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岳父母住在我家两年多,我忍;媳妇和我爸妈闹矛盾,我还要忍吗? | 冰川话题

2017-09-08 坐山客 冰川思享库


婆媳矛盾的本质是媳妇想争夺新家庭的主体地位,她希望能够主宰这个家庭的价值观、生活方式,让这个家庭按照她的意志运转,但是以婆婆为代表的男方家庭总是阻碍她实现目标。




冰川思想库特约撰稿 | 坐山客


婆媳矛盾是当下社会普遍存在的家庭问题,日常八卦中、互联网上、影视剧里对此类话题的探讨都很有人气。最近的“榆林产妇跳楼事件”,更引发人们对婆媳问题的热烈议论。

 

这些年新闻、娱乐媒体对婆媳问题的探讨比较缺乏男性的声音。媒体对婆媳问题的公开讨论一般视其为有关女性的问题,在公共讨论中年轻女性容易被视为弱势者,男方、婆婆则容易成为众矢之的,这似乎已经成为公共讨论中的“政治正确”。


很多男性即使心有异议,也囿于多数人形成的“意见气候”而选择沉默(这里说的是媒体倾向,并不针对特定具体事件)。

 

本文以我的个人经历为素材,提供“一个年轻男性如何看待婆媳矛盾”的视角,希望给读者带来一点启示。


其实,在婆媳问题中,男性如果稍不留神,也会成为牺牲品,绝不应该采取简单的“二元思维”,把婆媳问题归结为受压迫女性对“男权制”的反抗,媳妇总是对的,婆婆和丈夫总是反动透顶。

 

1

 

首先谈“婆媳矛盾”的起因。


婆媳矛盾的起因要么是利益冲突,要么是价值观冲突。利益冲突最常出现在男方父母养老、财产分配时,而日常生活中婆媳矛盾最常见的起因则是“价值观冲突”。

 

婚姻是两个原生家庭的结合,年轻夫妇有着来自不同家庭的生活方式、价值理念。多数家庭是“父居制”(即女方“嫁入”男性家庭),在这种制度下女性实际是男方家庭中的“外来者”。在女性适应、融入男方家庭的过程中,会因生活习惯、对事物的不同理解等价值观问题,与男方家庭产生矛盾。


这是婆媳问题的根源。

 

▲原生家庭指的是自己出生和成长的家庭

 

同样,年轻男性跟女性原生家庭长期生活在一起,也会产生“姑婿矛盾”(岳母和女婿)。比如,因为带孩子,我岳父岳母住在我家长达两年多,因为他们除了带外孙女,还同时带着孙子,女方家庭中的人占了绝对优势,所以我的家庭以媳妇家的生活方式为主导。饶是自认为是脾气好,有修养的我,仍有几次与岳母发生不激烈的冲突。

 

后来冲突被缓解是因为,我意识到自己在价值观层面是“外来者”,尽量低调表态,高调干活(我感激岳父母辛苦带孩子,我作为后辈也应有所回报)。


我的“姑婿矛盾”之所以被我能忍耐,是因为我知道这种日子不是永久的,孩子长大一些,岳父母也不愿意再介入我的家庭生活。到时,我依然是新家庭的主体。

 

婆媳矛盾的本质是媳妇想争夺新家庭的主体地位,她希望能够主宰这个家庭的价值观、生活方式,让这个家庭按照她的意志运转,但是以婆婆为代表的男方家庭总是阻碍她实现目标。


这时候,她希望丈夫完全地站在她的立场,而在男性看来,站在媳妇的角度则意味着对自己原生家庭的背叛,是“娶了媳妇忘了娘”的不孝行为。男性与原生家庭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划清界限”,似乎很难以做到,原因何在?

