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书日,要不要大张旗鼓地过起来?

韩浩月 冰川思享号 2021-07-01
平价书籍带来的知识普惠,不仅限于城市家庭,在地处偏远的乡村,“多多读书月”走入四川凉山、湖北等地,向中小学生捐赠教辅、工具书、文学书等。



特约撰稿 | 韩浩月


今年的4月23日,是第26个世界读书日。暮春春已晚,初夏尚未至,对于读书人来说,每每接近4月23日的时候,就像电影《立春》台词所说的那样,仿佛空气都与平时有些不一样了。


读书日的气氛,真是一年比一年浓了。也说不清究竟浓在哪里,就是能感觉到,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推动这个节日变得火热。让人有一点点激动,有一点点期待。



01

这几天,我的读书日活动,计有以下几项:给电台录制了一段世界读书日的宣传语,说了一两分钟的读书感受,内容具体地讲就是——读书让我愉悦、安静、思考,过滤掉了大脑里的一些杂质。


现在人的杂念,真是越来越多了,多读点书,把自己读“傻”一点,未尝不是拥有一种钝感力,少受一点外界的干扰。


给报纸写了一篇读书日的随笔,记录了近期举行的新书分享会。有朋友把当天整个北京举办的读书活动不完全统计了一下,有二十余场同时进行,给人的感觉是:作家太多,这个城市的读者都不太够用了。


图/图虫创意


疫情之后,有一年没有参加公开的活动,有点开心,一不小心变成了话痨。对于长时间闷在家里的人来说,的确需要节日来欢快一下,哪怕是读书节。



02


过去的一年,买书与读书,打发了不少无聊的时光。


有人说,疫情期间适合读书,我觉得此言差矣,我仅有一两个月的时间在密集读书,其他时间,虽然也读,但更多的时间被外界不断涌来的信息包围了。


幸好那一两个月的时间,读完了一整套的奥克塔维奥·帕斯,《太阳石》、《弓与琴》、《批评的激情》、《孤独的迷宫》,大爱他的评论文章,比他的诗有趣、好读多了。尤其是《批评的激情》,深刻又不乏诙谐,值得一读再读。


值得一提的是,这套书买下来,每本不过9块钱——这可是全新的、精装的、诺奖获得者的著作啊!遇到这样又便宜又好的书不买,简直没法过去心里那个槛。


早在离读书日还有数天之际,社交媒体上开始“锣鼓喧天”,各式各样的图书促销活动,潮水一样被推送到眼前。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按兵不动,等几大售书大户“开闸放水”时,再把早就选好的书付款清空。


▲购物平台上的读书月活动(图/网络)


我的买书频次也在提升,除了买别人的书,也买自己的书。新书出版,总是要送朋友的嘛,对于非畅销书写作者而言,出书有时候就是图个乐呵。


这次给我出书的是个老牌出版社,不怎么爱打狠折,以前我买这家出版社书的时候,也习惯了按七八折甚至全价买书。


就在我以为自己的新书不会在这个读书日加入降价促销战团的时候,收到消息,发现页面价格已经在八折的基础上又打了五折,本来还觉得全价有点小贵,现在立刻觉得,这又是白菜价了。


▲作者新书《我要从所有天空夺回你》


想想,从诺奖作者这么伟大的作家,以及像我这样的出书爱好者,最终的结局都是走向白菜价,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03


昨天下午的时候,和一位报纸读书版的主编电话聊天。


她感到非常发愁,说现在已经找不到几位能写出深度书评的书评人了,让我帮她想想办法,想了半天,最终也没找到解决方案。在读书日期间,估计会有不少编辑像她这样,为找不到好稿子上版而不开心。


我想帮她写一篇,但最近确实一是写稿任务重,二是宣传任务多,三是书评确实不好写。再者,最近确实没怎么读书,于是自嘲:现在读书人都不读书了,哪还有人能写得出书评。


以前可是有很多优秀的书评人的,比如那谁、那谁、那谁谁谁,列出来会是一长串名单,但是,有的成名之后转型写作其他体裁了,或者变成大咖之后,就没时间写书评了,毕竟写书评得花时间把书读一遍不是?有的则转行去做了别的,人名都消失得无影无踪。


疫情期间读不进去书的时候,曾想,近年愈演愈烈的“读书人不爱读书”状况,事关重大,自己不读,怎么可能说服别人去读?大家都不读,出版那么多书、热衷买书,又有什么意义?——我为这事想不通,很是焦虑了一番。


