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奋楫启航|赣南师范大学举行2023级新生开学典礼暨军训成果汇报会

新媒体中心 赣南师范大学 2024-04-14




骄阳似火,青春燃烧

昂扬的斗志,响亮的口号

9月19日上午7:30

赣南师范大学2023级新生开学典礼

暨军训成果汇报会如约而至



大会在嘹亮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校党委书记朱小理宣布军训成果汇报会正式开始,党委副书记、校长陈义旺出席并讲话,校领导胡龙华、刘民、邱小云、吴磊、于保春、易龙、甘雅芬、肖笃森出席,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各教学学院负责同志,教师代表、家长代表、校友代表,全体2023级新生,共计6000余人参加。开学典礼由党委常委、副校长刘民主持。 



开场预热


·歌曲串烧·

《仰望星空》《逆光》《最美的太阳》




·奏唱国歌·

全场肃立,目视前方

全体师生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嘹亮的歌声环绕在蓝海

展现中华儿女对祖国的敬意与热爱



军训成果汇报


·分列式·

沙场秋点兵,威武展英姿

一排排整齐的方队迎面走来

一令一动,一招一式

迸发出青年锐不可当的英勇气概



·军体拳·

杀!杀!杀!

一招一式,蓄满力量

 威风凛凛,气势如虹



·匕首操·

匕首挂,手起势

一起一落,猎猎生风

尽显当代青年英姿飒爽



·模拟攻防演练·

穿梭于平地上,匍匐前进

隐藏在烟雾里,蓄势待发

手握枪支,眼神坚定

队员受伤,他们临危不乱

将团队协作展现的淋漓尽致







军训颁奖仪式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吴磊同志

宣读军训工作表彰决定




致辞·发言‍‍‍‍‍‍



▲师生、家长代表发言


我校1996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生、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刘光峰女士作为校友代表发言,地理与环境工程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2301 班黄晨曦同学的父亲黄德美先生作为家长代表发言,化学化工学院教师王仲夏、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2001班本科生刘婧妏、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物理学(公费师范)专业2301班本科生李泽、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专业2023班研究生余蕾为师生代表先后发言。


·校长致辞·


修德  好学  悟道  力行

矢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挺膺担当

——在2023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赣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陈义旺

(2023年9月19日)


亲爱的新同学们、老师们:

今天,我们满怀喜悦,在这里隆重举行赣南师范大学2023级新生开学典礼。今年,我们一共有4869名本科生、870名研究生,以及来自巴基斯坦、马达加斯加等22个国家的79名留学生,加入到赣南师范大学的“大家庭”。首先,我谨代表学校向全体新同学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和最诚挚的欢迎!向辛勤养育你们长大成人并给予学校充分信任的家长朋友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

大家从天南地北、五湖四海走来,让赣师增添了聚天下英才而育之的荣光与自豪。同学们,今天你们正式成为了一名“赣师人”,从此大家命运相连、休戚与共,学校所在驻地——赣南,也将成为你们生命中不可割舍的“第二故乡”。你们加入的赣南师范大学,是一所有着深厚办学底蕴、优良办学传统的大学,我们脚下的这片红土地,浸润着滚烫的红色基因。自1958年建校以来,学校始终秉持“扎根红土,潜心育人”的办学传统,秉承“崇德、尚学、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培育形成了以“多谋思变、同心创业,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勇于开拓、追求卓越”为基本内涵的赣师人特有的“精气神”文化,践行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书写了“努力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绚丽华章。学校被誉为“红土地上人民教师的摇篮”,获评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教育部专家组评价学校“是一所特色鲜明、前景良好的区域性优秀师范大学”。从这里,累计培养了18万余名毕业生,遍布祖国大江南北,服务国家各行各业,走出了全国模范教师聂水兰、长江学者李政涛、国家杰青陈焕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庄席福等一大批优秀校友。一代又一代赣师学子唱响“今天我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以我为荣”的乐章,为同学们树立了奋斗的标杆和学习的榜样,并推动学校的事业不断向前、蓬勃发展。如今,学校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正朝着全面建设特色鲜明、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高水平师范大学的目标阔步前行,伴随着胜利召开第二次党代会、冲刺申报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迎接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等一件件大事的推进,我们坚信,赣南师范大学的前景一定会更加美好!

