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粤宿观察丨惠州日报:博罗县抓住产业兴旺金钥匙,将打造乡村振兴的广东范例。统筹民宿等资源,发展“美食+美景+美宿+乐购+乐游”!

惠州日报 广东民宿发展研究院
2024-08-31


惠州博罗,金华永康,一个在广东省中东部、一个在浙江省中部,两座相距1000公里的城市,同是千年古县,都有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和秀美的山水田园风光,农业农村发展也有着诸多相似之处。

博罗是广东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行先试县,美丽宜居与产业发展相互促进,当前正在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打造人居环境整治的升级版,扎实推进5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打造全国乡村振兴的广东范例。

永康是大美乡村建设的“先遣队”,不仅美丽乡村建设实现提档升级,现代农业发展、产业融合发展也做出了示范,目前吹响了“高水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着力打造全域共同富裕示范先行市”的号角。


博罗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比学赶超增干劲,争先进位开新局。对标永康,博罗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产业融合推进的未来之路该如何走?如何学习超越?

“博罗是农业大县,要建设成县强、民富、景美、人和的现代魅力强县,关键在农村。”县委书记谢远区表示,博罗将抓产业引领乡村振兴,塑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抓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全面提升农村整体形态;培育做强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电子商务等“三产融合”新业态,让农业产业真正成为具有博罗特色、带动力强的富民产业,推动博罗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



比什么     

博罗农产品丰富,还需打响品牌拉长产业链

实现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重点;推动农业发展,品牌化是重要途径。

来到柏塘镇罗塘村,万亩茶园延绵一片,蔚为壮观。柏塘镇茶叶办主任张小强介绍,全镇38个村有33个种植山茶,种植面积达2.4万多亩,年产茶240多万斤,年产值近5亿元。2015年,柏塘山茶还成为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博罗柏塘是“广东十大茶乡”之一。

博罗是农业大县,耕地面积占全市耕地面积的43%。去年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14.27万亩,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2.02亿元。此外,农产品丰富,农业品牌打造初见成效。

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陈永忠介绍,全县共有广东省名牌产品17个,广东省十大名牌系列农产品1个,农业部认证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1个,国家质监总局认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5个,广东省著名商标农业类13个。同时,通过“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促进地方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柏塘镇(绿茶)、石坝镇乌坭湖村(三黄胡须鸡)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柏塘镇(柏塘山茶)、石坝镇(三黄胡须鸡)、福田镇(菜心)和泰美镇(荔枝)等四镇入选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24个村入选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


博罗打响特色农产品品牌。

在永康这座全国闻名的五金之都,去年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22.67万亩,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23亿元。尽管农业体量不如博罗,但农业品牌却很亮眼。

肉质细嫩、汁多渣少,掰开一块,还能看见散出的薄薄一层雾气,吃起来像萝卜一样鲜脆,这就是永康市唐先镇的拳头产品、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五指岩生姜,40多元一公斤的价格,是普通生姜的好几倍。

纵观永康,全市有“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72个。永康灰鹅被评为“浙江省禽类十大名品”,永康肉麦饼获“浙江省十大农家特色小吃”,伟丰两头乌获“浙江省猪肉十大名品”和“最好吃猪肉”称号。依托农业品牌力量,永康将农业的“长板”拉长,将农产品的附加值拉高,让农业成为挣钱的行业。

比学赶超观察团认为,有了优质农产品,从产业延伸、产品加工方面都有很大的可挖掘潜力。相比永康,博罗的优质农产品并不逊色,但是还需要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做长产业链,做强并打响特色农产品品牌。


人居环境整治成效初显,美丽乡村仍需提档升级

沿着柏塘镇的柏邹公路驱车前行,沥青道路两侧绿树成荫,沿线的上田埔、石岗、邹光等5个村庄干净整洁、各有特色,可谓“一村一景”:上田埔村,村道两边的民宅院墙进行了刷新,盖上岭南风格的树脂瓦,形成一道岭南风情;石岗村,“三棵松”战斗石雕栩栩如生,“农夫驿站”充满乡韵……


走进柏塘镇上田埔村,如同走进了一幅妙趣横生的田园画。


这是柏塘镇精心打造的美丽廊道,也是博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个缩影。目前,博罗全县“三清三拆三整治”基本完成,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处理等领域取得成效,343个行政村2934个村民小组均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

