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大毕业送外卖,谁的青春不迷茫

莫子野 冰川思享号 2019-04-05

莫子野



90后,新媒体小编,入行三年。

过去一片空白,未来全是茫然。想用一块红布蒙住双眼,从南走到北,再从白走到黑。



这两天,《一个北大毕业生决定去送外卖》在网络上刷屏。我看到此文是晚上八点多,刚好结束一天的工作,无意间点进去后,便难以自拔。

 

看完我沉默良久,随后转发了朋友圈,配文三个字——“看哭了”。是的,我真的有被文章打动到,虽然只是眼角略微湿润。

 

后来,有位朋友说:“终于,年轻一代开始了焦虑”。年轻一代有没有开始焦虑我不确定,但他是凌晨零点41分评论的,一般到了这个点还不睡,估计他是挺焦虑的。


图/图虫创意


当时文章还没火,不过有“北大毕业生”“送外卖”两个关键词,就足以让这篇文章被大量转发了。果不其然,后来文章确实火了,只是没想到是在豆瓣上。而更让我没想到,被人们赞同更多的是反对的声音。


不过,写本文的目的并非为了吐槽豆瓣。我只是想发出自己的疑惑:“北大毕业生难道不也是一个普通人吗?他为什么不可以有自己的迷茫?”



01

年轻人共有的迷茫


后来,我又重读了一遍此文。扪心自问,我没有看出作者有炫耀自己身上的“北大”光环,所谓的优越感其实无从谈起。我看到的,是硕士毕业生张根,在做了一段时间的白领后,陷入自身的困惑与迷茫,于是他跳出原有的生活方式,试图重新审视自我。

 

暂且不论作者在做了一年外卖员后,是否有了答案。这样的困惑与迷茫,难道不是大多数年轻人身上所共有的吗?


▲在招聘会上寻找工作的年轻人(图/图虫创意)


不同时代下的人们,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特征。但每一代人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他们都会经历从出生到死亡的全部过程,也会经历每个阶段共有的情感特征。

 

其实,迷茫并不一定完全没有目标,它可以是当我们面对人生抉择时的那种艰难和犹豫不决,也可以是我们突然涌上心头的失落和沮丧感。

 

暂且先把18到30岁之间的阶段定义为年轻人。由于最早的一批90后今年已经29岁了,所以此处的年轻人主要还是指90后。

 

在这段青春的时光里,如果是学生,经常会不知读书为何物、为谁而读、有何意义,只有永远写不完的作业;如果是上班族,每天早起的疲惫,下班后回家的孤独,达不到预期的工资,以及随之而来的过度消费后的还债压力,或许还有在朋友聚会时不自觉攀比后的失落;如果是情侣,会因为一点小事产生的莫名争吵,随后产生“过不下去”的烦躁;如果作为一个晚辈,眼下很多人正要回家团聚,但归乡也意味着,长辈们不停的催婚、逼婚警告,以及应付各种饭局……

 

在某种程度上,这些烦恼都是迷茫。可能上述时刻,只在年轻人的生活中占据了很少的一部分,但无法否认,有时候一觉醒来,浑浊的头脑与现实的无趣互相交织在一起,令人无所适从,那种特殊的情感便流淌开来。


▲北大未名湖(图/图虫创意)


另外,我还遇到过一些佛系青年,表面上看,他们确实很佛系,什么都无所谓,也什么都不在乎,只求得过且过。但实际上,很多佛系青年,都是在经历了一些困苦后,才选择看淡一切,这种“逃避”的做法,何尝不是一种迷茫呢?

 

完全乐观、豁达的人,世间难寻。

 

而勇敢的人们,他们在面对迷茫时,会先做出自己的决定,能不能摆脱迷茫的情绪,只是次要的。我想,辞职做了外卖员的张根,属于这种人。

 


02

90后特有的迷茫

 

最近,关于90后的话题挺多,印象最深的是一则关于90后负债情况的讨论。虽然事后有媒体证实,“90后人均负债12万”的数据是假的,但从身边的观察来看,不少90后是有负债的,支付宝花呗、借呗,京东白条,信用卡,甚至那些非法的“套路贷”……这些难道不都是负债吗?而这不光是在90后当中存在的现象,甚至也存在于一部分80后(85后为主)。

 

与中年人不同的是,90后身上背债,更多的原因是不理性消费。而关于这方面的例子,想必不用再一一列举。

 

此外,互联网也是90后迷惘的一大原因,在这里不妨以手机为例。前两天,冰川的任大刚老师曾写过一篇《别不信,全球都在禁止中小学生用手机,硅谷大佬带头干》,其中提到,“手机是高深知识的敌人”,并列举了智能手机对未成年人在六个方面的负面影响。


图/图虫创意


其实,何止是未成年人,就连很多成年人也是如此。

 

这两天返乡的途中,我在乘坐的大巴上,看到有人刷着网剧,有人打着游戏,其中坐在我后方的一位中年人(看上去应该三十好几,快四十了),开着外放打《王者荣耀》,我开始试图提醒他,但他盯着屏幕的眼睛从未离开过一下。我只好等他打完一局,才又去提醒他把音量调小点,别影响他人。

 

试想,如果一个中年人尚且如此,本就是互联网弄潮儿的年轻人,在其面前更难有招架之力。

 

当然,我并非想说,消费主义与互联网是多么残忍地“毁掉”了年轻人的生活。消费主义本身是好事,只有更多的消费,才能带动社会更深层次的发展,我们不可能再回到过去的时代。同样的道理,互联网也是如此。然而,我们也不能忽略任何事物的两面性,上面我想证明的,就是消费主义与互联网的反面。

 

90后特有的迷茫,更多的是拜时代所赐。本来就够迷茫了,没想到还遇到大消费时代,再“辅之以”碎片化的互联网,更加重了这样的情绪。

 

