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变闹剧!没有王宝强,《唐探3》可以更好看!
编导和演员们,是不是该坐下来想一想,即便不求影史留名,是不是该本着基本善意,拍一部对得起观众的智商和时间的《唐探4》?
冰川思想库研究员 | 任大刚
不出意外的话,《唐人街探案3》突破40亿摸顶50亿元票房几无悬念,与此同时,它的豆瓣评分一路下跌,目前仅有5.6分。实际上,《唐探》系列的豆瓣评分都在一路下跌:从7.7、6.6到5.6。
票房越来越高,评分越来越低,这是个古怪的现象,有人把原因归为“就地过年”。
的确,还从来没有哪个春节档如此红火,此时还不“鸡犬升天”,更待何时?
但同样是鸡犬升天,豆瓣评分8分的《你好,李焕英》屈居第二,豆瓣评分7分的《刺杀小说家》,连7个亿的票房都没有。这又作何解释?
当然,豆瓣评分并不是评价电影好坏的唯一标准,叫好不叫座和叫座不叫好,都是常有的事,更何况,评分被人为操纵的事情也不是没有发生过。而考虑到既然是鸡犬升天的好时机,鸡大概没有不许犬升天的狭隘心情,有理由相信,这个评分应该大致反映了影民的基本看法。
因此,这就是个现象级的问题:当人们走进影院看《唐探3》,究竟在看什么?
01
不可否认,前几年上映的《唐人街探案1》的7.7分,还是物有所值的。
全片节奏张弛有度,喜剧和搞笑也比较自然,两个男主角唐仁(王宝强饰)和秦风(刘昊然饰)形成戏剧性对比,一个猥琐一个俊秀,一个愚蠢一个聪明,一个邪气一个正派,两个人在探案过程中,分别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如果对比《唐探2》,你就会发现,《唐探1》作为文化下沉市场的代表,当年在中国大陆取得8个多亿的票房,是有其道理的。
而只有把《唐探1》与《唐探2》相对照,才能理解《唐探1》的成功。
第一,《唐探1》的故事发生地是泰国曼谷。
在该剧上映前的2014年,中国人到泰国旅游的人数达到530万,如果加上此前数年的数据,此前到过泰国旅游的中国人,人数应有数千万之多。
实际上,泰国是很多国人初次出国旅游的第一目的地,21世纪普通中国人的出国旅游大潮,泰国是首选。很多中国人对曼谷有一种亲切的异国体会,再进影院看看熟悉的场景,也是人之常情。投资方和编导把这个卖点拿捏得很准。
第二,王宝强在三四五六线城市的票房号召力不容小觑。
王宝强与那些科班出身的演员不同,他起于草莽之间,有强烈的泥土气息和底层气质,土和傻,几乎就是他的标签,他是“我们的”演员,因此他出道以来,在《天下无贼》中扮演傻根,在《盲井》中扮演元凤鸣,在《士兵突击》中扮演许三多,《hello,树先生》中扮演树先生,均获得高度评价。
王宝强在《唐探1》中,扮演的仍然是个loser,新婚当天,老婆跟人私通被他撞见,在老家呆不下去只好去泰国谋生。
在泰国,他的标志性的河北乡下口音,不得不变成怪腔怪调的泰国普通话。
按理说,这个不伦不类的表演,已经让观影者尴尬,但剧情救了角色,他在曼谷的表演算是混过去了。
02
《唐探1》的成功,带出了《唐探2》的近34亿票房,但《唐探1》中的问题,在《唐探2》中爆发。
首先,故事场景变成了一般中国人不熟悉的美国纽约,而且是在一个法治比较完备的国度,这样一来,故事的演绎就比较棘手了。
譬如要从纽约的警察局逃出来,就不得不借助于此前从未在剧情中显示过的特异功能,这就是比较典型的剧情编不下去,只好装神弄鬼走捷径。
其余多处,也显示出剧情的平白如水,让人昏昏欲睡,与《唐探1》的张弛有度,游刃有余大异其趣。
原因只能是,编导本身对发达国家的那一套社会生活如何运作,实际并不熟悉。
其次,王宝强扮演唐仁,loser味道大大减少,他是怎样从泰国去了纽约,已经不清楚,这不能不让人对他为何仍然使用泰国普通话和动作言语极度夸张产生疑问。
大概是为了弥补对美国文化的不熟悉,编导也不必尊重当地文化,于是跨过应有的逻辑和程序,赋予唐仁一些似神非神的本领,通过中国的五行运算,推演出凶手作案的时间地点,影友也不知道是否该对这种文化自信产生敬仰。
03
在票房的再次鼓舞下,《唐探3》果断拍出,但不能不说,《唐探3》暴露了《唐探1》和《唐探2》的所有问题。
其一,《唐探3》的故事背景是日本东京,是个比纽约有秩序得多的城市,于是飙车系只好改成飙卡丁车。一个中国人在发达国家演绎故事的种种不适而却要表现出足够的自信,暴露出的尴尬,比在纽约时候更加明显。
其二,王宝强的角色,除了大吵大闹,越来越显可有可无,甚至,他的表演,很多地方让人厌烦,可能没有他,这部片子会更好看一点。
其三,《唐探》系列的三部片子都是在故事结尾揭示最终或更深层次的真相,而《唐探3》的最终真相,却是一个“弑父”的故事,看到最后,你才发现,其实这是一出大悲剧。那么这样一来,此前的闹剧铺排,也就显得让人憎恶了。
于是,编导的缺心眼也就暴露无遗了:为了讨好节日里喜欢喜乐的观众,硬把一出悲剧被拍成闹剧,在这里,金钱的吸引力,已经远远超过金钱本身了。
这就是包括《唐探》系列在内的今日中国某种电影趋势的逻辑延伸和最终结局。民粹主义的影视路线,其结局,可以参照特朗普的败选。
电影工业当然以盈利为目标,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电影,不是工业,它的目标是艺术、政治或纯粹个人爱好。
但是电影工业的盈利很复杂,不是像其它工业产品的投入产出相对要简单些,甚至,影人的良知、见识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有时候都是票房的一部分。
完全有理由相信,眼见《唐探3》这么来钱,投资者已经准备好了大笔金钱,摩拳擦掌等在编导的门口,准备着明年春节的《唐探4》再大捞一把。
而挣够了快钱,实现了财务自由的编导和演员们,是不是该坐下来想一想,即便不求影史留名,是不是该本着基本善意,拍一部对得起观众的智商和时间的《唐探4》?
*投稿邮箱:bcsxk2016@163.com*商务微信:bingchuanxiaobian
汇聚思想,分享锐见
公号ID:icereview
长按二维码关注
中国传媒榜·十大新媒体
微博·最佳深度报道媒体
今日头条·财经头条号百强
凤凰网评论·年度致敬媒体
网易号·年度最佳签约作者
凤凰一点号·年度深度报道榜
新浪财经·深度思想财经新媒体
虎嗅2020年十大年度作者·实力榜
百家号·最受欢迎图文创作原创作者
传递2017自媒体盛典·年度新锐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