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德国: 疫情下"横向思考游行"的启示,为什么德国人允许在一定范围内试错?
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横向思考抗议"(Querdenken Protest)是一个很好的证明。此抗议游行的动机是反对政府出台的防疫措施。据一项民调显示,不少游行支持者认为,政府刻意把疫情宣传的那么严重,实际上是一种阴谋,因为德国政府想通过疫情逐渐剥夺公民的基本权利如自由和民主。
此处可以有两种相反的反应:
德国人的批判性思维真的不同凡响与德国人真的是反科学。
有人会立即讽刺说:疫情专治各种不服。
细心的读者们可能已经注意到,在"横向思考者"游行中会看到有人高举《基本法》。对他们而言,基本权利不能受到政府的剥夺。维护基本权利比抗疫更重要。何况不少个人自始至终都否定疫情的危害性。
《基本法》并没有赋予政府"真理权",公民理所因当可以提出质疑。既然有"质疑权",当然也包括"试错权"。换句话说,《基本法》把德国政府的权力看得很紧,但对公民比较宽容,在一定范围内允许他们"试错"。
我在"解说德国: 如何打造"不服从"的公民?"篇曾提到过,自二战后至今,德国的反权威意识比较浓厚,等级意识逐渐被淡化。学生们询问老师、媒体总会带着质问的眼镜看待政府出台的政策,在野党的本职就是怀疑(提防和监督)政府。
一方面是没有"真理权"的政府,另一方面是拥有"质疑权"和"试错权"的公民,两者相遇,会擦出什么样的"思想火花"?对社会进步会起到哪些贡献?
德语里有句谚语常常被人说起:Wer nicht hören will, muss fühlen。这句话源自于斯洛伐克文(Komu niet rady, tomu niet pomoci)。这句话大致意思是说:如果某人无视警告,他只能通过痛苦的经历吸取教训。德国政府、政客、媒体以及绝大多数相关学者们(包括Drosten、RKI)都在警示病毒的危害。但有些人就是不听,不信。政府没办法强迫他们相信(因为它不是真理部),公民的反权威意识浓厚,又有"质疑权",只能让那些"不服从的公民"通过痛苦的经历吸取教训。
Drosten
据报道,一位来自莱比锡的"横向思考"游行组织者也受新冠疫情感染,被送往医院监护病房抢救。
差不多同一时间,莱比锡附近的Böhlen市有一位名叫Harald Hänisch的市议员去世。据多家媒体报道,他曾经参与过两次"横向思考游行"(柏林和莱比锡)。他是选择党成员。他的死因让选择党陷入尴尬。因为选择党是唯一一个对政府采取的抗疫措施(以及各种警示),包括在国会内戴口罩,表示反对的政党。选择党甚至还起诉国会主席,指责他采取强制性措施让议员戴口罩,这是在对剥夺议员的基本权利,比如言论自由。
据调查显示,"横向思考游行"队伍中有超过30%的人准备在下次联邦大选中投选择党一票。基于此,选择党国会党团主席高兰德公开表示,选择党应该拉拢"横向思考"。此举跟选择党多年前拉拢德累斯顿的Pegida运动如出一辙。高兰德当时说过,Pegida是我们的"天然伙伴"(natürlicher Verbündeter)。选择党又打算将横向思考政治化,为己所用。
高兰德
(除部分选择党成员外)所有政客都在呼吁,停止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他们不听(不服从和反权威的表现)。最终,由地方法院颁布游行禁止令。然后就停止了预期中的大规模抗议。按原计划将在跨年夜在柏林举行"横向思考游行"。柏林行政法院也颁布禁止令。游行倡导者Michael Ballweg表示接受法院判决。但他还说道,借用这段时间"养精蓄锐",等明年年初再干一次大的。
我也在解说德国: 如何打造"不服从"的公民?说到,德国人这种"不服从"精神是面向政府,而不是针对法院的。
图: Michael Ballweg
"横向思考"(Querdenken)这个词本身就很有意思。根据德国字典(Duden)的解释,横向思考是"指不遵循通常的、一种非传统的思维模式、可以是一种崭新的,原创的思维。" 接地气地说:这是一种有别于大众的思考,也可以是一种逆向思考。
