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宿观察·河源丨紫金县窝镇:打造“红色传承·古韵茶香”乡村振兴示范带,推进茶旅融合发展、乡村旅游和民宿项目建设,提升旅游接待能力
龙窝游茶山、苏区探红色、九和泡温泉,一条精心策划的三天两晚特色旅游线路已经在河源紫金铺开。
“红绿”相衬,“绿色”为底,“红色”为韵。这三个镇都集中在河源市紫金县重点打造的两条县级乡村振兴示范带上,贯穿龙窝镇和苏区镇的“红色传承·古韵茶香”乡村振兴示范带就是其中一条。
绿色发展,本色担当。龙窝镇在这条线上承载着“绿色发展”的使命。龙窝镇绿色资源禀赋,茶产业基础深厚,茶旅融合发展迅速,龙窝镇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在这条“三天两晚”旅游线路示范带上,龙窝镇是承前启后的关键环节,发挥着产业兴旺与农旅融合发展的重要引擎作用。
精品线路:
做好一条“绿色”示范带
据龙窝镇副镇长赖俊鹏介绍,“红色传承·古韵茶香”乡村振兴示范带是由龙窝镇和苏区镇共同打造,在龙窝镇涵盖嶂下、彭坊、牌楼、龙窝、琴江等5个行政村,与红色苏区相连,以琴江河和国道G236为主线,依托“彭牌嶂”建设成果,进行连线成带规划建设,深入推进农旅融合发展。
据了解,示范带龙窝镇段目前已完成国道G236线公路景观带、大榕树耕读文化园、稻鱼共生基地、承龙嶂茶旅文化园、天裕楼古屋田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并进行了民居外立面改造、沿线村庄美化、景观小节点绿化、琴江河沿河绿道整治等环境风貌提升,以点带线、连线成面,示范效应已初步凸显。
“周末入园游客有1万人次,许多家长带着小孩来体验,已经成为紫金乡村旅游的又一网红打卡点了。”赖俊鹏告诉记者,牌楼村的大榕树耕读文化园自开园后游客络绎不绝,赏花、摸鱼、玩迷宫、投壶等亲子游戏,还可以逛植物园,带孩子认识蔬菜、水稻、草本植物,体验拖拉机等,各种乐趣一园尽享。
稻花香,鱼儿肥,稻鱼共生,一田双收。龙窝镇打造的稻鱼共生基地吸引游客驻足,蹿红网端。走在基地的木栈道里,看着刚种下去的水稻,散发着泥土的清香令人舒适,4月不炽热的阳光下,村民们正忙着给稻田除草。
据介绍,稻鱼共生基地是和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合作建设,占地100亩,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基地是按照鱼的形状建设,设置了曲折回环的景光木栈廊道,供游客步行观光。白天,游客仰观青山农舍,闻稻香,赏心悦目;夜幕降临,灯光开启,基地尤显夺目,夜间山风倾泻,自然凉爽沁人心脾。
大榕树耕读文化园和稻鱼共生基地是示范带的亮点,整个示范带龙窝段依托“彭牌嶂”示范片建设成果,给示范带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示范带上有历史古迹节孝牌坊,有岭南风格浓郁的客家古民居,有久经沧桑的古榕树,有独具特色的嶂下田园节,还有省级非遗项目木偶戏、蒲米制作技艺和县级非遗项目龙舞、狮舞等,一条“山水田园、清茗茶谷、古村乡居”的精品线路正徐徐铺开。
特色产业:
做强一个“茶旅”新业态
龙窝的绿,核心在茶。据悉,截止2021年底,龙窝全镇茶叶种植总面积约2.4万亩,占紫金县茶叶种植总面积的40%以上,茶叶总产值达3.92亿元,茶叶产业产值占全镇经济总量的20%以上,龙窝镇坚持把培育壮大特色茶产业作为全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
“如今,龙窝镇从事茶叶生产的农户人均年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增收效果显著。现在茶农有钱了,日子更有盼头了。”龙窝镇副镇长甘鹏表示,目前,龙窝镇有龙王绿、鹰峰山等千亩以上生态茶叶基地4个,茶叶加工生产线36条。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全镇33个村1500多户4000多名农户参与茶叶种植,有力推动茶产业成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民生产业。
“可以体验采茶,摘枇杷、蔬菜,钓鱼等项目,打造的水上餐厅,每周末都被订满。同时开发一些露营、骑行等活动,来游玩体验的游客越来越多。”兆达农庄相关负责人说,农庄占地1100亩,里面种植了茶树、水果、蔬菜,以及淡水养殖,是一个典型的茶旅融合基地,当前农庄正在规划民宿项目,开发更多可游玩体验的项目,留住游客,做大茶旅业务。
登上苍翠的茶山,茶树呈带状分布,层层透绿,微风吹来,带着淡淡的茶香,沁人心脾。走进全镇最大的茶叶基地——承龙嶂生态茶园,2000亩的茶山,放眼望去,满眼绿意,令人心身舒畅。据承龙嶂龙王绿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东灵介绍,公司正在开发美丽乡村休闲旅游,游客可在龙王嶂云雾上绕茶园徒步观光,采摘蔬菜鲜果,享受美丽的茶园生活。
