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的县长父亲》如果是南昌周公子写的

青柳 冰川思享号 2022-11-14

现在的互联网空间,几乎无法说理也不敢说理,没有明确的讨论规则,所以当舆情汹涌而来,人们只能抱头四窜,“遇事先删”成为很多单位的首选。



冰川思想库特约撰稿丨青柳


这两天有一篇《我的县长父亲》一文在网上火了又被删了。
这是山东省德州市作家协会举办“廉洁文化主题文学作品征文”活动的一等奖,这是个主题很明确的活动。但这件事之所以能出圈,还是因为“《我的县长父亲》获一等奖”和《夏洛特烦恼》里的桥段太像了。
在那部电影里,袁华饰演的干部子弟获得了征文一等奖,题目是《我的区长父亲》。这本是个讽刺官员荫庇子女的段子,没想到这篇征文从题目到事迹几乎严丝合缝地对应上了。

这是很有意思的现象,总说艺术来源于生活,没想到生活来源于艺术。因为和影视桥段撞车,只能委屈了现实中的作品。
无论如何,删除文章终究是一种退让,那么当事单位到底在怕什么?



01

这篇文章写了什么


虽然文章被删除,但雁过留痕的互联网已经把这篇文章记录下来了。


文章中,作者描述了父亲几十年来的人生经历和对整个家庭的影响:早年是一名党政机关的干部,一生起起伏伏,从描写中,能够浮现出一位为人民办实事,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老干部”形象。


文中作者的父亲被贴上了3个标签:“无情”“抠门”和“一根筋”,但是从作者对父亲日记本的阅读来看,在当地百姓们心中,县长父亲却是一个“清官”和“好官”。


比如,作者在文中说,战争爆发后,参军的新兵很可能会被派上战场,但即便如此,作者父亲依然把年仅16岁的大哥送入军营,过了几年又将作者二哥送去入伍,从抗日战争时期到和平年代,作者的家族中义工参军入伍多达27人。


▲右一为作者父亲(图/禹城文学公众号)


作者还记录了一些细节:作者的堂哥从山东水利厅回到禹城发展时,刚开始是一名临时工,水利局党组多次向时任县长的作者父亲打报告,希望能让作者堂哥转正,但是作者的父亲硬是没批,理由就是上级没有相关政策。


可见,这是一篇情真意切、当然也是典型人物的模式化作品,得承认文章一些细节描述很到位的,以至于有网友说自己被感动了。


这样一篇作品,获得一等奖似乎也实至名归。



02

和影视桥段哪里不一样?


有人说,这篇文章和《我的区长父亲》那样的文章不同,情感真挚、事迹感人,是一篇难得的好文。


我倒觉得这篇文章和《我的区长父亲》从内容上说也未必多大不同。如果真有这么一篇讲自己区长父亲的文章,只要写作者不是坑爹的“周公子”这种,大概率写的也是一篇情真意切的文章。讲自己父亲兢兢业业、忘我工作、舍小家为大家,有权力但不用、有人脉而不使,想必也是一副高大的形象。


所以,内容未必是影视作品和真实作品最大的区别。最大的区别是,“区长父亲”是现任领导干部,他的权力显然是能辐射到一次征文的;“县长父亲”则是早已离世的老干部,不可能干预征文活动,作者本人也是退休干部,获奖与否对她也不会带来多大益处。
▲获奖名单(图/网络)


也就是说,从程序来讲,《我的县长父亲》获奖大概率是没有瑕疵的(当事部门在采访中也已确认)。而且《我的县长父亲》从真实性来说也有一定保证,毕竟是真实中的人物,那些事迹不难得到验证。


这也是为什么有相当多的网友鸣不平的原因。明明是篇上佳的文章,明明刻画了一个动人的老干部形象,有什么不可以?


影视是影视、现实是现实,有什么心虚?难道仅仅因为一些人的调侃,就得把整篇文章删除?


