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师如何读书才最有效 | 名家•校长话阅读

海教思维 2019-05-04

点击上方蓝字即可关注“海教思维”


教师阅读既是目的,也是手段。阅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而专业成长则提升职业幸福。那么,今天的教师应该如何读书才最有效?

日前,在海淀敬德书院举行的教师阅读与教师专业发展主题论坛上,教育家朱永新与京城多位名校长一起共话阅读,探讨如何促进教师将阅读与教育工作紧密结合,并且通过阅读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

海教思维对论坛的一些观点进行整理编辑,我们从中能清楚地看到阅读与教师成长之间的天然联系 。



每个教师都有最适合自己的阅读路径


朱永新(民进中央副主席、教育家)


阅读能够帮助人实现精神成长。人类最伟大的思想、智慧都是通过书籍传承下来的。对个体的精神成长来说,从其他生命中获得智慧、获得滋养是非常重要的,没有阅读不可能获得这样的成长。


阅读也是最基础的教育手段。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的选编,我们通过教育把人类所创造的文化,通过最精确的方式,把它选编出来,通过教育来实施,所以阅读在一定程度上是文化演进的重要路径。


关于教师阅读,我认为,教师读什么,是教师阅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读什么”比“怎么读”在一定意义上更重要。因为最值得读的东西,往往会让教师构建一个基本的教育思想架构,这对教师成长十分有帮助。对此,我建议教师要重视三个方面,这是提升能力和素养的“三个法宝”。


一是专业阅读,我们要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

二是专业发展,我们要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

三是专业交往,我们要站在团队的肩膀上飞翔。


需要注意的是,专业阅读不是一般性阅读,它必须是专业化的。专业阅读的书籍必须经过精心的选择,因为它代表着不同时期人类对于教育认识的高度。同时,我们认为每个教师都有一条最适合自己的阅读路径,都有一本最适合他自己当下阅读的书籍。

       


读书是教师专业成长最扎实的路径


朱郁(海淀区培星小学校长)


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有很多,但最持久、最扎实有效的一定是读书。读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和源头活水。


我们的做法是:第一,营造书香氛围,让学校成为静心读书的地方。学校楼道随处都有书架,每年为老师和学生们及时更新图书,订阅30多种教育期刊。每两周,教师有阅读分享活动,期间还邀请一些知名的专家学者走进培星,开设讲座。阅读能让老师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我们鼓励老师大量阅读,更好为学生服务。特别鼓励老师们读历史方面的书籍。读历史,不仅可以让我们以史为鉴,把忧患意识变成强烈的责任感和家国情怀,进而影响学生,同时能让我们跳出自己狭隘的小圈子,让我们变得更加包容大气,更加理性平和。第二,鼓励老师们阅读科技、自然方面的书籍。通过阅读,老师们可以了解教育以外的世界。老师工作相对生活圈子比较封闭,通过阅读让老师们更好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能够让老师形成价值观和生态观,读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同时,我们也让老师们在阅读中要筛选一些不那么“顺”的书,这类书从另外一个角度让老师看到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违反教育规律的现象,警醒自己应该做什么样的教育人。


以阅读激活教师的发展意识


刘艳萍(北京市十一学校一分校校长)


四年前,十一学校一分校由两所薄弱学校,一所小学,一所中学,合在一起变成了九年一贯制的一分校。四年来,我们一直以实践回答这样几个问题:要办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学校的教师队伍怎样被点燃?用什么去改变学校,或者说,改变的关键点到底在哪里?


