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小旱金莲,莲叶何田田

豆豆豆荚 城南花事
2024-09-04

夏至后,雨水连连,未能去公园欣赏荷花的菡萏新成、芙蓉初解,倒是在楼下看足了“莲叶何田田”。
不过,此莲非彼莲,是邻居草堂里生机勃勃的旱金莲。
旱金莲,名字略土、颜色俗艳,年年在绿化带或花坛里路过,都很无感。6月中旬的一个午后,在楼下偶然瞥见迷你的“莲叶”擎了水珠,橙色的花朵拖着长尾在风中轻舞,我霎时被眼前的一盆旱金莲迷了魂魄。
△花萼拖着小尾巴,这个角度又有些像鸟的喙
△花蕾、果实和盛放的花儿,全乎了
这名字像乡土植物的家伙,其实跟紫茉莉、大丽花、洋姜等身边常见花草一样,老家在南美,早年间漂洋过海而来,用强悍的生命力把异国变成了“故土”。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凭颜值打开海外市场的旱金莲,在原产地,却是响当当的“实力派”:南美洲人把旱金莲当蔬菜,新鲜的花朵和幼嫩的叶子一并拿来吃吃吃。
什么味儿?实践出真知。
我先尝的叶子,入口无感,嚼一下,立马满嘴窜鼻子的辣萝卜味儿。也有人描述为芥末味儿,实测没有芥末那么“上头”。我去年曾尝过香丝草叶子,当时觉得辛辣,跟旱金莲的味道一比,前者显得温和许多。
花儿我揪来解剖过几朵,却始终没想起来尝。当看到西方女厨师芭拉丝在《可供食用的花》中列出一些能够“放心吃”的鲜花——金盏菊花、黄色百合花、蒲公英花、薄荷花、三色堇蓓蕾、玫瑰花、鼠尾草花、北葱花、南瓜花和旱金莲花……我当即跑到楼下去揪了一朵。
我没有吃花成瘾的纪红姐姐那样的巧手和审美,这么可爱的小花,咋吃呢?
芭拉丝虽说了能吃,关于“怎么吃”只笼统提了句“这些都是制作菜肴的绝好搭档”……那就再偷看一下别人家的食谱吧:

姜泳在《花:境界人生》里也是顺嘴一提:南美洲人喜欢吃新鲜的旱金莲花。

奥地利的伊戈尔·约西福维奇在《何为理想生活》中说,旱金莲的花儿能做沙拉,“开出的橙色或黄色花朵能为所有沙拉增色。”

日本的大野八生在《奶奶的香草课》一书中介绍得更具体和丰富一些,“新鲜叶子和花可以用来做沙拉,夹在三明治中可以带来更为丰富的味道。也可以制作成泡菜。”

孩子们被我游说尝了叶子后,拒绝我把花放在生菜沙拉里,虽然我信誓旦旦只是放在上面点缀一下……泡菜太麻烦,那就做三明治吧。然而家里没有切片,退而求其次,做成三明治的“好朋友”汉堡包吧↓
△放心,吃的时候,会把花、叶夹进汉堡胚里的~
每人一份的食物,操作起来阻力小了很多。俩娃儿兴致勃勃地看着我折腾,但再美也不愿品尝。
花儿的味道呢,嗯,也是辣萝卜味儿,但没叶子那么窜鼻子,应该是花里所含的“抗虫神器”异硫氰酸苄酯的量要低一些。花和叶一起夹在汉堡里,给柔和的生菜和沙拉酱提味不少。
当然,我最初被旱金莲迷住不是因为它的味道,而是它奇妙的结构。
旱金莲是一年生的肉质草本,蔓生。主人巧妙地用万能的毛条,把藤蔓向上引导
花儿单生在叶腋。花苞阶段也能看到小尾巴
花梗跟叶柄似的,长而扭曲。到果实阶段,扭得更厉害
待花儿盛放时,花梗超越叶柄,让花朵如荷花似的挺出莲叶
旱金莲的花儿最特别的地方,就是脑袋后面有个小尾巴。我们熟悉的早开堇菜耧斗菜凤仙花,也都有尾巴模样的,里面储藏着花蜜。跟它们不同的是,旱金莲的距是花萼的尾巴,而那几位的则是花瓣的尾巴
△小尾巴似的距,是旱金莲的储蜜罐
花儿未绽放时,更方便看出尾巴是长在萼片上的
旱金莲为何要把花蜜藏在细长的尾巴里?而且还是花瓣外面的花萼尾巴,是想为难谁?
旱金莲的老家在南美的秘鲁、巴西等地,是鸟媒植物,身体小巧、喙和舌细长的蜂鸟是它的花粉邮递员。蜂鸟悬停在花儿前,细长的舌头如自备的吸管,直接插入距里吸食花蜜,实在不能更惬意。它们也是最登对的好搭档。
当然,旱金莲也不是蜂鸟的免费甜品站,它会极尽各种能事,留下蜂鸟带来的其他花朵的花粉,并将自己的花粉偷偷塞进蜂鸟的“快递箱”。
蜂鸟只栖息在美洲,在我国定居的旱金莲靠谁传粉呢?我也不知道,跟草堂的旱金莲厮磨了一个多月,无缘偶遇邮递员,只看到一个“盗洞”↓
△萼片上的洞,不知是哪位“花上君子”来偷吃花蜜留下的痕迹
还有一只好饿好饿的毛毛虫↓
△毛毛虫估计也就是吃吃叶子,应该当不了花粉邮递员
我自己无缘观察传粉邮递员的访花过程,只好反复看马炜梁老师《植物的智慧》一书里关于旱金莲花蕊运动规律的描述来解渴。