 

▲如何站边,成了家庭生活中男性必须面对的问题


因为这违背了“男性主宰自我”的原则,他原生家庭的价值观构成了他的身份认同,在原生家庭价值观受到女方咄咄逼人的嘲讽时(女方抱怨婆婆、抱怨男方的原生家庭),反而加剧了它对原生家庭价值观的认可。

 

如果他被女方的价值观改变,他会觉得他便不是他了,他没有抗争便背叛了自己及自己的原生家庭。这也许被女权主义者归结为“大男子主义”,但是女性主宰新家庭的企图不该以牺牲男性的尊严为代表,谁都不愿意当牺牲品。


2

 

婚姻中来自两个原生家庭的价值观冲突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彼之蜜糖,此之砒霜”——道理很简单,却总是难以克服。


家庭从来不是“讲理”的地方,在长期大量琐碎的家庭交流中,任何耐心、理性都会变浮云。婆媳矛盾是这样成形的:先是从“小处”开始积累,然后固化为一种象征、一套对立的叙事模板。

 

婆媳矛盾多数是起于微不足道的“浮萍之末”。比如笔者家庭中的婆媳矛盾最重要的转折之一是,在大冬天婆婆不知出于什么原因,给怀孕的媳妇做了两个凉菜。天知道怎么回事,反正“做凉菜”变成了对孕妇的侮辱,此事遂成为一个“象征”,属于媳妇每次都要拿出来挤兑我及我家庭“不明事理”的一个过不去的梗。

 

▲日常小事上的矛盾往往会成为婆媳过不去的结


再比如在坐月子期间,我爸妈从农村来探视孩子,我爸没有抱孩子,甚至没仔细观看孩子,被媳妇认定公公不喜欢我们的孩子,又进而推论可能是嫌弃她生了个女孩,所以公公才“看都不看”。

 

媳妇从未放弃这类“诛心之论”,这毕竟只是“推测”,而且以我对父母的了解,媳妇的推测实在是荒诞不经。媳妇越是要坚持这些“推测”,我越是觉得有必要维护一下自己的父母。但我越是这样做,问题便越多,后来我们采用了搁置争议的问题,现在媳妇与公公婆婆也不说话了。

 

我觉得,作为男性,也不能无条件地妥协,在这类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我不会妥协。她可以不理解我父母,这我无法过问,但是我不能不理解自己的父母。这类微不足道的问题,本质上是价值观的冲突,婆家价值观以为“正常”的行为,在娘家价值观看来则可能是一种挑衅、不尊重、“不拿自己当人”的恶劣事件。

 

实际上很多问题是俩家庭“价值观”不同引起的小误解,不断积累,遂逐渐刻板化、象征化、事件化,和睦变敌对。诸多不可调解的家庭纠纷,可能起源于几万块钱的利益纠纷,更多地则起源于一块毛巾的摆放、一碗饭的稀稠。

 

随着一块毛巾、两碟凉菜产生的认知偏见,婆媳双方都开始建立一套基于不同视角的叙事,类似于“罗生门”,都是出于“维护自我”的立场去描述事件,评判他人。生活没有真相,只有对真相的“描述”,这时候婆媳矛盾开始固化、激化,变得难以调节,变成了“你父母就是针对我”或“她就是看不惯我们家的一切”。

 

婆媳双方都会诞生维护自我的叙事。反正是说你对,总能找到你正确的地方,说你不对,也总是不缺把柄。任何一方坚信无比的叙事,在对立一方则近乎荒诞。这套基于自我维护产生的叙事模板,如同自我催眠一样,不断地强化一个观念:他们家对我不公或她对我们意见很大。

 

这样的烦恼考验着很多家庭,即每个人只相信自己的那种叙事。因此我不认为,婆媳矛盾中,媳妇便毫无责任,因为她也是生产“叙事”的一方。

 

▲婆媳矛盾往往双方都有问题

 

在婆媳矛盾中,没有一方总是对的,当问题情绪化、刻板化的时候,双方可能都是错的。这时候男性的位置非常尴尬,明智的方案是摆正婆媳双方的位置。媳妇对于男方原生家庭应该明确自身本就是“外来者”的身份,这没什么丢人的,公婆永远不可能把你当成女儿(同理,女方父母很难把女婿当成儿子)。

