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面对经济不确定性,该怎么“苟”

关不羽 冰川思享号 2022-11-14
当前的环境下,最危险的是投资行为和投资预期背离。想好了要避险的,走着走着就成了主动踩坑,这是韭菜的标准姿势。


冰川思想库研究员丨关不羽


天凉好个秋,每个人多少都能感受到几分凉意,心态也有些微妙。


前段时间,重启供销社、试点社区食堂,引发一时热议。有评论说是过度紧张,倒也不错。


微妙也好,紧张也罢,该来的总是要来的,该面对的还得面对。普通人生计多艰,总还得面对。


面对经济不确定性的阴影,一个字——“苟”。



01


社会大众的经济评价是有规律的。叫好总是迟到,忧虑总是提前。


正所谓“年年难过年年过”,好日子永远是“想当年”。


改开四十年,经历了经济高速增长期,很多人从一穷二白到有房有车,收获颇丰,却也是骂骂咧咧走过来的。


如今高增长已成往事,996之类的烦恼也就成了“此情可待成追忆”。当待业真的成了现实威胁时,才显出了“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奢侈。


已然如此,只能如此,那也只有在追忆中“苟”下去。收起奋斗模式,开启“苟住”的生存模式。


“苟”的群体无意识已经很清晰。重启供销社、试点社区食堂、“公私合营”的“三件套”,则是提前的忧虑。说得文绉绉一点,这是结构性的忧虑压倒了技术性的忧虑。


忧虑是人类出厂原装的风险警报器,不过目前不必过度恐慌。


目前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体系中还有一席之地,应该不至于出现极端的结构性变化。


图/图虫创意


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34.62万亿元,同比增长9.5%,外贸继续保持平稳运行。


外贸是非常值得关注的经济指标,可以持续观察。三年多的疫情经济,所谓“中国经济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外贸出口中,外贸出口重回C位。如今,消费大幅回升、投资大规模增长都不好指望,所以宏观经济还得看外贸出口。


随着海外产能的恢复,叠加国内生产、物流成本增加,外贸增速回落难以避免。官方也是这么研判的。好在前两年外贸高增长的底子还比较厚——今年前10月的外贸总额已经超过了2019年全年。即便回落,还有一定的缓冲空间。


外贸出口还为市场经济体制,尤其是民营经济,提供了一定程度的缓冲。这一点可能比外贸的直接经济贡献作用更大。也就是说,只要外贸出口继续保持相对“平稳运行”,最令人担心的结构性问题还不至于爆发。


不过,宏观面的预期应该适度调低,免得到时候一惊一乍。做好“苟”的准备,也包括相应的心理建设。



02


外贸对中国宏观经济表现、经济结构有着双重的重要意义。但在个体的微观经济活动中,对消费和投资的影响更为直接。这是“苟”的重点。


先说消费。这个比较简单,因为宏观和微观是一致的。各种限制之下,被动减少消费没什么可说的,省着点花钱是应有之义。


炫耀性、奢侈性消费不必多说了,应省尽省。不要迷信奢侈品消费可以“保值”,炒家都是第一批跳船的老鼠。


享受型消费,能省则省,最多留点最低程度的“小确幸”。不要动不动就“报复性消费”,那只会“报复”自己的钱包。钱到用时方恨少,所谓“苟”就是高度自律。主动“苟”,适应起来,到了被动开启存量消耗阶段时少些痛苦。


图/图虫创意


再说投资,这个相对复杂。激进的投资者从来都是乐观的,他们信奉无论宏观如何,微观的经济机遇都不会彻底消失。道理的确是这个道理,但是幸运从来只属于极少数人,大部分人都是始于侥幸、终于不幸。


脑子里响起“万一如……”的句式时,必须警惕,时刻牢记墨菲定律的原始版本,“如果一件事会被做坏,让他去做就一定会更坏”。无论高低贵贱,“墨菲”都是平等的。


当前的环境下,最危险的是投资行为和投资预期背离。想好了要避险的,走着走着就成了主动踩坑,这是韭菜的标准姿势。如果自己的“避险历史纪录”不良,那么唯一的有效避险就是果断离场。


结构性冲击本质上就是资产价值的重估,这一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资产价值链的环节越多,不确定性就越大。