首先我们带领老师走出去,近距离看一看优质学校的教师怎样做教育。其次,我们认为,老师对教育、对学生要有更深入的理解,必须要通过阅读。所以我们及时推荐书目,开展阅读活动。读书帮助老师们更新了教育观念,认识到理想的教育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我把这些书籍及时推给老师。这些书籍让老师重新认识了学生,认识了课程,看到了教育。我们还把书籍当做帮助老师寻找支撑学生学习发生的策略和脚手架,我和老师们一起读书、分享感悟。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创新学校组织管理变革、课程体系构……后来,学校的很多改革,都源自书籍对我们的启发。


当学校变革走向深处的时候,必须实现教师队伍自我迭代更新,阅读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帮老师链接关键书籍、关键人物,搭建关键平台,老师就会被点燃,学校就会被改变,孩子就可以获得更好的教育。


因读而思,以读促写


林卫民(北外附属外国语学校校长)


我从一个不会讲外语、甚至普通话都不标准的农村教师,成为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校长助理,靠的是读书。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小时候,靠读书打发没有小伙伴的孤寂日子,并且从此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参加工作后,到了县城最好的中学,依旧要靠读书来打发与家人两地分居的时间,这是的读书真正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让我不再感到孤独。阅读不仅能启发思考,丰富着我对世界和教育的感知,同时加速了自身的专业发展。35岁时候,我成为浙江省最年轻的特级教师。最初当化学教研员,一年后走上教学研究的领导岗位,两年后被提拔为杭州外国语学校校长,一直干了八年。这一期间,阅读除了促进自身成长,还在某种程度上化解工作压力。


后来又来到北京外国语大学,担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助理,接任北外附属外国语学校董事长、校长。一个人在北京的日子,依旧很孤独。读书之余,开始写读书笔记。我的很多读书笔记被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等媒体连载。这几年发了50多篇文章,出了一本书《学校正面临挑战》,书后有参考文献《全新思维》《变革的力量》《幸福与教育》等等,这些书带给我愉悦,启发我对教育的思考,转化为我的知识。


读书不是为了让大脑变成信息的存储地,而是鼓励我们更多地思考,更好地转化知识。




石玲玲(北京市西城外国语学校校长):读书非常重要,一页书不仅能把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同时呈现在我们眼前,更能把我们人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展现在我们眼前。我在西城区三所学校工作过,每一所学校都各有不同,但相同的是,每一所学校都把阳光最充沛、位置最合适的地方作为图书馆和阅览室,留给师生读书。在西城外国语学校,师生爱阅读、爱交流,他们不仅能在阅读中为自己答疑解惑,更享受通过阅读带给自己的精神愉悦。作为校长,我很幸福能在师生阅读方面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李建文(北京师范大学三帆中学朝阳学校校长):教师专业成长最好的路径是自主的阅读。我认为阅读对教师的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学识层面,阅读可以增进老师的知识。其次在人格层面,阅读可以提升教师的境界。最后在思想层面,通过广泛的阅读可以促进教师的独立思考。教师一定不能自言自语,沾染世俗的油腻与市侩气。教师没有大格局、大情怀就不可能在专业发展上走得很远,所以阅读对提升教师的境界,让教师成为理想主义的、不忘初心的人很关键。



刘美玲(北京望京实验学校校长):在知识更新速度如此之快的当下,阅读学习仍是教师永恒的主题。教师要满足职业要求,必须要读书。阅读能够构建教师的专业精神和文化底蕴。教师要保持一种良好的学习阅读状态,来引领职业方向。时代需要智慧型的教师,而智慧型教师一定要多读书,在阅读中生成教育智慧。读书就是最好的备课,书读多了,知识积累丰富了,教师才有育人的底气。



刘晓鸥(北京市第十八中学副校长)“阅读—悦读—越读”,教师阅读一般也是遵循这样的发展途径。在十八中,师生都有良好的阅读、共读氛围。学校每位教师不仅要博览群书,还要开展分享、交流讨论。阅读是一种物我回响,也是自我发现和自我感悟的过程,阅读可以固化一些过去的知识,更新认知。很多老师在阅读中都会写下读书笔记,分享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教师要把阅读和实践紧密结合,让读书中的收获为教学实践服务,这是一种超越的阅读。




本文内容根据“好老师爱阅读”主题论坛上的讲话录音整理

编辑:海教思维




推荐阅读

海淀这所中学为什么能吸引150多位院士亲笔题词?

沈杰:百年名校如何续写育人新华章

张鹤:数学教学“三问”

好学校,要充满“孩子味、教育味、自然味”

吴颖惠:真正的阅读是发自内心的选择

董红军:学校教育如何从“批量加工”转为“适合的教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