在永康,美丽乡村宛如一幅幅恬静安详的田园山水画:蓝天下,一排排房屋错落有致;小径旁,一树树绿叶迎风飘扬;转角处,一个个街角小品写满乡愁……这样的成绩,与永康大力推进大美乡村建设密切相关。


以永康的园周村为例,10多年前,该村还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落后小村庄。2003年,该村借着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的推进,秉持“生态立村,环境兴村,旅游强村”理念,开展村庄整治和农房改造工作,走出了大美乡村建设第一步,并依托绿水青山发展金山银山。如今的园周村,自然生态、人工生态、田园野趣、园林雅韵、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交汇融合,相得益彰,成为永康“美丽乡村、幸福家园”样板村,并先后获评“浙江最美村庄”“全国宜居示范村”“全国文明村”等。

园周村的蝶变,是永康市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永康市持续深化“千万工程”,推进城乡全域美丽。截至今年6月,永康已创建全国宜居示范村庄1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镇6个、美丽宜居示范村18个、新时代美丽乡村309个。


罗阳观背村获评“全国文明村”。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通过对比,博罗与永康各有千秋。永康的美丽乡村建设起步更早,工作的持续推进让乡村美得有特色、有质量、有乡愁。博罗也应在美丽乡村建设上持续发力、提档升级,让美丽指数保持上升之势。


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良好,需探索更具特色发展路子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拓展农业新功能、培育农村新产业、增加农民新收入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博罗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产业融合中的联接作用,以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
在观音阁镇南村,惠州诗莉莉漫戈塔·非洲假日野奢酒店以原始的生态和独特的非洲风情元素,吸引广州、深圳、东莞等地的客人慕名而来。在这里,不仅能欣赏到观音阁优美的自然风光,品尝到观音阁黑糖、花生等特色农产品,还能到附近的观音阁机场体验高空跳伞、到古石龙休闲度假农场畅享田园生活……

博罗观音阁航空营地吸引不少游客体验飞行乐趣。

湖镇镇坪山村,以典型的丘陵地形为依托,打造“欢乐稻场”越野基地,大力发展亲子拓展、古村文化、越野露营、农事体验等项目。同时,利用村民的闲置房办民宿,盘活了“沉睡资产”,让乡村焕发新活力,也让村集体和村民增加了收入。

乡村振兴路上,博罗通过发展农业观光游、研学旅游等旅游新业态,推动农业与文化、体育、生态、旅游、教育、康养等深度融合,乡村人气越来越旺,美丽经济渐次兴起。


博罗航天农业科技园的新奇品种:西红柿树。


观察团了解到,永康市也非常重视以乡村一二三产融合促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其中主要做好“旅游+”“文化+”文章,以产业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前仓镇大陈村原是一个地理位置偏僻、劳动力外流、集体经济薄弱的小山村,2015年以来,该村以民宿破题,对110多间(栋)破旧与闲置的房子分批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和开发,走上“精品”“情怀”的乡村旅游产业之路,年旅游人次达40多万。发展壮大的民宿业带来了吃住行游购娱的旺盛需求,带动了大陈村的农产品种养和销售加工、餐饮、休闲娱乐等多种业态,村民的生活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今该村80%以上的农户从事民宿旅游及相关产业。

和大陈村一样,龙川文化园、西溪影视基地、塘里村等依托当地特色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成了当地和周边城市的热门景点,节假日更是人气爆满。为了加快乡村旅游发展,永康采取了“旅游+农业产业”“旅游+文化产业”“旅游+体育产业”“旅游+健康养生产业”融合体验方式,并根据当地实际,结合各村特色,打造多种乡村旅游模式。

