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纪念“一二·九” | 忆往昔峥嵘岁月,请长缨不负青春

南大育教 南大育教
2024-12-14


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任岁月流转泥沙淘尽

总有一种精神绵延不绝——

“一·二九”抗日精神

八十九年前的今天——1935年12月9日

日寇疯狂进攻华北大地

民族危机在此达到顶峰

然而,数千名爱国学生走向街头

呐喊声响彻中国大地

重扬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

重振中华民族的不屈脊梁!

 

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那段历史

重温这一段永不褪色的记忆——


什么是“一二·九”运动?


“一二·九”运动又称“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1935年12月9日,北平大中学生共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12月12日,北平学生举行第5次示威游行,高呼“援助绥远抗战”、“各党派联合起来”等口号。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



之后,天津学生又组成南下扩大宣传团,深入人民中间宣传抗日救国。杭州、广州、武汉、南京、上海等地相继举行游行示威。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了全国学生的响应和全国人民的支持,形成了全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一二·九”运动纪念日设立背景和意义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他们在东北地区推行殖民地化统治的同时,利用南京国民政府的不抵抗主义,把侵略魔爪一点点伸向华北,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1935年5月,日本侵略者密谋策划,在天津和河北等地制造事端,并以武力相威胁,先后迫使南京国民政府接受“何梅协定”和“秦土协定”,把包括平津在内的河北、察哈尔两省的大部分主权奉送给日本。之后,日本帝国主义积极策动所谓华北五省“防共自治运动”,策划成立由其直接控制的傀儡政权,全面在华北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侵略,激起北平各阶层人民的极大愤慨。



当日本帝国主义的魔爪伸向华北大地之时,中国共产党人向劳动大众发出抵御侵略、保卫华北的号召。1935年,中共河北省委多次发出通知、宣言,要求华北地区各级党组织,在群众中广泛宣传,开展抗日救亡斗争,并对北平市领导机构进行改组,从政治上和组织上加强了对抗日救亡运动的领导


1935年12月6日,北平学联召开代表会,通过并发表了《北平市学生联合会成立宣言》。随即,平津15所大中学校联合发出通电,反对“防共自治”,要求政府讨伐汉奸殷汝耕,动员全国人民抵抗日本的侵略。就在这天,传来了在日本侵略者逼迫下将于12月9日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消息,广大同学和各界进步人士极为震惊。12月7日,在中共北平临时工委的领导下,北平学联决定于9日举行学生大请愿,反对“华北自治”



为了纪念这次伟大的学生爱国运动,每年的12 月 9 日便被定为 “一二·九” 运动纪念日。它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并吞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大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此后,每年的“一二·九” 运动纪念日,各地都会举行各种纪念活动,缅怀先辈们的爱国精神,激励后人继续为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伟大复兴等诸多重要事务而奋斗。


“一·二九”运动与南大的故事


“一二·九”运动爆发后,抗日呐喊迅速蔓延全国。天津、上海、南京、武汉、广州、杭州、等城市的爱国学生通过请愿集会、示威游行、发表宣言通电等多种方式,声援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


北平的消息传到南京后,爱国学生积极响应,抗日救亡的号角在金陵城吹响,南京成为了 “一二·九”运动在南方地区的主阵地。为了声援“一二·九”运动,以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前身)为主体的数千名南京大中学生走出校门,前往国民政府请愿,并在主城区举行游行示威,由此拉开了南京“一二·九”运动的帷幕



12月18日,来自南京各校的四千多名学生游行队伍从中央大学操场出发,一路振臂高呼“释放北平被捕学生”“保障学生爱国运动”“全国一致对外”等口号,几乎走遍南京所有闹市街区,最终来到行政院门口鹄立请愿。


“一二·九”在南京撒下了“不畏强权,不惧生死”的种子,推动了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1936年8月1日,12所大中学校、100多名进步学生代表集中在一起,成立了南京学生界救国会。此后,南京的学生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与一浪高过一浪的全国学生抗日救亡运动最终汇合成流



1939年,毛泽东同志在纪念“一二·九”运动四周年筹备大会上深刻指出:“‘一二·九’运动是动员全民族抗战的运动,它为抗战的思想、人心、干部的准备奠定了坚实基础。”


岁月如梭,八十九载风雨兼程,一代代青年始终铭记历史、居安思危,以各种与时俱进的方式缅怀“一二·九”运动,珍视并践行运动中所彰显的“爱国奉献”精神,确保“一二·九”精神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浩气长存,苍松翠柏忠诚魂;壮心不已,铁骨铮铮民族脊。作为新时代的南大青年,我们更应不忘前辈荣光,挺膺新时代青年担当,助推 “一二·九”精神青年群体中传承不息、历久弥新,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文编 | 程梓嘉

美编 | 谢琳欣

图片来源 | 新华网 人民日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南大育教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