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煜医生停诊,希望人没事!
冰川思想库研究员 | 任大刚
张煜医生出事了?
作为轰动一时的“北医三院肿瘤内科医生反映肿瘤治疗黑幕”的当事人,张煜医生近来成为一个焦点人物。
但是有媒体采访发现,原本4月26日下午是张煜的出诊日,可记者在北医三院肿瘤化疗科,却发现张煜已经停诊一周多。
据一位工作人员说,最近两周的门诊排班表上都没有张煜,也不知道他何时恢复出诊。
记者最终找到张煜。张煜无奈地表示,自己现在不方便对外发声,可能会影响自己的职业生涯。
善意理解,这或许是院方的保护措施,毕竟最近媒体上门采访,可能会打乱张煜医生的正常出诊,甚至影响到病患的就诊。
但可能还是会有人为此担忧,就怕张医生此前的爆料行为,影响到了他的职业生涯,或者受到不正常打压。
但愿这样的事情不会发生!
张煜医生的爆料,不免让人想起魏则西事件。
西安电子科大的学生魏则西在2014~2015年先后在武警二院进行了4次生物免疫疗法的治疗,花了二十多万元。最终,魏则西在2016年不幸去世。
媒体当时对“免疫疗法”高度怀疑,认为是个骗术。但撇开网络医疗广告的不当引导不谈,癌症免疫疗法的先进性和探索性,却是一个被忽视的事实。
提及魏则西事件是想说明,癌症治疗虽然是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但是由于基因技术、分子医学、计算技术等高科技的介入,一些发达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金钱进行病理分析和药物研发。
如果稍微关注《科学》《细胞》《柳叶刀》等等世界顶级的科学和医学刊物,就会发现,有关癌症的各种新发现、新药物可以说是层出不穷。短短数年间,有不少药物已经取得不俗的治疗成就。
在这种背景下,各种治疗方法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有的药物效果好,有的药物效果不好;有的方法对这类人好,对另一类人不起作用。
魏则西可能就属于“运气”不好的那种人。其他疾病,分好型,用哪些药物,有一个比较确定的、通用的治疗方案;癌症治疗不一样,他是个性化的,每个患者的治疗方案都不一样。
但是对一般公众来说,理解现代医学尚且困难,理解高科技的、个性化的现代医学难度更大,这个领域对公众和患者来说,基本上就是个“知识黑箱”。这一方面给医患沟通带来障碍,医生比任何时代都更具权威性;另一方面,也造就了一个滋生不当利益和骗子的土壤。
个性化治疗方案容易被同行质疑,而很多治疗癌症的药物、新药并未纳入医保,价格昂贵,不免让人生疑。
张煜医生的“治疗黑幕”,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成为关注焦点的。
张煜医生试图以一己之力打开癌症治疗的“黑箱”,他的努力部分达到了。
4月27日,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局长焦雅辉表示,经过专家和同行的评议,认为北医三院医生反映的青海患者在上海某医院治疗过程中,治疗的原则基本上都是符合规范的。
焦雅辉同时表示,“至于在其中反映的个别问题,比如基因测序基因检测的问题,包括癌细胞治疗的问题,在这个过程当中是否有不当的利益交换,我们也已经请上海市卫健委再进行调查。”
国家卫健委的调查,至少为相关医生背了书。公众和患者可以不相信医生,但在目前的医疗体制下,不相信国家卫健委的调查结论,还能相信谁?
要打开“知识黑箱”,让公众和患者明白治疗原理和方案,则可能是个漫长的过程,这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质疑和积极回应质疑,有利于化解误会,建立牢固的信任关系。没有质疑,不许质疑,拒绝质疑,只会积累更多的医患矛盾,一旦爆发,不堪设想。
张煜医生不惜职业前途的质疑,是有功的,他应该得到爱护。但愿,他目前的“未出诊”只是暂时的,公众和患者当然希望他在不久的将来,愉快地出现在工作岗位上。
毕竟,我们的敌人是疾病,而不是人。
觉得文章不错,就打赏一个吧!
汇聚思想,分享锐见
公号ID:icereview
长按二维码关注
中国传媒榜·十大新媒体
微博·最佳深度报道媒体
今日头条·财经头条号百强
凤凰网评论·年度致敬媒体
网易号·年度最佳签约作者
凤凰一点号·年度深度报道榜
新浪财经·深度思想财经新媒体
虎嗅2020年十大年度作者·实力榜
百家号·最受欢迎图文创作原创作者
传递2017自媒体盛典·年度新锐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