观察团认为,借鉴永康的成功经验,博罗可以根据各村实际,充分挖掘特色资源,探索走出一条符合当地的融合发展路子,更好发展美丽经济。



学什么     

精品农业优而特,数字兴农路更宽

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精品化、品牌化、数字化是绕不开的关键词。
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首席专家顾益康认为,农业生产要充分考虑当地资源、环境、市场等多重因素,还要在品质化、品牌化培育上做好文章,不断增加品牌的含金量。
如永康的葡萄,种植面积不是最大的,但农户收入却不低,在精品水果市场反响也很好,夏黑葡萄这一品种最高可卖到50元一公斤。
在永康市唐先镇,葡萄种植户不仅在葡萄园里减树,还给葡萄“限量”,特地将亩产控制在1000公斤左右。这么做,一方面是为了减少农药使用,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葡萄品质。
在博罗,罗浮山荔枝、福田菜心、柏塘山茶等都是有口皆碑的农产品。观察团认为,博罗可以学习永康葡萄的精品化战略,探索精品农业发展路子。

博罗发展特色水果种植,助力乡村振兴。

除了品牌打造,精深加工、强链补链也很重要。以唐先镇为例,2018年以来,该镇积极引导各农业主体通过粗加工、深加工、精加工等形式开发五指岩生姜衍生产品,如生姜茶、生姜粉、醋泡姜、姜糖、生姜片等20多个“姜”系列农产品,通过“互联网+”销售方式,逐步打开杭州、上海、北京等地市场。

观察团发现,博罗的农业企业、合作社的经营思维也在逐步改变。福田菜心衍生出了菜心面,柏塘山茶衍生了山茶面、山茶蛋卷、山茶月饼等,但是品牌以及规模尚未形成。建议以永康为标兵,在深加工、精加工上下苦功夫,打响博罗农产品品牌,增加产业附加值。


农户采摘福田菜心。

智能化、数字化是农业现代化的趋势。2016年,永康首个“万斤农产品进城”项目“舜城糯芋”电商开卖。从此,本土农产品销售有了新通道。搭上电商平台的“舜城糯芋”,早上从地里采收,晚上便上了餐桌,让浙江省乃至全国的消费者第一时间“尝鲜”。依托电商平台,“舜城糯芋”在拓宽销路的同时,还向全国消费者宣传了美丽舜城,带动当地旅游发展。

这是永康市“数字兴农”的一个缩影。永康市是全国农村电商十大典型市之一,淘宝村数量位居全国第三。目前已构建完善的市、镇、村三级农村电商服务体系,有力促进乡村振兴。

除利用农村电商助力农产品销售外,“数字兴农”还包括利用智慧化系统、科技力量等,在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中提质增效,为现代农业发展打开新局面。永康的农村电商融合农业种植、商品销售、技术研发、设计服务为一体,通过数字化赋能、三产融合的发展思路形成了“数字兴农”的永康经验。

博罗是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致力于通过农村电商将农产品更好地销出去。“数字兴农”的永康经验为博罗农村电商发展和农业生产等提供了生动样本。


街角小品添韵味,美丽乡村载乡愁

地上都是景,街角都是文化,转角就能遇见风景……这是永康市街角小品的独特魅力。在前仓镇大陈村村口,绿化带上的一批街角小品格外引人注目:既有农耕风情的土制陶罐,也有小型党建雕塑,还有“五水共治”主题宣传画,与粉墙黛瓦的村舍融为一体。

在浙江省率先提出建设街角小品以来,永康累计建成街角小品超过1.6万个。无论是村口、庭院,还是街巷、水岸,不同主题、不同风情的街角小品处处可见,凸显了“优雅城市大美乡村”的气质。


博罗园洲镇深沥村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

观察团了解到,街角小品建设,以“拆”开路,以“治”为基,以“建”为要。街角小品建设注重“拆改用”有机结合,拆出空间、改出风景、用出效益。按照“一街一景、一村一韵、一企一品”的建设导向,确保每个街角小品都有各自形态、特色;注重建设与保护、培育与传承相结合,让街角小品有根有魂、有品有性。

观察团认为,“三清三拆三整治”让博罗的乡村拆出了整洁、整出了净美。博罗可以借鉴“街角小品”做法,在当前正在实施的“四小园”建设中融入当地特色,让其既是一道风景,又是地标和乡愁。

农村生活垃圾是人居环境整治的难点和重点。5年前,永康市舟山镇端岩村还是一个垃圾随地扔、处处脏乱差的村庄。2016年的一场“垃圾革命”,让其成为人均日产垃圾只有38克的垃圾分类“网红村”。