另外,对比70后、80后,在他们年轻时,大多数个体仍处于集体主义之中,或者说还有很多集体的影子,有些事情如果大家共同面对,那么每个人心里会有点底气,攻克难关的可能性也就更大了。

 

但从90后开始,集体主义逐渐向个人主义过渡,但实际上又没有完全到达个人主义的标准。而任何过渡阶段,又经常是脆弱与不安的。

 

很多90后在成长的过程中,并没有从小就接受起完全独立的训练(这里面也有独生子女的缘故)。以至于等90后长大,独立的人格还未养成便来到大学,随后进入社会。看似个体多元化的背后,实际是一个又一个极其脆弱的灵魂。


图/图虫创意


在我读大学的前三年,生活费仍然是问父母要的,有时候父母会问我,你都成年了,怎么还天天问家里要钱。这时候,我会非常理直气壮地反驳:“你们要是像西方家长那样,从小培养我自食其力的本领,并尽量满足我正当合理的要求,同时能允许我足够的自由,我读大学也一样可以自己挣生活费。”

 

是的,即使我现在想来,仍然觉得这话不过分。在某种程度上,从小被家里呵护地过多了,独立的人格便很难快速长成,等到需要一个人面对生活时,迷茫和困惑也就更多。



03

拼命生存的大学毕业生们


我是2018届的大学毕业生,刚刚进入社会半年,生活在杭州,本科读的是一所三本院校。所以,如果还有人觉得北大硕士毕业生——张根的迷茫充满“优越感”的话,那么不妨去看看,更能代表多数的非名校毕业生们的生活。

 

最近,我在自己的朋友中做了个小调查:“毕业快半年了,你现在的工资有多少?”出于隐私的原因,很多人并没有告诉我具体的数值,所以我换了个问法,“你每个月收支情况如何?平时的资金分配大概怎样?是否能够独自在这座城市生存下去?你每天的工作时间一般多久?平时空下来的时间都在做什么?”

 

通过和朋友们的交流,我大致总结出以下几点:


1、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们,在江浙地区的收入一般在2000-8000元不等;

2、收支平衡已经算是比较好的情况,更多的是入不敷出,所以月光和负债的情况还多有存在,只能说大家在勉强生活;

3、房租是最大的单笔开支,有些会占超过工资的一半;

4、平时的工作基本都超过8个小时,加班经常有;

5、平时空暇的时间,大多花在了睡(懒)觉、玩手机(看剧、打游戏等)以及和朋友聚会等方面。

 

这些情况,我相信在年轻人身上或多或少都存在,有时可能是数值的变化。


而通过上述特点,不难发现,年轻人光是面对生存就已经足够艰难了,闲暇时间大多会用来放松身心。但在这个拼命生存的过程中,我们难以思考其他,也几乎没有留出可以与自己对话(思考)的时间。如果经常缺少了这一环节,我们大概率会陷入一个类似张根的困惑循环。虽然可能不像他那样深刻,但至少,我们会对自己现有的工作产生质疑,甚至排斥情绪,可又无可奈何,只好硬着头皮继续一天天的上下班。


图/图虫创意


此处,我想再拿70后、80后来做个对比,虽然每一代人在年轻时大多都会遇到上述情况,但有所不同的地方在于大环境。再简单一点,我们只要对比下,从1990-2019年间,过去每个十年间的GDP增速变化,答案或许就清晰了。


在前二十年间,在70后、80后年轻时,中国这辆列车大多时候都在高速行驶,那时的年轻人可以在日益增长的工资与生活水平面前,选择“忽视”迷茫的问题。甚至是现在看起来无比艰巨,要掏空全家所有人口袋的买房,在当时,也似乎没有那么困难。此前,张明扬老师在《生为买房的“天选一代”》当中已经讲得很清楚。

 

自90后成年以来,有些此前隐藏在深处的问题开始浮现。拿近两年来说,无法否认,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逐渐加大,而与此同时,互联网公司、实体企业的裁员潮似乎愈演愈烈。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有820万大学毕业生,今年预计会再多50万。供求两方面的此起彼伏之下,就业压力难道不会变大吗?且找到工作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了,生活成本增加的同时,工资会怎样变化呢?

 

或许,类似张根这样的迷茫者会越来越多。他们可能不再来自北大,只是毕业于一所不入流的小高校;他们可能不是想换一种方式去体验生活、感悟人生,而是被迫选择了“外卖员”这样的职业(我没有贬低体力劳动者的意思);他们可能不会在迷茫的时候,先勇敢地做出决定,却会像“三和大神”、“徐汇大神”那样生活。


 

04

 

我不想危言耸听,但如上所述,我也不会将未来想象得太美好。

 

在大学期间,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许知远的《那些忧伤的年轻人》,书里的有些话影响我至今,比如这句:


青春必须带上某种疯狂的痕迹,它会让你恬不知耻地挑战历史。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投稿邮箱:bcsxk2016@163.com) 

觉得文章不错,就打赏一个吧!


冰川精华


一个更黑暗的时代,正在迎接柏林的同志们


这个“夜晚”,卖票的喜笑颜开


当年没有马云马化腾,只有茶叶蛋和玻璃珠


蒋公的面子与“报业大王”史量才之死





汇聚思想,分享锐见

公号ID:icereview


长按二维码关注


中国传媒榜·十大新媒体

微博·最佳深度报道媒体

凤凰网评论·年度致敬媒体

网易号·年度最佳签约作者

今日头条·财经头条号百强

凤凰一点号·年度深度报道榜

新浪财经·深度思想财经新媒体

百家号·最受欢迎图文创作原创作者

传递2017自媒体盛典·年度新锐评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