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挣脱高温缺电,真的只能靠它了
作为一个平民百姓,如果我仍居住在四川乡下,我现在的第一选择,就是在屋顶和庭院空地上插上光伏板,自建供电设施和储能设备,防备来年高温时节缺电,以免坐以待毙。
冰川思想库研究员丨任大刚
今年夏天的四川盆地,包括长江流域在内的大片国土,遭遇着有气象记录以来最酷热的煎熬。我人生第一次,如此密集地关注着老家每天的气象信息。
01
我老家在成都平原靠西,是离山区只有两三公里的乡下,往年光景,盛夏时节,这里算是避暑胜地,总要比成都城里低三五度,成都又要比上海的气温低三五度。因此,早年间上学时候,上海最热的季节,我总是要躲回老家避暑,过一段时间再回学校。
这段时间,我除了在河北石家庄凉爽地呆了两周,其余时候都在上海及周边活动,算是共渡酷暑劫难了。
老家的人是不耐热的。暑期如果有老家人来上海,他们多半无法承受上海七八月份的酷热。
然而,这样的酷热,还是无可避免地降临到了我的故乡。看一些社交媒体的留言说,乡下有些老人被热死,言之凿凿。我不清楚这是不是真的,但经此一难,以前不怎么安装和使用空调的地方,以后恐怕会成为标配。
夏季纳凉方式因此发生巨变。
图/图虫创意
小时候,家乡的小河是一众大小人物消夏纳凉的宝地。白天,感觉天气热了,扑通一声跳下河,一下子就凉快了。再热,再跳,直至太阳落山,黄昏来临。
晚上,暑气渐消,人们吃好晚饭,坐在村旁的小桥上纳凉,摆龙门阵,直到月上中天,凉快了,才纷纷散去。
后来,河水受到污染,来水减少,夏天泡在水里的人越来越少。等到家家有了电视,出来纳凉的人也少了,小桥作为一个社交场合,就此荒废,再也听不到窃窃私语和高谈阔论。
时光穿越个二三十年,山火蔓延加之疫情,山河还在,物是人非。
02
上海及江南地区,夏季高温的同时,往往有台风来临(当然今年是个例外)。台风带来降温,降雨,带来短暂的凉爽。
四川盆地不同,它的高温,只是因为干旱少雨,烈日当空所致。而正因为干旱少雨,导致江河湖泊和水库水量大幅减少,这对水电大省真是个沉重打击。不仅四川省内城乡频频爆出限电消息,甚至也影响到远至上海的工厂用电。
资料显示,四川是我国第一水电大省,水电占全国水电21.2%,水电装机总容量8887万千瓦。世界第二大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世界第七大水电站乌东德水电站就坐落在四川省。
除此之外,四川省还有溪洛渡水电站、锦屏二级水电站、二滩水电站、锦屏一级水电站、瀑布沟水电站以及观音岩水电站等12座大型水电站。
▲白鹤滩水电站(图/图虫创意)
其中白鹤滩水电站多年平均发电量602.4亿千瓦时,能够满足约7500万人一年的生活用电需求。2021年数据显示,四川省常住人口才只有8372万。白鹤滩水电站一年的发电量,就能满足大概90%的四川人生活用电。
但所有这些美好的数据,最终还是要靠“水”。没有水,这一切都是纸上富贵。
所以,如果全球变暖,带来的不仅是体感不适,而且包括能源布局,产业布局,交通规划,等等,可能都需要重新安排,所以影响绝不止于你的皮肤。而是整个国民经济的不适,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03
我的朋友张明扬先生沉痛宣布,“以后不嘲笑民主党和白左的气候议题了。”
我的朋友陈季冰先生则指出,气候变化问题应当分为三个不同层面的问题:第一,地球气温是不是确实在暖化?第二,如果气候确实在变暖,是地球自身的变化还是人类活动造成的?第三,如果气候确实在变暖,人类应不应该采取应对措施?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
我深以为然。
但是,要对前两个问题给出明确,且无可辩驳的“是”或者“否”的答案,恐怕是50年100年后甚至更远的未来的事情。而前两个问题没有相对明确的答案,政治议题很可能是虚妄的,若产生决策性失误,损失无法挽回。
但形势发展不会等到出现明确答案。现在就要有所准备。
气候人为变暖的罪魁祸首,目前普遍的看法是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和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成为全球共识。这也是美国民主党和欧洲“白左”的议程设置,它一直受到包括美国前总统、共和党人特朗普在内的右翼人士的嘲讽,并因此退出巴黎气候协定。
但今年夏天,不仅中国,北半球同纬度国家和地区的特高温,恐怕让更多的人意识到,地球气候的的确确在变暖。
04
长远看,用新能源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兴许可以让地球不再升温,甚至可以给地球降一降温,但那是五十年一百年之后的事情。现在要解决的是,我们自己,明年、三五年十年之后怎么办?