在推动垃圾分类工作中,该村统一发放三种颜色的垃圾袋,蓝色的装可回收垃圾,黑色的装卫生间的焚烧垃圾,绿色的装厨余垃圾。每家每户的垃圾袋上都有编号,便于追根溯源,村里有专人每天对每一袋垃圾进行检查,对优秀户进行奖励,对较差户再次进行指导。在村民做好源头分类的基础上,安排分拣员进行垃圾二次分类。另外,通过“有奖回收”的方式将有害垃圾兑换成生活用品。

2018年,博罗开展了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创建工作,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作出积极探索,但村民意识、环卫设施建设仍须提高或加强。观察团认为,博罗可学习永康在垃圾分类宣传、环卫设施建设、分类运输等方面的先进做法,让垃圾分类落到实处,让乡村更加美丽干净。


活化非遗显特色,文旅融合促发展

文化是旅游之魂,旅游是文化之载体,两者相依相存、相互促进。永康市通过文旅融合发展,尤其通过对非遗的活化利用,走出了乡村旅游的新模式:大陈村通过竹编工艺、陶艺等非遗活态体验,引导游客们互动参与,发展“创匠”文化;在园周村,国遗项目“十八蝴蝶”“九狮图”成为外来人士探知永康的最美文化风景……



目前,永康已成功申报国家、省、市、县(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60项,其中十八蝴蝶、九狮图、锡雕等6项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永康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着力振兴传统工艺,推动非遗技艺市场化、产业化发展,带动乡村老艺人和剩余劳动力就业,并在特色文化旅游产品打造、高端礼品定制加工中获取“真金白银”,拓宽乡村致富之路。这给永康在文化产品的开发利用上注入非遗要素,推动文化旅游产业有机融合,驱动了乡村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赋能,博罗有着良好的底子。博罗建县2200多年,客家文化、红色文化、中医药文化等交相辉映。目前,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7项。观察团认为,作为岭南四大文明古县之一的博罗,在产业融合发展中做好博罗的文化文章,需要将文化更好地挖掘、传承与活化。

村庄的“景区化”也是永康乡村旅游的一大亮点。2003年以来,永康市江南街道园周村持续推进村庄“景区化”,明确村庄景区化建设标准,优化旅游发展布局,开展乡村环境景观提升行动,完善村庄功能配套设施,不断改善旅游服务质量。借助依山傍水的自然优势,创新兴村模式,园周村打造“南方长城”,发展绿色餐饮,平均每月观光游客达5万人次以上,有力地推动了第三产业发展。

观察团认为,博罗可参考永康村庄“景区化”做法,以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建设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公共设施更加完善、旅游业态更加丰富、管理服务更加规范和村民生活更加富裕的景区化村庄。



怎么赶
     

以产业为引领,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象头山下,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惠州)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以下简称“大湾区农产品基地”)项目加紧施工,500亩的工地上一派繁忙景象:高架塔吊在空中挥臂,运输车辆在工地穿梭,挖掘机在点位轰鸣,工人在岗忙碌……这个总投资50亿元的项目,预计明年完成项目一期主体工程建设并投入运营;到2025年,建成大湾区规模最大、品类最全、功能最优、联农最广的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集群,实现农产品年流通服务量500万吨以上、产值300亿元以上。


广东惠州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项目抓紧建设中。

产业是乡村振兴“源动力”。博罗是传统农业大县,又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现代农业有很好的基础和条件。去年5月落户的大湾区农产品基地项目,是博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力抓手。

大湾区农产品基地的目标之一是建成农产品供应链服务创新基地,打造产销对接“大市场”,目前已与博罗县35个共15000亩规模种植基地达成初步合作意向组建供销生产基地联盟,并已申报省级博罗县蔬菜产业园。陈永忠表示,接下来将加快培育成长性好、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竞争力强、带动面大的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示范性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引导他们与大湾区农产品基地有机对接、融合发展,实现联农带农富农,农民持续稳定增产增收。