焦虑怎么办?买书是抗焦虑的良好方式,我有不少朋友用这个方式打发时间、抵御焦虑,在各大网店“流窜”,对比书价,推介具有收藏品相的珍贵版本,买重复了相约见面时交换。


▲作者的书房漫画(绿茶/绘)


买书的快乐,真是一种欲罢不能的滋味,年轻时缺书读,现在就报复性地买,总担心哪一天书价和物价一样蹭蹭涨,就想买下来囤着。


边买边安慰自己,早晚有一天会读它的,这么想的时候,又忍不住对书柜里那些尚未拆掉塑封的书投去愧疚的一瞥,该给它们擦擦灰啦。



04


今年读书日的促销大战,突然多了一张面孔。


当“多多读书月”这几个字蹦入眼帘的时候,心里还狐疑了一下,难道是久未露面的中国朦胧诗派代表人物之一诗人多多又出山了?细看才知道,这是拼多多搞的读书月活动。


近几年,有不少人觉得书价涨了。前几年有一项调查说,50%中国家庭的藏书量不足25册,如果书价再高,很可能现在连平均每个家庭25册的水平也达不到了。


一段时间内的低书价带来的好处,一是可以让更多中国家庭拥有自己的藏书柜,丰富家庭藏书的数量与品种;二是伴随低书价进入家庭的知识普惠,会静默无声地展开并在将来起到无形而巨大的改观——人们的精神层面,因为被更多好书影响到,而波及他们的思考方式与生活方式。


▲“多多读书月”TOP 10图书热销榜(数据截至4月20日18:00)


书本身是一个弹性很高的产品,降低价格,可以带来更大的销量。但很多时候,书的价格,也可能是压倒这种仪式感的最后一根稻草。很多农村娃读到一本好书就颇难。这种难,不在于读教科书,也不在于做辅导书的题难,而在于读课外书——各种名著、小说、科普图书,相对匮乏。在父母眼中,这即便不算闲书,也会因为价格而不愿意买。

 

农村娃读书,是一个奢侈品。父母难以理解读课外书的作用。价格因素也抑制了孩子们购书的意愿。如果说城市里读书是刚需,在农村,读书则是一个极富有价格弹性的事。经济学家罗斯高曾提倡妈妈每天给孩子读书。但他想不到的是,完成这件事的最简单的第一步,各种童书,就会限制住妈妈们的读书意愿。


▲拼多多阅读报告显示,来自农村地区的图书订单量和交易额同比增长双双超过180%;其中,收货地址为乡村中小学的图书订单量、图书交易额增速也都突破了152%。


但孩子们去哪里能买到便宜、正版的图书呢?


如今,很多出版社、平台、公益组织,都在想办法,把书送到孩子们的手里。类似拼多多这次做的“多多读书月”,设立5000万读书基金,官方补贴的书籍均来自商务印书馆、三联书店、人民文学出版社、中信出版社、中华书局这样的大社,涵盖了诺贝尔文学奖、雨果奖、星云奖、茅盾文学奖、施耐庵文学奖等大奖获得者的作品。


帕斯这次不孤独。平价书籍带来的知识普惠,不仅限于城市家庭,在地处偏远的乡村,“多多读书月”走入四川凉山、湖北等地,向中小学生捐赠教辅、工具书、文学书等。


▲凉山州民族中学学生正在翻阅受赠图书(摄影/王云)


疫情控制住,影院全部开放之后,观众“疯了”一样地去看电影,这是一种解压方式。同样,买书也是,只要买的是正版,我认为这就是一件性价比很高的解压方式,一本好书像一部好电影那样,都会令人愉悦。不同的是,好电影放完,影片还留存在影院里,而那本好书,则是在家里永远陪伴着你。


所以,没必要犹豫与怀疑,读书日这个节日,有必要大张旗鼓地过起来!



*投稿邮箱:bcsxk2016@163.com*商务微信:bingchuanxiaobian




冰川精华


特斯拉维权风波背后,原来是一场战争


为何不能消除家长对学区房的疯狂?


快保护好张煜医生!


复盘佛山天量罚单路口事件全过程





汇聚思想,分享锐见

公号ID:icereview


长按二维码关注


中国传媒榜·十大新媒体

微博·最佳深度报道媒体

今日头条·财经头条号百强

凤凰网评论·年度致敬媒体

网易号·年度最佳签约作者

凤凰一点号·年度深度报道榜

新浪财经·深度思想财经新媒体

虎嗅2020年十大年度作者·实力榜

百家号·最受欢迎图文创作原创作者

传递2017自媒体盛典·年度新锐评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