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每个人都可以是图书馆馆长,在阅读中抵挡时代的风尘

连清川 冰川思享号 2023-10-10
以小说出发,终于成为一个综合性的阅读平台,这大约就是网络阅读平台的进化之路:因为对于用户而言,阅读的多元化就是读者进化的道路。

特约撰稿丨连清川
我有一个朋友最近非常忙,朋友圈里的帖子空前频密。因为他在成都参与的一家书店开张了。既当老板又当店员,既要写字宣传,还要拍摄视频,组织讲座,非常充实。


我们几个促狭的人私底下议论,说当下开书店或者咖啡店,那简直就是“消费型投资”。开书店想要赚钱,实在是太难了。


图/图虫创意

其实我们内心里非常钦佩他的勇气,祝福他的前程。一个读书人,开书店难道不是最好的精神归宿?而在当下的时世之中,若能以此成为一个生计,岂非最好的安排?


只是实体书,的确现在已经似乎越来越成为“稀缺品”了。


01

对于人们不再阅读电子书,从互联网出现开始,写的论文、评论、商业分析、冷嘲热讽,大概用汗牛充栋早就不足以形容了。

书业中人,也包括那些不再阅读的普通公众,当痛心疾首地说起人们不再阅读实体书的时候,便会把其中的一项指责归咎于电子书,尤其是网络阅读平台的兴起。

实体书,包括实体书店,真的在被网络阅读杀死了吗?
假设这些网络阅读平台一夜之间消失的话,那么实体书或者实体书店就能够咸鱼翻生,重新演变成为人们的主流阅读吗?


有没有想过,我们的种种错觉不过是因为时代变化了,阅读变化了,而不是实体书本身的衰弱。

事实上如果我们去查阅出版数据的话,会发现实体书的出版速度与数量远比网络阅读出现之前的出版数量来得巨大而频繁。毫不夸张地说,是网络阅读让实体书出版更加繁荣了:道理非常简单,网络阅读极大地扩展了阅读的人群基数。

时代的变化是什么?是互联网。用一句已然流俗的《三体》中的台词:我杀死你,与你无关。互联网改变了整个阅读的生态环境。


图/网络

事情的变化是从电子购物开始的。电子购物极大地降低了购物的成本,从而消灭了实体购物的大部分存在,其中包括书籍购买。而互联网的进一步推进,使电子阅读进入人们的碎片时间,从而构建出新的阅读形态。成为一种必然,又推向了电子阅读取代实体书的进程。


实体书出版的繁荣像是一种回光返照:电子阅读使阅读能够如同水银泻地一般,普及到实体书无法阳光普照的地方:偏远地区、农村地区、贫困地区,由于交通与知识的匮乏所造成的阅读材料的欠缺。这些庞大人群的加入,使阅读的基数得到了极大的扩展,于是对出版的需求普遍提高了。

事实上,网络阅读平台的兴起,到目前,甚至尚且不构成对实体图书的生存冲击,甚至扩大了实体图书的覆盖率。网络阅读和实体阅读,人群尚且不太一样。

因为实体阅读的人群多数还是网络移民,而网络阅读多数还是网络原住民:他们进入互联网的时间不同,因此阅读的习惯差异仍然大规模存在。

02
但是请注意,我只是说目前而已。电子阅读和线下阅读的人群是必然要合并的。


你当然可以想象,我是实体阅读的死忠粉。因为我符合所有实体阅读者的顽固特征:我是网络移民,我对于阅读的环境条件要求很高,我厌恶碎片化阅读,我对于实体书所散发出来的墨香迷恋,我喜欢在实体书上进行批注和贴上标签。


但是,我现在已经也成为电子书的重度用户了,我已经有了一个几千本图书的私人电子图书馆。


图/图虫创意

这个电子图书馆对我而言已经越来越不可或缺,它承担了几个重要的功能:


1.参考书。大量的套书,例如商务版的经典译丛,比如中华书局的“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我根本不可能看完,但是我必须随时能够查阅;


2.收藏。钱穆等人的作品全集,我费尽心机也要收集齐全;


3.罕见书或已经不再出版的书籍。


4.必须重复阅读的书籍。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和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我几乎每年都要重新看一遍,书的角角落落都已经画满了线条,写满了批注,已经无从下笔了。