博罗观音阁顺南食品智能化生产车间。

县供销社主任韩永忠介绍,博罗将依托大湾区农产品基地在产业融合中的引领作用,建设1家“基地生产-农业综合服务-农产品加工-农产品流通-电商平台”五位一体的供销社农业全产业链示范基地,重点加强博罗农户在蔬菜基地种植、鲜果冷藏、电商销售上的配套设施建设,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博罗将坚持以‘联农带农、强农富农’为工作导向,强化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作用,增强服务和带动小农户的能力,将小农户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谢远区表示,同时,大力发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高标准建设省级、市级农业产业园,重点支持大湾区农产品基地、茶山休闲谷、顺南食品等一批三产融合项目加快发展,让农业产业真正成为具有博罗特色、带动力强的富民产业,推动博罗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


高水平规划,全力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

从324国道拐入长宁镇石下屯村,沿着沥青村道,一路向西北行走,干净整洁的环境、宁静优美的村庄、波光潋滟的水库,再加上云雾缭绕、雄伟壮丽的罗浮山一直伴随身旁,令人心旷神怡。“这是罗浮山南麓的风光,和主景区相比,别有一番韵味。”长宁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也是环罗浮山“福长和美”乡村振兴示范带起步区的其中一段线路,目前已启动规划设计。

石坝镇三嘉村荷花园提供赏花美景,还带来经济效益。

惠州市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提出,集中力量、集中资源,建设好环罗浮山“福长和美”等一批乡村示范带。

观察团了解到,博罗计划用3~5年时间打造5条乡村振兴示范带,探索走出具有博罗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并将示范带打造成全国乡村振兴的广东范例。其中,今年将重点加快推进环罗浮山“福长和美”“东江画廊”“百里茶香”示范带建设。目前,这3条示范带起步区已顺利启动。

环罗浮山“福长和美”乡村振兴示范带,线路总长39公里,途经石湾镇、福田镇、长宁镇、罗浮山管委会、横河镇,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罗浮山为核心,挖掘周边村落主体特色产业,对罗浮山景区及周边环境进行品质提升和形象升级,吸引高端产业进驻,带动片区经济发展。

“百里茶香”乡村振兴示范带,线路总长约22公里,途经柏塘镇,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柏塘山茶”为主题,构建茶文化、茶产业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主要发展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和特色民宿,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东江画廊”乡村振兴示范带,线路总长约15.4公里,途经罗阳街道,以省级南药现代产业园种植及研学游、观赏花卉和蓝莓等优质水果种植为特色,大力发展农文旅康养产业。

据介绍,接下来,博罗将通过高水平规划引领,高标准统筹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力促“美线强点、连点成片、以片带面”,打造“点上出精品、线上成风景、面上可示范”的美丽乡村,高质量推动博罗乡村全面振兴。


加快转型升级,依托罗浮山景区辐射带动乡村旅游

罗浮山景区是博罗境内唯一的国家5A级景区,也是博罗旅游的龙头。当前,博罗正在加快旅游转型升级,依托“罗浮山”这个旅游大IP,辐射带动环罗浮山乡村旅游,全面提升博罗乡村旅游知名度,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互融互赢。


罗浮山风景区。

“目前,我们正在深化开展罗浮山景区管理体制改革,把罗浮山行政管理与市场运营分离,充分释放罗浮山的发展活力,推动环罗浮山旅游产业的整体提升。”谢远区介绍,同时,以环罗浮山“福长和美”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为抓手,把握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挖掘内涵、增强互动、提升附加值,更好提高县域旅游产业综合效益。

罗浮山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每年进入罗浮山景区的游客200多万人次,到罗浮山周边镇村的游客则高达1000万人次,由此可见罗浮山对乡村游的辐射带动力之大。

“罗浮山不缺游客,缺的是特色旅游品牌。”该负责人坦言,目前,罗浮山景区旅游项目还存在拓展力度不足、配套设施不够完善、旅游产品开发层次较低、吸引力不强等短板。接下来,将加快推动罗浮山总规修编,高起点规划提升景区,合理设置各功能景区分布、容量、游线,为做大罗浮山旅游业腾出发展空间,着力解决制约罗浮山发展的瓶颈问题。同时,通过加快索道设备升级、全面拓宽研学游市场、推进梦幻夜游项目、推进智慧景区建设等举措,推动景区在环境、项目、服务、配套等方面均迈上一个新台阶,更好发挥罗浮山景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打造乡村旅游特色品牌,既要依托独特的资源禀赋,也要注重业态融合。博罗县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博罗正在积极推动乡村旅游景点跳出单一景点发展模式,鼓励在点上深耕细作、综合开发,统筹农村的民宿、美食、民俗、生态环境、农耕劳作、优质农产品等资源,发展“美食+美景+美宿+乐购+乐游”,形成旅游消费闭环。这样,既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又能进一步发展美丽经济。 