对比横向思考(QUERdenken),德语里还有一个相似的词叫QUEReinsteiger。根据德文字典解释,他是指"从一个职业跳到另一个职业的人,往往报酬更好。" 这种跳槽通常也不遵循常规。字典的这种解释有点狭隘。Quereinsteiger的报酬不是决定性的。比如财政部国务秘书Jörg Kukies就是典型的Quereinsteiger。他之前是高盛在德国的一把手。年薪百万。财政部国务秘书的年薪没多少。财政部长招聘他,是因为Kukies本人是社民党员,曾经还是某个州的社民党青年团主席,借助他在金融界的经验与关系出台金融交易税(Transaktionssteuer)。
Quereinsteiger本身并不是贬义词。比如很多人在提倡,德国政坛需要更多的Quereinsteiger,而不是职业政客。职业政客的思维模式过于一致性,没有创意,缺少新鲜血液,缺乏活力,缺乏横向思维。总之,德国需要更多的Quereinsteiger。
就最近一两年来说,Quereinsteiger这个词用得比较多的领域是教育界。很多新的中小学老师都是Quereinsteiger,没有受过传统的大学培训。当然,这是题外话。
Jörg Kukies
据说德语区还有一份名叫《横向思考者》(Querdenken)的经济杂志。很遗憾,本人也是首次听说。不知道它的宗旨是什么。
《横向思考者杂志》
.让我们把《基本法》、"不服从"、"政府不是真理部"、"公民的质疑权和一定范围内的试错权"以及"横向思考游行"放在一起看,可能看的更清楚。如果我们再跳出疫情的框架,或许更容易看到本质。
我们可以把以上关键词套用在任何以往的游行中都能说得通。游行受《基本法》保护。《基本法》造就了德国是一个公民先于国家的社会。不少德国公民具有不服从意识。政府不能代表所有人,更不是真理部。不服从的公民拥有质疑权。他们可以认为还有其他的真相。《基本法》允许他们在一定范围内"试错"。然而,游行者并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自己所相信的都是虚假的。从这个角度而言,假新闻泛滥已经成为当下一个现象级问题。
德国政府不能立法强迫他人相信或不相信什么,比如反对极端右翼思维。二战后的联邦德国一直都在抵制第三帝国的极端右翼思维,但依然不能避免出现倾向于第三帝国的"帝国公民"组织。总之,德国政府无法做到通过立法的形式去禁止某种思想。
即使不认可,德国社会在很大程度上也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在一定范围内接受"试错",因为它还包涵了一层再教育因素。既然你不听我的,我也没权管你,那你只能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去验证真伪。
长期而言,让对方通过试错的方式意识到错误所在要比一开始就将其禁止的效果要好很多,更可持续。每次通过禁止或禁言来达到某种目标,相等于把自己塑造成了真理部:只有我说的才是唯一正确的!每禁止一次,都会酝酿出某种抱怨或怨恨。当禁止成为常态,怨恨的爆发也只是时间问题。
充分允许公民在一定范围内试错,如"横向思考者"、"Pegida"或各种各样的右翼游行,可以避免让德国社会成为哀声载道的高压社会,让怨恨堆积如山。由于"出气筒"足够大,足够多,社会也不容易"升温"。当你有怨气的时候都不需要憋着,可以释放出来。
我很好奇,不知道那位被送入急症室抢救的莱比锡"横向思考游行"组织者今后会如何看待新冠疫情?但我相信,如果一开始就禁止他上街游行,他很有可能永远都相信,警示新冠疫情的危害是德国政府或德媒的阴谋,借此剥夺他的基本权利。不少阴谋论就是这样产生的。不让他上街表达,只会强化他错误的主观意识。越禁止,他越坚信自己是被压迫的,越要反抗。
纳粹史属于德国历史的一次重大试错。体验是否深刻,是否吸取足够教训,在很多方面能反映出今天的德国(人)。有一点可以明确:但凡受纳粹推崇的,都是今天德国人所反对的。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也被大多数人忽略。常言道,非常时期因采取非常手段。但为何德国人在面对百年天灾之前也没有采取非常手段,而是循规蹈矩地遵守《基本法》呢?
请听下回或下下回分解。
注:这篇是原计划文章的第一章。由于篇幅太长,索性将它从原文中分开,独立成篇。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