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一下1973年的石油危机,你还会担心德国今天的能源危机吗?一个未来大趋势逐渐成型
我大胆地预测,很多人或许未曾听说过德国上世纪的石油危机。
毕竟距离我们今天已经过去近半个世纪。
我为大家简单梳理一下事件的来龙去脉。
1973年10月6号是以色列赎罪日战争纪念日(Feiertag Jom Kippur)。当天,埃及与叙利亚对以色列发起总攻。
以色列军队正处于战败边缘。然而,因美国提供以色列大量军事装备,以色列扭转战局,反败为胜。
在美国、苏联和联合国的施压下,双方在同年十月底达成停火协议。
但是,美国以及众多西方国家的加入惹火了阿拉伯国家。
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Organization of Arab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简称OAPEC)谴责西方工业国家单方面支持以色列,并决定用他们的石油作为武器,为巴勒斯坦人民争取权利。
1973年10月17号,OAPEC决定限制石油供应,每月减产5%。禁运的目标不仅是美国,还有荷兰,因为欧洲石油业务中最重要的转运点鹿特丹就在那里。
但前一天,即10月16日,波斯湾国家决定,同意将令人垂涎的"阿拉伯之光"(Arabian Light)原油的清单价格提高70%。
随之而来的石油价暴涨。
石油被视为工业国家的血液。受冲击最大的自然是西方工业国,其中也包括德国。
当时德国对阿拉伯国家的石油依赖性比今天德国对俄罗斯天然气(约53%)的依赖性更高,达75%。
时任联邦经济部长Hans Friderichs(自民党)安抚大众说道,德国石油库存还可持续半年。
但加油站汽油价格依然迅速飙升。
轻质取暖油的价格从每升12芬尼上升到70芬尼。
内阁采取了一系列节约措施。
联邦各部门机构减少供暖与照明。
但,汽油消耗量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下降。
于是,联邦政府又采取了一项具有象征性的政策来唤醒公民意识,迫使他们进行节约:
1973年11月初,时任德国总理勃兰特在国会上通过了能源安全法案(Energiesicherungsgesetz)。它规定:"可以根据地点、时间、路线、速度和使用者以及使用的必要性来限制机动车的使用"。
根据能源安全法,
✓ 德国人被禁止在周日驾车,限制于1973年11月和12月的四个周日。
✓ 高速公路的最高限速为100公里/小时,乡间公路为80公里/小时。
✓ 只有警察、医生、花店(为什么是花店?)、记者和出租车司机等群体可以获得周日特别驾驶许可。
高速公路的巡逻警察: "你有特殊驾驶许可吗?"
周日禁止上高速的条款首次在1973年11月25号实施。
但人们的反应很平静。当道路和高速公路空无一人时,人们上高速散步、骑自行车或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据后来数据显示,禁止驾驶所带来的节约微乎其微。
空无一人的德国高速公路。是不是有点像被封城后的中国某些城市
虽然大多数德国人比较配合周日驾驶禁令,但这种措施所带来震撼是深刻与深远的。德国人的信念首次被动摇,即原油价格将永远保持廉价。很多人首次表现出担忧,今后家里是否会继续有电。这就是所谓的"German Angst"。
当时的德国媒体先后打出如下标题:
"欧洲的灯要灭了吗?"
"一个匮乏的时代正在到来吗?"
"来自沙漠的敲诈者"
"石油恐惧"。
"石油武器"
"能源危机"
是不是跟2022年俄乌战争后的反应有雷同之处?媒体标题并没有有过之而不无及。
德国人的另一个信念也被动摇,即对俄罗斯的天然气依赖太大了。廉价天然气已成为历史,就像1973年后的石油价格那样。
据当时一位汉堡酒保"抗议": "如果不给我们石油,你们就得不到啤酒。"
在1973年底,中东局势有所缓和。OAPEC国家决定再次提高石油产量,但价格保持不变。
1974年1月,德国取消周日驾驶禁令。
同年3月取消速度限制。德国人重获"自由公民的自由驾驶"。
自石油危机后,德国经济受到重创,因为石油价格在数月内涨了四倍。
1974年,联邦德国在石油进口上花费了230亿德国马克,几乎比前一年上涨了153%。能源价格涨幅额度似乎也跟2022年有相似之处。
汽车销售崩溃,产量暴跌18%,各大汽车制造商对其工厂实行短工制和大量裁员。2022年,尚且还未出现类似情况。据德媒昨日报道,奔驰汽车今年第一季度共赚了53亿欧元,但在俄罗斯的业务亏损了七亿。德意志银行在第一季度也赚了10亿欧元。当然,这些个别数据不足以反映现实。
建筑材料生产商、化学工业和钢铁生产的情况也同样暗淡。
1975年,失业人人口首次超过100万,而1973年只有27.3万。同年,俄罗斯天然气首次输送到德国。
最终,联邦政府下令停止招聘外国工人(Gastarbeiter)。
政治气候也发生变化,雇主和工会之间的紧张关系加剧。我们今天所看到了那些罢工现象,实际上都是从上世纪70年代中旬开始的。