如何超      

布局全产业链,做强做大特色农业

产业兴才能乡村兴。博罗是农业大县,只有下活产业发展这盘棋,才能持续有效地推进乡村振兴。

观察团认为,大湾区农产品基地项目的落户,将为博罗农业产业的提档升级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该项目以农产品供应链创新为核心,依托供销系统联农带农组织体系和经营服务网络,集成农产品“产、购、储、加、销”全产业链功能,集聚农业科技、供应链金融、信息技术等现代生产流通新要素,打造成为数字化、标准化、品牌化、一体化的农产品全产业链绿色生态综合体,推动广东乃至全国主要农产品产区融入大湾区“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水缸子、茶罐子、大厨房”建设。


博罗湖镇坪山村驿站民宿。

观察团认为,作为农业大县,博罗应该牢牢把握“近水楼台”的优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打造特色农业全产业链大格局,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博罗应选准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做响农业品牌、加强技术创新、激发产业活力,走差异化发展路子,着力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管理学博士周翠俭建议,发展特色农业不能只关注农产品生产,还应关注产业关联性和地域聚集性。要坚持全产业链发展导向,引导特色产业从生产环节向前后链条延伸,形成产前、产中、产后无缝衔接,种养加销售一体的产业链条。同时,坚持集群化发展理念,引导农业企业向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集中,推动特色产业迈向价值链的中高端。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拓宽农业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之一。观察团了解到,博罗近年着力发展农业新型业态,打造了南药产业园、博罗县茶叶产业园等一批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农业产业园,且已向省申报博罗县丝苗米产业园,今年年底将再建成东芳生态园、洪湖香农业公园等两家市级农业公园。可以说,博罗的农业产业园、农业公园等“三产融合”新业态蓄势待发。

对于农业产业园区“三产融合”的创新提升,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旅游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吴志才建议,博罗可从文化的深度、产业的宽度、民生的温度和品牌的高度四个方面来推进。“文化方面,要深入挖掘当地特色农业的文化,凸显其魅力;产业的宽度,可从研发、生产、销售、运营等各环节链条促进产业的融合升级;园区要有民生的温度,要切实打造成主客共享、符合老百姓生产生活和休闲体验需要的空间;园区要有打造品牌IP的意识,发展现代农业,过硬的品质、响亮的品牌是抢占制高点的核心。”


以“带”拉动面,绘就“三美”融合新画卷

博罗提出打造5条乡村振兴示范带,从过去以“点”示范面的做法,升级为以“带”拉动面,赋予产业兴旺强劲动能。

观察团认为,各示范带地缘相近、风俗相通,有优良产业发展基础优势,更有优势互补、携手做强的底子和愿望,将更好解决美丽风景分散的问题,也能更好助推乡村开放和融合。


博罗罗阳街道田牌村把村庄打造成红色景文化,发展乡村旅游。

“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不是量的叠加,而是质的交融,不能靠简单的行政推动和资源叠加,要通过制度创新挖掘协同发展的潜能。”周翠俭认为,示范带的核心任务在于打破阻碍要素资源流动的体制机制壁垒,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形成“示范带”一体化发展的共同行为准则,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将乡村的各种资源、各种业态融为一个整体,互为补充、互相支撑,抱团发展。观察团认为,这也是农村实现美丽环境、美丽经济、美好生活“三美”融合的有效载体。


博罗建设农村“四好公路”编织农村致富网。

“实现‘三美’融合,关键是要做好‘三血’融合。”吴志才建议,通过政府“输血”,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通过资本下乡,让企业“造血”,发展“美丽经济”产业;通过共建共享,让村民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建设,共享发展成果,让乡村真正活起来,也就是“活血”。