最典型的莫过于政策引导型产业,中国经济是政府强势主导的,而政策引导是以大量财政补贴为前提的。高增长时期的“政策信仰”,未必适用于当下。


财政吃紧,“好钢用在刀刃上”的要求就越高,但是“刀刃”多、好钢少,“热点”快速切换,信息不对称加剧,激增的试错成本不是普通人能承受的。

避险投资未必能避险,唯有彻底“苟住”才是硬道理。


03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那些被误认为是消费的投资。主要指家庭教育和住房。


中国家庭教育支出习惯上被视为消费,而且还是“刚需”,却忽视了人力投资的基本属性,所以一直是非理性的重灾区。“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殊不知经济大环境才是真正的起跑线。


所以,请放下满腔情怀的自我赋义,清醒地面对自己的功利算计:追逐优质教育资是为了更好的职业回报,而不是为国为民、成名成家。


唯有正视自己的真实需求,才能理性面对现实。


劳动力市场也同样面临“价值重估”的冲击。经济下行压力之下,高薪岗位率先消失,拼老命烧钱“鸡娃”还能不能有充分的回报,这是个家庭经济账。


985、211的文凭,也领不到更高的失业补贴。缺少经济机遇的时代,身心健康会比学历的含金量更高。省点补课费,攒点买菜钱,或许能让啃老的和被啃老的都过得舒服一点。


比起教育,买房的“刚需消费”显然理性不少。多地救市政策出台,全方位照顾,“刚需”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刚”。


买房的都是买涨不买跌,本没有大灰狼和小白兔之分。把自己想象成祥林嫂,也不会有白马王子从天而降,不要浪费感情,还是要面对现实。



图/图虫创意


据说很多人还在观望,但是观景台上不复人头攒动的盛况。还有人笃信货币放水的通胀会是房市救星,可是“胀”不等于“涨”——通胀和滞胀中的房市表现并不相同。


经济高增长伴随高通胀,房价普涨,中美都有过这样热闹的场景。滞胀时,房价稳中有跌,但交易量大幅萎缩,即所谓的“有价无市”,对岸的日本二十年来就是那样。到底是何种“胀”,要分辨清楚。


当下买房无所谓刚需不刚需,只需想清楚买房的意义何在。在房市红火时,房地产投资是为了分享地域经济的发展红利。如今要换一个价值维度,房产的价值取决于所在地域公共服务的质量。


说到底,安家不过是图个安心,所以不要太过勉强自己和自己的家人。不管自己定位是刚需还是软需,无非是衡量性价比后的量力而行。


以上谈到的都是“苟”的经济准备,比经济准备更重要的是心态调整。人可以因拮据而苟活,却不能因贫困而苟且,越是日子不好过,越是要坚持善良的底线。坚持活下去,就要有活下去的价值。


总之,经济不是高来高去的玄学,而是一餐一饮的日常。如果宏观和微观背离,那么请相信微观的体感。经历了十几年的高速增长,很多人都患上了“经济牛逼症”。当你觉得自己无所不能,结果一定是彻底无能。


想要的什么是一回事,能实现什么则是另一回事,这就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



冰川思想库招人啦!



‍不知道每天有哪些社会热点新闻?

在网上找不到思想交流的对象?

想和冰川思想库的专业撰稿人讨论?

长按下面的二维码,

立即加入冰川读者交流群!

(以前加过冰川交流群的请勿重复添加)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投稿邮箱:bcsxk2016@163.com

*商务微信:guyun2009


冰川精华


阿里云能为制造业做些什么


当马斯克统治推特:科技狂人的乌托邦实验


“茅系溃败”,关茅台什么事?


这场颁奖礼驱散“基础科学无用论”





汇聚思想,分享锐见

公号ID:icereview


长按二维码关注


中国传媒榜·十大新媒体

微博·最佳深度报道媒体

今日头条·财经头条号百强

凤凰网评论·年度致敬媒体

网易号·年度最佳签约作者

凤凰一点号·年度深度报道榜

新浪财经·深度思想财经新媒体

虎嗅2020年十大年度作者·实力榜

百家号·最受欢迎图文创作原创作者

传递2017自媒体盛典·年度新锐评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