你只要估算一下上面这几条,就知道我的藏书数量已经十分惊人了。


再说一个例子,基本上市面上出现新出版的与梁启超、胡适相关题材的书,我都会第一时间收集。就这两个人的书,在我的书架上已经有上百本了。当然,让我手痒的不仅仅是他们俩而已,苏东坡、李商隐、施特劳斯、宇文所安……


我不是买不起书,我买不起房子:装书的房子。当年我有幸造访秦晖和金雁老师在北京的房子,他们家里,除了维持一个最低的生活空间,已经全部被书所占满。虽然他们甘之如饴,但是我们触目惊心。


我的电子图书馆主要在我的iPad上。我扩充了两次iCloud,目前我所有的藏书所占的空间,还不到30%。

我说的意思是:无论多么热爱实体书,网络阅读已经无从抗拒。这就是时代。


03

我曾经对于网络小说怀有巨大的敌意。因为我认为,是网络小说破坏了文学的严肃性,甚至破坏了阅读本身。阅读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它需要几乎完美主义的元素:从外表的装帧和设计,到内里的文字和思考。


但是现在我变了,我产生了两个观点:


其一,网络阅读提供了公众阅读的入门,降低了阅读的门槛。我们这些因为时代和运气使然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可以高傲地宣称自己热爱的是文史哲,但是那些受困于地理和经济条件的人们,需要一个起点:而小说,或者更加准确地说,网络小说,是一个合理的、最佳的起点。


其二,阅读本身会进化。从简单,甚或粗糙的网络小说起步,人们在阅读上会进阶,会探索,会提问。慢慢地,小说就不再能够满足阅读的需求,而文学、历史、诗、哲学,甚至音乐,会进入他们的世界。

哪怕最终只有十分之一的人,从网络小说进阶成为了复杂的阅读者,就是电子阅读的巨大胜利。

比如,番茄小说作为一个新崛起的电子阅读平台,在2019年诞生,不过才短短的3年多时间里,它已经拥有了13万册出版物和为数众多的网络文学。

这种综合性的电子阅读平台就会成为人们阅读的台阶,从最能激发阅读兴趣的故事,一步一步,让多元化渗透进他们的阅读中,提升人们的诉求。

但是番茄小说所拥有的不仅仅是小说。按照番茄小说官方所披露的资料,它与300家出版机构,包括主流的人民文学、中信、人民大学、上海译文等出版社,果麦、新经典等出版公司拥有合作。除了《白鹿原》、《三体》、《山海情》、《追风筝的人》、《大秦帝国》、莫言系列等这些文学大IP之外,还包括《人类简史》、《法制的细节》、《乡土中国》等等这些经典社科著作。

以小说出发,终于成为一个综合性的阅读平台,这大约就是网络阅读平台的进化之路:因为对于用户而言,阅读的多元化就是读者进化的道路。


当然,你可以想象,番茄小说当下自然在小说方面拥有更加强大的力量。按照官方的数据,番茄小说拥有签约作家近20万人,签约作品35万部。


图/网络

别误会,我并不是反对实体阅读,我相信自己仍然将会是长期的实体阅读死忠粉,因为我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环境的要求。

电子阅读与实体阅读,就犹如网购与逛街。网购是日常消费,多快好省解决问题;而逛街是体验,身色鼻触的全方位体验。它们不必是敌对的双方,而毋宁是生活的两个面相。


04

免费阅读,尤其是网络小说,对于阅读者和创作者而言,都是一种互联网时代的文化创造。犹如网络所制造的普遍的民主化,它提供了一种巨大的可能性。


互联网的简史,就是赋予无力者以力量的历史。


出版和阅读,曾经都被少数的知识精英所垄断。在仅仅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出版机构如何错失与轻蔑伟大作者的故事层出不穷。但是电子阅读与电子出版的历史彻底改写了这种霸权。任何一个微小的、卑微的写作者,都能够从网络写作和网络阅读中寻找到自己的出路,找到自己的光辉。


没有人的才华应当被埋没,这是电子出版和电子阅读给这个时代作出的伟大贡献。


作家马伯庸在番茄小说文化客厅中的一次对话中,描绘过自己与电子写作的机缘。有人问他,他是一个网络作家,还是一个传统作家?