同学们!刚才你们以精彩的成果汇报为军训生活划上了圆满的句号,从你们佩戴上崭新的校徽这一刻开始,意味着你们已站在一个新起点上。展望新的征程,我希望每一位新同学,都要认真思考这道必答题——“该如何在赣师度过一个有收获、有意义的大学?”前些天,学校党委书记朱小理教授和我以及其他校领导,利用“开学第一课”的时机,和大家作了一些交流和分享。借此机会,我再和大家分享四点感悟和建议,与同学们共勉。

一、要修德,厚植家国情怀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修德的问题,他曾经强调“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家国情怀,就是要求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要担负责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就是一种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它是当代学子涵养和提升个人品德的立德之源。厚植家国情怀,当从修德开始。

首先,要修“大德”。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信念,这是大德,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大国博弈、极限施压、地缘冲突交织叠加,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风险挑战和发展机遇,我们每个人都深受影响,难以独善其身。当前,国家正处于对科技创新和高层次人才需求最为迫切的关键时期,同学们要将个人的发展融入国家和时代洪流,以远大志向和崇高追求作为奋发学习、发愤成才的引领,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在为国为民的赤诚奉献中拥抱无限可能。

其次,也要勤修“小德”。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进入大学,你们将感受同学们的不同思维模式、生活习惯、个性爱好的相互碰撞,所以当下最为紧要的就是,你们要学会与人相处,尤其在集体生活中要懂得尊重,在学习中互勉,在生活中互助,在实践中担当,在挫折中历练,养成诚信、尊重、担当、果敢、互助、友爱的良好品德,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者、传播者和践行者,不断修德立身,让自己的人生道路走得更正、走得更远。

二、要好学,筑牢梦想基石 

“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学习知识是人生的头等大事,更是大学的第一要务。结束了火热的军训生活,同学们就要走进大学的课堂,全面开启一个与过去截然不同的学习阶段。大学之“大”,大在我们所要学习的知识包罗万象、浩瀚无边,大学之“学”,体现在同学们对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无限吸收。如何在有限而宝贵的青春时光学好知识,既与态度有关,也与方法有关。五百多年前,王阳明先生在谈到学习时,指出学习有三重境界:第一层是“学贵在专”,第二层是“学贵在精”,第三层是“学贵在正”。这里我借用王阳明先生的思想,就求学求知给同学们一些建议。

学贵在专,就是要专注专心。“不为外撼,不为物移,而后可以任天下之大事”。做学问、求真知最忌心浮气躁。学习方法千万条,坚守初心第一条,保持定力方能行稳致远。上世纪80年代毕业于我校学长李政涛,几十年专注于基础教育研究,坚持把一门学问做深做透,成为了我国教育学界最年轻的长江学者。他的成功,就在于他拥有一颗为所学所爱坚守而不懈追求的初心。同学们进入大学,开始有了自己的专业,要学会与专业对话,用兴趣去点燃专业梦想,用恒心去砥砺专业本领,努力成长为复合型的优秀专业人才。

学贵在精,就是要追求卓越。追求卓越是赣师人特有的“精气神”文化的主要内核,是学校大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学们作为赣师的新生代,就要让追求卓越成为流淌在血脉的优秀品质。要保持乐观豁达的心境,做一个打不死、踩不扁、压不垮的“小强”,在学习的道路上快乐奔跑。要坚持对已知的追问、对未知的探索,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所学的领域里精研细磨、深耕细作。要用创新思维引领成长发展,让自己站上知识和时代的前沿,去发现科学的新大陆、人文的新天地。刚才作为教师代表发言的国家优青王仲夏老师,坚持在分子铁电材料研究领域不断创新突破,几年间产出了一系列学界认可的高水平成果,学术论文发表在国际顶尖的学术期刊《Science》,他就是一位追求卓越的人,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

学贵在正,就是要把准方向。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遨游,必须走正确的航道。随波逐流的船只,哪怕桅帆挂得再高,也必将被风浪无情地推入浅滩。同学们,你们是党的二十大召开后升入大学的第一批新同学,是向着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的生力军,担负的责任无比重大,肩负的使命无上光荣。今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哈尔滨工程大学考察时强调:“年轻一代成为奋力拼搏、振兴中华的一代,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就充满希望。青年学子要树牢科技报国志,刻苦学习钻研,勇攀科学高峰,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绽放青春光彩。”这是总书记对广大青年学子的殷切期望,是新时代向青春力量发出的使命召唤,更是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成长方向。希望全体新同学,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冀望,用最正确的方式开启大学生活,努力成就优秀的自己。

三、要悟道,提升人生境界

道可道,非常道。道,是知识与生命的本源、万物存在与发展的规律、经世致用的原理,悟道就是领悟真理,这是学习的最高境界。要达到这层境界,就必须把悟道贯穿学习的始终。

悟道,首先要潜心学习。65年来,赣南师大既把一代代学子培养成为党和国家需要的合格人才,也造就了一大批品德高尚、知识渊博的“大先生”。他们就在你的身边,将尽心尽责地为你们传道授业解惑,同学们要多向他们学习请教。除了向师长学习,大家还要博览群书、阅读经典,在经典著作中与古今中外的贤人智者展开对话,从中汲取养分和力量。这样,你就能站在人类知识的高峰,甚至有可能站到巨人的肩膀上。

