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东莞图书馆留言农民工,你可能只看到开头,却没猜对结尾 | 年终人物印象
冰川思想库特约研究员 | 与归
在武汉西北约80公里处有一县,名曰应城。
2020年,对于应城县来说,除了疫情,最大的新闻就是家乡出了一位大名人,他叫吴桂春。
01
吴桂春爆火,只是故事开头
2020年6月4日,湖北全省现有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全部清零。也正是在这个档口,吴桂春得以南下。
17年了,他大概头一次出发得这么迟。在到达东莞之前,他早已知晓,自己干了6年的鞋厂,因为没有订单,已经停工,工友们无所事事。
但他要退掉自己租的房子,拿回那些“可能还不够路费”的财产,以及碰碰运气,说不定能找到一份工作。
吴桂春和很多中国人一样,以生计论,他的2020是从6月份才开始的。
在广袤的中国农村,有太多的吴桂春。他们的身份还是农民,但不再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田园牧歌,而是正月而出,腊月而归的年岁轮回。
他们像极了候鸟,只是多了些分离。正常年份,他们可能在初六初七就要告别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天伦之乐,匆匆出门觅食,以便喂养家里嗷嗷待哺的儿孙。
只是今年,很多人被疫情打乱这个节奏。
他们来到南方,来到大城市,却发现包工头不知哪去了,工厂和工地安静了。他们顿时像断了线的风筝,随风飘荡。
当然,他们本就没有稳定的保障,他们甚至没有劳动合同,只是简单的一句:多少钱,愿不愿干。
但是,吴桂春依旧低估了疫情的影响。他实在找不到工作,他可没有闲心一直呆在图书馆看书,毕竟经济实力不允许。
6月24日,他用歪歪扭扭如工地钢筋般的字体,给东莞图书馆写下了临别留言。
火了。
接下来的故事,全国人民都知道了。灯光、采访、感动、励志、温暖、关爱……吴桂春甚至登上了央视一套,《新闻1+1》对其做了专访。
老伙计们惊呆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这个平时不爱说话的、老实安静的老吴,竟然有一天出现在了电视机里,白岩松一字一句地念诵他的文字。
他们都觉得吴桂春发达了,觉得吴桂春肯定赚了不少钱,觉得他的后半生有着落了。
然而,很多人只看了这个故事的开头,并没有跟着认真读下去,更没有对照思考。
在一些人看来,当吴桂春在图书馆写下留言,然后被放到网上大力宣传,迎来一波正能量的感动和鼓舞,他的使命就已经完成,他的故事就已经结束。
但这仅仅是个故事的开头。而且是相当抽象的起笔,后面的才是真实人间,更值得被看见。
02
重回工地,吴桂春的清醒与迷失
吴桂春走红后,得到了一个绿化养护工作。但是很快,10月,他便从那里辞职。“二千多点,我也不想干,准备回武汉打临工了。”
这个时候,还有一些记者在采访他,“不考虑留在东莞了吗?”
“都是二千多,不想。”
12月3日,没有着落的吴桂春,终于回到了武汉。跟着姐夫在建筑工地干活,工资日结,200至300元一天。
兜兜转转,吴桂春又做回了那个飘零的自己。
客观来说,我觉得吴桂春现在也有了一些迷失。比如他觉得,只有在图书馆工作,才能发挥自己的价值。“对于其他工作,我就是个54岁没有技术的农民工,没有竞争力。现在就看是否有图书馆愿意用我。”
他进一步论证,“要说写文章,我比不上博士生、硕士生,但是图书馆聘的博士生和硕士生影响力可能没有我大。有我在的图书馆,更容易吸引更多人到图书馆看书,这是我的价值。”
吴桂春显然还没明白,他作为一个贴着农民工标签的读者,价值其实已经开发完了。三大央媒都已经纷纷出动宣传,该有的热量和正气已经扩散。
后面的故事,便只是吴桂春的个人故事。
不妨想想,如果一些人,因为吴桂春在哪个图书馆,便去哪个图书馆读书,那么这些所谓的读书人,到底是冲书去的,还是冲人去的?
“农民工读书”的激励价值,在东莞图书馆留言被曝光并报道的那一刻,其实就已经完成了。而把吴桂春塑成一座雕像放在图书馆,未必能持续性地输出。
现在的吴桂春,需要认识到这一点。
吴桂春并非没有智慧之人。他曾对工友说,“所有的历史,都是个人对历史的演绎,在史书里找不到绝对的真实。”
其实,镜头下的生活,也是如此啊。
03
出走半生,归来仍是无处安放的中年
丁真大火之后,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到底是丁真发现新世界的意义更大,还是世界发现丁真的意义更大?
对于丁真来说,他发现世界不只有兄弟和小马,妈妈终于可以不再用手洗衣服了,原来还有一种童年叫义务教育……
而对于外界来说,我们则发现,原来四川的那个角落,还生活着这样一群少年,他们骑马、放牧,流连于草地和雪山,他们眼神清澈,不知985,也没有996。
当这两种“发现”碰撞,很难说谁更羡慕谁,或者说各有各的羡慕。
但是,在吴桂春身上,我发现这一场“发现”,不但没有双赢,还构成了一种双向失落。
名誉上,吴桂春被聘为“东莞职工书屋公益代言人”,被选为“广东省职工书屋公益代言人”等;但是现实中,他依然无法找到一份让自己满意又安稳的工作。
2020悄悄过去,改变了很多人。但是对于吴桂春来说,这场改变始料未及,也措手不及。
2020年之前,吴桂春已经在东莞工作了17年。算下来,是从37岁开始。
在媒体的报道中,吴桂春有一个独子,一直供他念完了研究生。
吴桂春的一生是坎坷的。在应城老家,一个人分不到一亩地,生活难以为继。
年轻时,他到县物资局打工,结果物资部在1993年撤销了。市场经济大潮下,他开过小餐馆,黄了,老婆也成了前妻。
儿子不到十岁时,送去给前妻的母亲照顾。他便开始了外出闯荡。
写到这里,我突然又发现,吴桂春的儿子身上,可能又是一个典型的中国故事。
从吴桂春的年纪,以及接受采访时透露的信息看,他的儿子应该是一位90后,从小生活在农村、父母离婚,不到十岁被寄养在外婆家,成了一位留守儿童。
然而,这个孩子是争气的,也是幸运的,在家庭教育几乎为零的情况下,他顺利地研究生毕业。
如今,他是否在大城市打拼?是考了公务员还是进了大厂?他的青春,可有得安放?
题图照片:2020年7月4日,农民工吴桂春任广东东莞职工书屋公益代言人(图/视觉中国)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冰川思想库】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投稿邮箱:bcsxk2016@163.com
*商务微信:bingchuanxiaobian
汇聚思想,分享锐见
公号ID:icereview
长按二维码关注
中国传媒榜·十大新媒体
微博·最佳深度报道媒体
今日头条·财经头条号百强
凤凰网评论·年度致敬媒体
网易号·年度最佳签约作者
凤凰一点号·年度深度报道榜
新浪财经·深度思想财经新媒体
百家号·最受欢迎图文创作原创作者
传递2017自媒体盛典·年度新锐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