他自承身份尴尬,因为他起家是网络写作,最初只敢在网络平台上写作一些短小的东西,后来越写越长。然而在电子出版大规模出现之后,他反而更加倾向于传统出版。


他感慨地说:我很幸运赶上了互联网时代,作为普通的孩子也能够有机会去发表一些作品。


图/图虫创意

如果没有网络阅读,且不说马伯庸有没有机会成为而今这样的知名作家,即便有,其中所付出的代价和时间,恐怕要远远大过于现在。


如果从今天的角度上看,网络小说,或者广义的电子阅读,有很大程度的良莠不齐。从小说创作的角度上而言,糟粕的比例,并不小于精华的比例。这是一个痛点,也是网络阅读平台常常不免于诟病的原因。


如同互联网如今也被质疑是否是人类历史所走的一段弯路一样,所有的一切,都需要进化的过程。网络出版与网络阅读需要进化,而进化需要的是学习和时间。出版物的质量,并不是平台所造就的,而是当下社会的现实,与普遍的社会文化能力所决定的。


或者更加简洁地说,网络阅读平台的质量,取决于网络阅读人群的阅读质量。因为大规模的网民的文化能力,还没有进化到能够进行普遍的复杂、高阶阅读的地步。这不是中国的特质,这是世界的、互联网的特质。


社会普遍文化能力的提升,其一在于教育,其二恰恰在于,需要像番茄小说一样的进化历程:从简单的、娱乐型的、单一的小说平台,进化成为复杂的、复合的、复性的阅读平台。它提供给了每一个普通人阅读进阶的机会:以低成本的方式。


马伯庸的新书,《太白金星有点烦》是《西游记》的一个脑洞型的再创作,最近在番茄小说上可以免费阅读。这就是一个进化的节点。一个知名作家的作品,可以让更多的人能够亲近。


作家本身的利益本来就应该被多元化了,从单一的图书销售,增加成为影视转化收入、会员收费收入、广告转化收入。这能够激励更多的创作者进入产业,也能够让更多元的创作者进入产业。


出版依旧是困难的一件事情,而电子出版与网络阅读,提供了更加普遍的可能性。



05


图书馆是人类社会文明进化的一个重要发明。


起初它是官方的一个图书储藏空间,保存文明的痕迹。后来,它向普通的公众开放,让更多的人能够接触知识,增进文明。


但是我确实一直深为遗憾,因为我们的图书馆仍然不够多,不够开放,不够友好。图书馆是一个公共空间,但它也是一个实体空间,为地理、距离、投资、管理,层层制约。就我们这样一个庞大、发展中的国度而言,图书馆还没能提上全体国民必需品的议事日程。


所以,我们恰恰所需要的就是番茄小说这样的公共阅读平台。它本身,就是一所公共图书馆:让更多、更广泛、更普遍的人群能够从容无障碍地进入阅读的世界。


我非常喜欢毛姆所说的一句话,也是一本书的名字: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避什么难?人生的不如意,生活的艰辛,现实的残忍,以及,时代的变迁。


图/网络

而对于当下而言,在我看来,阅读也更加成为了一种抵抗时代风尘的唯一武器。世事变化无常,世界流转迅速,在庞大的60亿人口的地球之中,我们的渺小存在与力量,根本无从抵御与消解。


而能够拔擢我们出离于现实的无力感,与抗击愈来愈强大的虚无感的,惟有阅读,它是比一切的现实都更加强大而恒久的力量,它能够帮助你建立起内心的坚强城堡,从而抵消这个世界对于微小个体的摧残与暴虐。


这是我之所以想要全心全意祝贺我那位开书店的朋友的原因,因为他不仅建筑了一个内心的城堡,而且建设了一个现实的城堡。

无论你是坐在书店里,还是打开番茄小说的页面,只要阅读,你便平静。

不多说了
最近更新“规则”变化想及时阅读冰川文章的朋友赶紧长按下面的二维码,
加入冰川读者交流群!
(以前加过冰川交流群的请勿重复添加)

*题图来源于网络
*本版编辑:冰小乐
*投稿邮箱:bcsxk2016@163.com
*商务微信:lhellohm

冰川精华


关停幼儿园,是谁想出来的主意


川菜,死于火锅


淄博鹤岗现在知道了,做网红拉动不了经济


苹果发新机,年轻人比柳下惠还冷淡



汇聚思想,分享锐见

公号ID:icereview


长按二维码关注


中国传媒榜·十大新媒体

微博·最佳深度报道媒体

今日头条·财经头条号百强

凤凰网评论·年度致敬媒体

网易号·年度最佳签约作者

凤凰一点号·年度深度报道榜

新浪财经·深度思想财经新媒体

虎嗅2020年十大年度作者·实力榜

百家号·最受欢迎图文创作原创作者

传递2017自媒体盛典·年度新锐评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