悟道,其次要独立思辨。尽信书,不如无书。大学所要培养和造就的,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成为这样的合格人才,必须学会思考、善于创造。这就意味着,同学们不仅仅要积极接受新知识,还要善于质疑与追问。质疑是创新的种子,如果没有伽利略不顾一切打破亚里士多德的旧说,就不会有牛顿的经典力学;如果不是爱因斯坦质疑牛顿力学,就不会有相对论。实践证明,只有保持对真理、对科学的无限探索,错误才会被不断修正、局限才会被不断打破。坚持在独立思辨中潜心悟道,你们将更具科学的态度、更富前瞻的眼光,激发出更多创造的火花。

 悟道,还需要升华境界。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大学的教育核心之一,就是引导学生在不断的思考和领悟中形成主导自己未来人生、影响未来社会发展的价值观。这里面包含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博大胸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使命担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义利观念……希望同学们以大视野、大格局、大情怀去领悟大学之道、人生之道,不断提升人生境界。

四、要力行,砥砺青春成色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进入大学,发展路径的选择更加多元,锤炼本领的场域更加丰富,施展才干的舞台更加广阔,同学们要勇于尝试、力践笃行,用实际行动去砥砺青春的成色。

力行,就是要坚持知行合一。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学问才做得实、做得真、做得透、做得好。比如,那些跃然纸上的哲理学理道理,那些古奥而深邃的专业理论,由于它们是前人对实践认知的高度浓缩,起初读起来往往晦涩难懂,这就需要我们回归到实践中去领悟。又比如,那些已经装进我们脑袋的知识,如果不将它落实到行动当中发挥出来,那知识就只是静态的存贮,转化不成动态的能量,也就没有了人与社会的创新发展。学会在现实中找问题、实践中寻答案、创新中求突破,这是大学阶段极为重要的为学之道。

力行,就是要不畏山高路远。“行百里者半九十”,没有信念和意志力的人,不足以完成伟大的事业。89年前,中央红军正是从赣南迈出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写下了彪炳史册的壮丽史诗。长征的伟大胜利,靠的就是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力。今天,同学们在当年红军长征的出发地开启大学生活,大学几年将是同学们的新长征。眺望前方,必定有考验与挑战,有风浪与颠簸,请不要惧怕、不要退缩、不要躺平、不要佛系,青年人要敢于从心底发出“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的呐喊,在咬紧牙关的坚持中迎接阳光。古人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同学们要坚信,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心向往之,行必能至。

力行,就是要敢于自找苦吃。吃苦,是在挫折与困难面前表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吃苦,是为了达成目标孜孜不倦甘于寂寞。吃苦,是在不利的环境中创造积极的因素寻求改变与突破。习近平总书记回忆起年轻时在梁家河插队的岁月说,“我对自己的首要要求就是‘自找苦吃’”。今年5月,他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充分肯定同学们走进乡土中国深处“自找苦吃”的精神,强调“新时代中国青年就应该有这股精气神”。同学们,人生百味,酸甜苦辣皆营养,世间沧桑,风霜雨雪皆磨砺。请趁着年轻,多自愿吃些苦、多找点苦吃,在苦中作乐、在苦中奋斗,苦尽甘必来,苦后的回甘也一定更浓郁、更持久。

同学们,希望寄予你们!未来属于你们!“大变局”的时代帷幕已经开启,复兴路上的冲锋号角已经吹响。云程发轫,未来可期。愿你们时刻牢记修德、好学、悟道、力行,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和具有苏区精神特质的红色传人,时刻准备着,矢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挺膺担当!

同学们,新的风帆已经扬起,祝你们一路欢歌、一往无前!

谢谢大家!

(上下滑动查看原文)




云程发轫 培风图南

径行直遂 青云万里

军训已圆满结束

属于赣师er的大学生活才刚刚开始

亲爱的2023级赣南师大新生们

趁现在 正光华 就出发





▲这一天,不敢忘!

▲军训剧本杀,你的角色是____

▲九月书单|秋来读书,欢喜润心

 GNNU 

来源丨党委宣传部

编辑丨单可馨 高红

审稿丨刘欣欣 胡琳玲 曹佳慧

责编丨廖辉 匡瑞青 主编丨岳蓓


点赞+在看,开启大学新时光~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