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阿里腾讯生态互通?这事急不得,更逼不得

张明扬的阳明山 冰川思享号 2021-09-05

如果未经深思熟虑的互联互通导致的是普通用户的不知所措,以及潜在的用户隐私被滥用,互联互通甚至有沦为“开放社会敌人”的风险。



特约撰稿 | 张明扬


如果有一天,我们打开微信,发现朋友圈里的微商小广告铺天盖地,不知道何时加的联系人不断给你发各种购物链接,聊天、八卦、工作联系等正常社交被无远弗届的“买买买”搅得方寸大乱……


那时,我大概会这样安慰身边的朋友:“传说中的互联互通是新生事物,要用开放的心态去包容”。


01

什么是互联互通?


请原谅我不厚道的黑了一把互联互通,这个最近比较火的新提法。


互联互通当然不是坏东西,满足某些前置条件的话,还可以看作挺好的价值观。


我也明白,互联互通很容易让人想起自由开放、打破壁垒这些极美好的词,然后我们下意识地把他们当成一回事。


但是,在互联网世界里,互联互通不应该成为什么不证自明的新版政治正确,它的正确与否,应当接受复杂真实世界和无穷鲜活细节的审视检验。


8月18日晚,在腾讯2021半年报业绩沟通会上,腾讯公司总裁刘炽平回应了平台互联互通的问题:


“腾讯的生态环境‘本质上’是开放的,我们的生态目标就是让中小型公司能够融入其中”,“不同平台有不同的制度,例如,不同于其他平台,我们不会额外向商家收取佣金,平台之间的打通是非常复杂的问题”。


半个月前,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张勇首次对互联互通作出正面回应:“平台间如果能够互联互通,肯定会带来新的改革红利,结果会是多赢。”


阿里和腾讯这次 “隔空对话”,虽然措辞都算得上克制友善,但很显然,阿里和腾讯就相互间对互联互通的态度迥然不同:阿里主张尽快推动,腾讯谨慎以待。


互联互通原本不是一个问题。


一开始,阿里和腾讯处于“自然互通”的状态。“断线”的第一枪是由阿里打响的。


8年前,也就是2013年11月22日,淘宝以保护用户安全为由屏蔽了来自于微信的访问,开启了阿里和腾讯互筑高墙历史。随后,腾讯在微信内屏蔽淘宝购物链接,不过用户仍可以在微信里分享淘口令购物。


市场监管总局对阿里的垄断行为作出处罚(图/网络)


后来,又有很多相互屏蔽的案例,比如百度和头条。如果互通,是所有平台都要通,还是只要求腾讯阿里?这可能是个问题。



02

开放,还是封闭?


如果说互联互通这个大原则没有问题的话,那么,落实到真实世界中,超级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争议究竟在何处?


在我看来,首先我们不要惧怕争议,互联网世界从鸿蒙初开以来就没有停止过争议,在讨论这个问题时,可以参照腾讯和阿里在此次论争中的体面表现:陈述各自立场,却不刻意放大争议。


相比互联互通,“开放”是一个争议性更小的概念,对此,阿里和腾讯应该都没有异议。


特别是腾讯,自从3Q大战的惨胜之后,痛定思痛的腾讯在2011年之后将开放与合作视作“立厂之基”,在建立起庞大的生态体系的同时,也间接成就了包括京东、拼多多和美团在内的诸多新生代公司。


但是,即使是开放,也不是一个绝对概念,原教旨主义式的开放在人类文明史上从来没有发生过。在互联网世界里,最坚定的封闭主义者可能就是乔布斯和苹果了。


艾萨克森在《史蒂夫·乔布斯传》中写道:“数字世界最根本的分歧是开放和封闭,而对一体化系统的本能热爱让乔布斯坚定地站在了封闭一边。”


史蒂夫·乔布斯(图/视觉中国


如果说连无限接近真理的开放都有探讨空间的话,那更何况作为开放次一级价值观的互联互通呢?


没错,即使我们最后还是决定更广泛地接受互联互通,那也不等于,互联互通是一个不可以讨论的政治正确。


我们要像拥抱蓝天一样拥抱争议。


03

商业事,商业了


如果互联互通是可以讨论的话,那么,我们如何讨论?


