前世被谋杀谜案

中國三大扯蛋、四大怪事、五大谎言,


欢迎投稿:

邮箱709679984@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