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楼诗话】李树喜:山海经(19)
诗林山海经(19)
想象之奇与形象之特
深秋走河西,重温相关历史与诗篇,感受到雄阔、苍茫与魅力。感受各民族文化的影响与融合。匈奴、鲜卑诸游牧民族的诗篇,似雄鹰骏马,鹰扬奇特,极具想像夸张的浪漫主义色彩。如: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寥寥二十余字,展现出北地草原的壮丽图景。诗将天比作穹庐,极其形象逼真。加之苍苍与茫茫,磅礴粗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
匈奴战败失去了水草丰美的焉支山,其哀其叹,亦悲凉杰特: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焉支山之草,可肥牛羊六畜。焉支山之花,可为妇女美容。失之不再。其悲其叹,不作概括,不发议论,而假以细节,只言对牲畜繁衍与妇女美颜的影响,即所谓“大题细作”。颇得诗之精要,故尔流传千载。
武威出土的马踏飞燕,是中国旅游的图标。马燕凌空齐飞,马蹄踏在矫燕之上,引起无边的想象。令人惊叹者久之 。吾深有所感,以诗记之:
焉支山上漫胭脂,飞燕凌云马踏奇。
天似穹庐笼四野,浪漫无边有好诗。
诗词,出现新潮了吗?
回顾百年诗史,中华诗词经过复苏走向复兴,已经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诗词出现了复兴与新潮,我们正处在新潮初起的历史阶段。
一,新的诗潮自毛泽东“沁园春•雪”始
1945年11月14日,即毛泽东与蒋介石重庆谈判之后,重庆报端发表了毛泽东“沁园春·雪”,引起重大反响。其震动文坛,引发论战,关乎国是,关乎两党,关系中国的前途与命运。一篇文章有如此效应,在中国诗词史上罕有其匹。
毛诗中包含有十分重大的题材。“沁园春·雪”之外,“忆秦娥·娄山关”,“七律·长征”等,反映了社会和时代变迁。而"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更是改朝换代的直接纪录。这是诗词史上所仅见的。
从那以来诗词,七十年间复苏和复兴,出现了全新的局面,诗词队伍的壮大,诗词活动的繁盛,诗词的数量与质量,都有新的开拓,比以往多有过之。
二,诗词获得了空前的社会支撑
新中国建立前后,毛泽东几次表达了“诗词不易学”和“不宜在青年中提倡”的意见,那是基于诗词小众、多数社会成员文化水准低下的社会环境。而今天,广大社会成员的文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大学毕业者已大量增多。人们更多地了解、喜欢、和认可诗词并动手写作。诗词的受众与影响明显扩大。古诗“鹅鹅鹅”和“锄禾日当午”逐渐在广大儿童中普及。中央电视台的诗词大会获得众人称赞也是证明。由此可见,诗词获得了以往任何历史时期所未有的广泛的社会支撑。
三,诗词能够反映社会生活
一种文学艺术样式有无生命力,在于能否反映时代和社会生活。当代诗词,对时代变迁、社会生活、爱情情感、山川吟咏、喻讽批判各个方面都有所表现,且都有佳作。这些,或以情胜,或以细微胜,俱超越以往,充满时代气息。
应该看到,当代已经出现了相当数量的代表人物、流派和代表作品,有些诗人和作品可以定评。
四,诗词的样式优势
中华诗词的属性特点是:简炼、概括,押韵。便于记诵,易于传播。人们沟通信息交流情感,可以便捷地利用诗词形式。这个特性,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非但不受排斥,反而受到欢迎。与新诗及其它样式对比则更见优势。
这些元素,构成了认定当代已经出现诗词新潮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