“目前茶园已有民宿20多间,正在打造“赏茶园+看茶厂+赏茶餐”旅游线路。”承龙嶂生态茶园相关负责人说,茶园位于彭坊村,该村是窝镇乃至紫金县茶叶的主产区,立足于茶产业优势,企业将大力开发茶文化旅游,结合县镇发展茶客旅游综合体,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全力做好“茶旅”文章。
“龙窝镇先后打造了种植、加工、茶旅休闲旅游基地,使得茶产业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速达到10%以上。”甘鹏表示,“茶旅融合”是龙窝镇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重大举措。接下来,将推进一批茶旅融合发展、乡村旅游和民宿项目建设,提升县城旅游接待能力。
乡村治理:
做实一个“能量”积分制
人居环境改善、美丽乡村建设、农旅项目推进离不开实质有效的乡村治理方式。近年,龙窝镇积极探索乡村善治之路,着力推动“党建+自治”工作模式,将积分制管理机制融入到村规民约之中,不断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发挥农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其中,礼坑村通过融合开展“网格+积分”管理,用“小积分”发挥乡村治理“大作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走进礼坑村,一幢幢错落有致的房屋、宽敞的广场、干净的村道,一副赏心悦目的新农村美景。“我们村作为镇里的试点村,将积分制融入村规民约,村民们积极参与其中,开展自治管理,不仅改善了乡村风貌,还形成了邻里和睦的好风气。”礼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许达恩说。
据了解,为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礼坑村积极探索通过志愿服务积分兑换物资来激励村民,以制度和奖励来促进全民维护环境卫生、参与调解邻里矛盾。同时,该村设立积分兑换定点商店,联系帮扶单位、慈善协会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向商店捐资,村民获得积分后,可到超市进行兑换。
“在定点商店,可以兑换牙刷、洗衣粉、洗洁精、卫生纸、油米酱醋等,日常生活用品应有尽有。”许达恩告诉记者,村民积攒的积分,可以自行选择兑换商店里的生活用品,也可以累积到一定积分,兑换贵一点的物品。
“小积分”兑出乡村治理“大能量”。许达恩介绍,推行积分制管理工作以来,村民交口称赞,矛盾纠纷少了,自治热情高了,形成了人人参与乡村治理的浓厚氛围,切实增强了乡村振兴的软实力。以礼坑村为典型的“小积分”撬动乡村治理“大格局”案例荣获2021年全国社会治理创新“十大最佳案例”称号;此外,龙窝镇于2020年获评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镇,礼坑村获评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及广东省卫生村、文明村等多项荣誉。
目前,龙窝镇在深入巩固礼坑村首期试点成果,全面推广“网格+积分”乡村治理新模式的基础上,在彭坊、南奋等10个村进行重点实施,形成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下一步,龙窝镇将在全面总结礼坑村、彭坊村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坚持示范带建设与文明乡风建设相结合,率先在示范带全面推广“网格+积分”基层治理模式,借此有效助推龙窝镇美丽乡村风貌提升示范带建设出实效,着力打造乡村振兴“龙窝样板”。
《旅游民宿运营实操手册》
往期精选
粤宿报告丨《2020广东乡村民宿发展白皮书》发布!
粤宿报告丨《2019广东民宿发展白皮书》独家发布!
粤宿快讯丨广东民宿年度行业榜单“粤宿”大奖!
粤宿奖讯丨2020年“广东省最美民宿客栈”十强出炉!粤宿政策·专题丨2021年广东民宿政策盘点!
粤宿政策丨关于实施点状供地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通知
粤宿观察丨2022年河源计划创建2个特色民宿村!
粤宿观察丨河源东源县仙塘镇民宿发展小名气!
粤宿规划丨《河源市2022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
粤宿快讯丨河源率先在全省启动旅游民宿等级评定工作
粤宿观察·河源丨培育广东农业农村现代化新样板
粤宿快讯 | 第三届十大美丽乡村系列评选活动投票中
粤宿政策 | 《广东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
粤宿奖讯丨广东省乡村民宿示范点100家公示名单出炉
粤宿奖讯 |首批 “广东乡村民宿示范镇”名单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