最后一句话大概说对了,就是因为网上有波澜,所以怕了。



03

对舆情的“恐惧”


相信即便不在体制内工作,人们大概也能体会到基层单位对舆情的“恐惧”。那是人心叵测的江湖,那是深不见底的泥潭,只要卷进去,后果很难设想。
在网上引发相当争议,热搜都上去了,举办这个活动的当地作协会不怕吗?


别忘了前不久的贾浅浅事件,一个文学圈内部本该用文学标准评判的事,最后也是鸡飞狗跳,把多少人带进了难以言说、无法自证的窘境。这些先例,当事单位会看不见?


其实关于面向各个单位关于舆情素养的培训,每年不知道有多少,围绕舆情监测、回应早已是一个产业链。但好像这么多年过去,“遇事先删”仍是很多单位的首选。


删文不是最聪明的办法,一般会制造次生灾害。也有很多高屋建瓴的“公关老师”说,“你不能回避和网民沟通呀,你可以这么这么说……”但是他们把机构想得太简单了,那一套套话术,谁去说,谁拍板,万一说漏了谁圆场,圆不回来了谁担责,这些问题仔细想想,就知道没那么简单。


删文是最粗糙的办法,却也是最省事的办法,它回避了交流,避免出更多的错。哪怕是这篇很多网友认为理直气壮、当之无愧的作品,相关单位依然有所顾忌,不敢直面争议,只能一删了事。


▲微博网友评论(图/截图)


有很多网友觉得可惜,也觉得不应该。但这些网友其实也是隔岸观火,随便在网上摘两条评论,不妨想想如果是自己碰上了,该怎么回答。


“假如一开始是《我的父亲》,一样可以获得一等奖吗?”


“问题是你这评奖标准到底是什么?是认可作者文笔好,还是认可县长干得好?县长干得好,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推广,放在征文比赛里显然是瓜田李下,自找话题。”


“按这个标准,凡是官员的孩子都可以来投稿我的X长父亲/爷爷,只要父亲爷爷有事迹,写得情真意切就都能得奖,网友还不能质疑,但是,这样真的好吗?”


“事迹好不一定作文好,文学变成先进事迹报告会了。”


这些问题好回答吗?反正我倒觉得挺尖锐也挺诡谲的,不是那么容易反驳。如果再发酵,眼尖杠精网友再从中找出点什么,那就更不堪设想了。


在当下的互联网空间里,只能委屈了这篇文章。从采访中可以看到,这位作者的写作是有诚意的,她在相当体量的一手材料和他人讲述中,把父亲的事迹爬梳了出来。


可惜,现在的互联网空间,几乎无法说理也不敢说理,没有明确的讨论规则,所以当舆情汹涌而来,人们只能抱头四窜,都不敢直面一眼了。


这样的空间,只怕可惜的不只是这篇文章,还会有更多、更宝贵的东西。



不知道每天有哪些社会热点新闻?

在网上找不到思想交流的对象?

想和冰川思想库的专业撰稿人讨论?

长按下面的二维码,

立即加入冰川读者交流群!

(以前加过冰川交流群的请勿重复添加)


*题图来源于“”禹城文学"公众号*投稿邮箱:bcsxk2016@163.com*商务微信:guyun2009


冰川精华


网课亏欠了这一代大学生


预防自杀,互联网技术是“解药”


复星起诉彭博:别总想着搞大新闻


龙妈、美人鱼、白雪公主都魔改成黑人





汇聚思想,分享锐见

公号ID:icereview


长按二维码关注


中国传媒榜·十大新媒体

微博·最佳深度报道媒体

今日头条·财经头条号百强

凤凰网评论·年度致敬媒体

网易号·年度最佳签约作者

凤凰一点号·年度深度报道榜

新浪财经·深度思想财经新媒体

虎嗅2020年十大年度作者·实力榜

百家号·最受欢迎图文创作原创作者

传递2017自媒体盛典·年度新锐评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