这里可能有两个不能缺位的讨论维度。


第一,阿里和腾讯这样的市场主体视角;


第二,普通用户和中小商户的视角。


先说市场主体。如果说8年前的屏蔽事件现在回看让人颇有遗憾,那么,相比所谓“拨乱反正”,更基于现实也更市场化的视角是,要尊重这8年市场的自然生长。


8年的屏蔽,形成了新的市场自发秩序,阿里系和腾讯系各自打造了一套基于市场逻辑的“内循环”。如果仓促推动互联互通,势必会对此种自发秩序造成极大损害,更可能将8年前的遗憾“升级”为难以挽回的错误。


站在阿里的角度,此次站出来推动与腾讯的互联互通,自然也有其企业逻辑。


屏蔽腾讯这8年来,阿里面对的电商竞争市场愈加风急雨骤,从压倒性的一家独大变成了“一超多强”,由于封杀了微信,阿里间接错过了社交电商的风口,坐视拼多多和京东借助微信流量坐大。


京东快递(图/图虫创意


在获客成本逐年高企的背景下,阿里希望通过互联互通重新得到微信便宜流量的加持,这可以说是一个很符合自身利益的诉求。


但是,阿里固然可以本着“此一时,彼一时”的商业逻辑改弦易张,果断推翻8年前的决定,那么,腾讯为什么就不可以站在自身商业利益的角度,以符合商业理性的态度,更稳妥更实际的看待阿里的诉求呢?


商业事,商业了。


正如上海财经大学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钟鸿钧在最近的采访中指出的:“健康的竞争环境是指各种不同的商业组织能够有机会参与市场的竞争,巨头之间相互隔离,本身就是一种竞争策略”,“选择互联互通还是选择不互联互通,这应该是企业在评估权衡打通或者是隔离的利弊之后做的一个决策”。


阿里可以基于自身利益提出互联互通的诉求,腾讯也同样有权利决定以何种方式对待阿里的提议,或考虑,或搁置,或拒绝,都是腾讯的权利。


当然,我个人更愿意看到的是谈判,基于商业规则本着商业文明的耐心谈判,从而找到双方的最大公约数。


但是,这一切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就是“互联不通”不应成为谁的道德高地,然后粗暴地给对方戴上一个大帽子,这丝毫无助于问题的解决,甚至有公器私用的嫌疑。


说到底,“互联不通”是一个商业决定,而不是一种道德绑架。


我相信,无论是阿里还是腾讯,作为中国最卓越的两家互联网企业,都不会犯这样的不体面错误,谁都没有资格从道德和政治正确的角度,同对方说话。



04

对普通人影响几何


在企业之外,还有普通人。


我们不妨跳出阿里和腾讯的企业之争,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互联互通对普通网民、中小商家的影响之上。


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而同样,互联互通也不能仅仅成为平台企业的竞争手段,从而与方便用户、对用户开放的初衷相违背。


本文一开始的说法自然有危言耸听之嫌,但我的初衷是提醒一下,讨论互联互通时,普通人的感受和利益消长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考量。


如果要给互联互通一个优先级的话,鼓励巨头对小平台、小商户进行开放才是优先级,而不是沉溺于讨论阿里腾讯之争;如果要给互联互通敲一声警钟的话,警惕更多的中小企业和个人在这其中失去选择的权利,失去博弈能力,才是切实可见的风险。


毕竟,当一个规模庞大的电商平台,能够随意进驻其他的平台,其市场支配地位无疑会进一步加大,其他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必定会受到挤压。


图/图虫创意


回到本文一开始的“狂想”,如果未经深思熟虑的互联互通导致的是普通用户的不知所措,以及潜在的用户隐私被滥用,互联互通甚至有沦为“开放社会敌人”的风险。


毕竟,平台嵌套平台、规则嵌套规则,其复杂性不言而喻,平台治理难度会几何级增长,平台责任如何划分更是新问题。


那样的话,互联互通的实践就会成为互联互通初心的敌人,变成互联互通“反对”互联互通。

 

乔布斯喜欢说,“我喜欢为整个用户体验负责”,这难道不也是中国互联网各大市场主体,应该负责的事情么?


毕竟,互联互通不是目的,开放才是目的,人才是最终的目的。


不管已经出现了多少大公司,人类依然处在互联网时代的黎明时分,微微的晨光还照不亮太远的路。


面对互联网这个伟大实验室,我们应该更加心存敬畏,审慎、中立、耐心、不预设立场、以人为本地推进诸多议程的讨论,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互联互通。


在接受争议和拷问、尊重商业规则、以及将人作为目的的以上前提下,互联互通才有可能在未来成为一个造福这个时代的潜在美好。


*投稿邮箱:bcsxk2016@163.com*商务微信:weiyingjie1974



冰川精华


南山必胜客?大厂阴谋论,可以休矣!


小学生养活腾讯这样的鬼话,以后不要再传了


抹黑短视频,并不会让这个世界变得更高尚


全网爆锤霍尊,让我感到不安……





汇聚思想,分享锐见

公号ID:icereview


长按二维码关注


中国传媒榜·十大新媒体

微博·最佳深度报道媒体

今日头条·财经头条号百强

凤凰网评论·年度致敬媒体

网易号·年度最佳签约作者

凤凰一点号·年度深度报道榜

新浪财经·深度思想财经新媒体

虎嗅2020年十大年度作者·实力榜

百家号·最受欢迎图文创作原创作者

传递2017自媒体盛典·年度新锐评论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