 

男方应该对自己父母发挥影响力,让父母对儿媳保持“见外”和客气的尊重,男方结婚后就应该从原生家庭中“独立”出来,应该在原生家庭中尽力去维护新家庭,如果做不到便是男方的失职。

 

3

 

谁都知道,把原生家庭排除在新家庭之外,能最有效地避免婆媳矛盾。但是,随着新家庭养育子女,一切开始混乱不堪。很多过来人都说,家庭矛盾最高发的时期是孩子养育时期。

 

多数家庭无法承担长期雇佣保姆,一是收入低付不起保姆费、奶粉钱,二是缺乏成熟的育儿家政行业,实在不放心“抽奖”一样地把孩子托付给保姆。这样,不得不将公婆引入新家庭。

 

有些家庭(如我家)会请女方父母带娃,矛盾虽然低发,然而这让女方有了更强的被亏欠感——“给你家生了娃,还让我父母带”。因而女方总会在丈夫面前抱怨对公婆的不满,而女方无数的抱怨很容易触发男性对原生家庭的过度维护(这种情形下,婆媳矛盾表现为了夫妻矛盾)。


可见,只要决定让老人帮忙带孩子,不论是哪一种情形,家庭矛盾都会有很高的爆发几率。

 

让老人帮忙带孩子是爆发家庭矛盾的一个来源

 

如今都是小家庭,如果不养孩子,父母辈一般不会介入年轻人的生活,所以家庭矛盾多发期几乎是从决定孕育孩子那刻开始的。男性除了更努力地在事业上打拼不说,还要更加成熟地处置家庭事务。

 

类似于我这样的不少普通男性,可能正在家庭内遭遇不同程度的男性危机。多数男人不愿意容忍别人过分贬低自己原生家庭的价值观(男人怎能不维护自己的父母呢,否则太不孝了吧);但是他们不得不对有矛盾的女方妥协以便维持住现有家庭(现有家庭更重要吧)。

 

实际上,男方和女方在面临关于原生家庭的问题时,都会不假思索地维护自己原生家庭的立场(毕竟不论男女,人都习惯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这样会导致矛盾激化。

 

虽然把原生家庭排除在新家庭之外,我们都懂,但是养育孩子会打乱这一切。于是不少男性只能采取如下策略:既要适度保持自己的价值立场,又要时刻保持隐忍。这是一种非常考验人的生活状态。

 

两个原生家庭价值观如何融合出新家庭的价值观,这可能得等到孩子长大、与父母辈分居以后了,不过到那时,多年矛盾积累的偏执,可能又会固化男方和女方各自的原有价值观,以至难以产生新家庭的价值观。

 

▲如何产生新的价值观,是每个家庭都要过的一关

 

只有新家庭产生了稳定的价值观,能够让家庭成员产生身份认同感时,这个家庭才算是最终稳定下来,这时候婆媳矛盾才会从根本上解决。这应该成为年轻夫妇们努力的方向。

 

遏制原生家庭价值观对新家庭的威胁,需要夫妇双方参与进来。媳妇抱怨公婆应该适可而止,因为公婆不欠你什么;同样,媳妇在自己原生家庭中得不到尊重时,男性也该挺身而出,为媳妇争取到尊重,因为媳妇也不欠男方家庭什么。


(投稿邮箱:622007913@qq.com)


(实习编辑  莫子野)


最近更新


杀死榆林产妇的是精子决定论的社会偏见


顺产还是剖腹产,凭什么孕妇自己说了不算?


中国版“敦刻尔克”,他凭一己之力抢运了150万人


我们的讨论是怎样一次次被带进沟里的?



汇聚思想,分享观点

新公众号ID:ibingchuansxk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欢迎权利人与我们联系以便支付稿酬,

请于后台留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