△翻拍自《植物的智慧》。马老师至少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关注旱金莲的花蕊运动情况了↓

△知网截图
旱金莲的花萼独特,花瓣和花蕊也别有趣味。
△上方的两枚花瓣,基部带黑色条纹;下方三枚有红色睫毛
旱金莲有5枚花瓣,明显地分两派。
第一派有两名成员,花瓣基部有黑色的条纹。

花瓣上的条纹一般是蜜导的作用,为传粉邮递员指示花蜜的方向和位置。在《玫瑰之吻》里看到这么一段话:

“不同种的花朵分泌花蜜的方式不同。旱金莲科旱金莲属(Tropaeolum)和唇形科野芝麻属(Lamium)植物的花蜜会从开口的斑点处涌出,斑点标示着花蜜腺的位置。”

我解剖了几次旱金莲的花儿,没有看到明显的斑点,只在两枚花瓣和3枚花萼上看到了条纹,所以怀疑花蜜是从花萼或花瓣条纹的基部涌出。后来发现,马老师至少在20多年前就研究过旱金莲蜜腺的位置并找到了答案:“(萼片的)距内有毛状的泌蜜组织分泌蜜汁。”(《课外观察的好材料——旱金莲雌雄的七上八下运动》,《生物学教学》2001年06期)
△萼片内侧也能看到条纹
△用微距拍也看不到毛状蜜腺
我把距沿纵向划开,肉眼看了半天也没看出马老师说的“毛状的泌蜜组织”,只好继续借老师的图来示意,有高级设备的花友可以自己观察一下↓
△《课外观察的好材料——旱金莲雌雄的七上八下运动》配图,《生物学教学》2001年06期
再回到花瓣,说说第二派的成员:这三位最明显的特征是靠近基部的位置,长着妖娆的长睫毛,只不过是红色的。如果把花瓣撕下来,会发现它们的基部收窄,变成了一根黄色的梗——人家专业的名字叫“爪”。红艳的睫毛就长在靠近爪的地方。
花瓣长睫毛干嘛?肯定不会是浪费能量来臭美,它们应该是在保护花蜜或者帮助传粉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还没找到确切资料。
花瓣说(撕)完(光)了,再看看花蕊。旱金莲有8枚雄蕊、1枚雌蕊。如果只看一两朵花,你可能会觉得雄蕊高高低低、有站有躺、有直有曲,花药发育阶段参差不齐,雌蕊的柱头开合和位置也是随性而为……总之雌雄蕊就是特别无组织无纪律。
△8枚雄蕊、1枚雌蕊,你都找到了吗?
△雌蕊主场期,雌蕊傲立中央,雄蕊甘愿臣服
人家能从美洲老家出走“占领”世界,肯定不会只靠运气。旱金莲的雌雄蕊其实组织特别周密,而且会“七上八下”地按计划运动。运动的目的当然是为了更好地传粉和繁殖下一代。
怎么个运动法儿呢?我只是看到了雌雄蕊位置的变化结果,它们的运动轨迹和目的,还是来看马炜梁老师的研究成果:
△看图不过瘾,可以找马炜梁和寿海洋老师合著的《植物的智慧》一书,亲自翻阅。厚厚的一本,跟大自然一样蕴藏着无数惊喜和秘密
简单来说,就是花萼上的距里储藏着花蜜,它们是传粉邮递员访花的直接目标。花儿提供花蜜的目的是,留下邮递员身上带来的其他花儿的花粉,并把自己的花粉让它带走。
为了达到这些目的,雌雄蕊就在自己成熟的最好时间,轮流站到舞台的C位——距的门口。于是乎,雌雄蕊就呈现出有站有躺、有开有合的“没规矩”状态。
△盗洞的存在,恰好能看清雌蕊炸开3裂的柱头,站在C位。此时,谢幕的雄蕊已“累瘫在地”
至于为什么那么麻烦地“轮流”上岗,原因显而易见:雌雄错峰,自然是为了避免自花授粉;雄蕊一根根上台,则比8个毛小子扎堆成熟,能有效延长一朵花的授粉时间。瞧,多聪明的花儿啊!