“建设美丽乡村,要以农耕文化为魂,美丽田园为韵,生态农业为基,传统村落为形,打造村民美好家园、市民向往乐园。”在市委党校科研部主任、经济学博士黄忠平看来,整治“环境”与经营“美丽”并重,注重美丽成果的市场转化,让农民看到效果、得到实惠,调动以农民为主体的积极性。同时,把乡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和乡村旅游深度挖掘相结合,引导多方资源参与,搞活乡村旅游市场,让农村变得更美,让农民变得更富。

乡村振兴,示范“带”动。一条条乡村振兴示范带犹如彩线,将一个个散落在乡村的精品和亮点串联起来,一幅村强、民富、景美、人和的秀美乡村画卷,正在博罗大地徐徐展开。


打造3.0版“罗浮山”,以全域旅游助推乡村振兴


惠州市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提出,要以特色乡村旅游为重点加快发展全域旅游。观察团认为,如果能把罗浮山作为“岭南第一山”的价值充分发挥好,必定能更好促进博罗全域旅游发展。

“罗浮山的价值不仅在山上,更在山外。”吴志才认为,如果说做好罗浮山上的品牌内涵是1.0版本,那博罗正在建设的环罗浮山“福长和美”乡村振兴示范带,就是罗浮山开发的2.0版本,将会进一步带动环罗浮山若干乡镇的振兴发展;接下来要打造3.0版本,也就是全域带动,依托罗浮山这个旅游龙头品牌,把博罗的乡村振兴全面带动和联动起来。


环罗浮山乡村振兴带途经长宁、福田、石湾等周边的乡镇,土地资源丰富,环境优美。

乡村旅游不仅需要龙头带动,还要依托丰富的业态。近年来,博罗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开发建设,全面推动“农村转变成为景区、农民转变为旅游从业人员、农产品转变为旅游商品”的“三变工程”,乡村住宿业发展迅猛。

“民宿是重要的乡村旅游业态,博罗已有一些不错的民宿品牌,但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吴志才建议,未来,博罗民宿应向多层次发展,打造高端民宿、精品民宿、百姓民宿等不同类型,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集群化发展,依托乡村振兴示范带发展民宿集群、民宿集聚区等;走品牌化发展,除引进品牌民宿外,推动本土民宿品牌进一步崛起。

“作为以乡村为空间依托的住宿形态,民宿需要融入乡村的整体环境,实现反哺乡村的功能。”周翠俭认为,乡村民宿不仅应在带动乡村新业态发展方面发挥作用,还应该积极致力于吸引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和村民回归。只有这样,才能更好促进整个乡村社会的进化,把乡村作为一个“大舞台”,激活乡村的空间价值。

“干事创业,关键在人,而精神的力量更是无穷的。”谢远区说,博罗上下将继续保持斗志昂扬的状态,坚定必胜的信念和决心,发扬革命加拼命的斗争精神,加倍努力,埋头苦干,为奋力建设县强、民富、景美、人和的现代魅力强县,奋进全国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第一方阵”扬帆起航,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惠州日报》推出“新赶考 新答卷·比学赶超看博罗”乡村振兴篇。



来源:惠州日报:《比学赶超 | 抓住产业兴旺金钥匙,博罗将打造乡村振兴的广东范例》(2021-08-27)第6/7版。博罗发布公众号:《比学赶超 | 抓住产业兴旺金钥匙,博罗将打造乡村振兴的广东范例》;版权归属原单位原作者,转载请注明原文来源和作者。

往期精选


粤宿报告丨《2020广东乡村民宿发展白皮书》发布

粤宿报告丨《2019广东民宿发展白皮书》独家发布

粤宿快讯丨广东民宿年度行业榜单“粤宿”大奖!

活动动态丨徐灵枝受邀在惠州市旅游民宿行业管理培训班上授课

粤宿观察丨2020年国庆中秋双节惠州民宿业态观察!

粤宿奖讯丨惠州双月湾入围全国最具潜力景区民宿片区TOP10!

粤宿观察丨河源:河源民宿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粤宿报告丨河源市民宿发展现状报告(2020)

粤宿政策丨《广东省民宿管理暂行办法》全国第一部!

重磅丨广东省文旅厅统一使用“广东旅游民宿”品牌标识

广州丨《广州市民宿开办指引(试行)》征求意见

佛山丨民宿扶持奖励政策创下多项广东第一!

云浮丨《云浮市民宿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印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广东民宿发展研究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