从1975年到2000年,德国平均增长只有约1.9%,失业率上升到10%以上。但在1973/74年之前,德国GDP的年增长率为8%。
石油危机使西方工业国家痛苦地意识到他们对石油进口的依赖。
他们一边节约原油,一边努力地开发新能源如风能、太阳能与核能。
自那时候起,德国开启了关于保护资源的辩论,并持续到今天。
在20世纪70年代,德国政府计划建造40座核电站,但遭到反核运动的反对。因此,在德国也出现新的社会运动,这也是石油危机带来的结果。到了2011年,因日本福岛核事故,默克尔政府决定淘汰所有核电站。
这些团体不再以"阶级利益"(Klasseninteressen)为中心,而在各种各样的社会构成中致力于"和平"或"环境"等领域。
最终,在1980年,主打和平与环保的"绿党"(Die Grünen)诞生了。经历过40年的风风雨雨,绿党已成为德国政坛不可或缺的一员。1998年首次入内阁。2021年联邦大选后,绿党再次成为执政党,并接管外交部与经济部。
从那时起,德国整体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2017年,德国已经有超过16%的电力来自风能;所有可再生能源加起来在电力组合中的份额达到了38%。
作为一种能源,石油仍然占主导地位,但现在主要来自俄罗斯(几乎占40%),其次是挪威和其他欧盟国家。前主要供应国沙特阿拉伯仍然落后于哈萨克斯坦和阿塞拜疆等新伙伴。
我昨晚在朋友圈这样写道: "在短短数周内,德国对俄罗斯的石油依赖度从之前的38%减低到了今天的12%。几天后可以将比例降到更低。俄罗斯或许“慌”了或“急”了,立刻停止向保加利亚和波兰供应天然气(注:受影响的是Jamal管道,德国10%的天然气来自这条管道)。如果俄罗斯立刻停止向德国供应天然气,俄罗斯要承担三到四倍的代价。"
据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表示,德国可以在今后数日内继续减低对俄罗斯石油的进口。最晚到年底,欧盟将完全摆脱俄罗斯石油。俄罗斯之所以向保加利亚和波兰下手,其理由是: 他们不愿意用卢布支付。
这是很有意思的局面: 俄罗斯很有可能不敢立刻主动对德国(或整个欧盟)实施天然气禁运,因为这样做对自己的损失远高于德国。但如果现在不对德国下手,迟早会被逐步替代,最起码其比例会继续减少。
自俄乌战争后,联邦经济部长称,正在考虑是否修改1973年版的能源安全法案,必要时将相关企业国有化。这部法律在过去50年都没用上。
德国政府也像50年前那样,呼吁大众节约能源。但经济部长并没有建议大家洗澡只"洗四个部位",这是《地球宝贝》驻德专业造谣者为国内读者定身炮制的假新闻。
关于德国政客们呼吁大众改变生活习惯来节约能源的新闻常常被人嘲笑。其实根本没有必要。节约的习惯肯定是正确的,虽然当下状况有点被动,很多人或许不情愿。说白了,节约能源跟节约食物没有区别。假如没有外界压力,人们不一定愿意离开舒适区,包括德国人。
生活在国内,并经常下馆子的盆友们应该都看到过桌子上摆放着的一张牌子: "光盘行动("CD-ROM Action"),人人有责。" 该标语是时候升级到"Blue-Ray Action"了。
我不太相信,这次能源危机会让德国失业率短期内像上次石油危机那样增加四倍。根据德国央行表示,如果停止进口俄罗斯天然气,德国很快会面临经济萧条。这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结论是: 即便如此,德国也能应付。这也是为何不少媒体人呼吁,支持德国停止进口俄罗斯天然气。感觉部分人已做好为击败普京而"勒自身紧腰带"的准备。至于这部分人到底有多少,就不好说了。
关于对俄罗斯的制裁问题,很多德国学者也在热议,但没有统一意见。有学者表示,完全停止进口俄罗斯天然气对德国的损失会很大,因此要额外谨慎。又有学者认为,没有任何一种制裁能让自己幸免。言下之意,无论怎么做,最终多多少少都会波及到自己。
因此次俄乌战事所引起的潜在能源危机在很多地方都跟1973年的石油危机有相似之处。
历史虽然不能重演,但往往有惊人之处。不可否认,俄乌战事尚未结束就做比较,有欠妥当。
话虽这么说,但思考无界限,做合理的推理是没问题的。假如说,有某个论点是我比较认可的,那就是绿色(经济)革命的进展是大势所趋,俄乌战事是这一趋势的加速器。该结论我首次在一篇采访中听赫拉利提到。
在1973年,再生(绿色)能源的占总能源的比例接近零,50年后的今天已经超过30%。大家或许已经忘了,在2020年,因为疫情,欧盟额外拨款7500亿欧元复兴计划。其中有超过30%的资金都要用于绿色经济。这笔资金还没开始发挥它的作用。
总而言之,此次能源危机或许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严重。我说的不严重不等于短期内不会受影响。恰恰相反。短期内受影响是大概率事件,包括潜在的经济萧条。但如果把它放在一个长达五年、十年或十五年的时间线上,其趋势不是那么悲观。
假如拿1973年石油危机作为参考对象,大家完全可以自行推测,你们觉得,德国在十年后会变成怎么样?