△吾家有“果儿”初长成。中间的子房小有规模
虽然没看到传粉邮递员,草堂的旱金莲还是顺利地结了果子。
△子房3室,每粒种子住一个小单间,像是“三孩”政策美好愿景的“样板间”
最有意思的是,有一枚果实已出落成形,顶着不忍离去的花柱不说,花萼和一枚花瓣也像送儿远行的慈母,迟迟不肯离去……↓
植物志说,“果扁球形,成熟时分裂成3个具一粒种子的瘦果”。我最近要离京,恐怕等不到果实成熟,所以先解剖了一枚青果看看种子↓
这个果实应该快熟了,刚一摸,3个瘦果就径自分家落了下来。期待今年能收到自然成熟的果实,想试种一下
最后,再说说叶子。
跟莲叶一样,旱金莲的叶柄也是盾状着生在叶子的近中心处。那么小的莲叶,只适合给蜗牛当伞吧。
△绿伞伞,绿杆杆。叶脉在正背面都很明显。有主脉9条,由叶柄着生处向四面放射。叶片边缘为波浪形的浅缺刻,背面通常被疏毛或有乳凸点
6月10日,第一次认真拍楼下的旱金莲时,我发现不少叶子上有潜叶蝇。之前只知道它们喜欢在二月兰的叶子上“走迷宫”,原来这些家伙也喜欢旱金莲的辛辣气息。
△资料上说,旱金莲的香气可以吸引瓢虫(蚜虫的天敌),驱赶蚂蚁。没看到瓢虫和蚂蚁,倒是见到不少潜叶蝇
我请教了花友@轻扬 怎么灭虫,转告了草堂主人。几日后,我又回访时,欣喜地看到旱金莲的叶子已郁郁葱葱,几乎没有白线了。主人笑着说,他没有喷药,就猛猛地施了自己沤的肥。还挺神奇的,那就是营养跟上了,旱金莲自己用免疫力打败了潜叶蝇。这也是很绿色的好办法。
关于旱金莲的叶子,马炜梁老师发在《大自然探索》杂志2004年07期上的《奇妙的旱金莲》一文,提到一个有趣的观察实验,就是通过在叶子上打标记的方式,来观察“叶子是怎么长大的”。
具体操作方式是,找一片旱金莲的嫩叶,在上面轻轻打上等大的方格,就可以等着观察了。
等叶子长大以后,如果方格变大了,就说明“叶片的长大是细胞体积扩大的结果,没有产生新的叶片组织”;如果叶子长大后,外圈上没有方格,就说明“叶片是在不断地向四周长出新的叶组织,叶片外周的细胞是在不断地进行着分裂”。
这个实验简单又非常有趣,我特别想复现一下。琢磨了几天,也没想出能用什么工具在叶子上打出小方格。又一次晃悠到草堂时,口袋里只有一串钥匙……于是就心痒痒地用钥匙在叶子上扎了几下。
△用钥匙头在叶子上扎了些印痕
△十天后的模样
过几天就回访一次,变化不太明显。过了十天,我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自己选错实验对象了:那片叶子不够幼嫩,生长空间有限……但似乎也能看出孔是变大了的——最初并没有打穿,十天后却出现了孔洞。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叶肉被我扎后受损,出现了孔洞。
容我得空时,再找几片嫩叶试试。对,是找几片,毕竟孤证不立。
明年,我也要种一盆旱金莲,放家里观察。老去揪别人家的花和叶子,还真是不好意思。
先到这里吧。
小小旱金莲,在伏天的雨后,等你去赏“莲叶田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城南花事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