目前看,除了开空调降温,或者往北方季节性迁徙,没有什么可行的办法。但绝大多数人做不到季节性迁徙,只能依靠空调。
由此将出现了一对矛盾:一方面,酷热天气需要加大电力供应;另一方面,酷热之下,无水发电,只好加大化石能源发电力度,反过来又造成碳排放增加,持续给地球升温的困境。
▲太阳能发电厂和风电场(图/图虫创意)
缓解这一矛盾,看来只能求助于新能源——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尤其是光伏发电,可能是最值得推荐的方案。
第一,干旱少雨意味着光照强烈,这正是光伏发电之所需。
第二,经过10余年时间的技术积累和改进,光伏发电成本下降了85%,平均每度电的成本只有约0.24元,是所有可再生能源中成本下降最多的。现在的光伏发电,即便没有政府补贴,也已经具备市场化的生存能力。
与之相对比,2018年,火电的度电成本在0.2~0.3元,随着煤价上涨,度电成本也将上升;水电的建设费用很高,但建完就是一个下金蛋的母鸡,度电成本约0.25元以上,又便宜又好,但今年却遇上无水发电的窘境。
可以查到的资料显示,核电标杆上网电价为每千瓦时0.43元,但安全问题却又让人忧心忡忡。风电的度电成本将有望控制在0.15元左右,面临电量输出不稳,总量有限。
但考虑到晚上不能发电,白天也有阴天和多云雨雪天气,晚上断电的风险,光伏电量供应与风电一样并不稳定,容易对电网造成较大冲击。
因此,需要配套相应的储能设施、设备,调节光伏风电电站的电力输出。同时,在各种能源发电之间,智能化地协调供电,保持电网的平稳。这已经超出本文的讨论范围。
作为一个平民百姓,如果我仍居住在四川乡下,我现在的第一选择,就是在屋顶和庭院空地上插上光伏板,自建供电设施和储能设备,防备来年高温时节缺电,以免坐以待毙。
▲四川理塘海子山自然保护区(图/图虫创意)
我们不妨把未来每一年的某一段时间,想象成在沙漠里生活。
以前生活在沙漠里的阿拉伯人靠柴油发电度过酷热,不仅噪音很大,而且总是有一股柴油的臭味。后来,包括中国商人们向他们推出光伏发电,想装多少就装多少,他们从此过上了安静而凉爽的夏日。
基础设施落后的非洲,没有电力设施的地方,照样是无孔不入的中国商人给他们带去光伏板,茅草屋旁摆上几个,昏暗的屋子里就亮堂起来了。
不要以为我只是在说外国乡下的事情。
1986年发生的切尔诺贝利事件是震惊世界的核泄漏事故,成为意义复杂的全球性文化符号。
然而无数虚构、非虚构作品对这一灾难的哀悼和演绎,都未能还原这一事件的复杂真相。
哈佛大学乌克兰史讲席教授沙希利·浦洛基在《切尔诺贝利:一部悲剧史》一书中,利用新近公开的政府档案结合大量目击者的访谈素材,详尽而富有条理地叙述了切尔诺贝利事件的背景、起因、过程、后续,及其对人类与自然、对国际社会所造成的深远影响。
切尔诺贝利悲剧背后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冰川书友会收录了这本书
通过对《切尔诺贝利》的解读
我们能够了解到事件发生的全过程,
探讨这场事故对人类与自然,
对国际社会所造成的深远影响。
用一年的时间
解读100本精挑细选的经典好书
不知道每天有哪些社会热点新闻?
在网上找不到思想交流的对象?
想和冰川思想库的专业撰稿人讨论?
长按下面的二维码,
立即加入冰川读者交流群!
(以前加过冰川交流群的请勿重复添加)
*题图重庆山火扑救现场,来源于夏洪波*投稿邮箱:bcsxk2016@163.com*商务微信:bxlcn123
新版红绿灯辟谣了,公众苦“瞎折腾”久矣
汇聚思想,分享锐见
公号ID:icereview
长按二维码关注
中国传媒榜·十大新媒体
微博·最佳深度报道媒体
今日头条·财经头条号百强
凤凰网评论·年度致敬媒体
网易号·年度最佳签约作者
凤凰一点号·年度深度报道榜
新浪财经·深度思想财经新媒体
虎嗅2020年十大年度作者·实力榜
百家号·最受欢迎图文创作原创作者
传递2017自媒体盛典·年度新锐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